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抬手揮退左右,獨留蘇公公在近前,趙鴻煊的聲音幾乎是從牙縫裏擠出來:「你去給-朕-查!事無巨細,朕要知道高貴妃在宮中的所有事情,若有遺漏,唯你是問。」
蘇公公領旨,躬身退出。
高貴妃是怎麽迴事,他自是一清二楚,但該做的樣子不能少,一番調查之下,高貴妃與一名呂姓侍衛有過接觸之事被查了出來。
但那呂姓侍衛年初得了一種叫做腸癰的急症,已然病故。
趙鴻煊咬著牙,啞聲道:「你去,叫人畫出那侍衛的相貌。」
在幾個與呂姓侍衛相熟之人的描述下,畫師畫出了呂姓侍衛的大體相貌,趙鴻煊見到畫像時整個嘴唇都在哆嗦,但他仍不死心,又令人找來此侍衛的兄弟、爹娘等人進行比對。
即是同死去的呂侍衛進行比對,亦是同高貴婦的兒子進行比對。
趙敬淵做事縝密,選中的呂侍衛長相極有特點,嘴唇較之常人偏厚許多,而趙鴻煊同高貴妃卻是薄唇。
不止呂侍衛如此,其兄、其父亦都是長著一張辨識度極高的厚嘴唇。
簡直是奇、恥、大、辱!
趙鴻煊麵白如紙,身體僵硬了一般,一動不動。毫無徵兆地,一口鮮血從他口中噴射而出,軀體直挺挺向後仰去——
變故突生,離皇帝最近的蘇公公飛撲過去,卻是隻差一點點沒有接住皇帝,撲通一聲重響,趙鴻煊的後腦重重著地。
「陛——下!」蘇公公先是發出撕心裂肺的唿喊,隨後朝呆愣住的內侍怒吼:「還不快快去請禦醫!」
皇宮中登時亂做一團……
宮外,趙敬淵自然是第一個得到消息之人,他卻按兵不動,待到吳正、宋三郎、楊誌、範盛等一幫眾臣俱都趕到宮中後,他才一臉急色的趕來。
皇帝昏迷著,宮裏宮外都需得有主持大局之人才是,朝臣之中自然是以吳正為首,後宮中便是太後娘娘站出來說話了。
李太後此時簡直是心神俱碎,所謂的皇孫竟然是高貴妃與人通姦的野種,以致皇帝怒極攻心之下摔倒昏迷。
她真是恨毒了高貴妃以及高家人,又惱恨蘇公公沒有提前向她請示便通知了幾位重臣。
可事已至此,眼下不是說這些的時候。好在眾朝臣進宮前她已命蘇公公將幾個知道內情之人控製起來,這不僅僅是保全皇帝與皇家的顏麵,更是防止有人在皇帝昏迷期間作亂。
這會兒聽到外麵動靜,李太後令蘇公公傳皇帝旨意,隻召吳正一人進殿,其他人則留在殿外侯旨。其實她本欲將宋三郎一併召進來,又恐忠親王多想,隻得做罷。
吳正步履匆匆隨著蘇公公跨入皇帝寢殿,繞過屏風,就見內堂李太後正坐在皇帝床榻旁抹淚兒,床榻上的趙鴻煊雙目緊閉,幾位太醫院的禦醫顯是已經進行過一番不見成效的救治,此時個個神色凝重,圍攏在一起小聲探討著皇帝病情。
宮殿內的氣氛緊張而壓抑。
吳正禁不住心下一顫,皇帝情形顯然比他預料中更為嚴重,不及多想,忙上前朝太後施禮。
李太後強撐精神,吩咐身邊侍從以及幾位禦醫暫先退下。
待到屋中隻剩下太後、吳正、昏迷中的皇帝以及蘇公公三人,李太後這才啞聲道:「吳大人,滿朝文武,哀家與皇帝最為信重之人便是你了。」
吳正聽太後說出如此話來,心中不妙的預感又深一層,忙拱手道:「臣自入朝堂以來,伏蒙聖恩,先後得先帝與陛下看重並委以重任,自當盡心竭力為陛下與太後分憂解難。」
李太後點點頭,「哀家知道關鍵時候你是個靠得住的,眼下情形哀家也不想瞞你。」說罷,李太後朝旁邊蘇公公看了一眼。
蘇公公會意,朝吳正拱了拱手,便將高貴妃如何與侍衛私通,又如何蒙蔽皇帝用野種冒充龍嗣以致皇帝急火攻心吐血摔倒之事說了一遍。
吳正隻聽得瞠目結舌,半晌後才深吸一口氣,問重點:「如今陛下情形如何,禦醫怎麽說?」
「這……」蘇公公結巴起來,看了李太後一眼,不敢做答。
李太後擺擺手:「吳大人不是外人,你照實說便是。」
蘇公公應諾,這才將禦醫方才所言說了一遍,簡單說就是皇帝受傷嚴重,當下情形很是不妙,他本就身弱,又受此重創,若是三天內能醒過來還好,若是持續昏迷,以皇帝的身體狀況吃不住多久的。
另,似這種頭部重傷之人,昏迷的時間久了,即便是僥倖能醒來,怕也是不能如正常人一般了……
蘇公公話講完,殿內陷入沉默。
半晌後,李太後率先開口:「吳大人,眼下當如何應對,需得你替哀家拿個主意呀。」
事發如此突然,該拿出個什麽主意?這個主意到底該怎麽拿,一念之間關乎朝堂,關乎社稷,關乎天下,吳正隻覺身上的擔子重逾千斤。
沉吟片刻,吳正肅然道:「太後信重,吳正鬥膽直言,依臣之見,眼下暫不對外公布陛下病情,隻需說陛下要靜養即可。」
李太後緊盯住他:「皇帝靜養期間,若遇有不決之事,由你與哀家共同商定。」
吳正:「臣遵太後所言。」
當年太後娘家李家倒台後就已經退出權力中心,太後身後無人,便是給她一些權力,亦翻不起風浪,都在可控範圍內,吳正答應得很痛快。<="<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蘇公公領旨,躬身退出。
高貴妃是怎麽迴事,他自是一清二楚,但該做的樣子不能少,一番調查之下,高貴妃與一名呂姓侍衛有過接觸之事被查了出來。
但那呂姓侍衛年初得了一種叫做腸癰的急症,已然病故。
趙鴻煊咬著牙,啞聲道:「你去,叫人畫出那侍衛的相貌。」
在幾個與呂姓侍衛相熟之人的描述下,畫師畫出了呂姓侍衛的大體相貌,趙鴻煊見到畫像時整個嘴唇都在哆嗦,但他仍不死心,又令人找來此侍衛的兄弟、爹娘等人進行比對。
即是同死去的呂侍衛進行比對,亦是同高貴婦的兒子進行比對。
趙敬淵做事縝密,選中的呂侍衛長相極有特點,嘴唇較之常人偏厚許多,而趙鴻煊同高貴妃卻是薄唇。
不止呂侍衛如此,其兄、其父亦都是長著一張辨識度極高的厚嘴唇。
簡直是奇、恥、大、辱!
趙鴻煊麵白如紙,身體僵硬了一般,一動不動。毫無徵兆地,一口鮮血從他口中噴射而出,軀體直挺挺向後仰去——
變故突生,離皇帝最近的蘇公公飛撲過去,卻是隻差一點點沒有接住皇帝,撲通一聲重響,趙鴻煊的後腦重重著地。
「陛——下!」蘇公公先是發出撕心裂肺的唿喊,隨後朝呆愣住的內侍怒吼:「還不快快去請禦醫!」
皇宮中登時亂做一團……
宮外,趙敬淵自然是第一個得到消息之人,他卻按兵不動,待到吳正、宋三郎、楊誌、範盛等一幫眾臣俱都趕到宮中後,他才一臉急色的趕來。
皇帝昏迷著,宮裏宮外都需得有主持大局之人才是,朝臣之中自然是以吳正為首,後宮中便是太後娘娘站出來說話了。
李太後此時簡直是心神俱碎,所謂的皇孫竟然是高貴妃與人通姦的野種,以致皇帝怒極攻心之下摔倒昏迷。
她真是恨毒了高貴妃以及高家人,又惱恨蘇公公沒有提前向她請示便通知了幾位重臣。
可事已至此,眼下不是說這些的時候。好在眾朝臣進宮前她已命蘇公公將幾個知道內情之人控製起來,這不僅僅是保全皇帝與皇家的顏麵,更是防止有人在皇帝昏迷期間作亂。
這會兒聽到外麵動靜,李太後令蘇公公傳皇帝旨意,隻召吳正一人進殿,其他人則留在殿外侯旨。其實她本欲將宋三郎一併召進來,又恐忠親王多想,隻得做罷。
吳正步履匆匆隨著蘇公公跨入皇帝寢殿,繞過屏風,就見內堂李太後正坐在皇帝床榻旁抹淚兒,床榻上的趙鴻煊雙目緊閉,幾位太醫院的禦醫顯是已經進行過一番不見成效的救治,此時個個神色凝重,圍攏在一起小聲探討著皇帝病情。
宮殿內的氣氛緊張而壓抑。
吳正禁不住心下一顫,皇帝情形顯然比他預料中更為嚴重,不及多想,忙上前朝太後施禮。
李太後強撐精神,吩咐身邊侍從以及幾位禦醫暫先退下。
待到屋中隻剩下太後、吳正、昏迷中的皇帝以及蘇公公三人,李太後這才啞聲道:「吳大人,滿朝文武,哀家與皇帝最為信重之人便是你了。」
吳正聽太後說出如此話來,心中不妙的預感又深一層,忙拱手道:「臣自入朝堂以來,伏蒙聖恩,先後得先帝與陛下看重並委以重任,自當盡心竭力為陛下與太後分憂解難。」
李太後點點頭,「哀家知道關鍵時候你是個靠得住的,眼下情形哀家也不想瞞你。」說罷,李太後朝旁邊蘇公公看了一眼。
蘇公公會意,朝吳正拱了拱手,便將高貴妃如何與侍衛私通,又如何蒙蔽皇帝用野種冒充龍嗣以致皇帝急火攻心吐血摔倒之事說了一遍。
吳正隻聽得瞠目結舌,半晌後才深吸一口氣,問重點:「如今陛下情形如何,禦醫怎麽說?」
「這……」蘇公公結巴起來,看了李太後一眼,不敢做答。
李太後擺擺手:「吳大人不是外人,你照實說便是。」
蘇公公應諾,這才將禦醫方才所言說了一遍,簡單說就是皇帝受傷嚴重,當下情形很是不妙,他本就身弱,又受此重創,若是三天內能醒過來還好,若是持續昏迷,以皇帝的身體狀況吃不住多久的。
另,似這種頭部重傷之人,昏迷的時間久了,即便是僥倖能醒來,怕也是不能如正常人一般了……
蘇公公話講完,殿內陷入沉默。
半晌後,李太後率先開口:「吳大人,眼下當如何應對,需得你替哀家拿個主意呀。」
事發如此突然,該拿出個什麽主意?這個主意到底該怎麽拿,一念之間關乎朝堂,關乎社稷,關乎天下,吳正隻覺身上的擔子重逾千斤。
沉吟片刻,吳正肅然道:「太後信重,吳正鬥膽直言,依臣之見,眼下暫不對外公布陛下病情,隻需說陛下要靜養即可。」
李太後緊盯住他:「皇帝靜養期間,若遇有不決之事,由你與哀家共同商定。」
吳正:「臣遵太後所言。」
當年太後娘家李家倒台後就已經退出權力中心,太後身後無人,便是給她一些權力,亦翻不起風浪,都在可控範圍內,吳正答應得很痛快。<="<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