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上的短板。


    薛維腰彎的更低,聲音哽咽,麵容慚愧,「是屬下自作主張,未顧及主上心情,罔揣了主上意誌,犯了僚屬大忌,主上怪罪實屬應當,便是施以懲戒,屬下也無話可說,實在當不得主上如此寬宥,更不敢受主上如此恩厚酬謝,請主上勿要如此,羞煞老夫也!」


    淩湙一拜而起,上前扶起腰彎的快觸地的薛維,一時竟有些失笑,「先生何故如此,錯便錯了,知錯而改是正當,我又非剛愎自用者,既知錯,便當認錯,先生該受此一禮,亦無需謙辭,咱們共事多年,名為主從,實為摯友,話說開,理辯明,方能長久,先生以為?」


    薛維抬頭,眼眶泛紅,頭更頻頻直點,「是極、是極,老夫這又犯了諂媚虛偽的毛病,該罰、該打,嗬嗬!」


    淩湙將人扶引迴座,自己就近挑了個位置坐下,笑著搖頭,「先生又說笑,真諂媚虛偽,便當明哲保身,又何來招惹我氣怒一舉?這是臊我冷待你幾日的仇呢!」


    薛維哈哈大笑,衝著淩湙拱手,「主上大義,是我們當屬下的福氣,沒有仇,隻有感懷。」


    這就是他,以及其他人願意留在這荒涼貧瘠地的原因。


    一個明理,知對錯,肯悔改,並不為臉麵而罔顧屬下情理的人,是比任何金銀聘金,更容易籠絡人,為其效命的可貴品質。


    為淩湙做事,從不用擔心,因為「違逆」二字而喪命,隻要理由正當,待他迴過味後,都會得到誠懇的反醒之言,折節賠禮之事在別的主子心裏,會成為丟份恥辱之舉,但在淩湙這裏,隻屬平常。


    因為他最常說的一句寬慰之言,人無完人,孰能無過?而招至所有屬下,都不會違心的遮掩過失,錯必究,責必追,成了涼州上下最好的糾察美德。


    二人把臂言歡,帳內氛圍迴暖,虎牙忙又開了火爐煮茶,顛顛的忙著往茶盤裏添點心等物,酉一也把著刀柄鬆了口氣,緊皺的眉心放平。


    淩湙將桌上剛得的信報拿來遞給薛維,撚著茶盤裏的椒麻薯蕷嗑,這是左姬燐特意給他稍的小零嘴,知道他愛這口,每年秋季收薯蕷的時候,都會給他炒上幾匣子,潤肺清火。


    薛維則將糧草帳目送至淩湙手上,二人便各自翻著手中東西,靜諡的帳內隻餘茶香裊裊,半晌都無人聲,直至各自看完後,方開口討論。


    淩湙將帳目遞迴,敲著桌幾道,「將士飲食這塊無需減省,帶來的肉幹中晚餐皆可用,混著油豆幹煮食,並損耗不了太多,咱們吃的起。」


    薛維點頭又搖頭,「凡兵出動,糧草皆虧巨,若主上此次能一舉收復荊北,拿到平州與蘚州的治理權,那新增的兩地,必有百姓等待救助,所需消耗必然是個大數字,屬下也是未雨綢繆,怕這即將入冬的時節,叫主上還要為那些多增的人口煩憂,若是臨春收復,還能指著下一個秋收,可這冬日霜寒雪重,衣食住宿,哪樣能省?京畿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大帥那邊……」得看武景瑟能不能在冬日之前,將帥府市工司那幫人治好,否則想要糧草支持,也是很困難的事。


    淩湙討厭與那幫人掰扯,他們又何嚐願意與那邊打交道?不過都是看在大帥府的情麵上,暫時忍耐罷了。


    「先生所憂並非無由,倒是我沒早先支會,糧草方麵早在我欲動兵之前,就去了信給齊渲,江州那邊每年要往荊川輸送大批糧食,我讓左師傅去信老家,通過齊渲向江州購入大量米糧布匹,近日就該轉運到涼州了,所以,先生無需憂心後續不夠的問題,放心安排好軍中供應就是。」


    左姬燐出自荊川,荊川山地良田稀少,江州充足的糧場,一直都是荊川主要的供糧地,淩湙讓左姬燐去信給老家的族長,以民亂裹挾饑荒為由,出了大量錢財,從江州內購軍中所需,且有齊渲作為中間人,倒是做了一場瞞天過海計。


    薛維聽的眼亮心喜,立刻起身沖淩湙下拜,「主上深謀遠慮,是我等部屬之福,亦是治下各將士百姓之福,主上……」


    淩湙忙扶其臂叫起,「先生無需如此,都是我應當的責任,總不能光顧著打地盤爭人口,卻不管肚腹之欲吧?皇帝不差餓兵……呃,這個……想讓馬兒跑,就得先餵草,咱們不差餓兵……」


    沒說完,兩人就都樂了。


    爾後薛維才說起了信報上的事,「掣電行動挺快的,江州兵居然真的靠了岸,入駐進了南川府,隻可惜了那些船,竟是一艘也沒能囫圇個的留下,江州這次帶兵的將軍,是個有腦子的,竟然知道拆船毀帆,不給朝廷留一點可窺探船隻結構的機會,也是謹慎了。」


    淩湙緩緩搖頭,聲淡而冷漠,「有沒有可能,這就是江州那邊的策略呢?不留片甲痕跡給人查,朝廷隻要過不去江,那邊就永遠歸他們管,多少年了,各路巡按史去江州,名為考察監管,實際做了什麽誰知道?連來接他們過江的船都出自江州,朝廷在水路上根本沒有半點優勢,花的大價錢造的所謂龍船,嗬,過江心便散,兩岸百姓皆傳江州有水鬼護佑那魚米之鄉,可真實情況,不過是江州那邊,將泅水極好的人聚在一起,偽做水鬼鑿穿了船底,使船沉在了江心,弄鬼了這些年,誰是傻的麽?隻不過朝廷丟不起那個人,便一直任由這種荒謬之言發散,搞得江州自己都覺得天王老子般,近些年越發的不將朝廷放眼裏,若不是為了消耗過剩的米糧,你看他們願意往江這邊送一顆米麽?就這,還是抬了高於本地六七倍的價錢才肯賣的,若說是我北境購糧,更抬了十倍多的價錢才肯交易,哼,早晚有一日,我得端了江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葉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葉湄並收藏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