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江山歸美人,美人歸我 作者:雁東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些日子,左司諫以查貪腐為名出入東西兩府,想來是查到不少東西的。本王這裏也有些消息,想跟左司諫互通有無。」
黎至清知道,這次貪腐查得未免太久了些,時日遠超往年例行查問,不被外人揣度是不可能的,現下他不知穆詣知道了多少,隻不動聲色地就坐,不冷不熱道:
「願聞其詳。」
穆詣聽謝淳和禁軍中的門生講了黎至清的事跡,早就有心招攬,趕上穆謙不在京畿,穆詣覺得恰逢其時,又得知黎至清在查通敵之事,更想就此大做文章,才將人強行「請」來。
有著明確的目的,穆詣並不想跟黎至清打太極,直接切入正題:「左司諫才能卓絕,想來不會在司諫之位上久待,總喚你左司諫未免生疏,聽聞老六都直接喊你至清,本王瞧著你尚未弱冠,應當無字,本王也托大一迴,學一學老六。至清,不妨猜一猜,為何在宗法昭穆嚴苛、嫡庶尊卑有序的大成,本王能夠得到不少人支持,還能與太子一較高下。」
穆詣的問題黎至清從前並非沒想過,大成立朝以來,嫡庶有序尊卑分明,特別是皇室,隻有嫡長子才可獲封太子。太子在位期間,若無過分失德導致被廢黜,其他庶出皇子絕無一爭之力,縱使是同為京畿四大世家的嫡出貴女所生也無濟於事。是以,其他皇子縱使有心相爭,也不會大費周章,大多斂才收性,有能者如趙王,輔弼君主,無能者如睿王,混沌度日。
唯獨到了成禎帝一朝,穆詣以秦王之尊與太子分庭抗禮,雖然眾世家明麵上恪守著百年來的傳統,支持太子,但隱隱有向穆詣倒戈的態勢。甚至穆謙因著北境軍功,後來居上,在朝廷中站穩腳跟,也搶了太子不少風頭,這在大成歷代都是罕見的。
黎至清沒想到穆詣如此直白,將此事擺在檯麵上,更將野心宣之於口,震驚的同時也在心中反覆思量。黎至清平素話不多,遇事更喜歡模稜兩可地打太極,隻有到了極為信任或他極想提點的人麵前,才肯明言一二。麵對穆詣,黎至清無法像對穆謙那般坦白,話到嘴邊轉了一圈又咽迴腹中,隻麵上恭敬地敷衍道:
「自然是因為殿下才能卓絕,高貴威嚴,舉世無雙,天下有才之士懷殿下之德,畏殿下之威,故願投身殿下麾下,以供驅策。」
穆詣聽了這話,雖然嘴角仍帶著笑意,但眉頭已經忍不住皺了起來,「嘖嘖,你這才去政事堂幾日,可把這官腔學明白了。本王之所以不樂意管政事堂,就是因為這群人說話繞來繞去。你平日裏跟老六也這麽說話麽?」
黎至清雖然臉上維持著一副雲淡風輕的君子之風,但忍不住腹誹道,這穆詣果然跟穆謙是親兄弟,怎麽都這般自來熟?皇家子弟都這麽不矜持麽?
一想到穆謙,黎至清眼裏的光瞬間熄滅了,輕垂下眼瞼,將身子微微靠在椅背上,不再言語。
穆詣本意打趣一句,沒想到說完後竟然莫名在黎至清身上看到了一股頹喪,方才他進門時還沒有。穆詣不明所以,隻當是他奔波一日,累了的緣故,索性直言:
「至清不願與本王交心,本王也不怪你。本王索性先拿出點誠意,想來樞密院上上下下你已經查過一遍,雖然裏外官員難免德性有虧,但大節上絕不含糊,本王沒說錯吧?」
黎至清見穆詣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再顧左右而言他未免矯情,更何況他現在隻查到六部,東府再往上那些堂官是否清白,他的確需要借力,不過他與穆詣初次交鋒,怕再像上次被肖瑜有意引導那樣掉到坑裏,故而留了個心眼,蹙眉道:
「殿下所指的大節是?」
「跟你說話可真累!」穆詣抱怨一句,然後自顧笑了起來,「比如通敵賣國!」
黎至清瞭然,「殿下所言不虛,樞密院雖算不得清白衙門,也做過些蠹國害民之事,但與外敵暗通款曲壞我大成根基之事,是沒有的。」
穆詣被「不算清白衙門」、「蠹國害民」這些詞氣得腦仁疼,雖然這是實情,但沒想到黎至清直白起來比打太極更氣人!
「你說話就不能客氣點嗎!老六跟你相處這麽久,沒給你氣出個病來,也是難得!本王告訴你,樞密院之所以幹幹淨淨,是因為本王決不許節製的衙門有人通敵!」
聽了前半句,黎至清忍不住腹誹:嫌含蓄的是你,嫌直白的也是你,如此善變,難不成就是《百草綱目》裏所說的腦殘無藥可醫!
聽到後半句,黎至清自動忽視穆詣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言論,一下子抓住重點,朝中有人通敵之事,穆詣早就知曉!
「殿下如何得知朝中有人通敵?」
穆詣得意一笑,「因為禎盈十二年,胡旗人選中的人是本王,開出了讓人難以拒絕的條件!」
黎至清聞言一怔,「難以拒絕的條件」恐怕就是大成的帝位了!
「那殿下當時怎麽沒答應?」這帝位不正是你想要的麽?黎至清說完就意識到自己問了個蠢問題。
「你當本王傻麽?」穆詣說著從幾案後繞了出來,踱了幾步,娓娓道來:「本王以為胡旗人就此罷手,畢竟除了本王的母妃,其他後妃都出身諸州,沒資格做皇後。不過本王很快發現了不對勁,大成與胡旗乃是世仇,朝堂上竟然漸漸有了主和的聲音!直到禎盈十四年,胡旗南侵之戰,東府處處與本王掣肘,乃至危及前方戰事,本王才篤定,當年胡旗人遊說本王不成,轉而選擇了旁人,而且還成了。」
黎至清知道,這次貪腐查得未免太久了些,時日遠超往年例行查問,不被外人揣度是不可能的,現下他不知穆詣知道了多少,隻不動聲色地就坐,不冷不熱道:
「願聞其詳。」
穆詣聽謝淳和禁軍中的門生講了黎至清的事跡,早就有心招攬,趕上穆謙不在京畿,穆詣覺得恰逢其時,又得知黎至清在查通敵之事,更想就此大做文章,才將人強行「請」來。
有著明確的目的,穆詣並不想跟黎至清打太極,直接切入正題:「左司諫才能卓絕,想來不會在司諫之位上久待,總喚你左司諫未免生疏,聽聞老六都直接喊你至清,本王瞧著你尚未弱冠,應當無字,本王也托大一迴,學一學老六。至清,不妨猜一猜,為何在宗法昭穆嚴苛、嫡庶尊卑有序的大成,本王能夠得到不少人支持,還能與太子一較高下。」
穆詣的問題黎至清從前並非沒想過,大成立朝以來,嫡庶有序尊卑分明,特別是皇室,隻有嫡長子才可獲封太子。太子在位期間,若無過分失德導致被廢黜,其他庶出皇子絕無一爭之力,縱使是同為京畿四大世家的嫡出貴女所生也無濟於事。是以,其他皇子縱使有心相爭,也不會大費周章,大多斂才收性,有能者如趙王,輔弼君主,無能者如睿王,混沌度日。
唯獨到了成禎帝一朝,穆詣以秦王之尊與太子分庭抗禮,雖然眾世家明麵上恪守著百年來的傳統,支持太子,但隱隱有向穆詣倒戈的態勢。甚至穆謙因著北境軍功,後來居上,在朝廷中站穩腳跟,也搶了太子不少風頭,這在大成歷代都是罕見的。
黎至清沒想到穆詣如此直白,將此事擺在檯麵上,更將野心宣之於口,震驚的同時也在心中反覆思量。黎至清平素話不多,遇事更喜歡模稜兩可地打太極,隻有到了極為信任或他極想提點的人麵前,才肯明言一二。麵對穆詣,黎至清無法像對穆謙那般坦白,話到嘴邊轉了一圈又咽迴腹中,隻麵上恭敬地敷衍道:
「自然是因為殿下才能卓絕,高貴威嚴,舉世無雙,天下有才之士懷殿下之德,畏殿下之威,故願投身殿下麾下,以供驅策。」
穆詣聽了這話,雖然嘴角仍帶著笑意,但眉頭已經忍不住皺了起來,「嘖嘖,你這才去政事堂幾日,可把這官腔學明白了。本王之所以不樂意管政事堂,就是因為這群人說話繞來繞去。你平日裏跟老六也這麽說話麽?」
黎至清雖然臉上維持著一副雲淡風輕的君子之風,但忍不住腹誹道,這穆詣果然跟穆謙是親兄弟,怎麽都這般自來熟?皇家子弟都這麽不矜持麽?
一想到穆謙,黎至清眼裏的光瞬間熄滅了,輕垂下眼瞼,將身子微微靠在椅背上,不再言語。
穆詣本意打趣一句,沒想到說完後竟然莫名在黎至清身上看到了一股頹喪,方才他進門時還沒有。穆詣不明所以,隻當是他奔波一日,累了的緣故,索性直言:
「至清不願與本王交心,本王也不怪你。本王索性先拿出點誠意,想來樞密院上上下下你已經查過一遍,雖然裏外官員難免德性有虧,但大節上絕不含糊,本王沒說錯吧?」
黎至清見穆詣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再顧左右而言他未免矯情,更何況他現在隻查到六部,東府再往上那些堂官是否清白,他的確需要借力,不過他與穆詣初次交鋒,怕再像上次被肖瑜有意引導那樣掉到坑裏,故而留了個心眼,蹙眉道:
「殿下所指的大節是?」
「跟你說話可真累!」穆詣抱怨一句,然後自顧笑了起來,「比如通敵賣國!」
黎至清瞭然,「殿下所言不虛,樞密院雖算不得清白衙門,也做過些蠹國害民之事,但與外敵暗通款曲壞我大成根基之事,是沒有的。」
穆詣被「不算清白衙門」、「蠹國害民」這些詞氣得腦仁疼,雖然這是實情,但沒想到黎至清直白起來比打太極更氣人!
「你說話就不能客氣點嗎!老六跟你相處這麽久,沒給你氣出個病來,也是難得!本王告訴你,樞密院之所以幹幹淨淨,是因為本王決不許節製的衙門有人通敵!」
聽了前半句,黎至清忍不住腹誹:嫌含蓄的是你,嫌直白的也是你,如此善變,難不成就是《百草綱目》裏所說的腦殘無藥可醫!
聽到後半句,黎至清自動忽視穆詣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言論,一下子抓住重點,朝中有人通敵之事,穆詣早就知曉!
「殿下如何得知朝中有人通敵?」
穆詣得意一笑,「因為禎盈十二年,胡旗人選中的人是本王,開出了讓人難以拒絕的條件!」
黎至清聞言一怔,「難以拒絕的條件」恐怕就是大成的帝位了!
「那殿下當時怎麽沒答應?」這帝位不正是你想要的麽?黎至清說完就意識到自己問了個蠢問題。
「你當本王傻麽?」穆詣說著從幾案後繞了出來,踱了幾步,娓娓道來:「本王以為胡旗人就此罷手,畢竟除了本王的母妃,其他後妃都出身諸州,沒資格做皇後。不過本王很快發現了不對勁,大成與胡旗乃是世仇,朝堂上竟然漸漸有了主和的聲音!直到禎盈十四年,胡旗南侵之戰,東府處處與本王掣肘,乃至危及前方戰事,本王才篤定,當年胡旗人遊說本王不成,轉而選擇了旁人,而且還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