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頁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作者:大葉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秋紮圖和趙圍領著第二波騎兵沖了進來,依樣是萬馬奔騰殺將過,不戀戰不搶人頭,砍翻一地傷兵後迅捷離開,萬餘兵馬踩踏過的中軍營地,此時已經哀嚎聲一片,更多來不及逃開的後勤兵躺列。
大王子咬牙從帳內爬起來下令,「拔營撤軍。」
人心惶惶之下,他們自己的偵查兵都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要往哪處找尋淩湙他們的蹤影,無頭蒼蠅一般的找馬跡找人聲,奈何奔走掉的兵馬蹄印,已經被落雪填平,茫茫四野裏哪還有一點蹤跡可尋?
隻能驚忙的準備連夜撤離。
整個涼羌營地都進入了一級警戒,而淩湙安排的最後一波衝鋒也終於進了射程。
漫天飛舞的一波箭矢,帶著火油從天而降,很快點燃了厚實的氈包,袁來運、陳圖等三人攜最後一波三萬軍,如天兵降臨,殺聲四起裏,徹底打散了涼羌大軍的意誌。
「撤,大王子有令,棄輜重,上馬即刻撤離。」
大雪封路,不辯方向,而淩湙他們故意留下未有足印踏過之地,便是往羌族駐地的方向。
羌主那斬獲漁翁之利的小心思就差擺明麵上了,淩湙怎麽能讓他得逞?定然是要給他準備一份大禮送去的。
天佑十六年除夕夜,荒原王以五萬輕騎,驚退涼羌十二萬軍。
同一夜,淩氏罪子真身實乃先寧柱國公府後人之事,傳遍大徵州府。
荒原王武景湙,實則名為寧譽。
一場侯府嫡幼子被偷換成淩氏罪子的陰謀,撕開麵紗展現在了天下人眼前。
大爆炸!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佑元年的那一場風聲鶴唳之夜, 再次被提到世人眼前細細盤磨。
知情人全都閉了嘴,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監國太子扶著宿醉的腦袋,不甚清醒的與五皇子隔空對罵,「父皇治下出的失察之舉,你便身為人子,理有為護其聲譽,而擇閉口之行,現檢舉揭發,弄的天下盡知,你置父皇臉麵何地?又置朝廷體統何物?便是這麽想敗皇父清名, 累他老人家史書留垢?你一為人子的小輩,又安的什麽居心?對君對父皆視為大不孝之舉,孤本念兄弟一場,大肚予你代母歸寧省親,如今看來是孤錯了, 老五, 你真太令本太子失望了, 今限你半月歸京入皇祠請罪, 如誤期不迴,一律視為不敬皇父之舉,屆時, 可別怪孤代父訓子,貶爾為庶民。」
那些曾參與了舞弊弄權一行的朝工們,沒有哪次覺得太子有如此可愛過, 便是對著他通紅的鼻子,腫到睜不開的眼睛, 都覺得俊逸瀟灑了起來,有了些「仁君」的氣候。
太子雖然不成器,可於孝心一道卻是無人能敵,便是腦子不好使,也知道子不言父過,何況一國之君?
一國之君,不要麵的麽?便是治下有失察或冤假錯案,那又怎樣?判都判了,流都流了,難道要君王自打臉頰,在天下人麵前承認自己昏聵,有被人當傻子一樣的糊弄到?
錯了也是對,君要臣死臣必死,君說對錯是對錯,對了也是錯,君無戲言!
所以,換了就換了,有什麽要緊?況若沒此機遇,他能成王?恐怕連侯府的爵位都摸不著,有如今身份地位,得虧了當初動手腳的老大人們,所以,他該感謝十幾年前的那場暗流湧動,若良心未泯,就很該雙手奉上北境兵權,報答朝廷對他的恩同再造。
……
……
這看似為陛下的開脫之詞,實則是遮掩了眾知情人的欺君之罪,一場弄不好就將動盪其尊位的危機,竟在他急欲打壓五皇子的前提下,錯有錯著的撫順了眾朝工的心,令他們覺得,或可再容他逍遙一段日子。
便是以厚顏無恥著稱的聞關二位閣老,也被太子這番驚天思維給震驚到了,沒有人會料到太子竟然能這樣為換子風波釋義,一場朝野百姓等著看後續的驚天醜聞,竟然就這樣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結了尾。
太子一錘定音,以君父錯漏,子不可揭為由,摁下了鼎沸人言,再不許任何人提及,大有將錯就錯的意思,反正兩個掉錯包的孩子前途都很好,一個考中了狀元,一個獲封了王爵,若要硬踩著君父的顏麵換迴來,那就換人不換銜,也算是他身為人子,為君父扯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了。
換人不換銜?
別說朝臣沒懂其義,連淩湙都咀嚼著這話品不出個所以然。
太子這腦迴路絕了啊!
古人最重宗族血脈,認祖歸宗謂之根本,寧侯府老侯爺尚在,他若要招子歸寧,世人以孝道壓迫,子不言父過,那這新封的荒原王當如何選擇?迴是不迴?認是不認?
若迴,那這王爵可是不能給他帶迴侯府的,大徵開國皇帝和先寧柱國公可是有協詔在前的,寧氏子孫永不封王,所以淩湙若要認祖歸宗,就得先主動將王爵請削掉。
當然,為顯朝廷厚道,太子還給他們留了一條備選之路,就是銜不動人動。
兩個錯換了人生的孩子,都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身的優秀,如此他也不忍換迴身份後的他們,淪為無官無爵的普通子民,不若真正的淩氏子,也就是現今占著寧譽身份的狀元郎,去到北境做王,而真正的寧氏子,也就是現今的荒原王,迴到京畿來做狀元郎。
都是大才之人,頂什麽官銜也都是在為朝廷盡忠辦差,如此,便也不羈誰坐了什麽位了。
……
人才啊!
大王子咬牙從帳內爬起來下令,「拔營撤軍。」
人心惶惶之下,他們自己的偵查兵都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要往哪處找尋淩湙他們的蹤影,無頭蒼蠅一般的找馬跡找人聲,奈何奔走掉的兵馬蹄印,已經被落雪填平,茫茫四野裏哪還有一點蹤跡可尋?
隻能驚忙的準備連夜撤離。
整個涼羌營地都進入了一級警戒,而淩湙安排的最後一波衝鋒也終於進了射程。
漫天飛舞的一波箭矢,帶著火油從天而降,很快點燃了厚實的氈包,袁來運、陳圖等三人攜最後一波三萬軍,如天兵降臨,殺聲四起裏,徹底打散了涼羌大軍的意誌。
「撤,大王子有令,棄輜重,上馬即刻撤離。」
大雪封路,不辯方向,而淩湙他們故意留下未有足印踏過之地,便是往羌族駐地的方向。
羌主那斬獲漁翁之利的小心思就差擺明麵上了,淩湙怎麽能讓他得逞?定然是要給他準備一份大禮送去的。
天佑十六年除夕夜,荒原王以五萬輕騎,驚退涼羌十二萬軍。
同一夜,淩氏罪子真身實乃先寧柱國公府後人之事,傳遍大徵州府。
荒原王武景湙,實則名為寧譽。
一場侯府嫡幼子被偷換成淩氏罪子的陰謀,撕開麵紗展現在了天下人眼前。
大爆炸!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佑元年的那一場風聲鶴唳之夜, 再次被提到世人眼前細細盤磨。
知情人全都閉了嘴,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監國太子扶著宿醉的腦袋,不甚清醒的與五皇子隔空對罵,「父皇治下出的失察之舉,你便身為人子,理有為護其聲譽,而擇閉口之行,現檢舉揭發,弄的天下盡知,你置父皇臉麵何地?又置朝廷體統何物?便是這麽想敗皇父清名, 累他老人家史書留垢?你一為人子的小輩,又安的什麽居心?對君對父皆視為大不孝之舉,孤本念兄弟一場,大肚予你代母歸寧省親,如今看來是孤錯了, 老五, 你真太令本太子失望了, 今限你半月歸京入皇祠請罪, 如誤期不迴,一律視為不敬皇父之舉,屆時, 可別怪孤代父訓子,貶爾為庶民。」
那些曾參與了舞弊弄權一行的朝工們,沒有哪次覺得太子有如此可愛過, 便是對著他通紅的鼻子,腫到睜不開的眼睛, 都覺得俊逸瀟灑了起來,有了些「仁君」的氣候。
太子雖然不成器,可於孝心一道卻是無人能敵,便是腦子不好使,也知道子不言父過,何況一國之君?
一國之君,不要麵的麽?便是治下有失察或冤假錯案,那又怎樣?判都判了,流都流了,難道要君王自打臉頰,在天下人麵前承認自己昏聵,有被人當傻子一樣的糊弄到?
錯了也是對,君要臣死臣必死,君說對錯是對錯,對了也是錯,君無戲言!
所以,換了就換了,有什麽要緊?況若沒此機遇,他能成王?恐怕連侯府的爵位都摸不著,有如今身份地位,得虧了當初動手腳的老大人們,所以,他該感謝十幾年前的那場暗流湧動,若良心未泯,就很該雙手奉上北境兵權,報答朝廷對他的恩同再造。
……
……
這看似為陛下的開脫之詞,實則是遮掩了眾知情人的欺君之罪,一場弄不好就將動盪其尊位的危機,竟在他急欲打壓五皇子的前提下,錯有錯著的撫順了眾朝工的心,令他們覺得,或可再容他逍遙一段日子。
便是以厚顏無恥著稱的聞關二位閣老,也被太子這番驚天思維給震驚到了,沒有人會料到太子竟然能這樣為換子風波釋義,一場朝野百姓等著看後續的驚天醜聞,竟然就這樣以出乎意料的方式結了尾。
太子一錘定音,以君父錯漏,子不可揭為由,摁下了鼎沸人言,再不許任何人提及,大有將錯就錯的意思,反正兩個掉錯包的孩子前途都很好,一個考中了狀元,一個獲封了王爵,若要硬踩著君父的顏麵換迴來,那就換人不換銜,也算是他身為人子,為君父扯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了。
換人不換銜?
別說朝臣沒懂其義,連淩湙都咀嚼著這話品不出個所以然。
太子這腦迴路絕了啊!
古人最重宗族血脈,認祖歸宗謂之根本,寧侯府老侯爺尚在,他若要招子歸寧,世人以孝道壓迫,子不言父過,那這新封的荒原王當如何選擇?迴是不迴?認是不認?
若迴,那這王爵可是不能給他帶迴侯府的,大徵開國皇帝和先寧柱國公可是有協詔在前的,寧氏子孫永不封王,所以淩湙若要認祖歸宗,就得先主動將王爵請削掉。
當然,為顯朝廷厚道,太子還給他們留了一條備選之路,就是銜不動人動。
兩個錯換了人生的孩子,都用自己的能力證明了自身的優秀,如此他也不忍換迴身份後的他們,淪為無官無爵的普通子民,不若真正的淩氏子,也就是現今占著寧譽身份的狀元郎,去到北境做王,而真正的寧氏子,也就是現今的荒原王,迴到京畿來做狀元郎。
都是大才之人,頂什麽官銜也都是在為朝廷盡忠辦差,如此,便也不羈誰坐了什麽位了。
……
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