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頁
重生後嫁給渣過的佛子 作者:餘何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咫尺之距,溫香軟玉,他聽到睡夢中的她嬌聲喃了一句。
隻一句,四個字,令他神魂一震,眸色全然沉了下來。
***
翌日。
北匈使臣覲見的時候,洛朝露尚在著衣梳妝。
今時不同往日,宮廷連夜趕製出了女王的服製,她晨起要一層層套上紗綢綾袍,頭戴鑲嵌寶珠的綾冠。
女官為她施粉,卻見她兩頰妍潤,微有紅暈之色,眉宇間有少女的清麗,也有君王的威儀。
朝露抬指揉了揉太陽穴。
昨夜,不知是她這幾日太過疲累,還是洛襄的氣息和檀香太過令人心安,她竟在他麵前逕自睡了過去。她睡得很沉,很香甜,隱約中似乎還夢見了前世在烏茲王庭的那一夜。
早上起來,枕側卻已不見人了。聽侍官來報,他一早便去了佛殿禪修。
她既是懊惱又是羞澀。她睡相向來不大好,是否打擾了他安靜養傷呢。
王殿內,群臣畢至,禁軍護駕。
朝露撩起王袍,坐在王位上掃了一眼。烏茲文武基本都到了,還有幾個大梁使臣也在堂上。這大約是認她這個新王了。
北匈使臣披髮左衽,身材魁梧。為首之人膀大骻圓,腰配寶石刀鞘,上前一步道:
「我等代北匈右賢王遞上國書,予烏茲新王過目。」
鄒雲走下玉階接過國書,遞予朝露一閱。
北匈右賢王認了她這個王,就是單於認了她這個王。北匈人無端向她示好,必有所求。
代價什麽?若是要牛羊貢品,歲給繒器,烏茲需休養生息,她暫時可給不起。
「右賢王可否現身一見,與我詳談?」朝露道。
「王尚在高昌攻城,不便相見。」許是看到她麵上猶疑的神色,北匈使臣狹長的小眼笑眯眯道,「但是王已吩咐,此番與烏茲交好,無需烏茲繳納賦稅,也不需以牛羊上貢。」
這不要稅負,也無需上貢的做法,全然不似一向貪婪攫取的北匈作風。
此語一出,眾臣頓時竊竊私語起來,幾個大梁使臣當場嗤聲響亮。
朝露看到他們憤然的神色中隱藏的不安,淡淡一笑。
「本王需得與眾臣商議,不能立刻答覆右賢王。使臣舟車勞頓,不如由我盡地主之誼,請諸位在烏茲安歇幾日,再作迴程。」
北匈使臣欣然應下,恭敬退出殿內。
朝中眾臣本就分親匈派和親梁派,在殿內爭論不休,分毫不讓。
朝露退朝後,半日來被吵得頭腦昏脹,思緒混亂,獨身一人來到王宮中的佛殿。
自從上迴正殿受大火焚毀後,新殿已落成。
隻有幾個比丘在院中灑掃,見到她親臨,紛紛退下。
佛殿靜謐,一向甚少有人踏足。
一入殿門,還是舊日的氣息,撲麵而來的清淨莊嚴。風動經幡,連綿不絕,仿佛要把萬丈紅塵隔絕在外。
氣勢恢宏的正殿青瓦甍頂之下,一道清絕的身影靜立在側。聽到她的腳步聲,緩緩轉過身來。
朝露一眼看到他眼下被濃睫掩映的淡淡青灰。
咦,他昨夜沒睡好嗎?是她吵到他了嗎?
朝露心中赧然,想起有正事要來相商,立刻上前問道:
「襄哥哥,今日北匈來使,要與我們結交,你怎麽看?」
洛襄道:
「可應下,先結交。」
朝露有前世之識,以她所知,北匈勢力會漸漸式微,在不久的將來註定是要在西域註定要輸給大梁的。
不得不說,這北匈右賢王來的真的是時候。若非如此,她與大梁的僵局,她都不知如何破局收場。
她隱約記得,上一任北匈右賢王將她擄走,後來死在了莎車境內。下一任那麽快就上任了嗎?前世,洛梟後來也做了北匈的右賢王。
想到此處,朝露轉頭看向洛襄,問道:
「為何可以結交?你可曾見過這個新任的北匈右賢王嗎?」
洛襄搖了搖頭。他心中一直有一個猜測。沒有證實之前,他不會說出口,不想讓她空歡喜一場。
「如此,梁人便不會為難於你,反之,要討好於你。」他神容平靜,語調輕淺,娓娓道來,「大梁和北匈都想爭奪烏茲,兩方勢力在烏茲角逐,相互製約,你的王位才會坐得穩。」
朝露恍然大悟。
這就是帝王之術。前世李曜初登基之時,利用世家大族與軍功集團相互製衡,坐穩帝位。父王在時,大梁和北匈兩邊不得罪,也是用的這個計策。
如此,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有北匈人插一腳,梁人不敢再對烏茲動武。
暮色四合,佛殿兩側的燈燭整排燃起,燈火通明。
朝露坐在案一側批閱奏章,洛襄坐在另一側編譯佛經。她時不時拿奏章上的國師相問,洛襄隻需稍加思索,便能寥寥數語,化解她的難題,
最後,朝露手托腮,想了想後,望著他道:
「襄哥哥,你什麽都懂,無論做什麽都比別人技高一籌。不如,你就在留在烏茲助我一臂之力吧。」
她一一歷數道:
「我封你為國師,為你建伽藍佛寺,修浮屠佛窟,為你塑金身法相,我也做佛子的信徒,讓千萬人供養佛子。」
「我還能為你廣收門徒,召集沙彌比丘團,助你譯經,今後可以將經文傳到漢地去。以烏茲一國之力……」<="<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隻一句,四個字,令他神魂一震,眸色全然沉了下來。
***
翌日。
北匈使臣覲見的時候,洛朝露尚在著衣梳妝。
今時不同往日,宮廷連夜趕製出了女王的服製,她晨起要一層層套上紗綢綾袍,頭戴鑲嵌寶珠的綾冠。
女官為她施粉,卻見她兩頰妍潤,微有紅暈之色,眉宇間有少女的清麗,也有君王的威儀。
朝露抬指揉了揉太陽穴。
昨夜,不知是她這幾日太過疲累,還是洛襄的氣息和檀香太過令人心安,她竟在他麵前逕自睡了過去。她睡得很沉,很香甜,隱約中似乎還夢見了前世在烏茲王庭的那一夜。
早上起來,枕側卻已不見人了。聽侍官來報,他一早便去了佛殿禪修。
她既是懊惱又是羞澀。她睡相向來不大好,是否打擾了他安靜養傷呢。
王殿內,群臣畢至,禁軍護駕。
朝露撩起王袍,坐在王位上掃了一眼。烏茲文武基本都到了,還有幾個大梁使臣也在堂上。這大約是認她這個新王了。
北匈使臣披髮左衽,身材魁梧。為首之人膀大骻圓,腰配寶石刀鞘,上前一步道:
「我等代北匈右賢王遞上國書,予烏茲新王過目。」
鄒雲走下玉階接過國書,遞予朝露一閱。
北匈右賢王認了她這個王,就是單於認了她這個王。北匈人無端向她示好,必有所求。
代價什麽?若是要牛羊貢品,歲給繒器,烏茲需休養生息,她暫時可給不起。
「右賢王可否現身一見,與我詳談?」朝露道。
「王尚在高昌攻城,不便相見。」許是看到她麵上猶疑的神色,北匈使臣狹長的小眼笑眯眯道,「但是王已吩咐,此番與烏茲交好,無需烏茲繳納賦稅,也不需以牛羊上貢。」
這不要稅負,也無需上貢的做法,全然不似一向貪婪攫取的北匈作風。
此語一出,眾臣頓時竊竊私語起來,幾個大梁使臣當場嗤聲響亮。
朝露看到他們憤然的神色中隱藏的不安,淡淡一笑。
「本王需得與眾臣商議,不能立刻答覆右賢王。使臣舟車勞頓,不如由我盡地主之誼,請諸位在烏茲安歇幾日,再作迴程。」
北匈使臣欣然應下,恭敬退出殿內。
朝中眾臣本就分親匈派和親梁派,在殿內爭論不休,分毫不讓。
朝露退朝後,半日來被吵得頭腦昏脹,思緒混亂,獨身一人來到王宮中的佛殿。
自從上迴正殿受大火焚毀後,新殿已落成。
隻有幾個比丘在院中灑掃,見到她親臨,紛紛退下。
佛殿靜謐,一向甚少有人踏足。
一入殿門,還是舊日的氣息,撲麵而來的清淨莊嚴。風動經幡,連綿不絕,仿佛要把萬丈紅塵隔絕在外。
氣勢恢宏的正殿青瓦甍頂之下,一道清絕的身影靜立在側。聽到她的腳步聲,緩緩轉過身來。
朝露一眼看到他眼下被濃睫掩映的淡淡青灰。
咦,他昨夜沒睡好嗎?是她吵到他了嗎?
朝露心中赧然,想起有正事要來相商,立刻上前問道:
「襄哥哥,今日北匈來使,要與我們結交,你怎麽看?」
洛襄道:
「可應下,先結交。」
朝露有前世之識,以她所知,北匈勢力會漸漸式微,在不久的將來註定是要在西域註定要輸給大梁的。
不得不說,這北匈右賢王來的真的是時候。若非如此,她與大梁的僵局,她都不知如何破局收場。
她隱約記得,上一任北匈右賢王將她擄走,後來死在了莎車境內。下一任那麽快就上任了嗎?前世,洛梟後來也做了北匈的右賢王。
想到此處,朝露轉頭看向洛襄,問道:
「為何可以結交?你可曾見過這個新任的北匈右賢王嗎?」
洛襄搖了搖頭。他心中一直有一個猜測。沒有證實之前,他不會說出口,不想讓她空歡喜一場。
「如此,梁人便不會為難於你,反之,要討好於你。」他神容平靜,語調輕淺,娓娓道來,「大梁和北匈都想爭奪烏茲,兩方勢力在烏茲角逐,相互製約,你的王位才會坐得穩。」
朝露恍然大悟。
這就是帝王之術。前世李曜初登基之時,利用世家大族與軍功集團相互製衡,坐穩帝位。父王在時,大梁和北匈兩邊不得罪,也是用的這個計策。
如此,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有北匈人插一腳,梁人不敢再對烏茲動武。
暮色四合,佛殿兩側的燈燭整排燃起,燈火通明。
朝露坐在案一側批閱奏章,洛襄坐在另一側編譯佛經。她時不時拿奏章上的國師相問,洛襄隻需稍加思索,便能寥寥數語,化解她的難題,
最後,朝露手托腮,想了想後,望著他道:
「襄哥哥,你什麽都懂,無論做什麽都比別人技高一籌。不如,你就在留在烏茲助我一臂之力吧。」
她一一歷數道:
「我封你為國師,為你建伽藍佛寺,修浮屠佛窟,為你塑金身法相,我也做佛子的信徒,讓千萬人供養佛子。」
「我還能為你廣收門徒,召集沙彌比丘團,助你譯經,今後可以將經文傳到漢地去。以烏茲一國之力……」<="<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