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公念完,小心翼翼地看向文昭帝。
文昭帝臉色難看,沉默良久好,道:「工部尚書秦誠為官清廉卻非能臣,現如今中州這爛攤子他收拾不了。」
微頓,他道:「朝廷困難之際,宋文遠能主動請旨接下中州這塊燙手山芋,光是這份魄力,滿朝之中就無人能與之相比,隻是如今中州局勢遠比朕想像中更加糟糕複雜。」
「朕怕他這六品小官鎮不住中州的地方官啊。」文昭帝說出自己的擔憂。
張公公聞言眼皮子一跳,就聽文昭帝繼續開口:「替朕擬旨,加封宋文遠為中州觀察使,賜尚方寶劍,見劍如朕親臨。」
想了想,他又道:「另,再擬旨一道,宋景辰造出的水鍾收歸朝廷所有,三年之內,隻能由中州府來造,仿製者,重罰。」
「有子景辰,年雖幼,憂國憂民,先解耕牛之困,後又造水鍾惠澤萬民,有此佳兒,實堪嘉獎勉之,封愛民使,賜四品麒麟服,隨其父一同中州賑災。」
……
宮裏聖旨傳來的時候,一家子全都懵了,一時之間竟不知道作何反應。
愛民使?
這是個什麽新鮮官兒,管什麽的?
秀娘聽不懂。
不過賜四品麒麟服她聽懂了,所以自家兒子都不用考狀元,這就直升四品了?
八歲的四品!!!
秀娘邊跪著聽旨,邊悄悄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嘶!真疼。
這會兒就聽張公公笑道:「各位快請起吧,皇恩浩蕩,老奴在此恭喜貴府了。」
一家人起身謝過,宋三郎自然是明白張公公在文昭帝麵前說話的分量,「實打實」感謝一番,順便捎帶腳解釋了上次的「誤會」——
說是家裏內人什麽都不懂,聽了她人建議才會失了禮數,張公公人老成精,不需要宋三郎說太多,就明白這是有人妒忌宋家故意使壞呢。
如今宋家父子正當聖寵,宋三郎又出手大方,張公公也不吝嗇再做個順水人情,悄聲同宋三郎說了皇帝今日接到的奏報,讓他對中州的形式有個心理準備。
宋三郎忙鄭重謝過,又送上一份厚禮,張公公假意推辭,三郎誠懇道:「公公若是不收,以後文遠怎敢勞煩公公?」
張公公一笑,道:「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公公又提點道:「若這次的差事辦的好,宋大人前途無量。」
宋三郎明白他的意思,這是在提醒他:若是差事辦砸,公公我也幫不了你。
張公公迴宮復命,三郎帶著辰哥兒跟隨去宮裏向皇帝謝恩。
宋家父子一日之內同時升為四品官的消息傳到範府,範慶陽半天沒反應過來,等反應過來,妒忌得麵目猙獰,隻恨他姐的肚子不爭氣,到現在還沒有懷上龍種。
若要他的外甥做了皇帝,宋景辰以及宋家算個屁!
而範盛,想要除掉宋家父子之心愈重,這次賑災若真讓宋文遠立下大功,後麵將愈發不好對付。
心裏不太舒服的還有張璟,他兢兢業業多少年才爬到今天的位置,這還是沾了嶽父的光,宋文遠這升官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
照這樣下去,宋文遠會成為自己的下屬、同級?亦或是對手……
沒有任何上司願意讓曾經自己手下的小兵,有朝一日與他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或是爬到比他自己更高的位置上。
除非他到了要告老還鄉退下來的年紀。
張璟不想害宋三郎,但他亦不想讓宋三郎立功,若是此次宋三郎立不成功,他再搭把手撈對方一把……
如此,宋三郎便可以死心塌地做他的幕僚、福將。
範盛與張璟目的不同,卻不約而同都不想讓三郎立功。切身利益當前,竟是誰也沒有去考慮中州受苦受難的一千多萬黎民百姓。
這邊,三郎帶著辰哥兒從宮中謝恩迴來,三郎是又怒又無可奈何,還又忍不住暗搓搓小得意。
他如何能想到小崽子竟然拿皇帝對付他這當爹的,更想不到人家還辦得相當之成功。
以至於使得皇帝龍顏大悅,不光給他這當爹的升了個四品觀察使外加賜尚方寶劍,還為他自己贏得「愛民使」賜麒麟服。
所謂「愛民使」,一聽就是皇帝隨口造了個褒獎勉勵的虛職給小孩兒,雖說官是虛職,皇帝對辰哥兒的賞識卻是真。
三郎不由低頭瞧著兒子尚有些肉嘟嘟的小臉,自家小崽子明明還是個娃娃呢。
宋景辰先斬後奏擺了他爹一道,這會兒心虛著呢,害怕他爹事後找他算帳,往三郎肩膀上一靠,睡眼朦朧道:「爹,我好睏,我想睡覺。」
宋三郎一不在宋景辰生病時訓斥他,二不在孩子犯困時責備,小孩兒早就摸透了。
宋三郎無奈地勾了勾嘴角兒,摸了摸小孩頭,沒有揭他。
事已至此,責怪也無用,等見到真正的中州,辰哥兒就會明白他將麵對什麽。
孩子就是如此,你希望他按部就班,你希望他少走彎路,你希望他不要太早接受殘酷,但這一切都隻是你自己的一廂情願。
——兩日後。
宋景辰同父親和大哥出發,陳宴安、李逸山老爺子前來送他,另外趙敬淵、郭午、於興業以及書院裏同辰哥兒關係不錯的學生們也都來送他。
自然三郎以及茂哥兒的同僚朋友也不會少,就連張璟也親自帶著夫人過來送。<="<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文昭帝臉色難看,沉默良久好,道:「工部尚書秦誠為官清廉卻非能臣,現如今中州這爛攤子他收拾不了。」
微頓,他道:「朝廷困難之際,宋文遠能主動請旨接下中州這塊燙手山芋,光是這份魄力,滿朝之中就無人能與之相比,隻是如今中州局勢遠比朕想像中更加糟糕複雜。」
「朕怕他這六品小官鎮不住中州的地方官啊。」文昭帝說出自己的擔憂。
張公公聞言眼皮子一跳,就聽文昭帝繼續開口:「替朕擬旨,加封宋文遠為中州觀察使,賜尚方寶劍,見劍如朕親臨。」
想了想,他又道:「另,再擬旨一道,宋景辰造出的水鍾收歸朝廷所有,三年之內,隻能由中州府來造,仿製者,重罰。」
「有子景辰,年雖幼,憂國憂民,先解耕牛之困,後又造水鍾惠澤萬民,有此佳兒,實堪嘉獎勉之,封愛民使,賜四品麒麟服,隨其父一同中州賑災。」
……
宮裏聖旨傳來的時候,一家子全都懵了,一時之間竟不知道作何反應。
愛民使?
這是個什麽新鮮官兒,管什麽的?
秀娘聽不懂。
不過賜四品麒麟服她聽懂了,所以自家兒子都不用考狀元,這就直升四品了?
八歲的四品!!!
秀娘邊跪著聽旨,邊悄悄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嘶!真疼。
這會兒就聽張公公笑道:「各位快請起吧,皇恩浩蕩,老奴在此恭喜貴府了。」
一家人起身謝過,宋三郎自然是明白張公公在文昭帝麵前說話的分量,「實打實」感謝一番,順便捎帶腳解釋了上次的「誤會」——
說是家裏內人什麽都不懂,聽了她人建議才會失了禮數,張公公人老成精,不需要宋三郎說太多,就明白這是有人妒忌宋家故意使壞呢。
如今宋家父子正當聖寵,宋三郎又出手大方,張公公也不吝嗇再做個順水人情,悄聲同宋三郎說了皇帝今日接到的奏報,讓他對中州的形式有個心理準備。
宋三郎忙鄭重謝過,又送上一份厚禮,張公公假意推辭,三郎誠懇道:「公公若是不收,以後文遠怎敢勞煩公公?」
張公公一笑,道:「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公公又提點道:「若這次的差事辦的好,宋大人前途無量。」
宋三郎明白他的意思,這是在提醒他:若是差事辦砸,公公我也幫不了你。
張公公迴宮復命,三郎帶著辰哥兒跟隨去宮裏向皇帝謝恩。
宋家父子一日之內同時升為四品官的消息傳到範府,範慶陽半天沒反應過來,等反應過來,妒忌得麵目猙獰,隻恨他姐的肚子不爭氣,到現在還沒有懷上龍種。
若要他的外甥做了皇帝,宋景辰以及宋家算個屁!
而範盛,想要除掉宋家父子之心愈重,這次賑災若真讓宋文遠立下大功,後麵將愈發不好對付。
心裏不太舒服的還有張璟,他兢兢業業多少年才爬到今天的位置,這還是沾了嶽父的光,宋文遠這升官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些。
照這樣下去,宋文遠會成為自己的下屬、同級?亦或是對手……
沒有任何上司願意讓曾經自己手下的小兵,有朝一日與他平起平坐,甚至取而代之,或是爬到比他自己更高的位置上。
除非他到了要告老還鄉退下來的年紀。
張璟不想害宋三郎,但他亦不想讓宋三郎立功,若是此次宋三郎立不成功,他再搭把手撈對方一把……
如此,宋三郎便可以死心塌地做他的幕僚、福將。
範盛與張璟目的不同,卻不約而同都不想讓三郎立功。切身利益當前,竟是誰也沒有去考慮中州受苦受難的一千多萬黎民百姓。
這邊,三郎帶著辰哥兒從宮中謝恩迴來,三郎是又怒又無可奈何,還又忍不住暗搓搓小得意。
他如何能想到小崽子竟然拿皇帝對付他這當爹的,更想不到人家還辦得相當之成功。
以至於使得皇帝龍顏大悅,不光給他這當爹的升了個四品觀察使外加賜尚方寶劍,還為他自己贏得「愛民使」賜麒麟服。
所謂「愛民使」,一聽就是皇帝隨口造了個褒獎勉勵的虛職給小孩兒,雖說官是虛職,皇帝對辰哥兒的賞識卻是真。
三郎不由低頭瞧著兒子尚有些肉嘟嘟的小臉,自家小崽子明明還是個娃娃呢。
宋景辰先斬後奏擺了他爹一道,這會兒心虛著呢,害怕他爹事後找他算帳,往三郎肩膀上一靠,睡眼朦朧道:「爹,我好睏,我想睡覺。」
宋三郎一不在宋景辰生病時訓斥他,二不在孩子犯困時責備,小孩兒早就摸透了。
宋三郎無奈地勾了勾嘴角兒,摸了摸小孩頭,沒有揭他。
事已至此,責怪也無用,等見到真正的中州,辰哥兒就會明白他將麵對什麽。
孩子就是如此,你希望他按部就班,你希望他少走彎路,你希望他不要太早接受殘酷,但這一切都隻是你自己的一廂情願。
——兩日後。
宋景辰同父親和大哥出發,陳宴安、李逸山老爺子前來送他,另外趙敬淵、郭午、於興業以及書院裏同辰哥兒關係不錯的學生們也都來送他。
自然三郎以及茂哥兒的同僚朋友也不會少,就連張璟也親自帶著夫人過來送。<="<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