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江山歸美人,美人歸我 作者:雁東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此刻他顧不上自艾自憐,也無暇與肖瑜在恩師麵前爭寵,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黎豫頓感悲切:
「先生以朝局為棋盤,以大成、胡旗眾臣為棋子,枉顧千萬百姓性命,豈不是與心懷天下的初衷背道而馳嗎?」
「放肆!」成仁重重在手邊幾案上一拍,雖然盛怒,卻啞口無言。
成仁自視甚高,在他眼中天下皆庸才,他從未給黎豫好臉色,還動輒苛責,時至今日,雖黎豫對他心懷孺慕之情,但畏懼之心更甚。
黎豫極少見成仁發怒,他雖心中怯懦,但不肯後退半步,強忍著渾身異常痛苦的高熱,繼續道:
「先生一直教導學生,要以社稷為先、以百姓為先,可先生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使大成國勢日陵月替,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先生對得起禦賜『國士無雙』的稱號麽?」
成仁是黎豫的授業恩師,對黎豫十分了解,相較於肖瑜,黎豫不如肖瑜出身清貴,不如肖瑜心思純澈、才思敏捷,但他比肖瑜心性堅定、果決善斷,比肖瑜更加離經叛道、不守規矩。如今這番話,若是肖瑜,是肯定說不出的口的,甚至肖瑜都不敢往自己恩師身上懷疑,可黎豫不會,他不似肖瑜瞻前顧後委曲求全,他敢為求真相攪動風雲,也敢在懷疑時,當堂與他奉若神明的恩師對峙。
成仁知道,黎豫敢當麵說出這話,定然有了七成把握,他不著急迴應,他倒是要看看,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人,跟自己交鋒時,到底有幾斤幾兩。
成仁深諳敵動我不動的道理,看著眼前因著激動眼尾已經泛紅的小徒弟,方才被戳破心思的怒氣逐漸平復下來,不徐不疾道:
「看來這些年,北境和京畿沒白待,都敢來當麵質問老夫了!」
黎豫知道若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們之間的師生情分還能維繫,可自從他知道命不久矣,他將穆訣之死歸咎於自己、並告知穆謙之後,他已經心如死灰,他已經沒了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兄嫂,沒了對自己有成就之情的老侯爺,更丟了那個本來與他相知相守的穆謙,他再不想在世上徒勞掙紮。
他就想在最後日子,求個明白,問一問,他仰若高山、敬若神明的授業恩師,為何要做蠹國害民之事。
麵對著雲淡風輕的成仁,黎豫原本沸騰的心緒也平靜下來,嘴唇微微張了張,輕啟貝齒道:
「學生本不該以小人之心妄加揣度恩師,但是這個人花近十年布一個局,能將大成皇族、京畿世家、地方官員乃至胡旗貴族當作棋子,又上通天文曆法、下曉山河地理,中間還能謀算人心,除了先生,大成上下,學生想不到第二個人了。」
成仁眉骨的穴位微微跳動,「那這個局,你看懂了多少?」
「恕學生駑鈍,隻看懂了三五成。若這局學生解讀的不好,還望先生賜教。」黎豫抿了抿嘴,如同往日接受恩師考校一般,將這些日子的推測娓娓道來:
「起局要從北境說起,當時晉王殿下生擒胡旗首領阿克善,學生與阿克善博弈,在他的有意泄密之下,學生得知胡旗軍在安新城想利用濼河水漲、堤壩決堤的天時之禍來對北境守軍下手,胡旗乃遊牧民族,對大成曆法和地理知之甚少,當時學生便猜到胡旗背後有來自大成的高人指點。」
成仁不怒不喜,「大成之內,兼顧曆法和地理者多了。」
黎豫搖了搖頭,「從北境迴京畿的路上,閑來無事,學生得空就喜歡胡思亂想,然後忍不住將胡旗南侵之戰的細節串聯起來,在腦中過了幾遍,發現胡旗的南下之機未免太過巧合。胡旗剛一南侵,閔州就決了堤,北境的糧草就出了問題。學生覺得十八年的這場雨,未免下得太巧了些,前前後後給胡旗數次機會。」
成仁沉默不語,靜靜地聽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黎豫也不氣餒,頓了頓,又道:「後來學生入東府徹查通敵之事,托若素師兄的照拂,有機會翻閱東府典藏,在翻得一本曆法之書後,才得知禎盈十八年,乃是近三十年來,大成降雨量最高的一年,而且據書中記載,這樣的降雨量實屬罕見,往後再二十年未必能有。而那本書作者乃是先生,成稿於禎盈三年,先生加封太子太傅的那一年。」
「大成懂曆法者不少,但大多是皮毛,能向後推演者寥寥無幾,能向後推演三、五十年者,唯先生一人。」
「就憑一本曆法之書,未免武斷。」成仁語氣波瀾不驚,仿佛一位置身事外的先生,在給學生提點課業的疏漏。
「是,僅憑這些,的確不能夠說明胡旗背後的高人就是先生。」黎豫說罷,將棋盤上的棋子收入盒中,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緩緩鋪在了兩人麵前的棋盤上。
圖紙所畫,乃是京畿地下水道分布圖!
第183章 誅心局(3)
正是這張圖紙,讓穆謙帶著黎豫從京畿逃了出來,也正是危急時刻救了他們性命的圖紙,讓黎豫對穆謙疑竇更甚,甚至不惜想要穆謙的性命。
黎豫眼神輕輕略過圖紙,心中暗忖,或許時至今日,穆謙都沒發現,當時在京畿外,自己離去時順走了他的這張京畿地下水道勘測圖。
「學生在京畿時,曾機緣巧合之下破獲了一樁栽贓嫁禍案,胡旗使團在冰天雪地中,將他們的貢品藏在了已經凍透的水池之下。若是無人發覺,待到天氣迴暖,他們便可悄無聲息地將貢品打撈出來帶迴去。這心思極巧,若無準確消息,水池早已冰封,定然沒人能想到東西竟藏在那裏。」
「先生以朝局為棋盤,以大成、胡旗眾臣為棋子,枉顧千萬百姓性命,豈不是與心懷天下的初衷背道而馳嗎?」
「放肆!」成仁重重在手邊幾案上一拍,雖然盛怒,卻啞口無言。
成仁自視甚高,在他眼中天下皆庸才,他從未給黎豫好臉色,還動輒苛責,時至今日,雖黎豫對他心懷孺慕之情,但畏懼之心更甚。
黎豫極少見成仁發怒,他雖心中怯懦,但不肯後退半步,強忍著渾身異常痛苦的高熱,繼續道:
「先生一直教導學生,要以社稷為先、以百姓為先,可先生這些年來的所作所為,使大成國勢日陵月替,百姓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先生對得起禦賜『國士無雙』的稱號麽?」
成仁是黎豫的授業恩師,對黎豫十分了解,相較於肖瑜,黎豫不如肖瑜出身清貴,不如肖瑜心思純澈、才思敏捷,但他比肖瑜心性堅定、果決善斷,比肖瑜更加離經叛道、不守規矩。如今這番話,若是肖瑜,是肯定說不出的口的,甚至肖瑜都不敢往自己恩師身上懷疑,可黎豫不會,他不似肖瑜瞻前顧後委曲求全,他敢為求真相攪動風雲,也敢在懷疑時,當堂與他奉若神明的恩師對峙。
成仁知道,黎豫敢當麵說出這話,定然有了七成把握,他不著急迴應,他倒是要看看,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人,跟自己交鋒時,到底有幾斤幾兩。
成仁深諳敵動我不動的道理,看著眼前因著激動眼尾已經泛紅的小徒弟,方才被戳破心思的怒氣逐漸平復下來,不徐不疾道:
「看來這些年,北境和京畿沒白待,都敢來當麵質問老夫了!」
黎豫知道若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他們之間的師生情分還能維繫,可自從他知道命不久矣,他將穆訣之死歸咎於自己、並告知穆謙之後,他已經心如死灰,他已經沒了對自己有養育之恩的兄嫂,沒了對自己有成就之情的老侯爺,更丟了那個本來與他相知相守的穆謙,他再不想在世上徒勞掙紮。
他就想在最後日子,求個明白,問一問,他仰若高山、敬若神明的授業恩師,為何要做蠹國害民之事。
麵對著雲淡風輕的成仁,黎豫原本沸騰的心緒也平靜下來,嘴唇微微張了張,輕啟貝齒道:
「學生本不該以小人之心妄加揣度恩師,但是這個人花近十年布一個局,能將大成皇族、京畿世家、地方官員乃至胡旗貴族當作棋子,又上通天文曆法、下曉山河地理,中間還能謀算人心,除了先生,大成上下,學生想不到第二個人了。」
成仁眉骨的穴位微微跳動,「那這個局,你看懂了多少?」
「恕學生駑鈍,隻看懂了三五成。若這局學生解讀的不好,還望先生賜教。」黎豫抿了抿嘴,如同往日接受恩師考校一般,將這些日子的推測娓娓道來:
「起局要從北境說起,當時晉王殿下生擒胡旗首領阿克善,學生與阿克善博弈,在他的有意泄密之下,學生得知胡旗軍在安新城想利用濼河水漲、堤壩決堤的天時之禍來對北境守軍下手,胡旗乃遊牧民族,對大成曆法和地理知之甚少,當時學生便猜到胡旗背後有來自大成的高人指點。」
成仁不怒不喜,「大成之內,兼顧曆法和地理者多了。」
黎豫搖了搖頭,「從北境迴京畿的路上,閑來無事,學生得空就喜歡胡思亂想,然後忍不住將胡旗南侵之戰的細節串聯起來,在腦中過了幾遍,發現胡旗的南下之機未免太過巧合。胡旗剛一南侵,閔州就決了堤,北境的糧草就出了問題。學生覺得十八年的這場雨,未免下得太巧了些,前前後後給胡旗數次機會。」
成仁沉默不語,靜靜地聽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
黎豫也不氣餒,頓了頓,又道:「後來學生入東府徹查通敵之事,托若素師兄的照拂,有機會翻閱東府典藏,在翻得一本曆法之書後,才得知禎盈十八年,乃是近三十年來,大成降雨量最高的一年,而且據書中記載,這樣的降雨量實屬罕見,往後再二十年未必能有。而那本書作者乃是先生,成稿於禎盈三年,先生加封太子太傅的那一年。」
「大成懂曆法者不少,但大多是皮毛,能向後推演者寥寥無幾,能向後推演三、五十年者,唯先生一人。」
「就憑一本曆法之書,未免武斷。」成仁語氣波瀾不驚,仿佛一位置身事外的先生,在給學生提點課業的疏漏。
「是,僅憑這些,的確不能夠說明胡旗背後的高人就是先生。」黎豫說罷,將棋盤上的棋子收入盒中,然後從懷中掏出一張圖紙,緩緩鋪在了兩人麵前的棋盤上。
圖紙所畫,乃是京畿地下水道分布圖!
第183章 誅心局(3)
正是這張圖紙,讓穆謙帶著黎豫從京畿逃了出來,也正是危急時刻救了他們性命的圖紙,讓黎豫對穆謙疑竇更甚,甚至不惜想要穆謙的性命。
黎豫眼神輕輕略過圖紙,心中暗忖,或許時至今日,穆謙都沒發現,當時在京畿外,自己離去時順走了他的這張京畿地下水道勘測圖。
「學生在京畿時,曾機緣巧合之下破獲了一樁栽贓嫁禍案,胡旗使團在冰天雪地中,將他們的貢品藏在了已經凍透的水池之下。若是無人發覺,待到天氣迴暖,他們便可悄無聲息地將貢品打撈出來帶迴去。這心思極巧,若無準確消息,水池早已冰封,定然沒人能想到東西竟藏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