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老爹當年被譽為神童,人人皆言是狀元之才,那般驚才絕艷也不過是得了個探花。
景辰歪主意多沒錯,正經讀書還是差了點兒。
一家子熱鬧到入夜才算散了去,各迴各屋。
一家三口往自家院裏走,秀娘忍不住拉住兒子的手道:「這壽也拜完了,災也救完了,你爹還有什麽藉口能留在京城呢?」
宋景辰就樂,三郎也笑。
秀娘瞪向三郎。
三郎笑道:「那便留在京城不走了。」
第264章
水災過後不久, 趙鴻煊接連發布幾道重要旨意。
宋文遠調迴京師,任樞密使兼參知政事,授驃騎大將軍銜,任命原大理寺卿吳正升任左相之職, 吏部尚書楊誌升任右相, 範盛任吏部尚書。
不得不說, 趙鴻煊這一手平衡之術玩得高明, 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再有如施國公這般的超級權臣出現。
趙鴻煊先對宰輔進行分權,設左相右相,左相掌禮、吏、戶三部, 右相掌兵、刑、工三部。
在宋三郎的任職上,趙鴻煊更是有著多重考量, 樞密使乃授予宋三郎的正職,掌管軍事之權用以牽製趙敬淵。
而兼任的參知政事一職就比較靈活了,皇帝若想要重用宋三郎,這參知政事之職便形同副相。
反之, 皇帝若不想重用他, 那便僅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頭銜而已。
也就是說, 趙鴻煊能夠依據實際需要來靈活調整宋三郎的權力與地位,從而更為靈活的控製整個朝局。
至於鏢騎大將軍的頭銜, 乃是榮譽封號,代表了皇帝對臣子的嘉獎認可。
而宋三郎的鏢騎大將軍的封號僅次於趙敬淵的大將軍。
趙鴻煊的這一番操作, 終於是讓動盪不安的朝局暫時穩定下來。
除忠親王趙敬淵外, 宋、吳、楊、範成為了京城中最大的四股勢力。
……
忠親王府。
趙敬淵一早過來給母親請安,安王妃問起他什麽時候認景辰為義子的時候, 趙敬淵搖了搖頭。
他道:「既便是我真心誠意,此時亦不合事宜了。」
安王妃皺眉道:「私下裏同宋家人表態, 亦不會對外公開,咱們隻是要宋家看到王府的誠意,好叫他們明白你視景辰如親兄弟一般,將來必不會虧待。」
趙敬淵擺手:「此事母親不要再提,我本就視景辰如兄弟,並無利用之意。
且眼下景辰父親才剛受了封,此時提這種事未免讓人多想。」
「多想又如何?」
安王妃不以為意道:「不管宋家如何多想,你現下提出來,想那宋家不至不識抬舉,隻要你與景辰拜了義兄弟,便相當於把他們宋家死死綁到了咱們王府的戰車上。
現在不提,難不成要等到宋三郎在京中站穩腳跟,勢力做大之時你再去提?
真到那時,宋家是想要同你合作,還是自立山頭,你能保證?
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隻要品嚐過權力味道之人,隻要給他機會,沒人不想站到最高處,宋三郎亦是一樣。」
趙敬淵沉默了許久,抬眸道:「此事兒子心中有數,母親勿要再操心,倒是我聽說姨母有意與宋家結親,可有此事?」
提到此事安王妃就來氣,冷哼一聲,氣道:「本來我想著收景辰為義子,再做媒讓你表妹嫁給景辰,如此親上加親再好不過。
可偏你那姨母從小就是強驢,如今歲數大了,沒點長進不說,反倒比以前還強,怎麽說都不聽我勸,非要把你表妹嫁給宋景睿那個名不見經傳的,氣死我了。
你可說說景辰論家世、論模樣、論才華,那一點不比那個宋景睿強,你姨母真是腦子被驢踢了,你表妹也是,王八看綠豆,她偏要瞅那宋景睿順眼,真真隨了她娘的驢脾氣。」
安王妃越說越來氣,一揚手,朝下麵人吩咐道:「去,你去韓府,給我那強驢妹妹送一籃今年才上供的阿膠去,就說這東西好,以毒攻毒,專治驢脾氣,告訴他,我說的。」
丫鬟:「這……」
趙敬淵擺了擺手,叫人下去,同時給王妃遞過一杯茶水,勸道:「姨母想是顧慮景辰太好,反倒讓表妹不適應,這夫妻二人過日子,還是互相感覺舒服為好。」
安王妃冷冷一笑,「是啊,你表妹命好,想如何便如何,你姐姐可沒這好命。
皇帝如今視你如眼中釘肉中刺,各種防著你,就不想想若我們王府出事,他們韓家能置身事外麽?
怎麽,你姐姐能以大局為重,憑什麽到她這裏就不行了?」
安王妃一想到自家女兒在外族孤孤單單一人受苦,別人家的女兒卻可承歡膝下,還能嫁得心悅之人,就變得無比刻薄,那怕是自己的親侄女兒,說話也不留情麵。
說著說著,她又嗚嗚哭起來,一想到那兇狠彪悍的北胡王,再想到自己柔弱的女兒,她就無比擔心。
盡管趙敬怡說北胡王很寵愛她,安王妃也無法放心,女人的花季能有多久?
就如窗外凋落的花朵,一陣秋風便七零八落零落成泥,等到女兒人老珠黃,那北胡王還有賞花的心情嗎?
安王妃比任何人都想要趙敬淵做皇帝,接迴趙敬怡。
趙敬淵勸了一會兒,見她還哭,站起身道:「母親,若是皇帝知道韓家想要與宋家聯姻,必會出來阻止。
母親想要表妹嫁給景辰,皇帝是絕對不會允許的,嫁景睿反倒還有通融餘地,姨母與表妹若真中意宋景睿,還是早做打算,免得夜長夢多。」<="<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景辰歪主意多沒錯,正經讀書還是差了點兒。
一家子熱鬧到入夜才算散了去,各迴各屋。
一家三口往自家院裏走,秀娘忍不住拉住兒子的手道:「這壽也拜完了,災也救完了,你爹還有什麽藉口能留在京城呢?」
宋景辰就樂,三郎也笑。
秀娘瞪向三郎。
三郎笑道:「那便留在京城不走了。」
第264章
水災過後不久, 趙鴻煊接連發布幾道重要旨意。
宋文遠調迴京師,任樞密使兼參知政事,授驃騎大將軍銜,任命原大理寺卿吳正升任左相之職, 吏部尚書楊誌升任右相, 範盛任吏部尚書。
不得不說, 趙鴻煊這一手平衡之術玩得高明, 他是絕對不會允許再有如施國公這般的超級權臣出現。
趙鴻煊先對宰輔進行分權,設左相右相,左相掌禮、吏、戶三部, 右相掌兵、刑、工三部。
在宋三郎的任職上,趙鴻煊更是有著多重考量, 樞密使乃授予宋三郎的正職,掌管軍事之權用以牽製趙敬淵。
而兼任的參知政事一職就比較靈活了,皇帝若想要重用宋三郎,這參知政事之職便形同副相。
反之, 皇帝若不想重用他, 那便僅僅是一個有名無實的空頭銜而已。
也就是說, 趙鴻煊能夠依據實際需要來靈活調整宋三郎的權力與地位,從而更為靈活的控製整個朝局。
至於鏢騎大將軍的頭銜, 乃是榮譽封號,代表了皇帝對臣子的嘉獎認可。
而宋三郎的鏢騎大將軍的封號僅次於趙敬淵的大將軍。
趙鴻煊的這一番操作, 終於是讓動盪不安的朝局暫時穩定下來。
除忠親王趙敬淵外, 宋、吳、楊、範成為了京城中最大的四股勢力。
……
忠親王府。
趙敬淵一早過來給母親請安,安王妃問起他什麽時候認景辰為義子的時候, 趙敬淵搖了搖頭。
他道:「既便是我真心誠意,此時亦不合事宜了。」
安王妃皺眉道:「私下裏同宋家人表態, 亦不會對外公開,咱們隻是要宋家看到王府的誠意,好叫他們明白你視景辰如親兄弟一般,將來必不會虧待。」
趙敬淵擺手:「此事母親不要再提,我本就視景辰如兄弟,並無利用之意。
且眼下景辰父親才剛受了封,此時提這種事未免讓人多想。」
「多想又如何?」
安王妃不以為意道:「不管宋家如何多想,你現下提出來,想那宋家不至不識抬舉,隻要你與景辰拜了義兄弟,便相當於把他們宋家死死綁到了咱們王府的戰車上。
現在不提,難不成要等到宋三郎在京中站穩腳跟,勢力做大之時你再去提?
真到那時,宋家是想要同你合作,還是自立山頭,你能保證?
皇帝輪流坐,今年到我家,隻要品嚐過權力味道之人,隻要給他機會,沒人不想站到最高處,宋三郎亦是一樣。」
趙敬淵沉默了許久,抬眸道:「此事兒子心中有數,母親勿要再操心,倒是我聽說姨母有意與宋家結親,可有此事?」
提到此事安王妃就來氣,冷哼一聲,氣道:「本來我想著收景辰為義子,再做媒讓你表妹嫁給景辰,如此親上加親再好不過。
可偏你那姨母從小就是強驢,如今歲數大了,沒點長進不說,反倒比以前還強,怎麽說都不聽我勸,非要把你表妹嫁給宋景睿那個名不見經傳的,氣死我了。
你可說說景辰論家世、論模樣、論才華,那一點不比那個宋景睿強,你姨母真是腦子被驢踢了,你表妹也是,王八看綠豆,她偏要瞅那宋景睿順眼,真真隨了她娘的驢脾氣。」
安王妃越說越來氣,一揚手,朝下麵人吩咐道:「去,你去韓府,給我那強驢妹妹送一籃今年才上供的阿膠去,就說這東西好,以毒攻毒,專治驢脾氣,告訴他,我說的。」
丫鬟:「這……」
趙敬淵擺了擺手,叫人下去,同時給王妃遞過一杯茶水,勸道:「姨母想是顧慮景辰太好,反倒讓表妹不適應,這夫妻二人過日子,還是互相感覺舒服為好。」
安王妃冷冷一笑,「是啊,你表妹命好,想如何便如何,你姐姐可沒這好命。
皇帝如今視你如眼中釘肉中刺,各種防著你,就不想想若我們王府出事,他們韓家能置身事外麽?
怎麽,你姐姐能以大局為重,憑什麽到她這裏就不行了?」
安王妃一想到自家女兒在外族孤孤單單一人受苦,別人家的女兒卻可承歡膝下,還能嫁得心悅之人,就變得無比刻薄,那怕是自己的親侄女兒,說話也不留情麵。
說著說著,她又嗚嗚哭起來,一想到那兇狠彪悍的北胡王,再想到自己柔弱的女兒,她就無比擔心。
盡管趙敬怡說北胡王很寵愛她,安王妃也無法放心,女人的花季能有多久?
就如窗外凋落的花朵,一陣秋風便七零八落零落成泥,等到女兒人老珠黃,那北胡王還有賞花的心情嗎?
安王妃比任何人都想要趙敬淵做皇帝,接迴趙敬怡。
趙敬淵勸了一會兒,見她還哭,站起身道:「母親,若是皇帝知道韓家想要與宋家聯姻,必會出來阻止。
母親想要表妹嫁給景辰,皇帝是絕對不會允許的,嫁景睿反倒還有通融餘地,姨母與表妹若真中意宋景睿,還是早做打算,免得夜長夢多。」<="<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