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科舉選材
無上帝王之大抽獎係統 作者:漂流的獨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啟稟陛下,這是魏忠賢剛才送來的情報”
禦書房中,內侍太監恭敬捧著一本奏折送到秦昊桌案上。
“哦,又有消息傳來了嗎?”
秦昊眉頭微挑,將奏折接過打開翻看起來。
隻見上麵寫著‘魯城城主李璠夥同副城主、城衛軍統領拒接聖旨,已被拿下。魯城李家、馮家、劉家三大家族共計一千一百二十七口,已盡皆扣押,三族之內無人逃脫,魯城已被掌控。迴風城城主被成功震懾,如今已卸下城主之位,城池已被四品武將韋興忌所掌控......’
秦昊一條條消息認真看著,總共足足三十二條。
“又有三十二座城池被完全收服”秦昊臉上綻放出一抹笑容“加上前麵就已經收服的城池,如今已有八十三座城池落入我手”。
秦昊眸光微亮,雖然收複這些城池的過程並非都如迴風城一般一帆風順,但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掌控足足八十三城,結果算是不錯了。盡管這三十八座城池大多都是小城,若按照郡縣製所劃分的城池來算的話,大多數都是縣級城池。
“有了這八十三座城池,剩下的就不用太著急了”秦昊心中思索“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安排人手前去接任各大城池”。
這才是最難的問題。
大秦如今頂尖高手不缺,甚至還有張三豐這樣足以做到越階而戰的超級存在。
朝堂方麵也有張居正、範蠡、李斯、司馬光、黃歇等人,足以把控全局。
但要掌控整個大秦,卻不是依靠張居正幾人就行的,還得需要大量人手配合。
“大秦一百二十城,共分五府、二十四郡、九十一縣,每一個城池中除了已經定下的職位外,還要設置大量其他職位加以輔助,才能徹底掌控局勢,這樣一來需要的人手最少數千”。
“如今世家已與我勢同水火,再想讓他們出人顯然不可能,而寒門子弟的話...”秦昊眼神閃爍“寒門散修大多應招賢令而來,其中弊端眾多,也不可多用”。
招賢令乃是秦昊登基之時為了盡快鞏固朝堂,脫離世家禁錮所定,種種弊端也是明顯無比。
首先,招賢令下很難去係統的界定一個人到底適不適合入朝為臣。
其次,招賢令是受到極為嚴格的地域限製的,凡有意入朝為官者,皆需到雲京招賢館報到方可。
對於先天境界的修煉者而言,這自是輕而易舉之事。
可是,並非所有先天境界強者都適合入朝官一樣。
能修煉到先天之境,隻能說明其修煉天賦不錯而已,其他方麵確實未必,反之亦然。
“看來科舉之事要提上日程了”
對於如何選材用才,在秦昊登基之時便已有了腹稿,隻因時機未到,所以才退而求其次。
“宣張居正、司馬光、蘇秦、範蠡......”
秦昊淡淡的聲音響起。
“是”
內侍太監離去。
兩刻鍾後,張居正、司馬光等七人到來。
君臣見禮,分而落座。
“本王召集你們過來是為一事”秦昊直入主題“我讓你們準備的科舉之事,如今做得如何了?”。
科舉便是秦昊所定的人才篩選之法,秦昊更是早早將任務下發出去。
“啟稟陛下”張居正出言“對於科舉之事,大致章程已經敲定,是否可行還需陛下定奪”。
張居正說著,從衣袖中掏出一本奏折送到秦昊手中。
秦昊將奏折打開,認真看了起來。
張居正七人皆是耐心等著,這本奏折本就是以張居正與司馬光為主,其他五人為輔所書寫的。
至於為什麽是以張居正與司馬光為主,其實很簡單,因為其他幾人都沒有真正經曆過科舉考試,而張居正兩人不同。
他們一個在宋朝身居高位,一個在明朝身居高位,對於科舉之事自然了若指掌。
“不錯,不錯”
認真看完奏折上所有內容後,秦昊微微頷首。
不愧是出自七人之手,從結構上來說簡直天衣無縫,甚至若能順利施行的話,不僅是大秦王國,便是其他三大王國中的人才都會被吸引而來。
“將大秦一百二十城中所需官員全部羅列出來,依照本次科舉考試所取得的名次進行進行分配,其他的就按照上麵所說的去執行吧,依然以張居正為主導”秦昊道。
“遵旨”
七人連迴應,隨後相繼離去。
“三個月後就將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到時我就再不用擔心缺少人才了,大秦一百二十城也將完全落入我的掌控之中”秦昊眼中神光閃爍。
......
次日早朝
“奉吾王之命,自今日起撤銷招賢令”
魏忠賢手持金色聖旨,高聲念道。
“什麽?招賢令撤銷了?”
魏忠賢話音剛落,朝堂之上登時為之一靜。
不管是來自世家的官員也好,還是來自寒門的官員也罷,心潮都是劇烈起伏。
跟著,雜亂的議論聲在朝堂之上響起“國君撤銷招賢令,這是要重新親近世家嗎?”。
“難道我寒門真的隻是國君為了鞏固朝堂的工具不成?”
“看來國君也感受到壓力了”
“秦國終究是宗門的秦國,而並非他秦家的秦國”
......
寒門散修們一個個麵色難看無比。
他們便是因招賢令才有機會進入朝堂,成為其中一員。
如今招賢令取消,是否說明國君即將放棄他們?
甚至,他們還想到一個更加令人恐懼的事情。
他們這些沒有背景、實力也遠遠比不過世家的寒門散修,必定會受到世家針對,屆時沒有國君庇護,他們的處境將會如何?
相對於寒門散修們的忐忑,世家官吏臉上則是露出誌得意滿的笑容。
在他們看來,國君終於承受不住壓力,要對世家放權了。
然而,魏忠賢接下來的話語,卻是令得在場眾人麵色再變。
隻聽魏忠賢高聲道來“自今日起,我大秦王國選才用才皆有度量,凡欲入朝堂者,除國君特批外,其餘人等必須通過科舉考試方可”。
“凡在朝官員,任何人不可擅自為人安排職位,但凡有所觸犯者,斬立決”。
“科舉考試?這是將所有的官職讓世家和寒門公平競爭嗎?”
“國君此舉,似乎比招賢令更令世家被動啊”
世家官吏們臉色變得難看無比,而寒門散修們則神情恢複平常,他們並不關係秦昊如何選才用才,隻需知道他並非是打算冷落寒門,親近世家就可以了。
“第一次科舉考試將在三月後舉行,本次乃秦國第一次科舉,國君立下重賞,凡成績前十名者,皆可為一府之高官,官拜三品。凡入百名者,可官拜四品,可為一郡之官。凡成績排名前五百則,可為一縣之官,最低七品,最高五品”。
“此次科舉將由陛下做主考官,政事閣主張居正為副考官,李斯、司馬光、範蠡、蘇秦、黃歇、沮授六人為協助,所有考生但凡有弄虛作假者,株連九族。所有官員、世家、個人,凡膽敢阻礙科舉之事進行者,殺無赦”。
“另命白起、樊梨花、廉頗等三位大將軍,自今日起開放城關,凡他國之人隻需盤查身份無誤即可放行,別國來人依然有參與科舉之資格,且對別國來客,三軍皆有護送之責”。
禦書房中,內侍太監恭敬捧著一本奏折送到秦昊桌案上。
“哦,又有消息傳來了嗎?”
秦昊眉頭微挑,將奏折接過打開翻看起來。
隻見上麵寫著‘魯城城主李璠夥同副城主、城衛軍統領拒接聖旨,已被拿下。魯城李家、馮家、劉家三大家族共計一千一百二十七口,已盡皆扣押,三族之內無人逃脫,魯城已被掌控。迴風城城主被成功震懾,如今已卸下城主之位,城池已被四品武將韋興忌所掌控......’
秦昊一條條消息認真看著,總共足足三十二條。
“又有三十二座城池被完全收服”秦昊臉上綻放出一抹笑容“加上前麵就已經收服的城池,如今已有八十三座城池落入我手”。
秦昊眸光微亮,雖然收複這些城池的過程並非都如迴風城一般一帆風順,但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就掌控足足八十三城,結果算是不錯了。盡管這三十八座城池大多都是小城,若按照郡縣製所劃分的城池來算的話,大多數都是縣級城池。
“有了這八十三座城池,剩下的就不用太著急了”秦昊心中思索“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安排人手前去接任各大城池”。
這才是最難的問題。
大秦如今頂尖高手不缺,甚至還有張三豐這樣足以做到越階而戰的超級存在。
朝堂方麵也有張居正、範蠡、李斯、司馬光、黃歇等人,足以把控全局。
但要掌控整個大秦,卻不是依靠張居正幾人就行的,還得需要大量人手配合。
“大秦一百二十城,共分五府、二十四郡、九十一縣,每一個城池中除了已經定下的職位外,還要設置大量其他職位加以輔助,才能徹底掌控局勢,這樣一來需要的人手最少數千”。
“如今世家已與我勢同水火,再想讓他們出人顯然不可能,而寒門子弟的話...”秦昊眼神閃爍“寒門散修大多應招賢令而來,其中弊端眾多,也不可多用”。
招賢令乃是秦昊登基之時為了盡快鞏固朝堂,脫離世家禁錮所定,種種弊端也是明顯無比。
首先,招賢令下很難去係統的界定一個人到底適不適合入朝為臣。
其次,招賢令是受到極為嚴格的地域限製的,凡有意入朝為官者,皆需到雲京招賢館報到方可。
對於先天境界的修煉者而言,這自是輕而易舉之事。
可是,並非所有先天境界強者都適合入朝官一樣。
能修煉到先天之境,隻能說明其修煉天賦不錯而已,其他方麵確實未必,反之亦然。
“看來科舉之事要提上日程了”
對於如何選材用才,在秦昊登基之時便已有了腹稿,隻因時機未到,所以才退而求其次。
“宣張居正、司馬光、蘇秦、範蠡......”
秦昊淡淡的聲音響起。
“是”
內侍太監離去。
兩刻鍾後,張居正、司馬光等七人到來。
君臣見禮,分而落座。
“本王召集你們過來是為一事”秦昊直入主題“我讓你們準備的科舉之事,如今做得如何了?”。
科舉便是秦昊所定的人才篩選之法,秦昊更是早早將任務下發出去。
“啟稟陛下”張居正出言“對於科舉之事,大致章程已經敲定,是否可行還需陛下定奪”。
張居正說著,從衣袖中掏出一本奏折送到秦昊手中。
秦昊將奏折打開,認真看了起來。
張居正七人皆是耐心等著,這本奏折本就是以張居正與司馬光為主,其他五人為輔所書寫的。
至於為什麽是以張居正與司馬光為主,其實很簡單,因為其他幾人都沒有真正經曆過科舉考試,而張居正兩人不同。
他們一個在宋朝身居高位,一個在明朝身居高位,對於科舉之事自然了若指掌。
“不錯,不錯”
認真看完奏折上所有內容後,秦昊微微頷首。
不愧是出自七人之手,從結構上來說簡直天衣無縫,甚至若能順利施行的話,不僅是大秦王國,便是其他三大王國中的人才都會被吸引而來。
“將大秦一百二十城中所需官員全部羅列出來,依照本次科舉考試所取得的名次進行進行分配,其他的就按照上麵所說的去執行吧,依然以張居正為主導”秦昊道。
“遵旨”
七人連迴應,隨後相繼離去。
“三個月後就將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到時我就再不用擔心缺少人才了,大秦一百二十城也將完全落入我的掌控之中”秦昊眼中神光閃爍。
......
次日早朝
“奉吾王之命,自今日起撤銷招賢令”
魏忠賢手持金色聖旨,高聲念道。
“什麽?招賢令撤銷了?”
魏忠賢話音剛落,朝堂之上登時為之一靜。
不管是來自世家的官員也好,還是來自寒門的官員也罷,心潮都是劇烈起伏。
跟著,雜亂的議論聲在朝堂之上響起“國君撤銷招賢令,這是要重新親近世家嗎?”。
“難道我寒門真的隻是國君為了鞏固朝堂的工具不成?”
“看來國君也感受到壓力了”
“秦國終究是宗門的秦國,而並非他秦家的秦國”
......
寒門散修們一個個麵色難看無比。
他們便是因招賢令才有機會進入朝堂,成為其中一員。
如今招賢令取消,是否說明國君即將放棄他們?
甚至,他們還想到一個更加令人恐懼的事情。
他們這些沒有背景、實力也遠遠比不過世家的寒門散修,必定會受到世家針對,屆時沒有國君庇護,他們的處境將會如何?
相對於寒門散修們的忐忑,世家官吏臉上則是露出誌得意滿的笑容。
在他們看來,國君終於承受不住壓力,要對世家放權了。
然而,魏忠賢接下來的話語,卻是令得在場眾人麵色再變。
隻聽魏忠賢高聲道來“自今日起,我大秦王國選才用才皆有度量,凡欲入朝堂者,除國君特批外,其餘人等必須通過科舉考試方可”。
“凡在朝官員,任何人不可擅自為人安排職位,但凡有所觸犯者,斬立決”。
“科舉考試?這是將所有的官職讓世家和寒門公平競爭嗎?”
“國君此舉,似乎比招賢令更令世家被動啊”
世家官吏們臉色變得難看無比,而寒門散修們則神情恢複平常,他們並不關係秦昊如何選才用才,隻需知道他並非是打算冷落寒門,親近世家就可以了。
“第一次科舉考試將在三月後舉行,本次乃秦國第一次科舉,國君立下重賞,凡成績前十名者,皆可為一府之高官,官拜三品。凡入百名者,可官拜四品,可為一郡之官。凡成績排名前五百則,可為一縣之官,最低七品,最高五品”。
“此次科舉將由陛下做主考官,政事閣主張居正為副考官,李斯、司馬光、範蠡、蘇秦、黃歇、沮授六人為協助,所有考生但凡有弄虛作假者,株連九族。所有官員、世家、個人,凡膽敢阻礙科舉之事進行者,殺無赦”。
“另命白起、樊梨花、廉頗等三位大將軍,自今日起開放城關,凡他國之人隻需盤查身份無誤即可放行,別國來人依然有參與科舉之資格,且對別國來客,三軍皆有護送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