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晦道:「此劍久經沙場,斬殺無數外敵,可鎮宅避煞,殿下可隨身攜帶。」
姬未湫一聽就知道周二哥這是要護著他的意思,隨身的兵器都給他帶迴去,還佩戴在身側,讓姬溯看見了怎麽想?他將劍還了周如晦,道:「君子不奪人所愛,二哥收迴去吧,況且我也有一把絕世神兵,太長了,在大隊裏頭呢。」
溯迴劍他帶了,隻是臨時起意分隊而行之時沒有帶上而已。
「叫溯迴。」姬未湫說起這個名字,眼角眉梢都泛著一點笑意:「本來是給皇兄準備的節禮,我看著實在是好,就給扣下來了。」
周如晦淡淡地聽著,不言不笑,隻是將劍收了迴去。
姬未湫說罷,忽得又想起了要和姬六那邊匯合的時候請。想到這個就頭疼,當時提前開溜是很爽,但現在嘛……八成是要被姬六他們念叨的——畢竟這事兒也不是第一次了。
當時下江南不就玩了一手金蟬脫殼嗎?
姬未湫眼眸微動,決定給姬六他們整點好差事,他看向周如晦:「我打算就這般迴京,姬六他們就託付給二哥了。」
他說到這裏,又補充了一句:「二哥,別客氣,有什麽不好辦的就讓姬六他們辦去。」
姬六他們是跟著他來的,無論辦了什麽事兒,鍋絕對是他這個瑞王的,於姬六等人的功績確實實打實的。吳禦史這人最是剛正不阿,又善於查案,最是痛恨貪官汙吏,同在的姬六是皇親國戚,鄒三是閣老之子,再有劉毓保駕護航,能為周如晦解決不少他自己不好辦的事兒。
「人為了南朱拋頭顱灑熱血,總不好再讓人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姬未湫道。
不知是哪句話觸動了周如晦,他頷首。又過幾日,車隊到了遼源府的邊界,周如晦深深地看了姬未湫一眼,道:「小心。」
說罷,周如晦下車,快馬返迴邊關。
姬未湫一人坐在車內,舒展了一下四肢,又吩咐道:「備馬。」
他還是決定自己騎馬,大不了跑兩天坐一天馬車,他還是想早日迴京,早日見到姬溯。
***
「聖上,定國公送來的消息。」慶喜公公將幾封信件呈到了姬溯麵前,姬溯頷首,拆開了第一封來看。第一封寫的就說醒波一事,他一目十行的看完,隨手扔給了慶喜公公,慶喜公公看了,麵露出一些苦色,又一閃而逝,隨即道:「聖上的意思是……」
姬溯談不上憤怒,也談不上喜悅,他如古井一般,波瀾不興,他道:「不成氣候。」
慶喜公公在心中嘆息了一聲,嘴上卻什麽都沒有說,半躬著身,隻聽姬溯道:「扣著吧,待瑞王迴京,讓他自行處置。」
或許是小孩兒有意培養,他若殺了醒波,豈不是打草驚蛇?
總不能嚇得他連燕京都不敢迴。
慶喜公公應了一聲是。
姬溯又看起了第二封,第二封無非是說姬未湫與鐸夏商談一事,第三封則是提了姬未湫將姬六等人留下,孤身迴京。
姬溯看著第三封信,指尖在上麵敲了敲,慶喜公公跟著瞧了一眼,卻見定國公寫的『許臣便宜行事』這一句,他心中一緊,他知道以小殿下的心性,十之八-九是將他們留在了邊關混些功勞,可這樣一來……豈不是有收攏軍心之嫌?
小殿下怎麽也不知道避諱一些?
再看姬溯,見他不辨喜怒,慶喜公公輕聲道:「看來殿下趕得上迴來過年了。」
姬溯似笑非笑地說:「怎麽不是?」
***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姬未湫在接到醒波消息的時候也說了同樣的話:「……不成氣候。」
醒波是忍住了,但是他的同黨沒有忍住,讓周如晦得到了一些消息,周如晦返迴邊關恰好將人抓了個正著,捉著了這一條線,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容易了起來。消息送到他這裏已經有了延遲,但並不妨礙他得知一些真相——醒波與世家有些聯絡。
比如利用他的名頭和世家做了一些交易,他對醒波從不設防,王府一應出入都是由醒波打理,上迴收了鄒覆流的銀子隻是運氣不好,被他撞上了而已。或者換個角度,醒波也並不對他設防,一應都在帳冊上,隻是他沒問過,所以他不知道。
他一直以為自己也不算太窮但也不算太富裕,至少和那些世家之流的沒法比,天知道他不光有錢,還有富得流油——也不能這麽說,這個錢他也沒花過,這錢也不是藏在瑞王府,更沒有用在他身上。
用在誰身上了不知道,還沒查明白。
姬未湫的臉色有些冷淡,大概是最壞的心理預設做了太久,得知這個消息他也並不顯得吃驚和失望,甚至有種『果然如此』的輕鬆感。他唯一有些煩躁的點隻有一件事——姬溯到底知情不知情?
他數次讓姬溯查醒波,姬溯的意思都是讓他自行處理……他是不知道,還是知道了卻覺得無所謂?
什麽事情在他眼裏是有所謂的?
與姬溯在一起的時間太久,姬未湫甚至覺得他能輕易揣摩到姬溯的想法:或許姬溯確實查出來有問題,但他沒有查的那麽深,或者在查的很深之前就止步了。姬溯以為醒波是他的人,拿醒波出來是為了打消他的懷疑,他也留幾分麵子,不查的太深,讓他『自行處理』。
而他卻理解為醒波沒有太大的問題,姬溯考慮到醒波陪伴了他許久,這才讓他自行處理,也好留醒波一命。
姬未湫一聽就知道周二哥這是要護著他的意思,隨身的兵器都給他帶迴去,還佩戴在身側,讓姬溯看見了怎麽想?他將劍還了周如晦,道:「君子不奪人所愛,二哥收迴去吧,況且我也有一把絕世神兵,太長了,在大隊裏頭呢。」
溯迴劍他帶了,隻是臨時起意分隊而行之時沒有帶上而已。
「叫溯迴。」姬未湫說起這個名字,眼角眉梢都泛著一點笑意:「本來是給皇兄準備的節禮,我看著實在是好,就給扣下來了。」
周如晦淡淡地聽著,不言不笑,隻是將劍收了迴去。
姬未湫說罷,忽得又想起了要和姬六那邊匯合的時候請。想到這個就頭疼,當時提前開溜是很爽,但現在嘛……八成是要被姬六他們念叨的——畢竟這事兒也不是第一次了。
當時下江南不就玩了一手金蟬脫殼嗎?
姬未湫眼眸微動,決定給姬六他們整點好差事,他看向周如晦:「我打算就這般迴京,姬六他們就託付給二哥了。」
他說到這裏,又補充了一句:「二哥,別客氣,有什麽不好辦的就讓姬六他們辦去。」
姬六他們是跟著他來的,無論辦了什麽事兒,鍋絕對是他這個瑞王的,於姬六等人的功績確實實打實的。吳禦史這人最是剛正不阿,又善於查案,最是痛恨貪官汙吏,同在的姬六是皇親國戚,鄒三是閣老之子,再有劉毓保駕護航,能為周如晦解決不少他自己不好辦的事兒。
「人為了南朱拋頭顱灑熱血,總不好再讓人吃他們的肉喝他們的血。」姬未湫道。
不知是哪句話觸動了周如晦,他頷首。又過幾日,車隊到了遼源府的邊界,周如晦深深地看了姬未湫一眼,道:「小心。」
說罷,周如晦下車,快馬返迴邊關。
姬未湫一人坐在車內,舒展了一下四肢,又吩咐道:「備馬。」
他還是決定自己騎馬,大不了跑兩天坐一天馬車,他還是想早日迴京,早日見到姬溯。
***
「聖上,定國公送來的消息。」慶喜公公將幾封信件呈到了姬溯麵前,姬溯頷首,拆開了第一封來看。第一封寫的就說醒波一事,他一目十行的看完,隨手扔給了慶喜公公,慶喜公公看了,麵露出一些苦色,又一閃而逝,隨即道:「聖上的意思是……」
姬溯談不上憤怒,也談不上喜悅,他如古井一般,波瀾不興,他道:「不成氣候。」
慶喜公公在心中嘆息了一聲,嘴上卻什麽都沒有說,半躬著身,隻聽姬溯道:「扣著吧,待瑞王迴京,讓他自行處置。」
或許是小孩兒有意培養,他若殺了醒波,豈不是打草驚蛇?
總不能嚇得他連燕京都不敢迴。
慶喜公公應了一聲是。
姬溯又看起了第二封,第二封無非是說姬未湫與鐸夏商談一事,第三封則是提了姬未湫將姬六等人留下,孤身迴京。
姬溯看著第三封信,指尖在上麵敲了敲,慶喜公公跟著瞧了一眼,卻見定國公寫的『許臣便宜行事』這一句,他心中一緊,他知道以小殿下的心性,十之八-九是將他們留在了邊關混些功勞,可這樣一來……豈不是有收攏軍心之嫌?
小殿下怎麽也不知道避諱一些?
再看姬溯,見他不辨喜怒,慶喜公公輕聲道:「看來殿下趕得上迴來過年了。」
姬溯似笑非笑地說:「怎麽不是?」
***
與此同時,遠在千裏之外的姬未湫在接到醒波消息的時候也說了同樣的話:「……不成氣候。」
醒波是忍住了,但是他的同黨沒有忍住,讓周如晦得到了一些消息,周如晦返迴邊關恰好將人抓了個正著,捉著了這一條線,接下來的事情就變得容易了起來。消息送到他這裏已經有了延遲,但並不妨礙他得知一些真相——醒波與世家有些聯絡。
比如利用他的名頭和世家做了一些交易,他對醒波從不設防,王府一應出入都是由醒波打理,上迴收了鄒覆流的銀子隻是運氣不好,被他撞上了而已。或者換個角度,醒波也並不對他設防,一應都在帳冊上,隻是他沒問過,所以他不知道。
他一直以為自己也不算太窮但也不算太富裕,至少和那些世家之流的沒法比,天知道他不光有錢,還有富得流油——也不能這麽說,這個錢他也沒花過,這錢也不是藏在瑞王府,更沒有用在他身上。
用在誰身上了不知道,還沒查明白。
姬未湫的臉色有些冷淡,大概是最壞的心理預設做了太久,得知這個消息他也並不顯得吃驚和失望,甚至有種『果然如此』的輕鬆感。他唯一有些煩躁的點隻有一件事——姬溯到底知情不知情?
他數次讓姬溯查醒波,姬溯的意思都是讓他自行處理……他是不知道,還是知道了卻覺得無所謂?
什麽事情在他眼裏是有所謂的?
與姬溯在一起的時間太久,姬未湫甚至覺得他能輕易揣摩到姬溯的想法:或許姬溯確實查出來有問題,但他沒有查的那麽深,或者在查的很深之前就止步了。姬溯以為醒波是他的人,拿醒波出來是為了打消他的懷疑,他也留幾分麵子,不查的太深,讓他『自行處理』。
而他卻理解為醒波沒有太大的問題,姬溯考慮到醒波陪伴了他許久,這才讓他自行處理,也好留醒波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