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江山歸美人,美人歸我 作者:雁東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還你們費盡心機把本王推上來,豈不節外生枝。」
「殿下也清楚,沉戟他已重傷難支。」黎至清說著,不著痕跡地輕輕一嘆,「而且,月前肖若素已經迴京了,進了東府政事堂。」
穆謙本想以將士不畏死之類的言語揶揄黎至清幾句,聽了這話,一時之間陷入沉默。
肖瑜其人,穆謙是知道的。在原作中出場不多,卻是鮮有能讓黎豫吃虧的人,黎豫名聲大噪時,整個大成隻有肖瑜能與他分庭抗禮!
此刻,肖瑜仍舊是那個才名遠播的天之驕子,被京畿上下寄予厚望,當做下一任宰執培養,早些年就已題補東府。肖瑜自謙,以閱歷尚淺為由在外遊歷多年,甫一迴京,就風頭無兩,而眼前之人聲名狼藉,以字為化名,遠遁北境。
穆謙一時心中有些感慨,怔忪之際發現黎至清正一臉探尋地瞧著自己,忙收斂思緒迴歸正題。肖瑜的消息讓穆謙瞬間明白了其中關竅,肖家已經占了相權和軍權,肖瑜再入閣,那肖家未免樹大招風。
「難怪肖家要退避三舍了,要不然還未等肖若素拜相,今上就得拿肖家開刀。」穆謙說著也從座位上站起來,抱著胸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聲調上挑,「換將這種劍走偏鋒的事,你們一個敢出主意,一個敢做,本王平日裏倒是真小瞧你們了!」
黎至清從這話裏聽出三分揶揄,也知道此法頗為冒險,若肖沉戟想不明白其中關竅,自己將萬劫不復,好在一切順利。黎至清復又想到肖玨對此做出的讓步,不禁感慨:
「隻不過這次委屈沉戟了,用自己的抱負換了家族的安定。」
穆謙不屑地撇了撇嘴,「也別說這麽好聽,他都傷成那樣了,還不一定打得贏呢!」
連日相處,黎至清知道穆謙是個嘴硬心軟的,聽了這話也不以為忤,輕輕一笑作罷。
肖瑜入閣的消息為穆謙理順了思路,也認清了現實:於北境,除了他的確沒有人能同時壓住禁軍和邊防軍,於京畿,沒有人比他這個毫無根基的閑王能讓今上放心,至於太子、秦王並其他世家,穆謙也無暇顧慮太多。木已成舟,穆謙不再矯情,接受了這一事實。想著肖瑜入閣,又看了看眼前之人,雖然心中已猜到了七七八八,還是忍不住問道:
「政事堂,至清想去麽?」
第41章 黎明
「若求至治之世,東府內行事倒是更為便宜。」黎至清輕輕一笑,「不過,外禦仇寇,富國安民,亦非政事堂不可。這北境,不也挺好麽。」
這樣的迴應正如穆謙所料,黎至清說話素來這般,有問必答,但往往語焉不詳,來日若發生什麽,也不算食言。穆謙瞧著黎至清身姿挺拔,在帳中踱步,突然想到前些日子他們一同跑馬的情景,若得清平盛世,與一知心之人,於關外跑馬放羊,當是一樁美事,不由得感慨起來:
「北境,若無戰事,倒是個好地方。奈何偏偏胡旗人舉兵南侵,擾了北境的清淨。」一想到胡旗人,穆謙胸口不禁一堵,「昨夜胡旗折了突擊旗,今日一整天竟然半點動靜也沒有,也不知在謀劃些什麽?」
黎至清雖然剛剛醒來,見穆謙儀容齊整,帳外一片祥和,便得知今日平陵城外風平浪靜,胡旗人不曾領兵叩關,不過腦中之弦亦不敢鬆懈,溫言道:
「黎某曾聽聞,阿克善用兵比其兄長更為詭詐。昨夜折了突擊旗,今日卻未怒而致戰,要麽此人心性極穩,要麽定是在偷偷謀劃等待時機。不管哪種可能,此人都不容小覷,咱們城防巡守皆不可懈怠。」
穆謙對此亦是贊同,當即遣了寒英去傳令,自己則早早迴了軍帳,雖然當前局勢山雨欲來,但昨夜他以身為餌,徹夜未眠,又悶在軍帳中研究了一個白天的軍事布防,早已疲累不堪,入了軍帳往床上一趟便睡熟了。
第二日,出乎眾人預料,竟然又是風平浪靜的一日。穆謙心中更添疑惑,反觀黎至清倒是如平日一般不徐不疾從容得體。
到了第三日,胡旗人依舊無動靜,黎至清也有些坐不住了,開始暗忖,是否胡旗那邊出了什麽問題。
雖然穆謙心中惴惴,但絲毫不耽誤他利用這段暴風雨前的平靜時光來惡補北境局勢。肖玨為人光風霽月,心中所想皆是北境軍民,鮮少計較個人得失,穆謙虛心求教,他也不拿喬,強撐著病軀將北境的形勢和與胡旗人的作戰經驗傾囊相授。黎至清亦在時限內將圖紙送到了軍械營,由李守帶人研究起來。城防和巡守士兵亦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準備著迎接將至的大戰!
穆謙這些日子苦練功夫,與許多團練使比試,都占了上風,對於沙場迎敵並不怯場,雖然沒有帶兵的經驗,但深諳身先士卒的道理,所以,穆謙這幾日除了惡補兵法韜略,還說服了一眾將領,這次胡旗叩關,他要親自領兵出戰。
對於穆謙的決定,黎至清並不贊同。北境不缺能戰的先鋒,缺的隻是一個能威懾三軍凝聚士氣的將帥。隻要穆謙中軍坐鎮,運籌帷幄,確保前方將士遵守將令奮勇殺敵即可,沒有必要身先士卒。不過見穆謙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想著他若親自出戰於他立威有利,勸說的話到了嘴邊又被生生咽了迴去。
直至第四日黃昏,胡旗人的大軍才在漫天紅霞之下向平陵城駛來。
而在此前,穆謙才堪堪解決了一個出征麵臨的大問題,穆謙沒有鎧甲!
「殿下也清楚,沉戟他已重傷難支。」黎至清說著,不著痕跡地輕輕一嘆,「而且,月前肖若素已經迴京了,進了東府政事堂。」
穆謙本想以將士不畏死之類的言語揶揄黎至清幾句,聽了這話,一時之間陷入沉默。
肖瑜其人,穆謙是知道的。在原作中出場不多,卻是鮮有能讓黎豫吃虧的人,黎豫名聲大噪時,整個大成隻有肖瑜能與他分庭抗禮!
此刻,肖瑜仍舊是那個才名遠播的天之驕子,被京畿上下寄予厚望,當做下一任宰執培養,早些年就已題補東府。肖瑜自謙,以閱歷尚淺為由在外遊歷多年,甫一迴京,就風頭無兩,而眼前之人聲名狼藉,以字為化名,遠遁北境。
穆謙一時心中有些感慨,怔忪之際發現黎至清正一臉探尋地瞧著自己,忙收斂思緒迴歸正題。肖瑜的消息讓穆謙瞬間明白了其中關竅,肖家已經占了相權和軍權,肖瑜再入閣,那肖家未免樹大招風。
「難怪肖家要退避三舍了,要不然還未等肖若素拜相,今上就得拿肖家開刀。」穆謙說著也從座位上站起來,抱著胸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聲調上挑,「換將這種劍走偏鋒的事,你們一個敢出主意,一個敢做,本王平日裏倒是真小瞧你們了!」
黎至清從這話裏聽出三分揶揄,也知道此法頗為冒險,若肖沉戟想不明白其中關竅,自己將萬劫不復,好在一切順利。黎至清復又想到肖玨對此做出的讓步,不禁感慨:
「隻不過這次委屈沉戟了,用自己的抱負換了家族的安定。」
穆謙不屑地撇了撇嘴,「也別說這麽好聽,他都傷成那樣了,還不一定打得贏呢!」
連日相處,黎至清知道穆謙是個嘴硬心軟的,聽了這話也不以為忤,輕輕一笑作罷。
肖瑜入閣的消息為穆謙理順了思路,也認清了現實:於北境,除了他的確沒有人能同時壓住禁軍和邊防軍,於京畿,沒有人比他這個毫無根基的閑王能讓今上放心,至於太子、秦王並其他世家,穆謙也無暇顧慮太多。木已成舟,穆謙不再矯情,接受了這一事實。想著肖瑜入閣,又看了看眼前之人,雖然心中已猜到了七七八八,還是忍不住問道:
「政事堂,至清想去麽?」
第41章 黎明
「若求至治之世,東府內行事倒是更為便宜。」黎至清輕輕一笑,「不過,外禦仇寇,富國安民,亦非政事堂不可。這北境,不也挺好麽。」
這樣的迴應正如穆謙所料,黎至清說話素來這般,有問必答,但往往語焉不詳,來日若發生什麽,也不算食言。穆謙瞧著黎至清身姿挺拔,在帳中踱步,突然想到前些日子他們一同跑馬的情景,若得清平盛世,與一知心之人,於關外跑馬放羊,當是一樁美事,不由得感慨起來:
「北境,若無戰事,倒是個好地方。奈何偏偏胡旗人舉兵南侵,擾了北境的清淨。」一想到胡旗人,穆謙胸口不禁一堵,「昨夜胡旗折了突擊旗,今日一整天竟然半點動靜也沒有,也不知在謀劃些什麽?」
黎至清雖然剛剛醒來,見穆謙儀容齊整,帳外一片祥和,便得知今日平陵城外風平浪靜,胡旗人不曾領兵叩關,不過腦中之弦亦不敢鬆懈,溫言道:
「黎某曾聽聞,阿克善用兵比其兄長更為詭詐。昨夜折了突擊旗,今日卻未怒而致戰,要麽此人心性極穩,要麽定是在偷偷謀劃等待時機。不管哪種可能,此人都不容小覷,咱們城防巡守皆不可懈怠。」
穆謙對此亦是贊同,當即遣了寒英去傳令,自己則早早迴了軍帳,雖然當前局勢山雨欲來,但昨夜他以身為餌,徹夜未眠,又悶在軍帳中研究了一個白天的軍事布防,早已疲累不堪,入了軍帳往床上一趟便睡熟了。
第二日,出乎眾人預料,竟然又是風平浪靜的一日。穆謙心中更添疑惑,反觀黎至清倒是如平日一般不徐不疾從容得體。
到了第三日,胡旗人依舊無動靜,黎至清也有些坐不住了,開始暗忖,是否胡旗那邊出了什麽問題。
雖然穆謙心中惴惴,但絲毫不耽誤他利用這段暴風雨前的平靜時光來惡補北境局勢。肖玨為人光風霽月,心中所想皆是北境軍民,鮮少計較個人得失,穆謙虛心求教,他也不拿喬,強撐著病軀將北境的形勢和與胡旗人的作戰經驗傾囊相授。黎至清亦在時限內將圖紙送到了軍械營,由李守帶人研究起來。城防和巡守士兵亦打起十二分精神,時刻準備著迎接將至的大戰!
穆謙這些日子苦練功夫,與許多團練使比試,都占了上風,對於沙場迎敵並不怯場,雖然沒有帶兵的經驗,但深諳身先士卒的道理,所以,穆謙這幾日除了惡補兵法韜略,還說服了一眾將領,這次胡旗叩關,他要親自領兵出戰。
對於穆謙的決定,黎至清並不贊同。北境不缺能戰的先鋒,缺的隻是一個能威懾三軍凝聚士氣的將帥。隻要穆謙中軍坐鎮,運籌帷幄,確保前方將士遵守將令奮勇殺敵即可,沒有必要身先士卒。不過見穆謙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想著他若親自出戰於他立威有利,勸說的話到了嘴邊又被生生咽了迴去。
直至第四日黃昏,胡旗人的大軍才在漫天紅霞之下向平陵城駛來。
而在此前,穆謙才堪堪解決了一個出征麵臨的大問題,穆謙沒有鎧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