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對底層百姓的剝削太過,貧富差距日漸加劇。
要解決這種矛盾,不亞於向全大夏朝的權貴階層宣戰,至少現在的宋景辰不會去想如此不切實際之事,也不認為他自己有這種王霸之氣。
解決不了歸解決不了,好歹也有現代人的記憶,發展經濟他還是可以試試的,涼州就是成功示範,經濟發展至少有利於緩和這種矛盾。
這些年陸陸續續,宋景辰幾乎將前世的記憶恢復個七七八八,就像是閱讀了一本厚厚的書,書中講述了那個人的一生,合上書本,他依然是宋景辰。
收拾好了東西,宋景辰同阿福正要走人,卻被人叫住,「兄台且留步。」
宋景辰循聲轉過身來,見是兩個身穿錦袍公子模樣的同齡人,並不認得。
「兩位是……?」
「我們二人乃華庭書院的學生,我名許觀,我身旁這位是孔恩孔兄,我二人方才觀兄台一番舉止,當真妙人,又見兄台與我等年齡相仿,有意與兄結交,不知是否太過冒昧?」
宋景辰見二人舉止有禮,又是華庭書院的學生,便笑了笑,道:「巧了,景辰過些日子正要去華庭書院讀書,不想倒是提前認識兩位同窗了。」
「啊,竟有這般湊巧之事,兄台也是華庭書院的學生?」
「正是。」
「那可真好極了,如此我們華庭書院便又多了一位才子,敢問景辰兄拜在哪位夫子名下?」 孔恩亦上前道。
宋景辰今兒早上倒是聽自家娘親嘮叨了一嘴什麽大儒的,但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壓根兒沒留心,便道:「這倒是還未得知。」
許觀卻是興奮道:「景辰兄這般人物定要拜在吳大儒名下才好,我同孔恩兄皆是夫子的學生,屆時可代為引見,夫子定然會喜歡景辰兄。」
這會兒對方提到吳大儒,宋景辰有印象了,他娘說的好像就是這位。
既是同窗,許觀、孔恩又對宋景辰一見如故,熱情地拉著宋景辰一道去用飯。
宋景辰不是那種自來熟之人,但對方誠意相邀,他也不矯情,笑嗬嗬應了,隨著二人一道離開。
人群中的吳行秋吳大儒瞅著幾人走遠,捋了捋頜下鬍鬚,方才離得遠,他聽不清幾人說什麽,但對剛才少年的身份卻有了幾分猜測。
初到南州,一身富貴,還不是普通的富貴,少年脖頸裏披的可非普通狐狸毛,乃是生長在極寒之地的銀狐,銀狐皮毛極為罕見,整個南州府都未曾見過有什麽人披過。
這般看來,八九不離十,少年便是新上任布政使大人家的公子了,也便是托關係要拜在自己名下的那位。
吳行秋最討厭別人給他塞學生,要他破壞規矩除非兩種可能:
第一、他實在惹不起。
第二、銀子給到位,用以彌補他受到的精神創傷。
布政使大人家的公子自然是兩者同時滿足,隻不過現在看來,他似乎是有點兒先入為主的偏激。
……
這邊宋景辰帶著阿福與許觀、孔恩一道往聚賢樓方向走。
許觀的父親任南州鹽運司巡檢,孔恩家裏是絲綢商人,聚賢樓的花銷對他們來說略高,但偶爾與友小聚也不是掏不起。
請人吃飯,尤其不是請熟人,自然是越貴顯得越有誠意,越看重對方。許觀和孔恩對宋景辰印象極好,除了欣賞對方聰明,當然還有對方長得實在是太好,讓人一見便心生好感。
都是年輕人,幾人一路上說說笑笑,很快便熟識,也不兄台兄台的敬稱了,直唿其名。
「景辰你家祖籍哪裏?我聽著倒像是京城口音。」 許觀笑問。
「高祖父亦是咱們南州府人,不過祖上已經搬去洛京好多年,在這邊已無親戚。」
「原來景辰竟是京城人士,失敬失敬,我曾與父親去過洛京兩次,那裏當真繁華。」
宋景辰笑笑:「我隨父親這幾年一直在外,亦有好多年未曾迴去看看了。」
「那你這次來南州是打算定居嗎?」孔恩插話道。
「應該會呆很長一段時間吧。」
幾人說著走著,聚賢樓到了,正遇見楊睿被一群人前唿後擁著從門裏出來,與宋景辰幾人走個對頭。
許觀不喜楊睿,但亦不得不上前打招唿,楊睿不冷不熱地點了點頭,目光落在他身後的宋景辰身上,抬了抬下巴,道:「這位倒是個眼生的,是那家的?」
宋景辰的來頭許觀亦不清楚,他們幾人才剛剛認識,除非人家自己願意說,否則上來就問人家裏是做什麽的很是失禮。再者說來,他們是沖宋景辰的人與之結交,又不是沖人家裏,隻不過這位宋兄家世定然不差就是了。
許觀笑道:「睿少爺並不認識他,宋兄才剛到咱們南州府來,過些日子正要去華庭書院讀書。」
說完他忙朝身後的宋景辰介紹道:「景辰,這位是咱們南州巡撫大人家的公子,楊睿少爺。」
宋景辰朝他略一拱手,「楊兄,有禮了。」
周圍人微微怔愣,楊睿身份地位高,尋常誰見了他都是微微彎腰,以示恭敬。
這位倒是隨意得很。
一旁謝旭卻是眼珠子賊亮,瞳仁裏燃燒起熊熊八卦之火,南州城裏總算是出來一個敢在楊睿麵前不低頭的主兒了,帶勁!
許觀卻暗叫不好,正想著怎麽替宋景辰找補一下,莫要得罪了楊睿,卻見楊睿笑吟吟道:「不必客氣。」<="<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要解決這種矛盾,不亞於向全大夏朝的權貴階層宣戰,至少現在的宋景辰不會去想如此不切實際之事,也不認為他自己有這種王霸之氣。
解決不了歸解決不了,好歹也有現代人的記憶,發展經濟他還是可以試試的,涼州就是成功示範,經濟發展至少有利於緩和這種矛盾。
這些年陸陸續續,宋景辰幾乎將前世的記憶恢復個七七八八,就像是閱讀了一本厚厚的書,書中講述了那個人的一生,合上書本,他依然是宋景辰。
收拾好了東西,宋景辰同阿福正要走人,卻被人叫住,「兄台且留步。」
宋景辰循聲轉過身來,見是兩個身穿錦袍公子模樣的同齡人,並不認得。
「兩位是……?」
「我們二人乃華庭書院的學生,我名許觀,我身旁這位是孔恩孔兄,我二人方才觀兄台一番舉止,當真妙人,又見兄台與我等年齡相仿,有意與兄結交,不知是否太過冒昧?」
宋景辰見二人舉止有禮,又是華庭書院的學生,便笑了笑,道:「巧了,景辰過些日子正要去華庭書院讀書,不想倒是提前認識兩位同窗了。」
「啊,竟有這般湊巧之事,兄台也是華庭書院的學生?」
「正是。」
「那可真好極了,如此我們華庭書院便又多了一位才子,敢問景辰兄拜在哪位夫子名下?」 孔恩亦上前道。
宋景辰今兒早上倒是聽自家娘親嘮叨了一嘴什麽大儒的,但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壓根兒沒留心,便道:「這倒是還未得知。」
許觀卻是興奮道:「景辰兄這般人物定要拜在吳大儒名下才好,我同孔恩兄皆是夫子的學生,屆時可代為引見,夫子定然會喜歡景辰兄。」
這會兒對方提到吳大儒,宋景辰有印象了,他娘說的好像就是這位。
既是同窗,許觀、孔恩又對宋景辰一見如故,熱情地拉著宋景辰一道去用飯。
宋景辰不是那種自來熟之人,但對方誠意相邀,他也不矯情,笑嗬嗬應了,隨著二人一道離開。
人群中的吳行秋吳大儒瞅著幾人走遠,捋了捋頜下鬍鬚,方才離得遠,他聽不清幾人說什麽,但對剛才少年的身份卻有了幾分猜測。
初到南州,一身富貴,還不是普通的富貴,少年脖頸裏披的可非普通狐狸毛,乃是生長在極寒之地的銀狐,銀狐皮毛極為罕見,整個南州府都未曾見過有什麽人披過。
這般看來,八九不離十,少年便是新上任布政使大人家的公子了,也便是托關係要拜在自己名下的那位。
吳行秋最討厭別人給他塞學生,要他破壞規矩除非兩種可能:
第一、他實在惹不起。
第二、銀子給到位,用以彌補他受到的精神創傷。
布政使大人家的公子自然是兩者同時滿足,隻不過現在看來,他似乎是有點兒先入為主的偏激。
……
這邊宋景辰帶著阿福與許觀、孔恩一道往聚賢樓方向走。
許觀的父親任南州鹽運司巡檢,孔恩家裏是絲綢商人,聚賢樓的花銷對他們來說略高,但偶爾與友小聚也不是掏不起。
請人吃飯,尤其不是請熟人,自然是越貴顯得越有誠意,越看重對方。許觀和孔恩對宋景辰印象極好,除了欣賞對方聰明,當然還有對方長得實在是太好,讓人一見便心生好感。
都是年輕人,幾人一路上說說笑笑,很快便熟識,也不兄台兄台的敬稱了,直唿其名。
「景辰你家祖籍哪裏?我聽著倒像是京城口音。」 許觀笑問。
「高祖父亦是咱們南州府人,不過祖上已經搬去洛京好多年,在這邊已無親戚。」
「原來景辰竟是京城人士,失敬失敬,我曾與父親去過洛京兩次,那裏當真繁華。」
宋景辰笑笑:「我隨父親這幾年一直在外,亦有好多年未曾迴去看看了。」
「那你這次來南州是打算定居嗎?」孔恩插話道。
「應該會呆很長一段時間吧。」
幾人說著走著,聚賢樓到了,正遇見楊睿被一群人前唿後擁著從門裏出來,與宋景辰幾人走個對頭。
許觀不喜楊睿,但亦不得不上前打招唿,楊睿不冷不熱地點了點頭,目光落在他身後的宋景辰身上,抬了抬下巴,道:「這位倒是個眼生的,是那家的?」
宋景辰的來頭許觀亦不清楚,他們幾人才剛剛認識,除非人家自己願意說,否則上來就問人家裏是做什麽的很是失禮。再者說來,他們是沖宋景辰的人與之結交,又不是沖人家裏,隻不過這位宋兄家世定然不差就是了。
許觀笑道:「睿少爺並不認識他,宋兄才剛到咱們南州府來,過些日子正要去華庭書院讀書。」
說完他忙朝身後的宋景辰介紹道:「景辰,這位是咱們南州巡撫大人家的公子,楊睿少爺。」
宋景辰朝他略一拱手,「楊兄,有禮了。」
周圍人微微怔愣,楊睿身份地位高,尋常誰見了他都是微微彎腰,以示恭敬。
這位倒是隨意得很。
一旁謝旭卻是眼珠子賊亮,瞳仁裏燃燒起熊熊八卦之火,南州城裏總算是出來一個敢在楊睿麵前不低頭的主兒了,帶勁!
許觀卻暗叫不好,正想著怎麽替宋景辰找補一下,莫要得罪了楊睿,卻見楊睿笑吟吟道:「不必客氣。」<="<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