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群臣皆是愕然,庭杖?沒聽錯吧?!瑞王爺要庭杖王相?!周如晦與顧相亦是有些始料未及,不禁看向了姬未湫。
禦前侍衛則是當即上前。
「我乃是次輔,我看誰敢!」王相喝道。
姬未湫冷笑了一聲:「拖出去。」
正在此時,慶喜公公先一步到了,他本是跟著聖上來太和殿的路上,聽得宮人們報說瑞王殿下許是不愉,早早就去了太和殿,聖上便吩咐了一聲叫他先來,瞧瞧是怎麽迴事兒。哪想到進來就聽見殿下要賜王相庭杖!
「慶喜公公。」
「慶喜公公來了。」群臣紛紛點頭示意,這位是禦前首領太監,常伴君側,在其他地方或許不好說,但在太和殿中,這位慶喜公公一舉一動幾乎可以看作是聖上的意思。
慶喜公公進門便與姬未湫行了禮,姬未湫抬手叫起,慶喜公公進門這幾步路,已有人將事情與他說得七七八八了,他謝過了姬未湫,與王相笑道:「王相爺,這就是您不對了!」
眾人一聽,心下一定,果然是打不成的,看看這都來打圓場了,估摸著是兩邊各打一板算完——這瑞王要庭杖王相,怎麽聽怎麽離譜。
王相臉色稍霽,轉頭便聽慶喜公公喝道:「來人,伺候王相爺庭杖!」
群臣皆驚,滿臉愕然地看著禦前侍衛近前,將王相拿下。王相亦是愕然:「你敢!」
慶喜公公還是滿臉賠笑,說出的話卻不一樣:「相爺,這臣是臣,君是君,朱明以禮治國,這禮是萬萬不可失的,相爺若是不服,稍後朝會上隻管向聖上告屈……帶走!」
下一刻,王相就被強行拖走了,慶喜公公恭敬地與姬未湫道:「殿下,請息怒。」
門外就傳來了沉悶的擊打聲,群臣噤若寒蟬,姬未湫捧著茶碗,真打著了王相,他也不見多麽高興。慶喜公公見了,心道果然是還在不高興,他左思右想,隻想到了昨日聖上要派殿下去淮南一事——難道是為了這事兒不高興?不是說已經點頭了嗎?
不過殿下到底還年輕,上迴出燕京就中了劇毒,迴來調養了許久才見好,如今又要出燕京,還是明火執仗去查貪官,許是覺得怕了?不想離京之故?
隻庭杖五下,王相很快就被宮人們攙扶了進來,他臉色煞白,額間有冷汗滲出,庭杖自然打得不會太重,好歹也是次輔,哪裏真的敢下黑手打成重傷?但對於他們這等人而言,隻要這庭杖真的落下,那這張臉麵就徹底被人踩在了腳下。
姬未湫皮笑肉不笑地說:「王相,還不知錯?」
王相推開了攙扶他的宮人,拱手道:「臣不敢。」
姬未湫點了點頭,側過頭去與慶喜公公說話,仿佛打了這朝中閣老於他而言跟打了隻螞蚱差不多。王相臉色鐵青,歸列而站,顧相搖頭嘆氣與他道:「王相爺,您這是冤。」
王相沒吭聲,顧相與劉相都是一副樂嗬嗬的樣子,跟沒事人一樣——自瑞王入朝,許多人都被提醒過了,少去得罪瑞王。不論是遠在深宮的太後,還是近在禦座的聖上,都是見不得有人去得罪瑞王的。
瑞王入閣,隻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摺子,也不大參與其他正事兒,瞧著隻是個稚氣未脫的少年——那又如何?不管他入不入朝,掌不掌權,他代表的都是皇家的臉麵,誰敢去為難他,那就是要踩皇家的顏麵!
更何況是王相這等自持權柄就上去刁難的?瑞王平素不與他計較,不代表他不能計較,看看,今天不就計較來了嗎?拿住了錯處,說打就打,沒瞧見慶喜公公未來時,禦前侍衛就已經進殿了嗎?就是慶喜不來,今日王相這一頓打也逃不掉。
最妙的是王相被拿的錯處是失儀,他確實未行禮,進門就先指責瑞王,眾目睽睽看著,他如何反駁?難道與聖上說瑞王不敬他年長,不吃他的教訓?瑞王不看在他年邁的份上容忍他幾分?他要真敢說,恐怕就要受群臣指責了。
他是什麽東西,也敢在皇家麵前倚老賣老?
不管王相事後想如何報復,至少這明麵上的虧他是吃定了。
鞭聲三響,姬溯入殿。
第55章
今日朝會上除了姬未湫下淮南巡察一事外並無其他大事, 就他這件事,也都是經過了內閣的,上麵三位閣老都贊同, 自然也沒有人吃飽了撐著上來說『臣以為不妥』,也不怕把自己的腦袋給『不妥』掉了。
朝上給姬未湫安排了一個欽差團, 包括兩名禦史, 一名典籍、侍衛等。
待下了朝,幾位大臣相攜出宮, 一人感嘆道:「聖上對瑞王爺聖眷優隆!」
「可不是麽?」另一人笑而搖首, 也不知道到底是在笑什麽,又在搖頭什麽,他道:「不過此事自王爺入閣便早有端倪,如今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瑞王下江南時便已有人察覺出不對來,那時還當瑞王是個太平王爺, 隻顧享樂, 好應付極了。哪想到由一樁沒頭沒尾的刺殺案起,至王爺迴京, 不知道落馬了多少官員,可見這位並不如表麵一般, 說是個笑麵虎才對。
待瑞王迴京, 便入閣議事,想入閣以來, 瑞王殿下似乎並無作為,據說在文淵閣中也不爭權奪利, 隻像是個閑散小官上值點卯便作罷。
聖上沒有給瑞王指個官銜, 隻叫他掛了個親王名號,待群臣放下防備, 隻當是聖上將瑞王安插進內閣多一個眼線罷了,再者又看不慣瑞王每日荒唐,這才叫他做點正事,哪想到現在又陡然令瑞王檢查淮南一案……
禦前侍衛則是當即上前。
「我乃是次輔,我看誰敢!」王相喝道。
姬未湫冷笑了一聲:「拖出去。」
正在此時,慶喜公公先一步到了,他本是跟著聖上來太和殿的路上,聽得宮人們報說瑞王殿下許是不愉,早早就去了太和殿,聖上便吩咐了一聲叫他先來,瞧瞧是怎麽迴事兒。哪想到進來就聽見殿下要賜王相庭杖!
「慶喜公公。」
「慶喜公公來了。」群臣紛紛點頭示意,這位是禦前首領太監,常伴君側,在其他地方或許不好說,但在太和殿中,這位慶喜公公一舉一動幾乎可以看作是聖上的意思。
慶喜公公進門便與姬未湫行了禮,姬未湫抬手叫起,慶喜公公進門這幾步路,已有人將事情與他說得七七八八了,他謝過了姬未湫,與王相笑道:「王相爺,這就是您不對了!」
眾人一聽,心下一定,果然是打不成的,看看這都來打圓場了,估摸著是兩邊各打一板算完——這瑞王要庭杖王相,怎麽聽怎麽離譜。
王相臉色稍霽,轉頭便聽慶喜公公喝道:「來人,伺候王相爺庭杖!」
群臣皆驚,滿臉愕然地看著禦前侍衛近前,將王相拿下。王相亦是愕然:「你敢!」
慶喜公公還是滿臉賠笑,說出的話卻不一樣:「相爺,這臣是臣,君是君,朱明以禮治國,這禮是萬萬不可失的,相爺若是不服,稍後朝會上隻管向聖上告屈……帶走!」
下一刻,王相就被強行拖走了,慶喜公公恭敬地與姬未湫道:「殿下,請息怒。」
門外就傳來了沉悶的擊打聲,群臣噤若寒蟬,姬未湫捧著茶碗,真打著了王相,他也不見多麽高興。慶喜公公見了,心道果然是還在不高興,他左思右想,隻想到了昨日聖上要派殿下去淮南一事——難道是為了這事兒不高興?不是說已經點頭了嗎?
不過殿下到底還年輕,上迴出燕京就中了劇毒,迴來調養了許久才見好,如今又要出燕京,還是明火執仗去查貪官,許是覺得怕了?不想離京之故?
隻庭杖五下,王相很快就被宮人們攙扶了進來,他臉色煞白,額間有冷汗滲出,庭杖自然打得不會太重,好歹也是次輔,哪裏真的敢下黑手打成重傷?但對於他們這等人而言,隻要這庭杖真的落下,那這張臉麵就徹底被人踩在了腳下。
姬未湫皮笑肉不笑地說:「王相,還不知錯?」
王相推開了攙扶他的宮人,拱手道:「臣不敢。」
姬未湫點了點頭,側過頭去與慶喜公公說話,仿佛打了這朝中閣老於他而言跟打了隻螞蚱差不多。王相臉色鐵青,歸列而站,顧相搖頭嘆氣與他道:「王相爺,您這是冤。」
王相沒吭聲,顧相與劉相都是一副樂嗬嗬的樣子,跟沒事人一樣——自瑞王入朝,許多人都被提醒過了,少去得罪瑞王。不論是遠在深宮的太後,還是近在禦座的聖上,都是見不得有人去得罪瑞王的。
瑞王入閣,隻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摺子,也不大參與其他正事兒,瞧著隻是個稚氣未脫的少年——那又如何?不管他入不入朝,掌不掌權,他代表的都是皇家的臉麵,誰敢去為難他,那就是要踩皇家的顏麵!
更何況是王相這等自持權柄就上去刁難的?瑞王平素不與他計較,不代表他不能計較,看看,今天不就計較來了嗎?拿住了錯處,說打就打,沒瞧見慶喜公公未來時,禦前侍衛就已經進殿了嗎?就是慶喜不來,今日王相這一頓打也逃不掉。
最妙的是王相被拿的錯處是失儀,他確實未行禮,進門就先指責瑞王,眾目睽睽看著,他如何反駁?難道與聖上說瑞王不敬他年長,不吃他的教訓?瑞王不看在他年邁的份上容忍他幾分?他要真敢說,恐怕就要受群臣指責了。
他是什麽東西,也敢在皇家麵前倚老賣老?
不管王相事後想如何報復,至少這明麵上的虧他是吃定了。
鞭聲三響,姬溯入殿。
第55章
今日朝會上除了姬未湫下淮南巡察一事外並無其他大事, 就他這件事,也都是經過了內閣的,上麵三位閣老都贊同, 自然也沒有人吃飽了撐著上來說『臣以為不妥』,也不怕把自己的腦袋給『不妥』掉了。
朝上給姬未湫安排了一個欽差團, 包括兩名禦史, 一名典籍、侍衛等。
待下了朝,幾位大臣相攜出宮, 一人感嘆道:「聖上對瑞王爺聖眷優隆!」
「可不是麽?」另一人笑而搖首, 也不知道到底是在笑什麽,又在搖頭什麽,他道:「不過此事自王爺入閣便早有端倪,如今也算是在意料之中。」
瑞王下江南時便已有人察覺出不對來,那時還當瑞王是個太平王爺, 隻顧享樂, 好應付極了。哪想到由一樁沒頭沒尾的刺殺案起,至王爺迴京, 不知道落馬了多少官員,可見這位並不如表麵一般, 說是個笑麵虎才對。
待瑞王迴京, 便入閣議事,想入閣以來, 瑞王殿下似乎並無作為,據說在文淵閣中也不爭權奪利, 隻像是個閑散小官上值點卯便作罷。
聖上沒有給瑞王指個官銜, 隻叫他掛了個親王名號,待群臣放下防備, 隻當是聖上將瑞王安插進內閣多一個眼線罷了,再者又看不慣瑞王每日荒唐,這才叫他做點正事,哪想到現在又陡然令瑞王檢查淮南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