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歷史同人] 家父漢武帝 作者:時槐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以往的十不存一,到而今的十之七八。尤其產出的不是劣質琉璃,而是優質玻璃。這不單是量的提升,更是質的飛躍。
劉據指了指眼前的盤子:「這是第幾爐?」
祁元娘一滯,低頭老實迴答:「第二爐。第一爐成功後,民女便托柏山進獻給殿下;自己留下重製了一爐。」
一共才製兩爐,便誇口七八之數,委實有點虛張的成分。祁元娘恐劉據認為她故意抬高,又道:「殿下請隨民女來。」
劉據跟著去,繞過熔爐,入後舍,看到一排屋子,似乎都是窯廠用來堆放雜物或器具的,其中有一間被臨時開闢出來作為工作室。
入內發現空間不算大,布置也簡陋。東側一角隔了個簾子,從簾子縫隙可見裏頭是張小塌,塌上疊放著被褥。該是供祁元娘有時忙碌太晚趕不及迴城,或白日太累偶爾歇息之用。
簾子旁邊是一套桌案,案上擺放著筆墨竹簡。屋內另有兩個大木架,靠牆而立,幾乎各自占據了整麵牆壁。
一個木架位於桌案之後,上麵放著一摞摞竹簡,一排排清晰羅列,每個格間寫著標籤,若有需要,坐於案前,迴轉身體便可拾取。
另一個大木架位於北牆,也是一個個格間布置,但放在裏麵的不是竹簡,而是許多琉璃器具,品相不一,良莠不齊。
有最好如玻璃的;有品質低劣滿是雜質的;有燒製失敗歪扭開裂的;甚至還有許多烏七八糟一坨,連是什麽玩意都看不出來的……
零零總總,已然占據了整麵書架,隻餘最低三兩個格間空著。
劉據正疑惑,祁元娘已解釋起來:「自民女執掌窯廠、研製琉璃開始,每製一爐,不論是否成功,民女都會留存樣品,並記錄在案,以供時時翻看,對比查閱。
「所以民女雖隻開了兩爐,卻敢說十之七八,並非無的放矢。民女是根據這些時日的資料收集與彙算,以及反覆實驗得出的結論。」
這龐大的琉璃架與竹簡架就是她最有利的證明。
劉據心頭觸動,頷首道:「孤信你。」
他指向琉璃架,很是驚訝:「這些都是近兩個多月的成果?你們這麽短時間製了這麽多?」
「殿下誤會了。民女……」祁元娘看了柏山一眼,「民女是去歲便開始研製,距今已有近一年。
「民女自幼喜琉璃,更好奇琉璃製作。祁家的琉璃窯是祖上傳下,但因為工藝普通,耗費巨大,一直處於半閑置狀態。
「父親在時也未重視,見民女喜愛,便允民女常來做耍,隻當是個供民女閑暇取樂之物。去歲祁家出事,門庭凋零,流言蜚語不斷。
「民女若想重振祁家,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民女從柏山處得知殿下重視無色琉璃,便想若民女能製出來……」
後續的話不必言明,在場之人都懂。
祁元娘與柏山同時跪下來:「望殿下恕罪。」
劉據半點不在意,笑起來:「孤重視玻璃又不是秘密,也非不可說之事。孤身邊的人大多曉得。但獨你能從柏山言語中獲知信息並加以利用,付諸實施。這便是你的本事。何罪之有?」
理是這個理。真正不可說之事,以柏山的品行與心性,即便親如摯愛也不會開口。但罪還是要請一請的。至少得把此事過了明麵,讓劉據知悉。
「起來吧。同孤說說,你是怎麽做到的。」
祁元娘輕笑:「多虧了殿下公開的信息。裏頭提到的配方比例雖不全,卻可供推敲。尤其所謂調整熔體成分,升高爐溫,增加融化時間等手段,極大程度上減少了氣泡的產生。
「另外,適量添加方解石也減少了很多雜質,使琉璃更加澄澈。殿下請看,以此格為界,此格之上為二月前所製,此格之下為二月後。」
二月,正是他公開竹簡信息的時間。
劉據轉頭,順著祁元娘手指方向看去,確實,自這一格後所製琉璃品相肉眼可見大幅度提升。
但在此之前,約莫一行之數,所製之物已有好轉,失敗的展品也鮮見出現了。顯然她們彼時已經有了些許成果與心得。
可以說劉據的竹簡信息給了他們更多靈光,讓他們的方向更加明確,為他們節省了更多時間。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們前期努力的基礎上。
若沒有前期的辛苦付出,他們未必抓得住竹簡信息的「靈光」。
需知信息公開至今,謄抄者眾多,嚐試製作者亦不在少數,但做成的唯有祁家,唯有祁元娘。
劉據仰望琉璃架:「鑽研這麽久,製這麽多,花費不小吧?」
「是。」祁元娘實話實說,「為製琉璃,民女幾乎是舉全家之力。」
劉據頓住。祁家雖為貴族,卻漸入沒落,家底恐怕是與當今權貴不可比的。那些權貴之家,便是有用心研製的,也都會尋合作之人,量力而行。
祁元娘此舉何等冒險,又是何等魄力。
劉據好奇看向她:「你不怕傾其所有仍一無所獲嗎?」
「這點民女想過,但民女不怕。」
劉據訝異。
祁元娘嘴角揚起,笑意中夾雜著幾分無奈與苦澀:「父兄出事,民女以女子之身獨掌門戶,豈是容易之事。
「外人不必說,就連宗族,也未必會容得了民女。民女現今不過是借柏山與殿下的關係暫且震住他們,卻也隻能一時,非長久之計。
劉據指了指眼前的盤子:「這是第幾爐?」
祁元娘一滯,低頭老實迴答:「第二爐。第一爐成功後,民女便托柏山進獻給殿下;自己留下重製了一爐。」
一共才製兩爐,便誇口七八之數,委實有點虛張的成分。祁元娘恐劉據認為她故意抬高,又道:「殿下請隨民女來。」
劉據跟著去,繞過熔爐,入後舍,看到一排屋子,似乎都是窯廠用來堆放雜物或器具的,其中有一間被臨時開闢出來作為工作室。
入內發現空間不算大,布置也簡陋。東側一角隔了個簾子,從簾子縫隙可見裏頭是張小塌,塌上疊放著被褥。該是供祁元娘有時忙碌太晚趕不及迴城,或白日太累偶爾歇息之用。
簾子旁邊是一套桌案,案上擺放著筆墨竹簡。屋內另有兩個大木架,靠牆而立,幾乎各自占據了整麵牆壁。
一個木架位於桌案之後,上麵放著一摞摞竹簡,一排排清晰羅列,每個格間寫著標籤,若有需要,坐於案前,迴轉身體便可拾取。
另一個大木架位於北牆,也是一個個格間布置,但放在裏麵的不是竹簡,而是許多琉璃器具,品相不一,良莠不齊。
有最好如玻璃的;有品質低劣滿是雜質的;有燒製失敗歪扭開裂的;甚至還有許多烏七八糟一坨,連是什麽玩意都看不出來的……
零零總總,已然占據了整麵書架,隻餘最低三兩個格間空著。
劉據正疑惑,祁元娘已解釋起來:「自民女執掌窯廠、研製琉璃開始,每製一爐,不論是否成功,民女都會留存樣品,並記錄在案,以供時時翻看,對比查閱。
「所以民女雖隻開了兩爐,卻敢說十之七八,並非無的放矢。民女是根據這些時日的資料收集與彙算,以及反覆實驗得出的結論。」
這龐大的琉璃架與竹簡架就是她最有利的證明。
劉據心頭觸動,頷首道:「孤信你。」
他指向琉璃架,很是驚訝:「這些都是近兩個多月的成果?你們這麽短時間製了這麽多?」
「殿下誤會了。民女……」祁元娘看了柏山一眼,「民女是去歲便開始研製,距今已有近一年。
「民女自幼喜琉璃,更好奇琉璃製作。祁家的琉璃窯是祖上傳下,但因為工藝普通,耗費巨大,一直處於半閑置狀態。
「父親在時也未重視,見民女喜愛,便允民女常來做耍,隻當是個供民女閑暇取樂之物。去歲祁家出事,門庭凋零,流言蜚語不斷。
「民女若想重振祁家,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東西。民女從柏山處得知殿下重視無色琉璃,便想若民女能製出來……」
後續的話不必言明,在場之人都懂。
祁元娘與柏山同時跪下來:「望殿下恕罪。」
劉據半點不在意,笑起來:「孤重視玻璃又不是秘密,也非不可說之事。孤身邊的人大多曉得。但獨你能從柏山言語中獲知信息並加以利用,付諸實施。這便是你的本事。何罪之有?」
理是這個理。真正不可說之事,以柏山的品行與心性,即便親如摯愛也不會開口。但罪還是要請一請的。至少得把此事過了明麵,讓劉據知悉。
「起來吧。同孤說說,你是怎麽做到的。」
祁元娘輕笑:「多虧了殿下公開的信息。裏頭提到的配方比例雖不全,卻可供推敲。尤其所謂調整熔體成分,升高爐溫,增加融化時間等手段,極大程度上減少了氣泡的產生。
「另外,適量添加方解石也減少了很多雜質,使琉璃更加澄澈。殿下請看,以此格為界,此格之上為二月前所製,此格之下為二月後。」
二月,正是他公開竹簡信息的時間。
劉據轉頭,順著祁元娘手指方向看去,確實,自這一格後所製琉璃品相肉眼可見大幅度提升。
但在此之前,約莫一行之數,所製之物已有好轉,失敗的展品也鮮見出現了。顯然她們彼時已經有了些許成果與心得。
可以說劉據的竹簡信息給了他們更多靈光,讓他們的方向更加明確,為他們節省了更多時間。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們前期努力的基礎上。
若沒有前期的辛苦付出,他們未必抓得住竹簡信息的「靈光」。
需知信息公開至今,謄抄者眾多,嚐試製作者亦不在少數,但做成的唯有祁家,唯有祁元娘。
劉據仰望琉璃架:「鑽研這麽久,製這麽多,花費不小吧?」
「是。」祁元娘實話實說,「為製琉璃,民女幾乎是舉全家之力。」
劉據頓住。祁家雖為貴族,卻漸入沒落,家底恐怕是與當今權貴不可比的。那些權貴之家,便是有用心研製的,也都會尋合作之人,量力而行。
祁元娘此舉何等冒險,又是何等魄力。
劉據好奇看向她:「你不怕傾其所有仍一無所獲嗎?」
「這點民女想過,但民女不怕。」
劉據訝異。
祁元娘嘴角揚起,笑意中夾雜著幾分無奈與苦澀:「父兄出事,民女以女子之身獨掌門戶,豈是容易之事。
「外人不必說,就連宗族,也未必會容得了民女。民女現今不過是借柏山與殿下的關係暫且震住他們,卻也隻能一時,非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