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頁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作者:大葉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再之後,闞衡便以舌燦蓮花之姿,暗示聞關一脈,分離北境整體局勢的機會來臨,隻要推了淩湙上位,北境山頭另立,一山不容二虎,紛爭遲早從內部滲透瓦解,如此一來,武氏不足為患。
奏報是聞關二人的高徒寫的,狀元郎的背景滿京皆知,按原本的交待,他們是要淩譽拆武家台的,可看這捎迴來的字裏行間,都透著與出京前的吩咐相悖論,這很難不讓人多想,再一沉思,就不免往陰謀論上想。
拆武家台,不一定就要拆武氏血脈的,義子也是子,且人心隔肚皮,若有人從中推上一手,翻臉盡乎可行,淩譽捎這麽一封奏報迴來,難不成就是有暗示他們有文章可做?再聯繫闞衡的熱切,難不成是武帥病危,終於讓那小子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扶還是不扶?會不會前剛驅狼,後又引虎?
可不管淩湙能不能成虎,北境那一塊地方,勢必要催生一場亂的,不用內鬥拖住他們,等到京中奪位的權力交迭一起,擒王軍會立舉大義之旗,那整體實力太可怕了,整個關內恐沒有可擋之軍,因此,北境得亂,必須得攪得他們自顧不暇,無有可騰挪之力。
雙方一拍即合,趁著悉知內情的陛下昏迷,鼓動蒙在鼓裏的監國太子,擬議對武帥義子的表彰,找的藉口都是現成的,有奏表,有硬摁著世子不封的前情,一個巴掌一個棗的,用賞義子這樣的小恩惠,向世人展現朝廷對武氏的重視。
這招可太噁心了,百姓並分不清這道賞的用意,隻知道武帥府得到了應有的厚待,算是給了武大帥高規格的尊榮和尊重,連義子都得到了封賞,親兒順利襲爵還有問題麽?
沒有問題,順理成章。
朝議幾乎不受阻礙的進行了下去,卻在給淩湙的官職上產生了分歧,按闞衡的設想,直接一步到位,以義子之身,承帥府爵位,又不是沒有先例,且能更迅速的分裂北境局勢,武景同但有不甘,北境必亂。
可聞關一脈心驚肉跳,下意識否決了此議,提涼州大將上頭,認為紀立春不堪大用,倒不如讓出位置給淩湙,讓他名正言順卡上一州之主位,如鯁在喉般刺著武帥府眾人神經。
闞衡不同意,搬出涼州實際掌權人就是淩湙的證據,言此封賞於實質無用,並挑撥不動他們之間的信任危機,反會打草驚蛇,讓以後的謀策失去應用效益。
雙方爭執不下,直接暫擺了封賞議程,因為有更嚴峻的事端出現了,淩湙讓人卡著奏報送進京的另一目地達到了。
朝廷天使一入荊北就傻了。
說好的荊北一地盡失,武家軍盡歿,滿城哀嚎,全線盡數落入涼羌鐵騎,正等著大徵來議和,卑微討好的局麵呢?
哪呢?涼羌鐵騎呢?以及半道乍聞五皇子被擄的噩耗,真假當中,哪個為真,哪個當假,實情呢?
實情就是隻有五皇子被擄為真,其餘消息均為假,禮部官員和宣旨的朝廷天使,被引著進入東線城,見到了麵容蒼白,卻仍活的有生氣的武大帥。
咕咚一聲,全數人盡皆受到大帥威儀的逼迫,膝都不帶直的跪了,而因為有淩湙事前的預防針在,武大帥在看到割地賠款旨意後,並沒有出現暈厥淚崩之相,隻麵無表情的捧著旨意看了許久許久,久到所有人跪的膝蓋都麻了,才聽到上首處的老帥一聲悲痛憤唿,「君要自亡,臣當死諫,嗚唿哀我臣民百姓,無有可靠君父,無有青天官署,國持不久,衰日可見,痛哉悲哉,陛下啊!……」
近身親衛立刻上前,狂往大帥嘴裏塞藥,那是淩湙臨行前留下的,為著就是防這一刻的悲痛。
武大帥摔了旨意,按著胸口讓親衛將這一行人綁了押走,並勒令不許將朝廷旨意宣揚出去,想要按下這道恥辱之旨。
然而,淩湙正等這旨行事呢!
一行人剛進東線城,酉二就將消息傳給了他,爾後不出半個日頭,朝廷割讓整個荊北,以求和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大徵,再半個日頭後,替武家軍報功的奏報也從京中傳了出來,滿天下百姓這才從中體味出了忠義之後的背刺,而且是來自朝廷百官君王的背刺。
人家武家軍拚死守住的城池,你方朝臣都不調查清楚,就認定了地失人亡,頒發的旨意裏,連撫恤安慰之語都無,未有一聲問候,輕輕鬆鬆略過了數萬軍民,寒心,真是太寒心了。
滿殿朝臣傻了,監國太子也傻了,這才記起己方在收到狀元郎奏報之前,都幹了什麽蠢事,那一隊派出去諂媚議和的使臣,根本沒想起來召迴,等引起滿天議論,宣揚的天下盡知時,所有辯解都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監國太子本身粗枝大葉,不會想到這樣的巧合存在人為的痕跡,可文殊閣裏的幾個老狐狸,卻私下碰頭算計了一把時間差,悚然而驚的意識到,這裏麵可能著了某人的道。
闞衡更臉色難看,將覷到的機遇,解讀成了某人故意放開的漏洞,就是故意引發他聯合其他人搞事,從而疏忽那一行天使的行動軌跡,造成比議他功更盛大的非議。
他應該想到,依某人行事的縝密性,不該漏出這樣的破綻讓自己抓,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那人算準了他的急不可耐,聞腥而動。
可怕,太可怕了。
試問,滿天下人的焦點,都集中在了武帥府的赤膽忠心上,熱烈談論著父子同袍披掛,為國盡忠執守的慘烈戰事裏,誰還記得一名義子的「寸許之功」?
奏報是聞關二人的高徒寫的,狀元郎的背景滿京皆知,按原本的交待,他們是要淩譽拆武家台的,可看這捎迴來的字裏行間,都透著與出京前的吩咐相悖論,這很難不讓人多想,再一沉思,就不免往陰謀論上想。
拆武家台,不一定就要拆武氏血脈的,義子也是子,且人心隔肚皮,若有人從中推上一手,翻臉盡乎可行,淩譽捎這麽一封奏報迴來,難不成就是有暗示他們有文章可做?再聯繫闞衡的熱切,難不成是武帥病危,終於讓那小子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扶還是不扶?會不會前剛驅狼,後又引虎?
可不管淩湙能不能成虎,北境那一塊地方,勢必要催生一場亂的,不用內鬥拖住他們,等到京中奪位的權力交迭一起,擒王軍會立舉大義之旗,那整體實力太可怕了,整個關內恐沒有可擋之軍,因此,北境得亂,必須得攪得他們自顧不暇,無有可騰挪之力。
雙方一拍即合,趁著悉知內情的陛下昏迷,鼓動蒙在鼓裏的監國太子,擬議對武帥義子的表彰,找的藉口都是現成的,有奏表,有硬摁著世子不封的前情,一個巴掌一個棗的,用賞義子這樣的小恩惠,向世人展現朝廷對武氏的重視。
這招可太噁心了,百姓並分不清這道賞的用意,隻知道武帥府得到了應有的厚待,算是給了武大帥高規格的尊榮和尊重,連義子都得到了封賞,親兒順利襲爵還有問題麽?
沒有問題,順理成章。
朝議幾乎不受阻礙的進行了下去,卻在給淩湙的官職上產生了分歧,按闞衡的設想,直接一步到位,以義子之身,承帥府爵位,又不是沒有先例,且能更迅速的分裂北境局勢,武景同但有不甘,北境必亂。
可聞關一脈心驚肉跳,下意識否決了此議,提涼州大將上頭,認為紀立春不堪大用,倒不如讓出位置給淩湙,讓他名正言順卡上一州之主位,如鯁在喉般刺著武帥府眾人神經。
闞衡不同意,搬出涼州實際掌權人就是淩湙的證據,言此封賞於實質無用,並挑撥不動他們之間的信任危機,反會打草驚蛇,讓以後的謀策失去應用效益。
雙方爭執不下,直接暫擺了封賞議程,因為有更嚴峻的事端出現了,淩湙讓人卡著奏報送進京的另一目地達到了。
朝廷天使一入荊北就傻了。
說好的荊北一地盡失,武家軍盡歿,滿城哀嚎,全線盡數落入涼羌鐵騎,正等著大徵來議和,卑微討好的局麵呢?
哪呢?涼羌鐵騎呢?以及半道乍聞五皇子被擄的噩耗,真假當中,哪個為真,哪個當假,實情呢?
實情就是隻有五皇子被擄為真,其餘消息均為假,禮部官員和宣旨的朝廷天使,被引著進入東線城,見到了麵容蒼白,卻仍活的有生氣的武大帥。
咕咚一聲,全數人盡皆受到大帥威儀的逼迫,膝都不帶直的跪了,而因為有淩湙事前的預防針在,武大帥在看到割地賠款旨意後,並沒有出現暈厥淚崩之相,隻麵無表情的捧著旨意看了許久許久,久到所有人跪的膝蓋都麻了,才聽到上首處的老帥一聲悲痛憤唿,「君要自亡,臣當死諫,嗚唿哀我臣民百姓,無有可靠君父,無有青天官署,國持不久,衰日可見,痛哉悲哉,陛下啊!……」
近身親衛立刻上前,狂往大帥嘴裏塞藥,那是淩湙臨行前留下的,為著就是防這一刻的悲痛。
武大帥摔了旨意,按著胸口讓親衛將這一行人綁了押走,並勒令不許將朝廷旨意宣揚出去,想要按下這道恥辱之旨。
然而,淩湙正等這旨行事呢!
一行人剛進東線城,酉二就將消息傳給了他,爾後不出半個日頭,朝廷割讓整個荊北,以求和的消息,就傳遍了整個大徵,再半個日頭後,替武家軍報功的奏報也從京中傳了出來,滿天下百姓這才從中體味出了忠義之後的背刺,而且是來自朝廷百官君王的背刺。
人家武家軍拚死守住的城池,你方朝臣都不調查清楚,就認定了地失人亡,頒發的旨意裏,連撫恤安慰之語都無,未有一聲問候,輕輕鬆鬆略過了數萬軍民,寒心,真是太寒心了。
滿殿朝臣傻了,監國太子也傻了,這才記起己方在收到狀元郎奏報之前,都幹了什麽蠢事,那一隊派出去諂媚議和的使臣,根本沒想起來召迴,等引起滿天議論,宣揚的天下盡知時,所有辯解都顯得那樣蒼白無力。
監國太子本身粗枝大葉,不會想到這樣的巧合存在人為的痕跡,可文殊閣裏的幾個老狐狸,卻私下碰頭算計了一把時間差,悚然而驚的意識到,這裏麵可能著了某人的道。
闞衡更臉色難看,將覷到的機遇,解讀成了某人故意放開的漏洞,就是故意引發他聯合其他人搞事,從而疏忽那一行天使的行動軌跡,造成比議他功更盛大的非議。
他應該想到,依某人行事的縝密性,不該漏出這樣的破綻讓自己抓,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那人算準了他的急不可耐,聞腥而動。
可怕,太可怕了。
試問,滿天下人的焦點,都集中在了武帥府的赤膽忠心上,熱烈談論著父子同袍披掛,為國盡忠執守的慘烈戰事裏,誰還記得一名義子的「寸許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