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頁
[歷史同人] 家父漢武帝 作者:時槐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鴻臚招手,身後一群僕從有序而入,每人手中捧著個匣子,一一送給各國使團。
匣子是普通木材所製,並不金貴,做工也一般。但裏麵擺著兩個玻璃罐子。罐子透明剔透,邊緣順滑圓潤,無一絲雜質。
「是玻璃,這是大漢名品啊。」
「不過這裏頭是什麽?」
「有個看上去似乎是雪山鹽。」
「雪山鹽?我知道,大漢最近新出的,近半年才傳入我國。我國國君王後並一眾貴族都十分喜愛。味道純淨,不帶苦澀雜質,哪是以往鹽石可比。但另一罐……」
眾人麵露疑惑。大鴻臚上前介紹:「此乃水晶糖。」
「水晶糖?看上去如水般晶瑩,不愧水晶之名。」
說實話,劉據取這個名,單純是想給糖一個與「白玉紙」「雪山鹽」相匹配的名字,並沒有什麽特殊意義。但他若是在此也不會反駁,大概會笑眯眯說一句:你要這麽解釋也行。
使團眾人迫不及待取出些許放入嘴裏,滿齒甜香。
「是糖,真的是糖。」
「天下怎麽會有如此美妙之糖。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你想想白玉紙,雪山鹽。大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之物還少嗎?」
「大漢……大漢當真是……那句話叫什麽來著,聽大漢人提過幾迴,哦,對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
眾人議論紛紛,有震驚、有激動、有欣喜,當然也有些心中微涼。
大鴻臚將眾人神色收入眼底,笑道:「我大漢喜歡以和為貴,隻需諸位與我們友好結交,自然可以開放商貿、互通有無,我大漢對待友邦素來寬和仁善。」
對友邦如此,若是非友邦呢?
在場都不是蠢人,在譯官的翻譯下,眾人神色各異。再思提及的「開放商貿、互通有無」。
這幾年一直有商人來往行走,貨物流通,若隻是想維持已有局麵,不必大鴻臚特地強調這八個字,其中意味不言自明,是要往大了搞的。
再低頭看手中禮物,說是薄利,實則貴重得很。鹽與糖本極為重要,更何況是這麽優質的雪山鹽與水晶糖,別提還有大漢諸多「獨有之物」,皆是他們不可或缺的存在。
各國使團心思各異,紛紛與自己人竊竊私語。
大鴻臚適時離開。等大家迴過神來,人呢?漢朝接待使呢?
整個萬國會館,除了女侍僕從,哪還有其他人影在。抓住女侍僕從問,也隻得來一句:「諸位使者一路勞累,辛苦了。不如稍作歇息,整理行裝。」
至於問大鴻臚,搖頭。
問太子,搖頭。
問陛下,更是搖頭。
諸國使團無奈,隻能各歸各院。好在他們也沒有等太久,次日劉據就來到萬國會館。
使團們臉上終於展開笑顏,有些人甚至帶著幾分好奇與期待,不斷往劉據身上瞄。差不多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同樣的心理:讓我看看大漢名揚內外的麒麟子究竟長什麽模樣。
衛家人無論男女,個頂個的好相貌。劉據擁有一半衛家血脈,可謂集父母之所長,五官精緻,眸若星辰,眉宇間已經褪去孩童的稚氣,多了兩分少年的意氣,豐神雋永,英姿勃勃。
眾人看得連連點頭,即便各國審美略帶差異,也都不得不承認,好一個翩翩少年郎。
更有人奇怪,也不是三頭六臂啊,怎麽就能做出那麽多神器物件呢?從前隻在傳說中聽聞過此等天資非凡的曠世英才,沒想到而今竟親眼見識到活的。
當然最初的激動褪去後,大家也沒忘了正事,紛紛詢問:何時拜見陛下?
兩國出使,麵聖才是頭等大事。
可劉據仍舊沒讓他們如願:「諸位遠道而來,我大漢自然要盡地主之誼。長安風貌眾人聽聞過,但都未曾親眼見過吧。
「今日孤帶你們逛一逛。諸位可以看看真實的長安是何等模樣,與你們所想是否一致,同爾等國度又有何不同。」
「來,大家這邊走。看著我的旗子,跟緊了,不要掉隊。次序上車,我們現在去此次旅途第一站,享譽盛名的琉璃街。」
劉據舉起小旗子,瞬間化身旅行團導遊。
一旁兼任翻譯的諸邑忍俊不禁。
琉璃街至,劉據邊走邊與大家訴說,從街邊玻璃點塑到各大店鋪,到露台花房,再到鏡子迷宮。
每一處都能收穫驚唿無數,尤其鏡子迷宮,將好些使者弄得暈頭轉向,又氣又急又大唿過癮,甚至提出再來一次,再來兩次……
簡直又菜又愛玩。
將整個琉璃街遊覽完畢,眾人連連讚嘆:當真是鬼斧神工,不負盛名,更不似人間能得。
出了琉璃街,大家高亢的情緒才終於迴落些許,第三次提起正事。
劉據擺手:「長安之奇怎會隻有一個琉璃街,譬如這幾年令我大漢糧食豐收之農器,諸位就不好奇?這些東西八成出自格物司。對格物司,大家又想不想參觀參觀?」
眾人愣住。農器……
西域諸國水土地形不一,有些國度也是有農業發展的。這幾年流入西域的珍稀商品多,但農具幾乎沒有,隻於傳聞中存在。眾人怎會不好奇。
尤其是格物司,他們就更好奇了。本以為這是大漢重要官署,不會讓他們進。可聽大漢太子這話,這些都安排在行程之內?
匣子是普通木材所製,並不金貴,做工也一般。但裏麵擺著兩個玻璃罐子。罐子透明剔透,邊緣順滑圓潤,無一絲雜質。
「是玻璃,這是大漢名品啊。」
「不過這裏頭是什麽?」
「有個看上去似乎是雪山鹽。」
「雪山鹽?我知道,大漢最近新出的,近半年才傳入我國。我國國君王後並一眾貴族都十分喜愛。味道純淨,不帶苦澀雜質,哪是以往鹽石可比。但另一罐……」
眾人麵露疑惑。大鴻臚上前介紹:「此乃水晶糖。」
「水晶糖?看上去如水般晶瑩,不愧水晶之名。」
說實話,劉據取這個名,單純是想給糖一個與「白玉紙」「雪山鹽」相匹配的名字,並沒有什麽特殊意義。但他若是在此也不會反駁,大概會笑眯眯說一句:你要這麽解釋也行。
使團眾人迫不及待取出些許放入嘴裏,滿齒甜香。
「是糖,真的是糖。」
「天下怎麽會有如此美妙之糖。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你想想白玉紙,雪山鹽。大漢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之物還少嗎?」
「大漢……大漢當真是……那句話叫什麽來著,聽大漢人提過幾迴,哦,對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
眾人議論紛紛,有震驚、有激動、有欣喜,當然也有些心中微涼。
大鴻臚將眾人神色收入眼底,笑道:「我大漢喜歡以和為貴,隻需諸位與我們友好結交,自然可以開放商貿、互通有無,我大漢對待友邦素來寬和仁善。」
對友邦如此,若是非友邦呢?
在場都不是蠢人,在譯官的翻譯下,眾人神色各異。再思提及的「開放商貿、互通有無」。
這幾年一直有商人來往行走,貨物流通,若隻是想維持已有局麵,不必大鴻臚特地強調這八個字,其中意味不言自明,是要往大了搞的。
再低頭看手中禮物,說是薄利,實則貴重得很。鹽與糖本極為重要,更何況是這麽優質的雪山鹽與水晶糖,別提還有大漢諸多「獨有之物」,皆是他們不可或缺的存在。
各國使團心思各異,紛紛與自己人竊竊私語。
大鴻臚適時離開。等大家迴過神來,人呢?漢朝接待使呢?
整個萬國會館,除了女侍僕從,哪還有其他人影在。抓住女侍僕從問,也隻得來一句:「諸位使者一路勞累,辛苦了。不如稍作歇息,整理行裝。」
至於問大鴻臚,搖頭。
問太子,搖頭。
問陛下,更是搖頭。
諸國使團無奈,隻能各歸各院。好在他們也沒有等太久,次日劉據就來到萬國會館。
使團們臉上終於展開笑顏,有些人甚至帶著幾分好奇與期待,不斷往劉據身上瞄。差不多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同樣的心理:讓我看看大漢名揚內外的麒麟子究竟長什麽模樣。
衛家人無論男女,個頂個的好相貌。劉據擁有一半衛家血脈,可謂集父母之所長,五官精緻,眸若星辰,眉宇間已經褪去孩童的稚氣,多了兩分少年的意氣,豐神雋永,英姿勃勃。
眾人看得連連點頭,即便各國審美略帶差異,也都不得不承認,好一個翩翩少年郎。
更有人奇怪,也不是三頭六臂啊,怎麽就能做出那麽多神器物件呢?從前隻在傳說中聽聞過此等天資非凡的曠世英才,沒想到而今竟親眼見識到活的。
當然最初的激動褪去後,大家也沒忘了正事,紛紛詢問:何時拜見陛下?
兩國出使,麵聖才是頭等大事。
可劉據仍舊沒讓他們如願:「諸位遠道而來,我大漢自然要盡地主之誼。長安風貌眾人聽聞過,但都未曾親眼見過吧。
「今日孤帶你們逛一逛。諸位可以看看真實的長安是何等模樣,與你們所想是否一致,同爾等國度又有何不同。」
「來,大家這邊走。看著我的旗子,跟緊了,不要掉隊。次序上車,我們現在去此次旅途第一站,享譽盛名的琉璃街。」
劉據舉起小旗子,瞬間化身旅行團導遊。
一旁兼任翻譯的諸邑忍俊不禁。
琉璃街至,劉據邊走邊與大家訴說,從街邊玻璃點塑到各大店鋪,到露台花房,再到鏡子迷宮。
每一處都能收穫驚唿無數,尤其鏡子迷宮,將好些使者弄得暈頭轉向,又氣又急又大唿過癮,甚至提出再來一次,再來兩次……
簡直又菜又愛玩。
將整個琉璃街遊覽完畢,眾人連連讚嘆:當真是鬼斧神工,不負盛名,更不似人間能得。
出了琉璃街,大家高亢的情緒才終於迴落些許,第三次提起正事。
劉據擺手:「長安之奇怎會隻有一個琉璃街,譬如這幾年令我大漢糧食豐收之農器,諸位就不好奇?這些東西八成出自格物司。對格物司,大家又想不想參觀參觀?」
眾人愣住。農器……
西域諸國水土地形不一,有些國度也是有農業發展的。這幾年流入西域的珍稀商品多,但農具幾乎沒有,隻於傳聞中存在。眾人怎會不好奇。
尤其是格物司,他們就更好奇了。本以為這是大漢重要官署,不會讓他們進。可聽大漢太子這話,這些都安排在行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