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頁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作者:大葉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這種程度的慪氣方式,也是促進兩人感情進展的一絲調味劑,過了此遭,自然會再次親密無間,這都成了兩人身邊侍者的共識了。
所以,看到淩湙迴城,齊葙不僅憋了一肚子話要問,更憋了一肚子意見要提。
淩湙當時沒與他做深度解釋,梳洗過後的慵懶放鬆,讓他在府側廳等人的時候就哈欠連天,匆匆見了人後,隻告訴他登城之困已解,韓泰勇身亡的消息,並著逼韓泰勇手寫血書之事。
兩人見淩湙累的小臉泛出大濃的黑眼圈,在蛇爺的眼色暗示下,留了呈事表,又相攜著出了府門,而這一等,就再沒找著空隙與淩湙坐下交談。
淩湙把自己忙成了陀螺。
從第二日醒後,就直進了垂拱堂地窖,看那些被罰沒下來的勞役燒爐,岩石砌成的爐壁和爐膛,內裏燒的是木柴,有人從旁邊跟著扇火,然而,那溫度升的非常緩慢,淩湙守了一天,隻將將看他們燒出十斤鐵汁,費的木柴卻有幾百斤。
這還是殷子霽從罪民窩裏,挑出來的有經驗的燒爐匠,從溫灶爐開始,每天保持爐膛內的火氣,一日下來,三百斤柴到六百斤不等,且還沒往裏投鐵,真要正式開爐燒後,一日千斤木柴都不夠。
淩湙皺眉,與那揮汗如雨的老匠工討論,問他爐火的控溫怎麽控,問他化鐵汁的熔點,甚至都問到了打造刀兵時,揮錘的次數和打磨的剛硬度,結果,那老匠工一臉茫然,完全不能理解他說的意思,最後,隻訥訥的袖著手告訴淩湙,他們燒爐,祖祖輩輩憑的都是口傳的經驗,沒有所謂的秘籍。
他當淩湙說的這些東西,是哪個豪門世家裏總結的秘籍,聽的一臉嚮往,眼神湛湛的望著淩湙,搓著手想討不敢討的樣子。
匠籍人家,但凡有個這樣的集子在,是足能夠惠及後輩子孫的寶貝。
淩湙失望的從地窖裏爬出來,臨走時吩咐這老鐵匠給他鑄一口鐵鍾,他要用。
之後他又去了城南,那裏已經拆成了一座廢墟,殷子霽正安排人在清理殘渣,整理一些地勢凹陷處,原本的髒亂已經被翻蓋的新土取代,中間用拆出的地基鋪了一道路,人走上去,再不會沾一腳泥,而忙碌的百姓,喜悅與憂心同在。
淩湙一路上搞到的糧食,不可能養活這麽多人,但他有錢,殷子霽直接讓人去隴西府購糧,所以,從城南房子被扒掉開始,這邊百姓的三餐,都是垂拱堂負責。
時人一日食兩餐,可淩湙從來習慣三餐,路上也帶著身邊人一起食的三餐,這些百姓頭一次在早食用過之後,於正午時分又吃到了分派的飯食,個個都驚訝的不敢信,等到了晚上散工,領到一天裏的第三頓飯時,才終於明白,自己這是遇到了什麽好事,喜的次日上工時,都個個精神頭十足,深怕活幹少了或慢了,就沒了這樣的待遇。
淩湙依舊蹲在城南地界看了一天,全人力勞作,沒任何幫襯的輔助工具,大人還好些,小孩子們跌跌撞撞不敢停,特別是見他來了後,更手忙腳忙,怕因為年紀小不算工時分不到食物。
殷子霽給這些人發飯食的標準,是殘渣稱重,跟他們原來的勞役方式一樣,每日敲多少岩石得多少米糧,總比約莫在千斤換一鬥左右,是實實在在的苦役,肚餓而亡者不知倒了多少,而現在,是百斤換一餐,多的那頓你如果不捨得吃,是可以帶迴家儲存起來的,如此,家中那些總角小兒們,便都被拉了來幹活。
城東那處淩湙也去了,但沒進去,隻站在街口望了望,有拖著鼻涕的小孩大著膽問他,問他什麽時候來拆城東,他們也想一日吃三餐飯食,於是,淩湙就叫他帶信,說城南那邊要砌窯燒東西,需要柴,他們現在可以先存柴。
邊城的蒿草蘆葦曬幹了都能當柴,但不經燒,平常人家用一用還成,能拿來換錢的,隻有樹幹那些粗木枝叉等,可邊城水少風大,稀疏的樹木不成林,有限的幾處都在城北富人的圈地內,若要尋到足夠換錢的木柴,就得往城外官道兩邊的山裏跑,一日腳程隻夠背百十斤,入城時再交點稅,能落進百姓手裏的,不足十個銅板。
殷子霽在淩湙沒迴之時,就猜到他需要用到大量木柴,已鼓動全城百姓砍柴換糧,並免除了城門稅,如此,淩湙才會在地窖裏,看到堆積如山的柴禾。
這麽看了兩天,淩湙對心裏的規劃有了數,而他需要的鐵鍾,卻被殷子霽拿個銅鍾代替了,用他振振有詞的話來說,熬一斤鐵汁多費勁呢!原虎威堂的倉庫裏扒拉出個樂伶人的器物,剛好,拿給他玩。
淩湙:……怪我,沒給你講清鐵鍾的用途。
四門中心的鍾樓上,淩湙作為邊城的實際統治者,宣布了第一條命令:每日卯初,晨鍾響之時,全城十五以上,四十以下,無論男女,集於此,由我府中親衛領操繞城一圈,以南門出北門進計,前五百者發糧一鬥,後五百者什麽也沒有,中間五百者為一列,獎不等勻的餅或饢,當然,料於男女體力不勻,故分隊執行此活動。
四麵圍攏而來的百姓寂靜無聲,默默的注視著鍾樓上的淩湙,明明不解其意,卻都不敢開口尋問,淩湙也不解釋,而是接著宣布了第二件事。
「城中會設一鐵匠鋪,內有鐵鍋、刀剪和翻地的耙犁,小到針黹,大到斧鋤,樣樣俱全……」
他話沒說完,寂靜無聲的中心街道上嗡一聲炸了鍋,百姓們轟鳴著齊齊移動腳步,往前擠著挨著,似要能將他剛剛的話全收進耳裏,湛湛目光緊盯著他,連唿吸都收斂的近似於無。
所以,看到淩湙迴城,齊葙不僅憋了一肚子話要問,更憋了一肚子意見要提。
淩湙當時沒與他做深度解釋,梳洗過後的慵懶放鬆,讓他在府側廳等人的時候就哈欠連天,匆匆見了人後,隻告訴他登城之困已解,韓泰勇身亡的消息,並著逼韓泰勇手寫血書之事。
兩人見淩湙累的小臉泛出大濃的黑眼圈,在蛇爺的眼色暗示下,留了呈事表,又相攜著出了府門,而這一等,就再沒找著空隙與淩湙坐下交談。
淩湙把自己忙成了陀螺。
從第二日醒後,就直進了垂拱堂地窖,看那些被罰沒下來的勞役燒爐,岩石砌成的爐壁和爐膛,內裏燒的是木柴,有人從旁邊跟著扇火,然而,那溫度升的非常緩慢,淩湙守了一天,隻將將看他們燒出十斤鐵汁,費的木柴卻有幾百斤。
這還是殷子霽從罪民窩裏,挑出來的有經驗的燒爐匠,從溫灶爐開始,每天保持爐膛內的火氣,一日下來,三百斤柴到六百斤不等,且還沒往裏投鐵,真要正式開爐燒後,一日千斤木柴都不夠。
淩湙皺眉,與那揮汗如雨的老匠工討論,問他爐火的控溫怎麽控,問他化鐵汁的熔點,甚至都問到了打造刀兵時,揮錘的次數和打磨的剛硬度,結果,那老匠工一臉茫然,完全不能理解他說的意思,最後,隻訥訥的袖著手告訴淩湙,他們燒爐,祖祖輩輩憑的都是口傳的經驗,沒有所謂的秘籍。
他當淩湙說的這些東西,是哪個豪門世家裏總結的秘籍,聽的一臉嚮往,眼神湛湛的望著淩湙,搓著手想討不敢討的樣子。
匠籍人家,但凡有個這樣的集子在,是足能夠惠及後輩子孫的寶貝。
淩湙失望的從地窖裏爬出來,臨走時吩咐這老鐵匠給他鑄一口鐵鍾,他要用。
之後他又去了城南,那裏已經拆成了一座廢墟,殷子霽正安排人在清理殘渣,整理一些地勢凹陷處,原本的髒亂已經被翻蓋的新土取代,中間用拆出的地基鋪了一道路,人走上去,再不會沾一腳泥,而忙碌的百姓,喜悅與憂心同在。
淩湙一路上搞到的糧食,不可能養活這麽多人,但他有錢,殷子霽直接讓人去隴西府購糧,所以,從城南房子被扒掉開始,這邊百姓的三餐,都是垂拱堂負責。
時人一日食兩餐,可淩湙從來習慣三餐,路上也帶著身邊人一起食的三餐,這些百姓頭一次在早食用過之後,於正午時分又吃到了分派的飯食,個個都驚訝的不敢信,等到了晚上散工,領到一天裏的第三頓飯時,才終於明白,自己這是遇到了什麽好事,喜的次日上工時,都個個精神頭十足,深怕活幹少了或慢了,就沒了這樣的待遇。
淩湙依舊蹲在城南地界看了一天,全人力勞作,沒任何幫襯的輔助工具,大人還好些,小孩子們跌跌撞撞不敢停,特別是見他來了後,更手忙腳忙,怕因為年紀小不算工時分不到食物。
殷子霽給這些人發飯食的標準,是殘渣稱重,跟他們原來的勞役方式一樣,每日敲多少岩石得多少米糧,總比約莫在千斤換一鬥左右,是實實在在的苦役,肚餓而亡者不知倒了多少,而現在,是百斤換一餐,多的那頓你如果不捨得吃,是可以帶迴家儲存起來的,如此,家中那些總角小兒們,便都被拉了來幹活。
城東那處淩湙也去了,但沒進去,隻站在街口望了望,有拖著鼻涕的小孩大著膽問他,問他什麽時候來拆城東,他們也想一日吃三餐飯食,於是,淩湙就叫他帶信,說城南那邊要砌窯燒東西,需要柴,他們現在可以先存柴。
邊城的蒿草蘆葦曬幹了都能當柴,但不經燒,平常人家用一用還成,能拿來換錢的,隻有樹幹那些粗木枝叉等,可邊城水少風大,稀疏的樹木不成林,有限的幾處都在城北富人的圈地內,若要尋到足夠換錢的木柴,就得往城外官道兩邊的山裏跑,一日腳程隻夠背百十斤,入城時再交點稅,能落進百姓手裏的,不足十個銅板。
殷子霽在淩湙沒迴之時,就猜到他需要用到大量木柴,已鼓動全城百姓砍柴換糧,並免除了城門稅,如此,淩湙才會在地窖裏,看到堆積如山的柴禾。
這麽看了兩天,淩湙對心裏的規劃有了數,而他需要的鐵鍾,卻被殷子霽拿個銅鍾代替了,用他振振有詞的話來說,熬一斤鐵汁多費勁呢!原虎威堂的倉庫裏扒拉出個樂伶人的器物,剛好,拿給他玩。
淩湙:……怪我,沒給你講清鐵鍾的用途。
四門中心的鍾樓上,淩湙作為邊城的實際統治者,宣布了第一條命令:每日卯初,晨鍾響之時,全城十五以上,四十以下,無論男女,集於此,由我府中親衛領操繞城一圈,以南門出北門進計,前五百者發糧一鬥,後五百者什麽也沒有,中間五百者為一列,獎不等勻的餅或饢,當然,料於男女體力不勻,故分隊執行此活動。
四麵圍攏而來的百姓寂靜無聲,默默的注視著鍾樓上的淩湙,明明不解其意,卻都不敢開口尋問,淩湙也不解釋,而是接著宣布了第二件事。
「城中會設一鐵匠鋪,內有鐵鍋、刀剪和翻地的耙犁,小到針黹,大到斧鋤,樣樣俱全……」
他話沒說完,寂靜無聲的中心街道上嗡一聲炸了鍋,百姓們轟鳴著齊齊移動腳步,往前擠著挨著,似要能將他剛剛的話全收進耳裏,湛湛目光緊盯著他,連唿吸都收斂的近似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