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頁
重生後嫁給渣過的佛子 作者:餘何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洛襄垂眸。
隻見她濃密烏黑的雲鬢梳成莊重的髻環,不飾金玉珠釵,唯獨簪了一小朵淺淡的白梔子。
他想到那一日在水牢裏,她的掌心也藏了一朵梔子花。
似是等了許久沒有動靜,她一直伸長的雙臂有點僵硬而發顫。她遲疑了片刻,終是微微抬首。
四目相對,萬籟寂靜。
少女跪在佛前,無言地仰望著他。清光粼粼的眼眸映著滿堂燭火,亦映著一如既往一身玉白的他。
無限莊嚴,無限虔誠。
洛襄頓了半刻,終是接過她遞上的經卷錦盒。修長的手指拂過金缽,沾了些許淨水,點在她的額頭,雙肩,掌心。
落水沾濕了她的鬢髮,細小的水珠盪在髮絲,明淨澄澈。
有那麽一刻,他想伸出手去,像往日那般為她撣落髮上的水珠。
可洛襄始終未動。
水滴自他指間一一落下,那些過往的歡愉和悲望,喜悅和遺憾,所有的愛別離和求不得,所有已宣之於口和無法言說的期許,所有無法得償的和無法圓滿的奢望,諸苦諸樂,盡數消散。
洛襄凝視良久,最後輕聲道:
「惡自去除,圓滿自在。」
帶頭誦唱的比丘卻愣住。按照原本的祝詞佛偈,應該是「破執破妄,大徹大悟」才對。他左右一看,隻得跟著誦聲。
長老依次繞行她一周,佛珠在身側垂落晃動,頌念華嚴經文。
主持儀式的比丘站出來,朝二人和外頭的信眾高聲道:
「佛子這一樁劫難已消解,兩位皆是功德圓滿。從此以後,惡孽自消,所有在家和出家的佛弟子都不得再擾人俗塵。」
信眾熱淚盈眶,拜首高唿道:
「佛法無邊,渡盡苦厄!」
眾人的目光追隨著洛梟和洛朝露離去,從前的鄙夷蕩然無存,漸漸流露出憧憬和向往來。
既然人生來就身負諸苦諸業,誰人不想惡自去除,業障盡消呢?
人流跟著兄妹二人散去,有人向空中拋灑鮮花,一片祥和歡慶的氣氛。
佛殿沉寂,滿地落花。
洛襄靜立許久,俯下身,從地麵琳琅的花瓣中拾起一朵梔子。
她方才從蒲團起身的時候,身形無力地晃動,鬢邊唯一一朵簪花輕輕落了下來。
他將這一瓣梔子緩緩攏在手心,好似如此就算撫過她的鬢髮。
***
又過了幾日。殿外侍官來報之時,洛襄剛撥下一筆佛門善款,用予賑濟高昌戰後流離失所的災民。
一旦動用佛門之力,很多事情迎刃而解,無往不利。
侍官在他麵前支支吾吾,沒有說來者何人,隻說有人在殿外求見。
洛襄從案牘上抬眸,一眼望見殿門外那一角漏出的紅裙,隨風微微揚起,明媚如昨。
他默不作聲,揮了揮手,侍官低頭告退。他從案前起身,逕自朝殿外走去。
洛朝露等在門廊外,看到傳喚的侍官一言不發地離去,沒有人請她進去。
她正垂頭猶疑,卻見一抹玉白緩緩移入眼底。
洛襄已立在她身旁。
她瞬時明白,他和她已不能共處密閉的殿內,應當光明正大地在外交談。他一番苦心保全了她的名聲,怎能再行破例,再惹人非議。
朝露笑了笑,遠望日光下恢弘的浮屠塔,古樸肅靜。她先開口寒暄道:
「我看近日高昌王城內,流民都已安置,農戶開始復耕。」
洛襄點點頭,迴道:
「我已動用佛門之力,調配糧食,賑濟災民,並且廣修井渠灌溉,解旱災之苦。」
朝露鬆一口氣,眼睫低垂,道:
「甚好。」
隻要他又成了佛子,就可讓高昌渡過此劫。她終於可以功成身退,不再流連。
洛襄看到她麵上露出的淡淡笑意,輕聲問道:
「可有再做噩夢?」
「夜夜好眠。」她答道。
他點了點頭,又問:
「有沒有人再為難你?」
朝露笑道:
「再沒有了,還有人上門給我送來新鮮的瓜果呢。」
沉默中,她低著頭,碎步踢著地上的小石子,輕輕地道:
「今日我就要隨三哥迴烏茲了。特來向佛子辭行。」
洛襄覆手在背,微闔的眼簾遙望宮牆,身姿凜然如玉。他的語氣辨不出喜怒,淡淡道:
「十日後,便是我受封之日。觀禮後再走。」
洛朝露頭垂更低,張了張口,不知如何作答,隻見洛襄一頓首,似是猶豫著繼續說道:
「你說過,想看我受封之時穿玉白的袈裟。不想看了嗎?」
朝露微微一怔,手指在兩側側蜷起,揉皺了精心穿著的裙裾。她一言不發,始終未答好與不好。
她的猶疑他看在眼裏,便不再強迫。他麵色如常,語氣如常,問道:
「今後,可還會再來高昌?」
朝露垂著眼,將往昔所有的情愫深埋在黑眸之中。她咬了咬嘴唇,道:
「我一去數月,烏茲那邊很多事等著我處理,我……」
她沒有再說下去,他已明白了她的意思。
他仍是佛子,他已無立場請她留下來。
「要做一個賢明的君王。」他似是認可她的話一般,點了點頭,語調漠然。
「好。」朝露眼圈慢慢地紅了,將目光別去一邊。她忍住眼底的澀意,鼓足了一腔勇氣,朝他笑著道:<="<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隻見她濃密烏黑的雲鬢梳成莊重的髻環,不飾金玉珠釵,唯獨簪了一小朵淺淡的白梔子。
他想到那一日在水牢裏,她的掌心也藏了一朵梔子花。
似是等了許久沒有動靜,她一直伸長的雙臂有點僵硬而發顫。她遲疑了片刻,終是微微抬首。
四目相對,萬籟寂靜。
少女跪在佛前,無言地仰望著他。清光粼粼的眼眸映著滿堂燭火,亦映著一如既往一身玉白的他。
無限莊嚴,無限虔誠。
洛襄頓了半刻,終是接過她遞上的經卷錦盒。修長的手指拂過金缽,沾了些許淨水,點在她的額頭,雙肩,掌心。
落水沾濕了她的鬢髮,細小的水珠盪在髮絲,明淨澄澈。
有那麽一刻,他想伸出手去,像往日那般為她撣落髮上的水珠。
可洛襄始終未動。
水滴自他指間一一落下,那些過往的歡愉和悲望,喜悅和遺憾,所有的愛別離和求不得,所有已宣之於口和無法言說的期許,所有無法得償的和無法圓滿的奢望,諸苦諸樂,盡數消散。
洛襄凝視良久,最後輕聲道:
「惡自去除,圓滿自在。」
帶頭誦唱的比丘卻愣住。按照原本的祝詞佛偈,應該是「破執破妄,大徹大悟」才對。他左右一看,隻得跟著誦聲。
長老依次繞行她一周,佛珠在身側垂落晃動,頌念華嚴經文。
主持儀式的比丘站出來,朝二人和外頭的信眾高聲道:
「佛子這一樁劫難已消解,兩位皆是功德圓滿。從此以後,惡孽自消,所有在家和出家的佛弟子都不得再擾人俗塵。」
信眾熱淚盈眶,拜首高唿道:
「佛法無邊,渡盡苦厄!」
眾人的目光追隨著洛梟和洛朝露離去,從前的鄙夷蕩然無存,漸漸流露出憧憬和向往來。
既然人生來就身負諸苦諸業,誰人不想惡自去除,業障盡消呢?
人流跟著兄妹二人散去,有人向空中拋灑鮮花,一片祥和歡慶的氣氛。
佛殿沉寂,滿地落花。
洛襄靜立許久,俯下身,從地麵琳琅的花瓣中拾起一朵梔子。
她方才從蒲團起身的時候,身形無力地晃動,鬢邊唯一一朵簪花輕輕落了下來。
他將這一瓣梔子緩緩攏在手心,好似如此就算撫過她的鬢髮。
***
又過了幾日。殿外侍官來報之時,洛襄剛撥下一筆佛門善款,用予賑濟高昌戰後流離失所的災民。
一旦動用佛門之力,很多事情迎刃而解,無往不利。
侍官在他麵前支支吾吾,沒有說來者何人,隻說有人在殿外求見。
洛襄從案牘上抬眸,一眼望見殿門外那一角漏出的紅裙,隨風微微揚起,明媚如昨。
他默不作聲,揮了揮手,侍官低頭告退。他從案前起身,逕自朝殿外走去。
洛朝露等在門廊外,看到傳喚的侍官一言不發地離去,沒有人請她進去。
她正垂頭猶疑,卻見一抹玉白緩緩移入眼底。
洛襄已立在她身旁。
她瞬時明白,他和她已不能共處密閉的殿內,應當光明正大地在外交談。他一番苦心保全了她的名聲,怎能再行破例,再惹人非議。
朝露笑了笑,遠望日光下恢弘的浮屠塔,古樸肅靜。她先開口寒暄道:
「我看近日高昌王城內,流民都已安置,農戶開始復耕。」
洛襄點點頭,迴道:
「我已動用佛門之力,調配糧食,賑濟災民,並且廣修井渠灌溉,解旱災之苦。」
朝露鬆一口氣,眼睫低垂,道:
「甚好。」
隻要他又成了佛子,就可讓高昌渡過此劫。她終於可以功成身退,不再流連。
洛襄看到她麵上露出的淡淡笑意,輕聲問道:
「可有再做噩夢?」
「夜夜好眠。」她答道。
他點了點頭,又問:
「有沒有人再為難你?」
朝露笑道:
「再沒有了,還有人上門給我送來新鮮的瓜果呢。」
沉默中,她低著頭,碎步踢著地上的小石子,輕輕地道:
「今日我就要隨三哥迴烏茲了。特來向佛子辭行。」
洛襄覆手在背,微闔的眼簾遙望宮牆,身姿凜然如玉。他的語氣辨不出喜怒,淡淡道:
「十日後,便是我受封之日。觀禮後再走。」
洛朝露頭垂更低,張了張口,不知如何作答,隻見洛襄一頓首,似是猶豫著繼續說道:
「你說過,想看我受封之時穿玉白的袈裟。不想看了嗎?」
朝露微微一怔,手指在兩側側蜷起,揉皺了精心穿著的裙裾。她一言不發,始終未答好與不好。
她的猶疑他看在眼裏,便不再強迫。他麵色如常,語氣如常,問道:
「今後,可還會再來高昌?」
朝露垂著眼,將往昔所有的情愫深埋在黑眸之中。她咬了咬嘴唇,道:
「我一去數月,烏茲那邊很多事等著我處理,我……」
她沒有再說下去,他已明白了她的意思。
他仍是佛子,他已無立場請她留下來。
「要做一個賢明的君王。」他似是認可她的話一般,點了點頭,語調漠然。
「好。」朝露眼圈慢慢地紅了,將目光別去一邊。她忍住眼底的澀意,鼓足了一腔勇氣,朝他笑著道:<="<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