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三郎這裏也不會給人第三次犯錯的機會,除了他自己親兒子。
宋三郎出屋,宋景茂也急匆匆趕來,他跑得滿頭是汗,「三叔,出了何事。」
「目前尚不清楚,不會是小事。」
第278章
皇帝寢殿內鴉雀無聲, 禦榻上,趙鴻煊麵色蒼白,嘴唇毫無血色,幾名禦醫戰戰兢兢跪在床前, 其中一人正小心翼翼為趙鴻煊把脈。
方才皇帝急火攻心, 暈厥過去了。
宋三郎匆匆趕到宮中, 在宮門外與同樣著急趕來的左相吳正碰上, 倆人不及多說,跟隨傳旨太監快步往皇帝的養和殿走。
等到他們進殿時趙鴻煊已經緩過些精神,此時正倚靠在軟枕上休息。
見皇帝無事, 宋三郎同吳正心中略定了定,上前拱手行禮。
「臣等見過陛下。」
趙鴻煊看了二人一眼, 微微抬了下手,「都免禮吧。」
皇帝說話的聲音虛軟無力,顯然是在強撐精神。
二人退至左右兩側,就聽趙鴻煊又道:「急著找你們過來, 是因為昨晚大皇子沒能撐過去……」
與其說悲傷, 皇帝陰沉沉的目光裏更多是憤怒和不甘。
宋三郎與吳正對視一眼, 其實是意料中的事,甚至他們在來的路上隱隱就已經有了猜測。
宋三郎懷疑, 恐怕不僅僅是大皇子夭折,方才皇帝自己的情形怕也是不太好, 否則不會急著召自己與吳正進宮。
宋三郎與吳正齊齊跪下請皇帝節哀, 除了節哀他們還能說什麽,說「陛下您春秋鼎盛不愁以後沒有子嗣」?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皇帝發愁子嗣, 說這話不是往皇帝痛處戳嗎?
趙鴻煊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忽然朝二人道:「倆位卿家, 若朕命中注定便是無子,朕當如何?」
這是妥妥的送命題,宋三郎與吳正都清楚迴答稍有不慎便可招致禍患。一時間兩人誰也不想接口。
趙鴻煊點了點宋三郎,「宋卿家,你來說說朕該怎麽辦?」
宋三郎上前一步:「雖天命不可測,但臣相信陛下定然福澤深厚,臣以為——」
頓了頓,宋三郎道:「臣以為以陛下的年紀,現在考慮是否無嗣之事為時尚早。」
「若真發展到那一步呢?」趙鴻煊顯然對宋三郎轉移重點不滿意,偏要繼續逼問。
其實這就是趙鴻煊明知故問,他若無子嗣那便隻能在宗室近親中選人,事實歸事實,但若宋三郎實事求是,趙鴻煊必然不喜。
是以,三郎迴道:「倘若真到那一步,臣相信陛下定能擇賢而立,使我大夏江山穩固,社稷昌盛。」
無論趙鴻煊如何追問,宋三郎始終把決定權放在趙鴻煊手上。
果不其然,宋三郎說完後,趙鴻煊的臉色稍緩,他悠悠道:「大皇子夭折,朕又子嗣艱難,實是憂心眾宗親為爭皇位,禍亂朝綱。 」
說到「禍亂朝綱」幾個字,趙鴻煊的臉色又陰沉下來。
……
大皇子夭折,失去最後的希望,施皇後跟著兒子自絕身亡。她處心積慮算計了所有後院中的女人,卻不想她自己也是其中被算計的一個。
一開始她也不想殺死那麽多無辜,隻是先帝在太子與靖王之間遊移不定,她在身為太子妃的日子裏深刻體會到太子的戰戰兢兢,所以她不想讓自己的兒子重蹈覆轍。
允許她為她的兒子著想,就得允許人家為人家的兒子報仇,就如先皇貴妃算計了趙鴻煊,趙鴻煊便要叫她們娘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都是高手過招,誰怕誰?
之前不動施皇後是給唯一的兒子臉麵,如今大皇子一死,趙鴻煊對她滔天的恨意便不加掩飾的宣洩出來,沒有諡號,沒有供奉,更不準其葬入皇陵。
大皇子與施皇後的死讓楊誌後背出了一身冷汗,慶幸自家兒子提早布局,早早就站到了趙敬淵的陣營裏。
楊誌問兒子為何要與宋家關係走得如此之近。
楊睿笑道:「父親,我們楊家與宋家並不是第一次打交道,您覺得宋三郎人此人如何?」
楊誌不假思索道:「這隻老奸巨猾的狐狸,最擅長玩弄扮豬吃虎那一套。」
楊睿搖搖頭,「不,父親您錯了,宋三郎其實最信奉狡兔三窟,他的底牌永遠不會隻有一張!」
楊誌:「此話怎講。」
楊睿笑笑:「因為很幸運,因緣際會,我們楊家這次被他抽中,成為了他的下一張底牌。」
楊誌挑眉。
楊睿:「我們楊家與宋家隔著如此多的恩怨,可宋家老太太的六十六大壽那日,我們卻收到了宋家的請帖。
這是宋三郎第一次同他們示好。
後麵我與辰哥兒走得近,並且成為宋家商隊最大的股東之一,這些宋三郎能不知道嗎?
可他卻縱容了,為什麽會縱容?
因為他知道趙敬淵有招一日真的坐上那個位置,他就不可能還是今日的「趙敬淵」。
到那時,若是宋家勢力過大,必為趙敬淵所忌憚,權勢滔天的宋家便如過去的蕭家、施家、甚至是半今日的他一般,成為皇權的攔路虎、眼中釘,一日不拔除,一日疑心重重。
所以三足鼎立才是最穩固的形式,我們宋、楊兩家聯合起來,與皇權三足鼎立,共治天下!」
「嘶——!」
楊誌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看向兒子的目光中既有讚賞又有恐懼。<="<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宋三郎出屋,宋景茂也急匆匆趕來,他跑得滿頭是汗,「三叔,出了何事。」
「目前尚不清楚,不會是小事。」
第278章
皇帝寢殿內鴉雀無聲, 禦榻上,趙鴻煊麵色蒼白,嘴唇毫無血色,幾名禦醫戰戰兢兢跪在床前, 其中一人正小心翼翼為趙鴻煊把脈。
方才皇帝急火攻心, 暈厥過去了。
宋三郎匆匆趕到宮中, 在宮門外與同樣著急趕來的左相吳正碰上, 倆人不及多說,跟隨傳旨太監快步往皇帝的養和殿走。
等到他們進殿時趙鴻煊已經緩過些精神,此時正倚靠在軟枕上休息。
見皇帝無事, 宋三郎同吳正心中略定了定,上前拱手行禮。
「臣等見過陛下。」
趙鴻煊看了二人一眼, 微微抬了下手,「都免禮吧。」
皇帝說話的聲音虛軟無力,顯然是在強撐精神。
二人退至左右兩側,就聽趙鴻煊又道:「急著找你們過來, 是因為昨晚大皇子沒能撐過去……」
與其說悲傷, 皇帝陰沉沉的目光裏更多是憤怒和不甘。
宋三郎與吳正對視一眼, 其實是意料中的事,甚至他們在來的路上隱隱就已經有了猜測。
宋三郎懷疑, 恐怕不僅僅是大皇子夭折,方才皇帝自己的情形怕也是不太好, 否則不會急著召自己與吳正進宮。
宋三郎與吳正齊齊跪下請皇帝節哀, 除了節哀他們還能說什麽,說「陛下您春秋鼎盛不愁以後沒有子嗣」?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皇帝發愁子嗣, 說這話不是往皇帝痛處戳嗎?
趙鴻煊微不可聞地嘆了口氣,忽然朝二人道:「倆位卿家, 若朕命中注定便是無子,朕當如何?」
這是妥妥的送命題,宋三郎與吳正都清楚迴答稍有不慎便可招致禍患。一時間兩人誰也不想接口。
趙鴻煊點了點宋三郎,「宋卿家,你來說說朕該怎麽辦?」
宋三郎上前一步:「雖天命不可測,但臣相信陛下定然福澤深厚,臣以為——」
頓了頓,宋三郎道:「臣以為以陛下的年紀,現在考慮是否無嗣之事為時尚早。」
「若真發展到那一步呢?」趙鴻煊顯然對宋三郎轉移重點不滿意,偏要繼續逼問。
其實這就是趙鴻煊明知故問,他若無子嗣那便隻能在宗室近親中選人,事實歸事實,但若宋三郎實事求是,趙鴻煊必然不喜。
是以,三郎迴道:「倘若真到那一步,臣相信陛下定能擇賢而立,使我大夏江山穩固,社稷昌盛。」
無論趙鴻煊如何追問,宋三郎始終把決定權放在趙鴻煊手上。
果不其然,宋三郎說完後,趙鴻煊的臉色稍緩,他悠悠道:「大皇子夭折,朕又子嗣艱難,實是憂心眾宗親為爭皇位,禍亂朝綱。 」
說到「禍亂朝綱」幾個字,趙鴻煊的臉色又陰沉下來。
……
大皇子夭折,失去最後的希望,施皇後跟著兒子自絕身亡。她處心積慮算計了所有後院中的女人,卻不想她自己也是其中被算計的一個。
一開始她也不想殺死那麽多無辜,隻是先帝在太子與靖王之間遊移不定,她在身為太子妃的日子裏深刻體會到太子的戰戰兢兢,所以她不想讓自己的兒子重蹈覆轍。
允許她為她的兒子著想,就得允許人家為人家的兒子報仇,就如先皇貴妃算計了趙鴻煊,趙鴻煊便要叫她們娘倆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都是高手過招,誰怕誰?
之前不動施皇後是給唯一的兒子臉麵,如今大皇子一死,趙鴻煊對她滔天的恨意便不加掩飾的宣洩出來,沒有諡號,沒有供奉,更不準其葬入皇陵。
大皇子與施皇後的死讓楊誌後背出了一身冷汗,慶幸自家兒子提早布局,早早就站到了趙敬淵的陣營裏。
楊誌問兒子為何要與宋家關係走得如此之近。
楊睿笑道:「父親,我們楊家與宋家並不是第一次打交道,您覺得宋三郎人此人如何?」
楊誌不假思索道:「這隻老奸巨猾的狐狸,最擅長玩弄扮豬吃虎那一套。」
楊睿搖搖頭,「不,父親您錯了,宋三郎其實最信奉狡兔三窟,他的底牌永遠不會隻有一張!」
楊誌:「此話怎講。」
楊睿笑笑:「因為很幸運,因緣際會,我們楊家這次被他抽中,成為了他的下一張底牌。」
楊誌挑眉。
楊睿:「我們楊家與宋家隔著如此多的恩怨,可宋家老太太的六十六大壽那日,我們卻收到了宋家的請帖。
這是宋三郎第一次同他們示好。
後麵我與辰哥兒走得近,並且成為宋家商隊最大的股東之一,這些宋三郎能不知道嗎?
可他卻縱容了,為什麽會縱容?
因為他知道趙敬淵有招一日真的坐上那個位置,他就不可能還是今日的「趙敬淵」。
到那時,若是宋家勢力過大,必為趙敬淵所忌憚,權勢滔天的宋家便如過去的蕭家、施家、甚至是半今日的他一般,成為皇權的攔路虎、眼中釘,一日不拔除,一日疑心重重。
所以三足鼎立才是最穩固的形式,我們宋、楊兩家聯合起來,與皇權三足鼎立,共治天下!」
「嘶——!」
楊誌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看向兒子的目光中既有讚賞又有恐懼。<="<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