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重生後嫁給渣過的佛子 作者:餘何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她,哪怕遠隔萬裏,他始終做不到視而不見。
……
為了為她洗脫通敵的嫌疑,他徹夜布局,將計就計,上書言明軍中確有北匈細作,乃世家武將,已為他擒獲。
皇帝早將外戚掌兵視為心中大患,藉此機會,拔除了世家大族在軍中的布置,自然樂見其成,唯獨下了一道密令,要他對她的三哥、北匈右賢王洛梟趕盡殺絕。
皇帝八百裏加急的密詔送入他帳中的時候,同時而來的,是另一封多番輾轉才到他手中的血書。
她深知皇帝對北匈的恨意,一心一念要救她的三哥,用他教給她的漢文,一字一句寫道:
「飛鳥盡,良弓藏。」
洛梟是鳥,他為良弓。未寫下的後一句便是「敵國破,謀臣終」。
北匈退,西域定,他為有功謀臣,死期亦不遠矣。
血跡透濕絹帛,這是她以血為他批下的讖命。
他看著看著,倏然笑了。
他庇護她太久,倒是忘了她在這吃人的宮中由鮮血浸染而滋長的心機,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並不遜於人。
他頭一迴嚐到了,逆風執炬,火焰燒至手心,為情所反噬的痛感和快感。
後來,與北匈右賢王最後一支殘軍短兵相接之時,他孤身一人走入敵陣,被紛至而來的利箭刺中了右臂。
本欲拚死一搏的洛梟遙遙認出他來,猶豫再三,下令收箭。
腥氣瀰漫的夜風裏,他將她的血書丟到洛梟跟前,命他退出漠北,自此不可再來犯。
洛梟接過血書,眼眸猩紅像是要滴出血來,咬了咬牙,縱馬疾馳,消失在莽莽戈壁之中。
此前,他曾以通敵叛國的罪名,一夜誅殺了軍中上百人。最後真正通敵,放虎歸山的,反倒是他這個行刑之人。
迴到長安之後,他一連數日都未去給她上課。
他已向皇帝請辭,自言西域事務繁多,她已學會了基本的漢文,不需要他再教授。
聞他此言,年輕的帝王從金龍禦案前抬首,密密匝匝的奏摺如山堆積,掩去了他的神容,隻露出一雙鋒銳的眼。
這雙眼,今日透著一絲乏累的倦意。
「她還在跟朕賭氣。」皇帝覆手在背,緩緩走下丹陛,忽然道,「若再將你這個漢文師父撤去,她隻會更生氣,以為朕是要趕盡殺絕……」
皇帝的聲音很沉,沒有往日定下關乎數千萬人生計的國家大事那般果決。他抬袖,揉了揉眉心,目光掠過幽閉的殿門,望向階前將化未化的皚皚春雪。
「國師佛法高深,素來參透人心,朕堪不破,不知該如何是好?」
他沉默了足足一刻有餘,才諫言道:
「今年開春,逢西域諸國使臣入朝覲見,陛下可開田獵,一揚國威。」
自古帝王狩獵,是為了展示兵力,外震番邦,內懾朝臣。
皇帝凝黑的眉宇舒展開來,他聽出了他建議裏格外的意思:正是去年秋狩,在他的暗自推波助瀾之下,皇帝與她在獵場那夜和好如初,如膠似漆。
他隱隱知曉,她從前在西域,極愛騎射狩獵,如今久居宮中,言行舉止,皆要依照漢俗,極為苛刻,甚少有如塞外那般馳騁的機會。
皇帝沒有遲疑,欣悅應下,授命他和其餘幾位臣屬一道安排圍獵一事。
走出勤政殿的時候,陰鬱的天色已開始落雪。
雪花起初隻有零丁幾片,後來越下越密,天地間,轉眼已是蒼茫一片,不辨顏色。
殿外的迴廊曲曲折折。盡頭處,一樹春日方開的梨花被大雪打落,皎潔的花瓣隨雪飄零,落在一人胭脂色的裙擺間,茫茫大雪中灼人的明艷。
那一抹熟悉的紅,令他的心間湧起大雪都掩不住的波瀾。
已是一年未見了。
她纖薄的身姿融在無盡的白雪裏,好似隨時會隨雪融化而去。
有那麽一瞬,他以為她是在等他。
這是出入勤政殿的必經之路。
她側身看到他時,眼眸閃過一絲訝異。他才想到,他為她平了反,皇帝解了她的宮禁,她是來勤政殿謝恩的。
並非為他而來。
又怎會為他而來。
浩大的落雪中,她朝他走來,不疾不徐,姿態從容。
她謝過他還她清白,他道,分內之事,秉公執法。
她過問他右臂的傷勢,他輕描淡寫,並無大礙。
最後,她以血書試探他洛梟的生死,他道,她的漢文已有長進,言下之意是他聽取了她的「諫言」。
他看到她輕舒一口氣,眉眼柔和下來。他欲離去,可她卻上前一步,散開的嫣紅裙擺不經意地拂過他玉白的袈裟。
太近了。近到她身上的暗香在他的鼻端湧動。
她低語道:
「法師,你幫我三哥,隻是為了要固權嗎?」
她唇間吐露的香息隨著紛紛落雪拂過他的頸側,沁入體膚,絲絲涼涼,卻可以在他心頭燎起暗燃的火。
四目相對,他幽黑的眸底映出她微挑的眼尾,瀲灩的目光,莫測的笑容。
張揚恣意如她,連利用人也如此直白,毫不掩飾對他的需求。
此前,他曾聽聞她身邊的親信宮人暗示她應該多親近國師大人,說他權勢滔天,危難之際,或許能救她一命。
如今,她以為時機成熟,便恰如其分地出手了,自以為是地在試探他。<="<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為了為她洗脫通敵的嫌疑,他徹夜布局,將計就計,上書言明軍中確有北匈細作,乃世家武將,已為他擒獲。
皇帝早將外戚掌兵視為心中大患,藉此機會,拔除了世家大族在軍中的布置,自然樂見其成,唯獨下了一道密令,要他對她的三哥、北匈右賢王洛梟趕盡殺絕。
皇帝八百裏加急的密詔送入他帳中的時候,同時而來的,是另一封多番輾轉才到他手中的血書。
她深知皇帝對北匈的恨意,一心一念要救她的三哥,用他教給她的漢文,一字一句寫道:
「飛鳥盡,良弓藏。」
洛梟是鳥,他為良弓。未寫下的後一句便是「敵國破,謀臣終」。
北匈退,西域定,他為有功謀臣,死期亦不遠矣。
血跡透濕絹帛,這是她以血為他批下的讖命。
他看著看著,倏然笑了。
他庇護她太久,倒是忘了她在這吃人的宮中由鮮血浸染而滋長的心機,是他手把手教出來的,並不遜於人。
他頭一迴嚐到了,逆風執炬,火焰燒至手心,為情所反噬的痛感和快感。
後來,與北匈右賢王最後一支殘軍短兵相接之時,他孤身一人走入敵陣,被紛至而來的利箭刺中了右臂。
本欲拚死一搏的洛梟遙遙認出他來,猶豫再三,下令收箭。
腥氣瀰漫的夜風裏,他將她的血書丟到洛梟跟前,命他退出漠北,自此不可再來犯。
洛梟接過血書,眼眸猩紅像是要滴出血來,咬了咬牙,縱馬疾馳,消失在莽莽戈壁之中。
此前,他曾以通敵叛國的罪名,一夜誅殺了軍中上百人。最後真正通敵,放虎歸山的,反倒是他這個行刑之人。
迴到長安之後,他一連數日都未去給她上課。
他已向皇帝請辭,自言西域事務繁多,她已學會了基本的漢文,不需要他再教授。
聞他此言,年輕的帝王從金龍禦案前抬首,密密匝匝的奏摺如山堆積,掩去了他的神容,隻露出一雙鋒銳的眼。
這雙眼,今日透著一絲乏累的倦意。
「她還在跟朕賭氣。」皇帝覆手在背,緩緩走下丹陛,忽然道,「若再將你這個漢文師父撤去,她隻會更生氣,以為朕是要趕盡殺絕……」
皇帝的聲音很沉,沒有往日定下關乎數千萬人生計的國家大事那般果決。他抬袖,揉了揉眉心,目光掠過幽閉的殿門,望向階前將化未化的皚皚春雪。
「國師佛法高深,素來參透人心,朕堪不破,不知該如何是好?」
他沉默了足足一刻有餘,才諫言道:
「今年開春,逢西域諸國使臣入朝覲見,陛下可開田獵,一揚國威。」
自古帝王狩獵,是為了展示兵力,外震番邦,內懾朝臣。
皇帝凝黑的眉宇舒展開來,他聽出了他建議裏格外的意思:正是去年秋狩,在他的暗自推波助瀾之下,皇帝與她在獵場那夜和好如初,如膠似漆。
他隱隱知曉,她從前在西域,極愛騎射狩獵,如今久居宮中,言行舉止,皆要依照漢俗,極為苛刻,甚少有如塞外那般馳騁的機會。
皇帝沒有遲疑,欣悅應下,授命他和其餘幾位臣屬一道安排圍獵一事。
走出勤政殿的時候,陰鬱的天色已開始落雪。
雪花起初隻有零丁幾片,後來越下越密,天地間,轉眼已是蒼茫一片,不辨顏色。
殿外的迴廊曲曲折折。盡頭處,一樹春日方開的梨花被大雪打落,皎潔的花瓣隨雪飄零,落在一人胭脂色的裙擺間,茫茫大雪中灼人的明艷。
那一抹熟悉的紅,令他的心間湧起大雪都掩不住的波瀾。
已是一年未見了。
她纖薄的身姿融在無盡的白雪裏,好似隨時會隨雪融化而去。
有那麽一瞬,他以為她是在等他。
這是出入勤政殿的必經之路。
她側身看到他時,眼眸閃過一絲訝異。他才想到,他為她平了反,皇帝解了她的宮禁,她是來勤政殿謝恩的。
並非為他而來。
又怎會為他而來。
浩大的落雪中,她朝他走來,不疾不徐,姿態從容。
她謝過他還她清白,他道,分內之事,秉公執法。
她過問他右臂的傷勢,他輕描淡寫,並無大礙。
最後,她以血書試探他洛梟的生死,他道,她的漢文已有長進,言下之意是他聽取了她的「諫言」。
他看到她輕舒一口氣,眉眼柔和下來。他欲離去,可她卻上前一步,散開的嫣紅裙擺不經意地拂過他玉白的袈裟。
太近了。近到她身上的暗香在他的鼻端湧動。
她低語道:
「法師,你幫我三哥,隻是為了要固權嗎?」
她唇間吐露的香息隨著紛紛落雪拂過他的頸側,沁入體膚,絲絲涼涼,卻可以在他心頭燎起暗燃的火。
四目相對,他幽黑的眸底映出她微挑的眼尾,瀲灩的目光,莫測的笑容。
張揚恣意如她,連利用人也如此直白,毫不掩飾對他的需求。
此前,他曾聽聞她身邊的親信宮人暗示她應該多親近國師大人,說他權勢滔天,危難之際,或許能救她一命。
如今,她以為時機成熟,便恰如其分地出手了,自以為是地在試探他。<="<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