西伯利亞境內——興京(原伊爾庫茨克)。


    臨時行宮。


    行宮之內,張燈結彩,滿清貴胄齊聚。


    “興京皇宮正在日夜趕建中。”


    “在皇宮竣工之前,就暫時委屈聖母皇太後和皇上先在這座臨時行宮暫住了。”


    “這裏已經很好了,我們剛來羅刹的時候住的還是帳篷。”


    “現在想想——這一切真真就如同一場夢一樣..............”


    “轉眼間,我們竟然又有了屬於咱們大清國的新都城。”


    “現在的大清國比我們之前在大明關外的時候還要廣闊。”


    “這一切全賴攝政王的功勞。”


    坐在主位上的孝莊太後握著順治小皇帝的手看著齊聚殿內的滿清貴胄們很是欣慰。


    說著,孝莊皇太後隨即向一旁的太監示意,讓其宣讀對多爾袞的最新冊封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以衝齡踐祚,奈何遭逢巨變,大明複起,逐我大清於故土之外,實乃奇恥大辱。”


    “幸得叔父攝政王多爾袞輔弼,忠肝義膽,匡扶社稷於危難。”


    “自離故土,漂泊至羅刹之境。”


    “一路艱辛,攝政王殫精竭慮,護朕周全,使皇室血脈得以延續。”


    “於此困苦之際,其宛如暗夜之明燈,為吾等指引方向。”


    “自朕即位以來,攝政王宵衣肝食,力複我大清之業。”


    “攝政王於朕之恩情,重如泰山,親如生父。”


    “其於軍政諸事,調度有方,率我八旗子弟,破敵於前,定亂於後。”


    “令我大清得以重振,仿若涅盤重生。”


    “攝政王功高日月,勳耀山河。”


    “為彰其功,崇其德,今特尊叔父攝政王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自今而後,凡詔誥敕命、朝會典儀、文牘奏疏等,皆書皇父攝政王之稱,以顯其尊。”


    “望皇父攝政王能再興大清,雪吾族之恥。”


    “欽此............”


    宣旨完畢,多爾袞隨即起身整衣,撩起蟒袍前擺,跪地接旨。


    “臣多爾袞,謝主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早在西遷的第二年,多爾袞便被冊封為了叔父攝政王。


    現在多爾袞又成了皇父攝政王。


    身份之尊崇盛極一時。


    今天這場酒宴其實就是專門為了慶賀多爾袞被正式冊封為皇父攝政王而設的。


    隨著宣旨完畢,絲竹之聲隨即響起。


    今天的主角多爾袞高坐於上位,意氣風發好不得意。


    那身華麗的攝政王蟒袍在燭火搖曳的光影中閃爍著尊貴的光澤,仿佛是權力的具象化身。


    多爾袞微微仰起頭,嘴角掛著一抹自信的微笑,笑容裏有藏不住的得意與倨傲。


    手中的酒杯被他輕輕搖晃。


    裏麵的美酒在杯壁上留下一道道瀲灩的痕跡,恰似他此刻心中滿溢的驕傲。


    每有一位大臣前來敬酒,他隻是微微點頭。


    眼神中透露著一種掌控一切的從容,接受著眾人的朝拜,如同王者審視臣民。


    周圍的音樂聲和談笑聲似乎都成了他的陪襯,多爾袞在其中如眾星捧月般耀眼.............


    話語間,多爾袞的聲音洪亮有力,每一個字都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


    麵對眾人的追捧和讚揚。


    多爾袞愈發地得意。


    肆意暢談著自己的宏圖偉業,時而揮動手臂,那姿態仿佛在指點江山。


    不過,多爾袞確實有倨傲的資本。


    毫不誇張的說——此時的多爾袞在整個清國,雖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


    不對!現在人家已經是皇父攝政王了。


    那應該相當於“太上皇”才對,清國皇帝都得給他當“兒子”..................


    誰都知道——現如今掌握著大清國絕對權力的不是年僅十歲的小福臨,也不是孝莊皇太後。


    而是意氣風發的多爾袞................


    酒過三巡。


    宴會的氣氛也愈發熱烈。


    “等再過幾年,咱們大清緩過勁來。”


    “本王定要親率我八旗好男兒重新劍指大明!”


    “將我們以前丟掉的尊嚴重新找迴來!”


    “將我們蒙受的恥辱全部洗刷掉!”


    借著酒勁的飄飄然,被眾星捧月的多爾袞不由進入了膨脹狀態。


    直接開啟了吹牛皮模式。


    “到時候,本王要用白無屠的腦袋祭旗!”


    “讓他悔不當初自己的所作所為!”


    “本王還要讓崇禎小兒趴在地上從本王的胯下爬過去!”


    說著,上頭的多爾袞舉起酒杯與上前來敬酒的範文程舉杯共飲。


    並熱情地拍著已經貴為“大清國師”的範文程的肩膀,繼續言道:“來!”


    “讓我們共同舉杯敬國師一杯。”


    “在我大清重建之事上,國師的方略可謂是功不可沒。”


    “我大清能得此良臣,真乃國之大幸也!”


    言罷,多爾袞率先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對於範文程這位漢臣,多人滾一直都是信賴有加的。


    現在更是如此。


    而範文程也沒有辜負多爾袞的這份信任。


    在清國的重建事宜上可謂是傾注了畢生之才................


    “攝政王謬讚了,臣萬不敢居功。”


    “眾所周知——我大清能有今日之景,全賴攝政王運籌帷幄,我八旗將士用命。”


    “方為我大清硬生生在這域外之地闖出了一片嶄新天地!”


    “哈哈哈,國師還是這麽謙遜。”


    多爾袞大笑道:“其實,現在仔細想想——當初我大清被迫舉族西遷。”


    “也許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是老天爺故意讓我們來到羅刹重新開創出一個更為廣闊的大清國!”


    “自西遷以來,咱們的所有事情都一改之前與明軍爭天下時的頹勢。”


    “簡直有如神助!當真是想什麽就來什麽!”


    “初入羅刹之時,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羅刹人的火器比我們多。”


    “但是,遠東大捷一戰殲滅尼古拉十萬羅刹精銳之後。”


    “我們所繳獲的火器就完全夠用了。”


    “遠東大捷甚至遠勝於當年的薩爾滸之戰。”


    “自此以後,羅刹人就完全失去了與我大清爭鋒的資本。”


    “這就好比在牌桌上,我們是要什麽牌來什麽牌。”


    “很多時候,甚至到了沒牌也硬給的地步!”


    “如若不是我大清列祖列宗在天之靈護佑以及上天之眷顧。”


    “我們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徹底征服羅刹人!”


    “看來,這羅刹之地才是咱們大清的祥瑞之所在。”


    “咱們這次西遷羅刹,算是來對了!”


    “說到這裏,這杯酒還是得敬國師。”


    “當初西遷羅刹可是國師第一個提出來的!”


    “來!此杯再敬國師!”


    說著,多爾袞再次舉杯一飲而盡。


    “接下來,咱們根據國師的定策大量招攬羅刹工匠幫助我們鑄炮造槍。”


    “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打造出一流的火器部隊。”


    “依托整個羅刹的資源整軍經武,瞅準時機繼續西擴。”


    “現在泰西諸國皆在動亂之中,乃是我大清從中漁利的大好之機。”


    說著,多爾袞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強烈的野望:“如果我們能夠效仿當初的蒙古人橫掃整個泰西。”


    “將整個泰西納入我大清治下。”


    “屆時,依托這遼闊之疆土、資源。”


    “本王就不信我大清勇士還會折戟在明軍陣前!”


    “早晚有一天,我大清鐵騎定會一雪前恥,讓大明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天命所歸!”


    說著,感覺自己又行了的多爾袞當即再放豪言。


    “太後,臣以列祖列宗之名起誓。”


    “待時機成熟,臣必率大清雄師完成當初取代明朝一統中原之夙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灰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灰芒並收藏人在樹上,天降百萬勤王之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