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頁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作者:大葉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他猶記得自己當年在京中時,袁芨也不曾多看他一眼,現在不也接了他的請封,視他為主了麽?
可見,身份上的改變是能令一個人轉變往日舊觀的,他以前是個一無所有的空頭皇子,可現在不一樣了,他有了能問鼎大位的資格,是以,他相信,淩湙隻要有腦子,就該知道怎麽選。
而正巧,淩譽也想讓淩湙上京來,倒不是來幫他奪位,而是他疲以應付現今的局勢,想盡快從中脫身出來,隻有淩湙能將他從這等旋渦裏拉出來。
他憐憫的望著小算盤一堆的六皇子,覺得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尤其以招待之名行羈押之實的扣著寧氏眾人不放的臭招,簡直是在淩湙的逆鱗上蹦躂,偏他還想以此向對方邀功,就不知道他哪來的自信,以為淩湙肯定會投他。
袁來運和杜猗要不是有淩湙的指示壓著,怕早領了手下人越過天子渡往皇宮搶人了,六皇子那惺惺作態的嘴臉,叫他們都看的想吐,恨不能直接把人綁了丟江水裏去醒醒腦子。
要我主拜你為帝?想什麽呢!
至秋分時節,關於大位之爭仍未有明朗之局,國君位空懸,文殊閣由段高彥領著暫理國事,可有一半地方官是聽關謖的,許多政令下達到了地方,都被無視忽略掉了,百姓的日子更加陷入水深火熱當中,京畿裏也是人人自危,一向熱鬧的街市白天不見人,連小紅樓等旖旎之地也少了紈絝子的流連,全都被家人關在府中靜待朝局落定。
闞衡瞅著聞關二人往淩湙處遞橄欖枝的當口,聯合段高彥將奏請由荒原王出兵平亂的摺子遞了上去。
朝廷因為兩派對大位繼承人的爭執,在國不可一日無主的前提下,在禦座前按了兩張椅子,分由六皇子與皇長孫華臨譽一起主理國事。
淩譽歸宗後,按宗人府序列與其餘皇孫序齒齡,當之無愧的居為長,也正因為此,才更有資格與六皇子一爭高下,讓許多朝臣翻著宗法朝規為他背書身份的尊貴合理性。
六皇子對此氣的咬牙切齒,然而對此天生尊位卻毫無辦法,隻能讓人一意挖掘其母的汙點,試圖以母擊子的方式,讓淩譽失去爭奪資格。
連淩湙都沒料到一個大位之爭,竟然能爭上半年之久,也更瞧清了六皇子實際上的優柔寡斷心理,行事欠缺決斷力,恐怕袁芨和曲大伴都要嘔死了吧!
他想的沒錯,袁芨和曲大伴私底下確實已經嘔死了,二人早叫六皇子趁機登位,結果六皇子非要順天承命之說,不肯留半點汙濁於人口,死求一個正統,在大肆替先皇帝操持完葬禮後,並沒有第一時間讓禮部準備登基大典,從而錯過了最好時機,讓聞關二人等到了從北境帶兵迴京的閔仁遺孤華臨譽。
而宗人府那邊,似乎更認可皇長孫的繼位資格,隻要將皇長孫那卑微的生母除去就好,光一個閔仁太子為生父的名號,就夠皇長孫受用一生了。
史上又不是沒有去母留子之事,六皇子既不占長又不占尊,以侍君父疾為由,並不能單以孝道就居上。
為子為臣侍孝理所應當,不能以此為挾為憑的就以大位論之。
六皇子鬱卒,深夜無人時也不知撕碎了多少張錦帛,恐怕也是後悔自己不夠果斷吧!
再有江州那邊五皇子時不時的派兵船騷擾,暗中鼓動接濟那些起義軍鬧事,擴大了大徵各州府官員與百姓的矛盾,讓民情激憤,人心不穩,致使朝廷稅務顆粒無收,百官三月無奉可領,等等事情全堆疊到一起,已經到了令朝廷對群情無法忽視的地步。
撫民剿匪之事迫在眉睫。
淩湙就在這樣的局勢裏,接到了來自京畿的聖旨,卻是六皇子和皇長孫共同使用皇帝禦印,給他加蓋的朝廷聖旨,讓他帶兵平亂。
武景同連夜到了西炎城,對著這荒誕的聖旨橫眉冷對,氣的腮幫子直跳,手指著京畿方向怒罵,「他們手裏是沒人了麽?怎麽老愛惦記你手裏這點兵?不給霍霍完了不安心是吧?小五,你聽我的,快把這聖旨扔了,反正大位至今無人,六皇子和那小鱉孫下的旨不算數,咱不用理他們,咱就安生的呆在荊北,我倒要看看他們能拿咱怎樣?」
匯聚一堂的幕僚從屬紛紛點頭,個個都義憤填膺的嚷嚷,「瞧大徵各州府都被他們霍霍成什麽樣了?若非咱們荊北接收了大半流民,那京畿城外早被逃荒的百姓堵嚴了,他們看不到這些,偏偏隻看得到主上手裏的兵,不用完不算,主上,咱們不能這麽如了他們的意,不能真聽他們的調遣,絕對不能太聽詔了。」
淩湙聽手下人吵吵,自己倒坐姿安穩端正,沒有半分急切,還是殷子霽了解他,等眾人聲音平息後,方笑問,「主上是有別的考量?又或是已經有了別策應對?」
淩湙抬眼瞭了一下他,笑著從袖中抽出一封書信,殷子霽起身接過,先還沒露出什麽表情,後爾越看越驚訝,越看越欣喜,抬頭望向淩湙,激動道,「主上……」
旁人不知他怎如此,隻知能叫一向淡定沉穩的先生泄露如此外向情緒,定然是有了不得的事情發生了,一時十幾二十雙眼睛紛紛盯向了他手中的書信。
淩湙摁著桌麵起身,旁人見他一起,也立刻從位置上站起,便聽淩湙緩緩開口,「我並拿不定主意,所以想找先生商量商量,先生,往先我從未想過這條路……」
殷子霽一把輯禮到底,搶口而出,「主上,時不我待,您有這個實力,如今天時地利人和,為什麽不想?主上,您可以想,但凡您想,屬下們萬死不辭,定生死追隨。」
可見,身份上的改變是能令一個人轉變往日舊觀的,他以前是個一無所有的空頭皇子,可現在不一樣了,他有了能問鼎大位的資格,是以,他相信,淩湙隻要有腦子,就該知道怎麽選。
而正巧,淩譽也想讓淩湙上京來,倒不是來幫他奪位,而是他疲以應付現今的局勢,想盡快從中脫身出來,隻有淩湙能將他從這等旋渦裏拉出來。
他憐憫的望著小算盤一堆的六皇子,覺得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尤其以招待之名行羈押之實的扣著寧氏眾人不放的臭招,簡直是在淩湙的逆鱗上蹦躂,偏他還想以此向對方邀功,就不知道他哪來的自信,以為淩湙肯定會投他。
袁來運和杜猗要不是有淩湙的指示壓著,怕早領了手下人越過天子渡往皇宮搶人了,六皇子那惺惺作態的嘴臉,叫他們都看的想吐,恨不能直接把人綁了丟江水裏去醒醒腦子。
要我主拜你為帝?想什麽呢!
至秋分時節,關於大位之爭仍未有明朗之局,國君位空懸,文殊閣由段高彥領著暫理國事,可有一半地方官是聽關謖的,許多政令下達到了地方,都被無視忽略掉了,百姓的日子更加陷入水深火熱當中,京畿裏也是人人自危,一向熱鬧的街市白天不見人,連小紅樓等旖旎之地也少了紈絝子的流連,全都被家人關在府中靜待朝局落定。
闞衡瞅著聞關二人往淩湙處遞橄欖枝的當口,聯合段高彥將奏請由荒原王出兵平亂的摺子遞了上去。
朝廷因為兩派對大位繼承人的爭執,在國不可一日無主的前提下,在禦座前按了兩張椅子,分由六皇子與皇長孫華臨譽一起主理國事。
淩譽歸宗後,按宗人府序列與其餘皇孫序齒齡,當之無愧的居為長,也正因為此,才更有資格與六皇子一爭高下,讓許多朝臣翻著宗法朝規為他背書身份的尊貴合理性。
六皇子對此氣的咬牙切齒,然而對此天生尊位卻毫無辦法,隻能讓人一意挖掘其母的汙點,試圖以母擊子的方式,讓淩譽失去爭奪資格。
連淩湙都沒料到一個大位之爭,竟然能爭上半年之久,也更瞧清了六皇子實際上的優柔寡斷心理,行事欠缺決斷力,恐怕袁芨和曲大伴都要嘔死了吧!
他想的沒錯,袁芨和曲大伴私底下確實已經嘔死了,二人早叫六皇子趁機登位,結果六皇子非要順天承命之說,不肯留半點汙濁於人口,死求一個正統,在大肆替先皇帝操持完葬禮後,並沒有第一時間讓禮部準備登基大典,從而錯過了最好時機,讓聞關二人等到了從北境帶兵迴京的閔仁遺孤華臨譽。
而宗人府那邊,似乎更認可皇長孫的繼位資格,隻要將皇長孫那卑微的生母除去就好,光一個閔仁太子為生父的名號,就夠皇長孫受用一生了。
史上又不是沒有去母留子之事,六皇子既不占長又不占尊,以侍君父疾為由,並不能單以孝道就居上。
為子為臣侍孝理所應當,不能以此為挾為憑的就以大位論之。
六皇子鬱卒,深夜無人時也不知撕碎了多少張錦帛,恐怕也是後悔自己不夠果斷吧!
再有江州那邊五皇子時不時的派兵船騷擾,暗中鼓動接濟那些起義軍鬧事,擴大了大徵各州府官員與百姓的矛盾,讓民情激憤,人心不穩,致使朝廷稅務顆粒無收,百官三月無奉可領,等等事情全堆疊到一起,已經到了令朝廷對群情無法忽視的地步。
撫民剿匪之事迫在眉睫。
淩湙就在這樣的局勢裏,接到了來自京畿的聖旨,卻是六皇子和皇長孫共同使用皇帝禦印,給他加蓋的朝廷聖旨,讓他帶兵平亂。
武景同連夜到了西炎城,對著這荒誕的聖旨橫眉冷對,氣的腮幫子直跳,手指著京畿方向怒罵,「他們手裏是沒人了麽?怎麽老愛惦記你手裏這點兵?不給霍霍完了不安心是吧?小五,你聽我的,快把這聖旨扔了,反正大位至今無人,六皇子和那小鱉孫下的旨不算數,咱不用理他們,咱就安生的呆在荊北,我倒要看看他們能拿咱怎樣?」
匯聚一堂的幕僚從屬紛紛點頭,個個都義憤填膺的嚷嚷,「瞧大徵各州府都被他們霍霍成什麽樣了?若非咱們荊北接收了大半流民,那京畿城外早被逃荒的百姓堵嚴了,他們看不到這些,偏偏隻看得到主上手裏的兵,不用完不算,主上,咱們不能這麽如了他們的意,不能真聽他們的調遣,絕對不能太聽詔了。」
淩湙聽手下人吵吵,自己倒坐姿安穩端正,沒有半分急切,還是殷子霽了解他,等眾人聲音平息後,方笑問,「主上是有別的考量?又或是已經有了別策應對?」
淩湙抬眼瞭了一下他,笑著從袖中抽出一封書信,殷子霽起身接過,先還沒露出什麽表情,後爾越看越驚訝,越看越欣喜,抬頭望向淩湙,激動道,「主上……」
旁人不知他怎如此,隻知能叫一向淡定沉穩的先生泄露如此外向情緒,定然是有了不得的事情發生了,一時十幾二十雙眼睛紛紛盯向了他手中的書信。
淩湙摁著桌麵起身,旁人見他一起,也立刻從位置上站起,便聽淩湙緩緩開口,「我並拿不定主意,所以想找先生商量商量,先生,往先我從未想過這條路……」
殷子霽一把輯禮到底,搶口而出,「主上,時不我待,您有這個實力,如今天時地利人和,為什麽不想?主上,您可以想,但凡您想,屬下們萬死不辭,定生死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