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清穿同人] 清穿老六的鹹魚時光 作者:蟲子吃竹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皇上竟然查到這了,惠妃心上一跳。本以為是查到了其他事,那還能求得辯解,可這件事,皇上是絕不可能容忍的。可是,這件事怎麽會被翻出來,都過了這麽久了。當年赫舍裏家都不知情,現在是被誰翻出來的!
「皇上,你隻知道您喪了一個三歲大的孩子承祜,」惠妃哈哈大笑起來,明明是笑著的,眼淚卻一顆一顆的往下流,「那可好記得臣妾的承慶?那個已經會說話,會走路,會叫阿瑪額娘的承慶?」
「到現在都還惦記著承祜,那您在這十幾年裏,可曾有一刻想到過我的承慶?」惠妃死死盯著康熙,淚水花了裝,看上去狼狽不堪,可臉上的表情卻又格外的嘲諷。
承慶?康熙已經記不清那個孩子了。他早年早夭的孩子太多,承慶是第三個孩子。可這個孩子出生前,仁孝皇後生下了承祜,自己喜於得了嫡子,一心想著培養嫡子,對後麵出生的承慶沒有太多關注。
看見康熙的神色,惠妃臉上的嘲諷更甚:「您已經不記得了吧,不僅我的承慶,榮妃的賽音察渾也不記得了吧,這兩個孩子命苦啊。都得給仁孝皇後的孩子讓路,我的承慶因為承祜被阿瑪忽視,榮妃的孩子喪命還沒兩天正是太子生產之時。也不知道榮妃給孩子祈福時聽著外麵慶祝大清的嫡子時是什麽感覺。」
「承慶過世是身子不好,你卻怪罪在已故的皇後和孩子身上,是你其身不正,為人狠毒。」康熙迴過神來,冷然地看著惠妃,「那為何榮妃就從未幹出這樣的事來?」
「那是她膽小,自己的孩子被這樣對待,還無所謂,那是她膽小!」惠妃吼道,聲音中滿滿的不甘,「若是仁孝皇後當真那樣的賢德,為何偏偏在承慶生病的時候把太醫都叫去了坤寧宮?明明身子不好的是她的承祜,不是我的承慶,若非那天晚上叫不到太醫,我原本康健的承慶如何會身子就這樣的衰落了下去,明明不會的。」
說著,惠妃臉上的淚水止不住的地流,仿佛又想起了那個夜晚,自己一直盼著宮女能將太醫領過來,結果一個太醫都沒來。自己本來能平平安安長大的承慶自那天後身子一天天變弱,直到在自己懷中咽氣。
「那天後朕去看過承慶,承慶還好好的,你偏偏要怪罪在皇後身上,皇後當日昏迷,如何叫太醫去看?」康熙看著惠妃,隻覺不能理解。這件事說到底並不是皇後與承祜的錯,偏偏要怪罪在她身上。
吃吃笑了起來,惠妃道:「在皇上心裏千錯萬錯自然都不是仁孝皇後的錯,不過是臣妾的承慶福薄。可若不是那一晚上的高燒傷了承慶的內裏,一個能跑能跳的孩子,就這樣在半月內去了?」
「而且承慶去了之後,董氏和馬佳氏都接連生女,您又得了孩子,對我的承慶去世竟是毫不過問。都是您的孩子,我就想看看承祜去世您是不是也這樣?」
康熙說不出話,十幾年前的事情,他有很多記不清了。若不是這次查到了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再想起來那兩個早夭的孩子。
用手抹了眼淚,惠妃跪得端端正正的,對著康熙行了大禮,說道:「既然這件事已經被查出來,臣妾甘願受罰,隻求皇上莫要牽連胤禔。當年他還未出生,什麽都不知曉。」
康熙站起身,往門外走去,沒有理會惠妃的這句話。
過了良久,惠妃的貼身宮女進來扶起惠妃,有些不解:「娘娘何必再多說這些話,若皇上遷怒了大阿哥可如何是好?」
「查到這件事,本宮是不可能再起來的了。」惠妃嘲諷一笑,「事關皇上最寶貝的那位皇後以及嫡子,若本宮剛剛不說那番話,撇清是為了權勢利益,那皇上必然會遷怒胤禔。可說了這番話,皇上在遷怒胤禔前也要想想我的承慶是怎麽沒的。」
「如今隻求胤禔平安了,本宮就這一個孩子了。」
康熙走出延禧宮,麵沉如水。梁九功跟在後麵,不敢說話。剛剛在門口守著,聽到了不少,皇上此刻的心情必然不好。
迴到幹清宮後,康熙坐在書桌後麵的椅子上,靜靜地迴想著當年的事。其實對於承慶的死,當年自己也很是悲痛。可前朝事多,少於去後宮後悲痛就慢慢消減了。
對於那夜太醫都去了坤寧宮這事,後來皇後親自去給惠妃賠罪,惠妃表麵無事,沒想到竟然如此記恨。
若非承祜的早夭,皇後不會傷心至此,才會在生胤礽的時候沒挺過去。既然如此,那惠妃這輩子都給祈福賠罪吧。
第21章
「梁九功。」想了良久,康熙終於出聲。
梁九功彎著腰上前,恭敬道:「奴才在。」
「傳朕旨意,延禧宮惠妃不堪為主位,但看在養育大阿哥胤禔的份上,褫奪封號,降為嬪,搬到延禧宮後殿居住。在延禧宮後殿閉門思過,無詔不可外出。另外,令衛常在升為嬪,賜封號良,讓她自己養著八阿哥吧。」
「是,奴才遵旨。」梁九功迴道。心裏感嘆著,這延禧宮兩份旨意傳出去,後宮又要變天了。
延禧宮外,惠妃領著延禧宮其他的嬪妃出來接旨。即便早有預料,但在聽到梁九功宣讀旨意的那一刻還是軟倒了身子。褫奪封號,降為嬪,還閉門思過。我的胤禔在阿哥所和上書房可怎麽做人啊。
聽梁九功宣讀完一份聖旨後,納嬪強撐著被貼身宮女扶起來接旨。就看見梁九功取出另一份聖旨,聖上竟然晉了衛氏為嬪,還住主殿?!
「皇上,你隻知道您喪了一個三歲大的孩子承祜,」惠妃哈哈大笑起來,明明是笑著的,眼淚卻一顆一顆的往下流,「那可好記得臣妾的承慶?那個已經會說話,會走路,會叫阿瑪額娘的承慶?」
「到現在都還惦記著承祜,那您在這十幾年裏,可曾有一刻想到過我的承慶?」惠妃死死盯著康熙,淚水花了裝,看上去狼狽不堪,可臉上的表情卻又格外的嘲諷。
承慶?康熙已經記不清那個孩子了。他早年早夭的孩子太多,承慶是第三個孩子。可這個孩子出生前,仁孝皇後生下了承祜,自己喜於得了嫡子,一心想著培養嫡子,對後麵出生的承慶沒有太多關注。
看見康熙的神色,惠妃臉上的嘲諷更甚:「您已經不記得了吧,不僅我的承慶,榮妃的賽音察渾也不記得了吧,這兩個孩子命苦啊。都得給仁孝皇後的孩子讓路,我的承慶因為承祜被阿瑪忽視,榮妃的孩子喪命還沒兩天正是太子生產之時。也不知道榮妃給孩子祈福時聽著外麵慶祝大清的嫡子時是什麽感覺。」
「承慶過世是身子不好,你卻怪罪在已故的皇後和孩子身上,是你其身不正,為人狠毒。」康熙迴過神來,冷然地看著惠妃,「那為何榮妃就從未幹出這樣的事來?」
「那是她膽小,自己的孩子被這樣對待,還無所謂,那是她膽小!」惠妃吼道,聲音中滿滿的不甘,「若是仁孝皇後當真那樣的賢德,為何偏偏在承慶生病的時候把太醫都叫去了坤寧宮?明明身子不好的是她的承祜,不是我的承慶,若非那天晚上叫不到太醫,我原本康健的承慶如何會身子就這樣的衰落了下去,明明不會的。」
說著,惠妃臉上的淚水止不住的地流,仿佛又想起了那個夜晚,自己一直盼著宮女能將太醫領過來,結果一個太醫都沒來。自己本來能平平安安長大的承慶自那天後身子一天天變弱,直到在自己懷中咽氣。
「那天後朕去看過承慶,承慶還好好的,你偏偏要怪罪在皇後身上,皇後當日昏迷,如何叫太醫去看?」康熙看著惠妃,隻覺不能理解。這件事說到底並不是皇後與承祜的錯,偏偏要怪罪在她身上。
吃吃笑了起來,惠妃道:「在皇上心裏千錯萬錯自然都不是仁孝皇後的錯,不過是臣妾的承慶福薄。可若不是那一晚上的高燒傷了承慶的內裏,一個能跑能跳的孩子,就這樣在半月內去了?」
「而且承慶去了之後,董氏和馬佳氏都接連生女,您又得了孩子,對我的承慶去世竟是毫不過問。都是您的孩子,我就想看看承祜去世您是不是也這樣?」
康熙說不出話,十幾年前的事情,他有很多記不清了。若不是這次查到了這樣的事情,也不會再想起來那兩個早夭的孩子。
用手抹了眼淚,惠妃跪得端端正正的,對著康熙行了大禮,說道:「既然這件事已經被查出來,臣妾甘願受罰,隻求皇上莫要牽連胤禔。當年他還未出生,什麽都不知曉。」
康熙站起身,往門外走去,沒有理會惠妃的這句話。
過了良久,惠妃的貼身宮女進來扶起惠妃,有些不解:「娘娘何必再多說這些話,若皇上遷怒了大阿哥可如何是好?」
「查到這件事,本宮是不可能再起來的了。」惠妃嘲諷一笑,「事關皇上最寶貝的那位皇後以及嫡子,若本宮剛剛不說那番話,撇清是為了權勢利益,那皇上必然會遷怒胤禔。可說了這番話,皇上在遷怒胤禔前也要想想我的承慶是怎麽沒的。」
「如今隻求胤禔平安了,本宮就這一個孩子了。」
康熙走出延禧宮,麵沉如水。梁九功跟在後麵,不敢說話。剛剛在門口守著,聽到了不少,皇上此刻的心情必然不好。
迴到幹清宮後,康熙坐在書桌後麵的椅子上,靜靜地迴想著當年的事。其實對於承慶的死,當年自己也很是悲痛。可前朝事多,少於去後宮後悲痛就慢慢消減了。
對於那夜太醫都去了坤寧宮這事,後來皇後親自去給惠妃賠罪,惠妃表麵無事,沒想到竟然如此記恨。
若非承祜的早夭,皇後不會傷心至此,才會在生胤礽的時候沒挺過去。既然如此,那惠妃這輩子都給祈福賠罪吧。
第21章
「梁九功。」想了良久,康熙終於出聲。
梁九功彎著腰上前,恭敬道:「奴才在。」
「傳朕旨意,延禧宮惠妃不堪為主位,但看在養育大阿哥胤禔的份上,褫奪封號,降為嬪,搬到延禧宮後殿居住。在延禧宮後殿閉門思過,無詔不可外出。另外,令衛常在升為嬪,賜封號良,讓她自己養著八阿哥吧。」
「是,奴才遵旨。」梁九功迴道。心裏感嘆著,這延禧宮兩份旨意傳出去,後宮又要變天了。
延禧宮外,惠妃領著延禧宮其他的嬪妃出來接旨。即便早有預料,但在聽到梁九功宣讀旨意的那一刻還是軟倒了身子。褫奪封號,降為嬪,還閉門思過。我的胤禔在阿哥所和上書房可怎麽做人啊。
聽梁九功宣讀完一份聖旨後,納嬪強撐著被貼身宮女扶起來接旨。就看見梁九功取出另一份聖旨,聖上竟然晉了衛氏為嬪,還住主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