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已晚,寒月露空。
煙柳巷子傳出了紅粉輕笑,脂粉香氣朝著下風口過來,遠遠可見繡襖帶錦團公子老爺正往裏去。
他們穿的是皮裘,這會兒雖然才九十月,可這有沒有蒸汽汙染的天氣本來就比較冷,這時候晚上穿正合適,這還是富豪官員們用來攀比的物件呢,大多選用動物皮,做得風雅大氣或精致美觀,都能高人一籌。
而普通的百姓則多半穿的是楮樹皮熬煮打磨縫出來的“紙裘”,這也算是宋時造紙術興起的一種見證了。這種紙裘便宜、耐用,質地結實,多穿幾件衣服多燒幾塊炭也就能熬過冬天了。
那棉、絮之類,隻有皇室中人或者極有錢的人才常備著,棉花這種東西更是極為少見,按曆史記載,隻有明朝前後才普及,西晉仿宋,正是那就實在少見了。
杜三思暗歎,她要是穿在農村保不齊還有可能弄出來,偏偏原身家裏隻有一個酒館,土地老屋都買了個幹淨。
而且為了給原主母親落葬入殮,她原鄉差點連紙裘都買不起了,幸好如今手裏還剩了五十兩銀子八百文銅錢,後頭買作料和必需品算在裏頭,買套冬衣和紙裘倒是綽綽有餘。
反正讓她自己縫縫補補做衣裳,她是沒有那個能力的。
她搓了搓手,將豔羨的目光收了迴來,想到家裏的酒,又安心了。
有酒傍身,凍不死她。
“我到了。”半刻鍾後,杜三思帶著小白迴到了店裏。
天已黑了,家家戶戶都點起了明燈,段三郎也沒打算進去,隻提醒道:“明天照常開業,正午我就帶人來。”
說完他就準備離開,杜三思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提醒,“那你……一路小心啊。”
“還用你提醒?”段三郎攏著袖子,頭也沒迴。
杜三思聳聳肩,她也是一片好心,小反派不領情就算了,反正又沒辦壞事。
杜三思進了屋,反手將門關上,然後就鑽進了廚房。
她好餓。
段三郎在街口看著酒館燈火亮起,不多時就見煙囪冒煙,輕笑了聲,轉身繞道走進了煙花巷子裏。
煙花巷子裏有的不僅是舞姬歌女和青樓脂粉,還有教坊司、曲館,迎著晝夜不停歇的叫好聲,鑼鼓金缽、胡琴拍板不絕。
打卦算命的假道士旁有幾書生擺攤賣酸文曲詞,隨手還放著點茶工具,因又近著衣市,色彩斑斕的女使婦仆打點布料駕車經過,車上的絹扇香珠引得他們翹首觀望,將聖賢書忘了個一幹二淨。
段三郎走過品類繁多的中坊食街,直接鑽進了一家“張人婆婆足衣店”,拍了五十兩銀子在櫃台上,輕輕挑眉。
“給我包兩套女子冬衣,矮我一個半頭的,再拿件新到的狐裘,要最雪白柔軟的,再取三五對袖套。”
段三郎中途又去了趟胭脂鋪和邊上的酒樓,耽擱一個多時辰同幾位紈絝見了麵吃了飯,而後才迴府衙。時下已近三更,段久都安置了董青休息。
段仆習以為常,隻是看著他身後的大包裹奇怪了一下,“少爺去買東西怎麽不叫上小的,小的好給您拿東西不是。”
“不必,我自己來。”段三郎推開他的手。
段仆摸摸頭,“少爺要添置衣裳?那可巧了,前兩天老爺還叫張婆婆給您訂了幾套新款的衣服,如今怕是才下針,預備您及冠之時穿呢。”
及冠。
說起及冠,段三郎就忍不住冷哼。
“那董青不過就是個學士侄子,爹倒是什麽都跟他說,連我何時及冠都告訴他了。”
段仆對這事知道得並不清楚,“恐是因為董家相公畢竟是京中的人,後麵說不定就認識什麽龍駒鳳雛也不一定,老爺自然要親近的。”
親近,他看著倒是像在忌憚。
段三郎撇嘴,正好走到自己院子門口,一進去就發現那亭子裏做了個對月飲酒的男人。
“……”
爬虎垂柳,月泠泠清照琉璃壁;青柏翠湖,光淡淡影搖斑斕枝。
園子是好園子,清淨雅致,那院中四四方方的大亭子最是適合盛夏六月在外消暑,如是光著膀子躺在那刷了桐油的地板上,最爽快不過。
但那亭子現在被董青占了,不僅如此,這院子裏還多了很多侍衛在牆角路邊站著。
段三郎臉色不是很好,揚著下巴一臉高傲地鄙夷兩邊的侍衛一邊往裏走,路過那亭子的時候,故意衝董青翻了個白眼。
“哼!”
侍衛們:“……”
董青還挺稀奇,見他一個小少爺卻跟下人一樣抱著個大包往屋子裏走,精致豔麗的臉板著,側頰削利,眼角紅痣點得恰到好處,可以想見再過幾年,怕不是天下又要出一個美男子。
隻是段三郎還太年輕。
董青手裏摸著酒杯,手指圓潤飽滿,骨節分明,眼底倒映著酒中自己的麵貌,禁不住搖頭失笑。
“喂,你為什麽住這裏?”
段三郎進去沒多久就又出來了,一臉不爽,顯然是把董青當成了不速之客。
兩邊的侍衛不知是不是對董青太放心,還是被董青吩咐過了,竟沒有去計較段三郎的無禮,隻是用餘光去打量少年。
越看越是心驚。
董青身上帶著醉意,那雙眸子倒是越發的深情真摯了,他揚了揚手裏的酒杯,“表弟特特讓下人備了好酒,為兄家中規矩甚嚴,難得一品,不舍得放下了。”
段三郎挑眉,他倒忘了,自己讓人準備了好酒好菜,還是從杜三思那裏才拿迴來的。
“酒呢?”段三郎按住亭邊的欄杆,手臂一撐就翻了進來,抱起那酒壇子晃了晃,氣得咬牙,“你喝完了?!”
可惡,他都還沒吃呢!
“此乃烈酒,飲之不多,其餘便讓伯父收了起來,”董青笑眯眯地將邊上一個闊海大酒盤遞過去,“再說你還沒及冠,就該少飲,此一海足夠你飲了。”
“要你管。”段三郎眼疾手快地將那闊海大酒盤拿過去,二話不說就咕咚咕咚給倒進肚子裏,然後瞪他一眼靠欄杆坐下。
董青但笑不語,心道我要管,卻也管得著。
“喂,你還沒迴答我的話,”段三郎皺眉,“府裏不是有客房,你為什麽會在這裏?”
他很懷疑,這恐怕不是段久的主意。
他爹什麽性子他還不了解?下午見麵他就發現段久態度矜持故作正經,分明是在董青麵前做戲。
而且段久還暗示讓自己離他遠點,決計不會將人安排到自己身邊休息才對。
果然……
“在下或將在臨安帶上一月半月,自該尋個‘臨安通’才好,為兄細想,此人或許除了表弟再無別個能擔當此重任,”董青理直氣壯道,“如此也好叫我們兄弟親近、親近。”
親近你妹!
段三郎眼神警惕,“你到臨安是來遊山玩水的?”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董青笑問,“臨安繁華,蘇杭一絕,文人墨客爭相訪之,吾來何妨?”
說得很好。
但他不信。
段三郎微眯了眼,突然靈機一動。他爹明明在忌憚此人,卻偏偏要佯裝親善,似乎有些棘手的樣子,該不會這個董青……別是京城派過來的密查使吧?
臨安是大城,還是外放的肥差,若是朝廷中有人嫉妒彈劾也非尋常。而且如果真的要找他爹麻煩也不苦難,畢竟身為臨安知府衙內的他剛好是個紈絝子弟。
段三郎不動聲色,心下暗暗叫煩。
雖說隻是猜測,但也不無可能,這一個月難不成自己也要跟爹一樣裝模作樣?
怨念地看了他一眼,段三郎翻出亭外,哼了聲,“要找臨安通你去尋別人便是,本少爺明天有事,恕不奉陪!”
“無妨,為兄可以陪你。”董青從善如流。
段三郎:“……”這個人果然在故意接近他!
突然,杜三郎想起自己經曆過的兩次刺殺,心中一緊,看向董青的目光有些陰鷙。
“你到底想幹什麽?”
董青笑而不語,少年郎還太年輕,和朝廷裏笑著吃人的饕餮與盤龍座上喜怒不形於色的皇帝相比,少年郎再兇狠,在他眼中,與炸毛的貓兒無異。
段三郎分外無趣,但想起明天小酒館開業的事情來,又眯了眯眼睛,抱著手威脅,“你要來便來,隻莫要後悔便是。”
董青莞爾,“某做事從未考慮過後悔二字,但求問心無愧。”
段三郎又哼一聲,調頭就走。
侍衛寒劍從亭外走了進來,“這段衙內脾氣倒是比皇宮裏那幾位還大。”
另一人也冷道:“他是地頭蛇,自然以為可壓強龍。”
然而龍和蛇到底還是一個天一個地,坐井觀天無異於自尋死路。
董青微皺起眉,警告,“三郎不過是孩子脾氣,又是段久獨子,性格驕縱些也在意料之中,你們年紀比他大上一圈,還與個孩子計較什麽?”
“公子就是脾氣太好了,”寒劍無奈,隻好轉移話題,“那段知府倒是個清明中正的人,公子決意在此停留一月,莫非是想將段大人……提拔入京?”
“京師混亂,皆是因為順天府尹與司馬嶽中飽私囊、屍位素餐,的確該將之換下,”董青斂眸,帶出若隱若現的隱晦幽深,“不過,倒不急於一時。”
若是在拉下順天府尹之時,能夠順便坑一把司馬嶽……
或者,將三郎帶迴京師,或可分化父皇對司馬嶽的偏愛,也未可知。
“派人先去查一查那……”司馬青淡淡道,“杜家小娘子。”
煙柳巷子傳出了紅粉輕笑,脂粉香氣朝著下風口過來,遠遠可見繡襖帶錦團公子老爺正往裏去。
他們穿的是皮裘,這會兒雖然才九十月,可這有沒有蒸汽汙染的天氣本來就比較冷,這時候晚上穿正合適,這還是富豪官員們用來攀比的物件呢,大多選用動物皮,做得風雅大氣或精致美觀,都能高人一籌。
而普通的百姓則多半穿的是楮樹皮熬煮打磨縫出來的“紙裘”,這也算是宋時造紙術興起的一種見證了。這種紙裘便宜、耐用,質地結實,多穿幾件衣服多燒幾塊炭也就能熬過冬天了。
那棉、絮之類,隻有皇室中人或者極有錢的人才常備著,棉花這種東西更是極為少見,按曆史記載,隻有明朝前後才普及,西晉仿宋,正是那就實在少見了。
杜三思暗歎,她要是穿在農村保不齊還有可能弄出來,偏偏原身家裏隻有一個酒館,土地老屋都買了個幹淨。
而且為了給原主母親落葬入殮,她原鄉差點連紙裘都買不起了,幸好如今手裏還剩了五十兩銀子八百文銅錢,後頭買作料和必需品算在裏頭,買套冬衣和紙裘倒是綽綽有餘。
反正讓她自己縫縫補補做衣裳,她是沒有那個能力的。
她搓了搓手,將豔羨的目光收了迴來,想到家裏的酒,又安心了。
有酒傍身,凍不死她。
“我到了。”半刻鍾後,杜三思帶著小白迴到了店裏。
天已黑了,家家戶戶都點起了明燈,段三郎也沒打算進去,隻提醒道:“明天照常開業,正午我就帶人來。”
說完他就準備離開,杜三思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提醒,“那你……一路小心啊。”
“還用你提醒?”段三郎攏著袖子,頭也沒迴。
杜三思聳聳肩,她也是一片好心,小反派不領情就算了,反正又沒辦壞事。
杜三思進了屋,反手將門關上,然後就鑽進了廚房。
她好餓。
段三郎在街口看著酒館燈火亮起,不多時就見煙囪冒煙,輕笑了聲,轉身繞道走進了煙花巷子裏。
煙花巷子裏有的不僅是舞姬歌女和青樓脂粉,還有教坊司、曲館,迎著晝夜不停歇的叫好聲,鑼鼓金缽、胡琴拍板不絕。
打卦算命的假道士旁有幾書生擺攤賣酸文曲詞,隨手還放著點茶工具,因又近著衣市,色彩斑斕的女使婦仆打點布料駕車經過,車上的絹扇香珠引得他們翹首觀望,將聖賢書忘了個一幹二淨。
段三郎走過品類繁多的中坊食街,直接鑽進了一家“張人婆婆足衣店”,拍了五十兩銀子在櫃台上,輕輕挑眉。
“給我包兩套女子冬衣,矮我一個半頭的,再拿件新到的狐裘,要最雪白柔軟的,再取三五對袖套。”
段三郎中途又去了趟胭脂鋪和邊上的酒樓,耽擱一個多時辰同幾位紈絝見了麵吃了飯,而後才迴府衙。時下已近三更,段久都安置了董青休息。
段仆習以為常,隻是看著他身後的大包裹奇怪了一下,“少爺去買東西怎麽不叫上小的,小的好給您拿東西不是。”
“不必,我自己來。”段三郎推開他的手。
段仆摸摸頭,“少爺要添置衣裳?那可巧了,前兩天老爺還叫張婆婆給您訂了幾套新款的衣服,如今怕是才下針,預備您及冠之時穿呢。”
及冠。
說起及冠,段三郎就忍不住冷哼。
“那董青不過就是個學士侄子,爹倒是什麽都跟他說,連我何時及冠都告訴他了。”
段仆對這事知道得並不清楚,“恐是因為董家相公畢竟是京中的人,後麵說不定就認識什麽龍駒鳳雛也不一定,老爺自然要親近的。”
親近,他看著倒是像在忌憚。
段三郎撇嘴,正好走到自己院子門口,一進去就發現那亭子裏做了個對月飲酒的男人。
“……”
爬虎垂柳,月泠泠清照琉璃壁;青柏翠湖,光淡淡影搖斑斕枝。
園子是好園子,清淨雅致,那院中四四方方的大亭子最是適合盛夏六月在外消暑,如是光著膀子躺在那刷了桐油的地板上,最爽快不過。
但那亭子現在被董青占了,不僅如此,這院子裏還多了很多侍衛在牆角路邊站著。
段三郎臉色不是很好,揚著下巴一臉高傲地鄙夷兩邊的侍衛一邊往裏走,路過那亭子的時候,故意衝董青翻了個白眼。
“哼!”
侍衛們:“……”
董青還挺稀奇,見他一個小少爺卻跟下人一樣抱著個大包往屋子裏走,精致豔麗的臉板著,側頰削利,眼角紅痣點得恰到好處,可以想見再過幾年,怕不是天下又要出一個美男子。
隻是段三郎還太年輕。
董青手裏摸著酒杯,手指圓潤飽滿,骨節分明,眼底倒映著酒中自己的麵貌,禁不住搖頭失笑。
“喂,你為什麽住這裏?”
段三郎進去沒多久就又出來了,一臉不爽,顯然是把董青當成了不速之客。
兩邊的侍衛不知是不是對董青太放心,還是被董青吩咐過了,竟沒有去計較段三郎的無禮,隻是用餘光去打量少年。
越看越是心驚。
董青身上帶著醉意,那雙眸子倒是越發的深情真摯了,他揚了揚手裏的酒杯,“表弟特特讓下人備了好酒,為兄家中規矩甚嚴,難得一品,不舍得放下了。”
段三郎挑眉,他倒忘了,自己讓人準備了好酒好菜,還是從杜三思那裏才拿迴來的。
“酒呢?”段三郎按住亭邊的欄杆,手臂一撐就翻了進來,抱起那酒壇子晃了晃,氣得咬牙,“你喝完了?!”
可惡,他都還沒吃呢!
“此乃烈酒,飲之不多,其餘便讓伯父收了起來,”董青笑眯眯地將邊上一個闊海大酒盤遞過去,“再說你還沒及冠,就該少飲,此一海足夠你飲了。”
“要你管。”段三郎眼疾手快地將那闊海大酒盤拿過去,二話不說就咕咚咕咚給倒進肚子裏,然後瞪他一眼靠欄杆坐下。
董青但笑不語,心道我要管,卻也管得著。
“喂,你還沒迴答我的話,”段三郎皺眉,“府裏不是有客房,你為什麽會在這裏?”
他很懷疑,這恐怕不是段久的主意。
他爹什麽性子他還不了解?下午見麵他就發現段久態度矜持故作正經,分明是在董青麵前做戲。
而且段久還暗示讓自己離他遠點,決計不會將人安排到自己身邊休息才對。
果然……
“在下或將在臨安帶上一月半月,自該尋個‘臨安通’才好,為兄細想,此人或許除了表弟再無別個能擔當此重任,”董青理直氣壯道,“如此也好叫我們兄弟親近、親近。”
親近你妹!
段三郎眼神警惕,“你到臨安是來遊山玩水的?”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董青笑問,“臨安繁華,蘇杭一絕,文人墨客爭相訪之,吾來何妨?”
說得很好。
但他不信。
段三郎微眯了眼,突然靈機一動。他爹明明在忌憚此人,卻偏偏要佯裝親善,似乎有些棘手的樣子,該不會這個董青……別是京城派過來的密查使吧?
臨安是大城,還是外放的肥差,若是朝廷中有人嫉妒彈劾也非尋常。而且如果真的要找他爹麻煩也不苦難,畢竟身為臨安知府衙內的他剛好是個紈絝子弟。
段三郎不動聲色,心下暗暗叫煩。
雖說隻是猜測,但也不無可能,這一個月難不成自己也要跟爹一樣裝模作樣?
怨念地看了他一眼,段三郎翻出亭外,哼了聲,“要找臨安通你去尋別人便是,本少爺明天有事,恕不奉陪!”
“無妨,為兄可以陪你。”董青從善如流。
段三郎:“……”這個人果然在故意接近他!
突然,杜三郎想起自己經曆過的兩次刺殺,心中一緊,看向董青的目光有些陰鷙。
“你到底想幹什麽?”
董青笑而不語,少年郎還太年輕,和朝廷裏笑著吃人的饕餮與盤龍座上喜怒不形於色的皇帝相比,少年郎再兇狠,在他眼中,與炸毛的貓兒無異。
段三郎分外無趣,但想起明天小酒館開業的事情來,又眯了眯眼睛,抱著手威脅,“你要來便來,隻莫要後悔便是。”
董青莞爾,“某做事從未考慮過後悔二字,但求問心無愧。”
段三郎又哼一聲,調頭就走。
侍衛寒劍從亭外走了進來,“這段衙內脾氣倒是比皇宮裏那幾位還大。”
另一人也冷道:“他是地頭蛇,自然以為可壓強龍。”
然而龍和蛇到底還是一個天一個地,坐井觀天無異於自尋死路。
董青微皺起眉,警告,“三郎不過是孩子脾氣,又是段久獨子,性格驕縱些也在意料之中,你們年紀比他大上一圈,還與個孩子計較什麽?”
“公子就是脾氣太好了,”寒劍無奈,隻好轉移話題,“那段知府倒是個清明中正的人,公子決意在此停留一月,莫非是想將段大人……提拔入京?”
“京師混亂,皆是因為順天府尹與司馬嶽中飽私囊、屍位素餐,的確該將之換下,”董青斂眸,帶出若隱若現的隱晦幽深,“不過,倒不急於一時。”
若是在拉下順天府尹之時,能夠順便坑一把司馬嶽……
或者,將三郎帶迴京師,或可分化父皇對司馬嶽的偏愛,也未可知。
“派人先去查一查那……”司馬青淡淡道,“杜家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