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頁
重生後嫁給渣過的佛子 作者:餘何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既然忌憚這個和尚,何不將趁他在城外就除之後快,待入了高昌王城,便不好動手了……」
李曜皺了皺眉。燭火下,英挺的眉弓微微聳動,麵容被陰影籠罩,黑沉沉一片。
「殺了他?」他輕嗤一聲,挑眉笑道,「殺了他,然後好讓她恨我一輩子?」
前世,他不過追殺她的三哥,她便連寢殿的門都不讓他踏進,拒絕承寵,拒絕相見。
而她為了這個佛子,連命都可以不要。前世如此,今生亦如此。
若是他真殺了這個她愛慕了兩世的男人,怕是從此就永遠失去了她。
李曜挑燈看劍,漫不經心地用劍尖挑動著燭火,來迴把玩。
小簇火光映在他漆黑的眸底,微弱地跳動。
「我就要讓他成為佛子,讓他和她都愛而不得,要他與她永無可能。」
「唯有如此,她才會死心塌地跟著我。」
燭火微茫。被刀鋒一撚,暗了下去,倏然湮滅。
***
接下來幾日,梁軍如約入局。北匈騎兵來去無蹤,在高昌王城四麵盤桓,隻做佯攻,且戰且退,不欲與梁軍正麵衝突,似是有所預謀。
李曜與諸將在中軍帳沙盤點兵,帳外傳來小兵通稟。
得到允準後,小兵進入帳內,遞上一份絹帛,道:
「高昌來使,國師於安置城外流民入城,請殿下率兵護衛城門,以防北匈軍突襲。」
李曜目光落在沙盤上,頭也不抬,隻皺了皺眉道:
「救那些流民有何用?」
「流民毫無戰力,與此戰毫無裨益。我何必要浪費兵力在廢物身上。」
小兵得令,應聲告退。
李曜的迴覆很快送入高昌王城中。
「我們殿下有令,請高昌軍不可開城門放入流民。北匈軍就在城外十裏處徘徊,一旦開了城門,流民堵住城門,先鋒騎兵就會沖入城中。」
傳信的小兵將口諭傳達至高昌王宮內,抬首看了一眼高昌王軍簇擁在中間的一人。
那人身如玉山,容色冷峻,滿麵的黑疤令他心下一驚,稟告的聲線都不由顫了顫:
「殿、殿下請國師顧全大局,勿,勿要因小失大……」
他傳完口諭,擦把汗,默默退了下去。
洛襄靜靜聽完,清俊的麵容難掩趕迴高昌王城,連夜指揮守城的倦色。他眉頭微蹙,望向遠處城樓的方向。
鼓聲大作,硝煙四起。
「國師!」
一名甲兵奔來,朝他拱手,稟道:
「城門外又有一批的流民圍上來,堵塞在城牆處,不斷聚集,越來越密。」
若以兵法謀略定之,梁人此言不差。
城門乃是守城之關鍵。如果此時開了城門,流民紛湧而入,北匈軍若是趁此機會進攻,城門必將失守,關口一開,接下來整座王城便難以為繼,前功盡棄。
這些流民,沒準就是北匈軍誘使高昌大開城門的詭計。
洛襄負手而立,一言不發。
他想起迴王城前在城牆外看到的景象。
潮水般的流民一波接著一波紛湧而至,老弱婦孺,男女老少,皆是衣衫襤褸,風塵僕僕,麵黃肌瘦,隱隱可聞幾聲嬰孩啼哭。
並非軍隊偽裝,是真的流民,是無辜百姓,是戰火下的犧牲品。
一旦十裏外的北匈騎兵襲來,這些流民就會在鐵蹄之下被碾作齏粉,血流成河。
梁軍已打算作壁上觀,不會相幫。難道真的要所謂「顧全大局」,任由這些無辜之人死在城下?
洛襄沉心定氣,他的目光轉向城內林立的佛塔。
遙遙望見一大片佛門信徒在高昌大寺前伏地叩拜,祈求神佛顯靈,戰亂平息。無休無止的誦經梵唱,在烽火中瀰漫開去,淒迷如煙。
他悠遠的目光最後落在身邊那座浮屠塔上。塔頂高聳入雲,直達天際,而諸天神佛卻從未迴應世人的祈禱。
「國師!北匈騎兵已在五裏外,逼近城門!」
耳邊,已經隱隱可以聽到北匈騎兵的馬蹄聲,那些可以看到那新淬了火的鐵蹄噴著熱焰,有如地獄之火,即將焚燒一切。
洛襄從遠處收迴目光。
已來不及掩人耳目了。
西域之中,唯有一人,隻身可抵千軍萬馬。
他就是唯一那一人。
正如那日李曜所說,他在天下人麵前,何曾有過退路?
大廈將傾之時,他從來沒有退路。
洛襄閉了閉眼,再睜眼時,目中明光如電。他令道:
「開城門。」
「可是北匈……」周圍的高昌王軍大驚失色。
洛襄不語,隻淡淡瞥過去。
一眼震懾,竟無人再敢言一句。
洛襄再未遲疑,朝浮屠塔大步走去。
白玉階前,守塔的武僧看到擅入的他,警惕地提起戒刀棍棒,轉瞬間一個個卻睜大了雙眼,呆立不動。
一陣切切嘈嘈的聲響,他們放下手中的刀棒,本是直立的身形如浪潮低伏下來,跪倒在地叩拜。
隻因,洛襄掠過他們之時,修長如玉的手指覆在麵上,已緩緩撕開了巨大的黑疤。
朗朗日光所照,霜雪的麵容,清湛的目色,一股凜然之氣如蒼穹浩雲一般籠下。
黑疤輕輕飄落在地。無法示人的殺戮和守護一道暴露在白日青天之下。
在眾人驚濤駭浪般的目光中,洛襄平靜地步入浮屠塔內。<="<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李曜皺了皺眉。燭火下,英挺的眉弓微微聳動,麵容被陰影籠罩,黑沉沉一片。
「殺了他?」他輕嗤一聲,挑眉笑道,「殺了他,然後好讓她恨我一輩子?」
前世,他不過追殺她的三哥,她便連寢殿的門都不讓他踏進,拒絕承寵,拒絕相見。
而她為了這個佛子,連命都可以不要。前世如此,今生亦如此。
若是他真殺了這個她愛慕了兩世的男人,怕是從此就永遠失去了她。
李曜挑燈看劍,漫不經心地用劍尖挑動著燭火,來迴把玩。
小簇火光映在他漆黑的眸底,微弱地跳動。
「我就要讓他成為佛子,讓他和她都愛而不得,要他與她永無可能。」
「唯有如此,她才會死心塌地跟著我。」
燭火微茫。被刀鋒一撚,暗了下去,倏然湮滅。
***
接下來幾日,梁軍如約入局。北匈騎兵來去無蹤,在高昌王城四麵盤桓,隻做佯攻,且戰且退,不欲與梁軍正麵衝突,似是有所預謀。
李曜與諸將在中軍帳沙盤點兵,帳外傳來小兵通稟。
得到允準後,小兵進入帳內,遞上一份絹帛,道:
「高昌來使,國師於安置城外流民入城,請殿下率兵護衛城門,以防北匈軍突襲。」
李曜目光落在沙盤上,頭也不抬,隻皺了皺眉道:
「救那些流民有何用?」
「流民毫無戰力,與此戰毫無裨益。我何必要浪費兵力在廢物身上。」
小兵得令,應聲告退。
李曜的迴覆很快送入高昌王城中。
「我們殿下有令,請高昌軍不可開城門放入流民。北匈軍就在城外十裏處徘徊,一旦開了城門,流民堵住城門,先鋒騎兵就會沖入城中。」
傳信的小兵將口諭傳達至高昌王宮內,抬首看了一眼高昌王軍簇擁在中間的一人。
那人身如玉山,容色冷峻,滿麵的黑疤令他心下一驚,稟告的聲線都不由顫了顫:
「殿、殿下請國師顧全大局,勿,勿要因小失大……」
他傳完口諭,擦把汗,默默退了下去。
洛襄靜靜聽完,清俊的麵容難掩趕迴高昌王城,連夜指揮守城的倦色。他眉頭微蹙,望向遠處城樓的方向。
鼓聲大作,硝煙四起。
「國師!」
一名甲兵奔來,朝他拱手,稟道:
「城門外又有一批的流民圍上來,堵塞在城牆處,不斷聚集,越來越密。」
若以兵法謀略定之,梁人此言不差。
城門乃是守城之關鍵。如果此時開了城門,流民紛湧而入,北匈軍若是趁此機會進攻,城門必將失守,關口一開,接下來整座王城便難以為繼,前功盡棄。
這些流民,沒準就是北匈軍誘使高昌大開城門的詭計。
洛襄負手而立,一言不發。
他想起迴王城前在城牆外看到的景象。
潮水般的流民一波接著一波紛湧而至,老弱婦孺,男女老少,皆是衣衫襤褸,風塵僕僕,麵黃肌瘦,隱隱可聞幾聲嬰孩啼哭。
並非軍隊偽裝,是真的流民,是無辜百姓,是戰火下的犧牲品。
一旦十裏外的北匈騎兵襲來,這些流民就會在鐵蹄之下被碾作齏粉,血流成河。
梁軍已打算作壁上觀,不會相幫。難道真的要所謂「顧全大局」,任由這些無辜之人死在城下?
洛襄沉心定氣,他的目光轉向城內林立的佛塔。
遙遙望見一大片佛門信徒在高昌大寺前伏地叩拜,祈求神佛顯靈,戰亂平息。無休無止的誦經梵唱,在烽火中瀰漫開去,淒迷如煙。
他悠遠的目光最後落在身邊那座浮屠塔上。塔頂高聳入雲,直達天際,而諸天神佛卻從未迴應世人的祈禱。
「國師!北匈騎兵已在五裏外,逼近城門!」
耳邊,已經隱隱可以聽到北匈騎兵的馬蹄聲,那些可以看到那新淬了火的鐵蹄噴著熱焰,有如地獄之火,即將焚燒一切。
洛襄從遠處收迴目光。
已來不及掩人耳目了。
西域之中,唯有一人,隻身可抵千軍萬馬。
他就是唯一那一人。
正如那日李曜所說,他在天下人麵前,何曾有過退路?
大廈將傾之時,他從來沒有退路。
洛襄閉了閉眼,再睜眼時,目中明光如電。他令道:
「開城門。」
「可是北匈……」周圍的高昌王軍大驚失色。
洛襄不語,隻淡淡瞥過去。
一眼震懾,竟無人再敢言一句。
洛襄再未遲疑,朝浮屠塔大步走去。
白玉階前,守塔的武僧看到擅入的他,警惕地提起戒刀棍棒,轉瞬間一個個卻睜大了雙眼,呆立不動。
一陣切切嘈嘈的聲響,他們放下手中的刀棒,本是直立的身形如浪潮低伏下來,跪倒在地叩拜。
隻因,洛襄掠過他們之時,修長如玉的手指覆在麵上,已緩緩撕開了巨大的黑疤。
朗朗日光所照,霜雪的麵容,清湛的目色,一股凜然之氣如蒼穹浩雲一般籠下。
黑疤輕輕飄落在地。無法示人的殺戮和守護一道暴露在白日青天之下。
在眾人驚濤駭浪般的目光中,洛襄平靜地步入浮屠塔內。<="<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