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牛根生夢遊來到神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斷欲魂?借問酒家何處是!牧童遙指杏花村?玉皇大帝說:“人間啊人民飲水思源不忘根本是好事啊!”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曆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隻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在公曆4月5日前後,春分後第15日。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其中規定“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1],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為三天。[2]2014年清明節假期為4月5日至4月7日。


    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4]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日子,掃墓祭祖習俗至今在嶺南一帶仍盛行。經曆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全國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的差異,各地節日活動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禮俗主題。


    清明節與端午節、春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2006年5月20日,中國*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節曆史悠久,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日習俗的形成與此時的節氣特點密切相關。節氣為節日的產生提供了前題條件。清明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冬至後第108天,也就是陽曆4月5日前後。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期古人依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而製定的氣候規律,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物候、降雨等方麵的變化,對人們依時安排農事生產活動有不可或缺的指導意義。清明節後氣溫變暖,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所以清明對於古代農事生產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節氣。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10][11][12]


    清明節掃墓祭祖禮俗的源流與信仰、祭祀、曆法以及劃分出的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清明節氣在時間和氣象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清明時節,大地呈春,陰陽轉化,吐故納新,生氣始盛,萬物皆潔齊,正是春祭好時段。同時郊外踏青也是古人們的節氣主題。古時代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為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並且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經曆史發展演變,清明節吸收融合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


    牛根生發覺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中華優良文化傳統值得傳下去!清明節是人民懷念祖先的節日!綠葉對根的情意!尊重祖宗是一件好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夢奇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嶺南鬼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嶺南鬼才並收藏遊夢奇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