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
因而,這次雙方簽訂停戰盟約的同時,大夏朝同意將公主嫁入草原。
而這位公主正是趙敬淵的親姐姐趙敬怡,被皇帝晉封為義城公主,不日北上成親。
和安郡王心疼女兒卻無力改變現實,皇帝的聖旨傳來,和安郡王妃當場暈了過去。
趙敬淵質問父親為何打了勝仗還要白白犧牲掉姐姐過去和親。
和安郡王嘆息道:「 正是因為打了勝仗才和親,若是真打了敗仗,我兒以為送個公主過去對方就能停戰嗎?」
「說白了,這些年雙方折騰來折騰去,都打累了,想要歇一歇,於是對方便提出和親的要求,生一個有雙方血緣的孩子,穩固雙方的關係。」
趙敬淵雙眼通紅,怒道:「如此說來,我姐姐連同我姐姐生的孩子,都不過是朝廷的犧牲品嘍?」
和安郡王摸了摸兒子的頭,沒有說話。
趙敬怡沒有大哭大鬧,她知道自己無論如何掙紮都是徒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活,臣亦不敢不活。
她若敢自我了結,父兄必然會被治罪。
否則人人都學她忤逆聖旨,天家威嚴何在?
既然事情已經不可為,鬧下去隻會惹了皇帝厭棄,不若老老實實待嫁,興許皇帝對自家還有一點點愧疚,還會給父兄一點補償。
所以,她得活著。
活著就有希望,說不定將來有一天,她年老色衰之時,還能有機會迴到大夏的土地,迴到爹娘弟弟身邊。
出嫁前的頭一天晚上,趙敬淵陪了姐姐一整個晚上,他捨不得姐姐,捨不得每次自己被父親罵都替他說情的姐姐,捨不得有什麽好東西都想著自己的姐姐,捨不得從小陪著他玩到大的姐姐。
趙敬怡同弟弟說了很多,趙敬淵把姐姐的每一句話都認真記在心裏,小孩第一次感受到生死離別,第一次感受到帝王家的無情,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於無能為力。
一個人的長大有時候就在一瞬間,與年齡無關,與人生的經歷有關,八歲的趙敬淵一夜之間長大。
次日,趙敬怡盛裝打扮上朝,她才剛剛滿十五歲,花骨朵一樣嬌弱,也像花兒一樣美麗。
和親的公主亦不是隨便一個就行,美貌是第一位的,否則和親不成,反倒壞了事兒。
溫柔鄉,英雄塚。
將堂堂大夏朝的公主壓在身下,對蠻族首領來說難道不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而對於大夏朝的皇帝來說,讓蠻族首領做自己的女婿亦不損大夏朝廷的威嚴,甚至還分出了輩分高低。
雙方都覺得很劃算,沒有人在乎被犧牲掉的公主想些什麽,她想些什麽也根本不重要。
趙敬怡和親走後,趙敬淵半個來月沒有來書院,再次來到書院時,整個人瘦了一圈兒,小小年紀,不苟言笑的,宋景辰都差點兒不敢認他。
公主和親那日,皇帝大肆操辦,全洛京城都知道,宋景辰自然也知道。他不知道該怎麽勸解趙敬淵。
這種傷心的事情或許就不應該勸吧,他都這樣難受了,就應該傷心才對呀。
傷心會來,肯定也會走,作為好朋友就陪著他,等傷心走了,就不傷心了,一切就都好了。
宋景辰同趙敬淵坐在書院裏的梧桐樹下。
趙敬淵道:「辰哥兒,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麽?」
宋景辰想了想道:「我現在還沒長大呢,我也不知道長大以後的我想做什麽,長大以後的事就交給長大的我操心好了。」
趙敬淵笑了笑,道:「我以前不知道長大後想做什麽,現在知道了。」
「那你想做什麽?」宋景辰順著他的話問道。
第101章 易主
趙敬淵笑了下, 道:「等我做到了再告訴你。」
語畢,他道:「我今日過來是同你道別,明日起我就不來書院了。」
宋景辰愣住,就聽趙敬淵道:「明日起, 我就要進宮去文華閣讀書了。」
文華閣是皇子皇孫們讀書學習之所, 亦有皇帝看重的宗室近親一同學習, 之前趙敬淵性子太過頑劣抗拒讀書, 和安郡王不得已,這才將其送入陳宴安這裏收收性子。
如今,趙敬淵主動要求進宮讀書, 自然就不在書院裏學習了。
頓了頓,趙敬淵又道:「隻是不在一起讀書而已, 我們還是好兄弟。」
……
迴到家中,宋景辰同宋三郎說起趙敬淵的事,問三郎為何要和親雙方才能不打仗,保家衛國不應該是將軍的事嗎, 為何到最後要公主和親才能解決。
必要時, 皇帝的親女都會被送去和親, 何況一個小小的郡主?皇帝亦知道和親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衝突一起, 不要說是公主,質子亦都是犧牲品。
隻是眼下送一個公主去和親既可以緩和矛盾又可以節省軍費開支, 皇帝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公主是否委屈, 在皇帝的「大局」麵前不值一提。
宋三郎摸了摸兒子的頭,道:「公主和親由來已久, 在歷朝歷代都不是稀罕事兒,既是長期存在, 必然有其積極的一麵。」
「隻不過歷朝歷代的和親都沒有能根本解決我中原王朝與邊境民族的衝突紛爭,就說明這隻不過是權宜之計,沒有辦法的辦法。」
宋景辰抬起頭來,「可是公主沒有做錯任何事,卻要為別人的錯誤犧牲自己。」<="<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因而,這次雙方簽訂停戰盟約的同時,大夏朝同意將公主嫁入草原。
而這位公主正是趙敬淵的親姐姐趙敬怡,被皇帝晉封為義城公主,不日北上成親。
和安郡王心疼女兒卻無力改變現實,皇帝的聖旨傳來,和安郡王妃當場暈了過去。
趙敬淵質問父親為何打了勝仗還要白白犧牲掉姐姐過去和親。
和安郡王嘆息道:「 正是因為打了勝仗才和親,若是真打了敗仗,我兒以為送個公主過去對方就能停戰嗎?」
「說白了,這些年雙方折騰來折騰去,都打累了,想要歇一歇,於是對方便提出和親的要求,生一個有雙方血緣的孩子,穩固雙方的關係。」
趙敬淵雙眼通紅,怒道:「如此說來,我姐姐連同我姐姐生的孩子,都不過是朝廷的犧牲品嘍?」
和安郡王摸了摸兒子的頭,沒有說話。
趙敬怡沒有大哭大鬧,她知道自己無論如何掙紮都是徒勞,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君叫臣活,臣亦不敢不活。
她若敢自我了結,父兄必然會被治罪。
否則人人都學她忤逆聖旨,天家威嚴何在?
既然事情已經不可為,鬧下去隻會惹了皇帝厭棄,不若老老實實待嫁,興許皇帝對自家還有一點點愧疚,還會給父兄一點補償。
所以,她得活著。
活著就有希望,說不定將來有一天,她年老色衰之時,還能有機會迴到大夏的土地,迴到爹娘弟弟身邊。
出嫁前的頭一天晚上,趙敬淵陪了姐姐一整個晚上,他捨不得姐姐,捨不得每次自己被父親罵都替他說情的姐姐,捨不得有什麽好東西都想著自己的姐姐,捨不得從小陪著他玩到大的姐姐。
趙敬怡同弟弟說了很多,趙敬淵把姐姐的每一句話都認真記在心裏,小孩第一次感受到生死離別,第一次感受到帝王家的無情,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於無能為力。
一個人的長大有時候就在一瞬間,與年齡無關,與人生的經歷有關,八歲的趙敬淵一夜之間長大。
次日,趙敬怡盛裝打扮上朝,她才剛剛滿十五歲,花骨朵一樣嬌弱,也像花兒一樣美麗。
和親的公主亦不是隨便一個就行,美貌是第一位的,否則和親不成,反倒壞了事兒。
溫柔鄉,英雄塚。
將堂堂大夏朝的公主壓在身下,對蠻族首領來說難道不是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而對於大夏朝的皇帝來說,讓蠻族首領做自己的女婿亦不損大夏朝廷的威嚴,甚至還分出了輩分高低。
雙方都覺得很劃算,沒有人在乎被犧牲掉的公主想些什麽,她想些什麽也根本不重要。
趙敬怡和親走後,趙敬淵半個來月沒有來書院,再次來到書院時,整個人瘦了一圈兒,小小年紀,不苟言笑的,宋景辰都差點兒不敢認他。
公主和親那日,皇帝大肆操辦,全洛京城都知道,宋景辰自然也知道。他不知道該怎麽勸解趙敬淵。
這種傷心的事情或許就不應該勸吧,他都這樣難受了,就應該傷心才對呀。
傷心會來,肯定也會走,作為好朋友就陪著他,等傷心走了,就不傷心了,一切就都好了。
宋景辰同趙敬淵坐在書院裏的梧桐樹下。
趙敬淵道:「辰哥兒,你長大以後想做什麽?」
宋景辰想了想道:「我現在還沒長大呢,我也不知道長大以後的我想做什麽,長大以後的事就交給長大的我操心好了。」
趙敬淵笑了笑,道:「我以前不知道長大後想做什麽,現在知道了。」
「那你想做什麽?」宋景辰順著他的話問道。
第101章 易主
趙敬淵笑了下, 道:「等我做到了再告訴你。」
語畢,他道:「我今日過來是同你道別,明日起我就不來書院了。」
宋景辰愣住,就聽趙敬淵道:「明日起, 我就要進宮去文華閣讀書了。」
文華閣是皇子皇孫們讀書學習之所, 亦有皇帝看重的宗室近親一同學習, 之前趙敬淵性子太過頑劣抗拒讀書, 和安郡王不得已,這才將其送入陳宴安這裏收收性子。
如今,趙敬淵主動要求進宮讀書, 自然就不在書院裏學習了。
頓了頓,趙敬淵又道:「隻是不在一起讀書而已, 我們還是好兄弟。」
……
迴到家中,宋景辰同宋三郎說起趙敬淵的事,問三郎為何要和親雙方才能不打仗,保家衛國不應該是將軍的事嗎, 為何到最後要公主和親才能解決。
必要時, 皇帝的親女都會被送去和親, 何況一個小小的郡主?皇帝亦知道和親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衝突一起, 不要說是公主,質子亦都是犧牲品。
隻是眼下送一個公主去和親既可以緩和矛盾又可以節省軍費開支, 皇帝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公主是否委屈, 在皇帝的「大局」麵前不值一提。
宋三郎摸了摸兒子的頭,道:「公主和親由來已久, 在歷朝歷代都不是稀罕事兒,既是長期存在, 必然有其積極的一麵。」
「隻不過歷朝歷代的和親都沒有能根本解決我中原王朝與邊境民族的衝突紛爭,就說明這隻不過是權宜之計,沒有辦法的辦法。」
宋景辰抬起頭來,「可是公主沒有做錯任何事,卻要為別人的錯誤犧牲自己。」<="<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