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她粗略計算出來的結果,減掉預備要砸在小賣部上的錢,剩下的大概隻夠她熬上三個月。
當然,前提是小賣部隻賠不賺。
她也沒有打算告訴曲向文自己想要重啟外公小賣部的事情,主要是覺得多說無益,而且兩人說實在的,確實也沒有那麽熟。
「好——」
曲向文卻想,宋清在家待著也花不了多少錢,說是三個月,但應該能待到中秋後,瞬間心情就沒那麽煩悶了。
「等我書店裝修好,請你去店裏喝杯咖啡。」
「行啊,我到時候給你送個花籃。」宋清隨口接道,然後見他沒有下文,便擺擺手,繼續推著行李往家裏走。
她也摸不清這種半尷不尬,一來一迴的對話為什麽要杵在家門口說,等迴去了微信聊不也一樣,還能順便發個表情包緩解一下氣氛。
曲向文直到看著她開門進屋,才把鴨舌帽重新戴上,雙手插兜往小巷深處走去。
宋清家和曲向文家在同一條巷子,一個住巷頭,一個住巷尾。
南橋村以村中一棵百年老樹為界,將居民區平分為四等份,成排的小巷貫穿東西,每條巷子都坐落有新舊自建房十餘棟,總長近 200 米,小巷前後都通大路,因而住在巷頭的人很少從巷尾經過,住在巷尾的人也很少往巷頭走。
唯獨曲向文一人,寬敞大路不愛走,偏偏喜歡往小巷子裏鑽。
*
宋清家理所當然的一個人都沒有,舅舅在相親,宋欣梅在店裏忙。
宋欣梅在宋清十歲的時候便離了婚,離用攢了半輩子的錢在鎮上盤了個鋪子,專門賣逢年過節拜神拜佛用的麵包和福粿。
這裏的人一年到頭大節小節數十個,二十四節氣要拜,初一十五要拜,各路神仙聖誕要拜,所以麵粿消耗量巨大,卻又因為口味單一,家中小孩大多不愛吃,浪費的也很多。
於是宋欣梅就看準了這一點,再加上自己從外婆那裏繼承而來的做麵粿的手藝,擴充了種類,豐富了用料,花了幾年時間,就把宋家麵粿鋪子做成了十裏八鄉銷量第一,好評第一,迴頭客第一,但也因此,幾乎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直到近幾年生意逐漸穩定,舅舅也迴家來幫忙,積蓄多了,也空出了人手,宋欣梅這才去市裏換了幾套新機器,請了員工,把生產流程化,這才得以偷得半日閑暇。
宋清把行李箱抬去廁所沖洗了一番,等它晾幹,期間摸出手機看了一眼,今天既非初一十五,也沒有傳統時節,想來麵粿鋪應該不算太忙,所以也打消了要去鎮上一趟的想法。
上樓前,她瞥見客廳正中央的菠蘿格木神台上明鏡高懸,香燭搖曳,定睛一想,撇下行李箱,先上前給油燈添了油,再點上三支香,屈膝往拜墊上一跪,閉眼,將香舉高過頭頂。
早些年家裏用的油比較劣質,香也是煙重味大,一年時間便能把客廳的白牆頂熏得黢黑,年底大掃除時拿著刮刀往下鏟,一塊塊油腥牆皮接二連三往下掉,每年都得花錢找人來補漆。
後來油換成了無煙環保油,香也是改買貴一點的無煙香。
常人的日子一旦有了點向好的趨勢,連帶著供奉的神明也跟著沾光。
上完香後,宋清迴房間就蒙頭睡起了覺,直到一陣若有似無的香味把她叫醒,睜眼一看手機,已然六點半。
宋清揉著眼睛往樓下走,台階沒跨幾步,就聽見聲如洪鍾的宋欣梅女士在樓下吼:「怎麽沒看上你你自己不清楚啊?都約在西餐廳見麵了,那肯定平日裏就是個講究人,你就安安靜靜坐那低頭吃牛排就好了,非得聊什麽氂牛肉,不抖落點你年輕時那點破事就吃不下飯是吧?」
「那可是高中老師誒,哪個不是從小到大循規蹈矩,隻求生活安穩如意,你跟她聊大草原,聊雪山,聊氂牛有個屁用,還不如跟她聊聊你鎮上那套房子和咱家鋪子一年的盈利,我看這些倒還實際點。」
一聽,就知道是宋辛明又相親失敗了。
他十幾歲便高中輟學去了外地,據說是跟著一幫狐朋狗友邊打工邊一路北上,作勢要踏遍祖國壯闊山河,結果下了火車就被人賣去餐館裏洗盤子。
因為覺得丟臉,他愣是一句也沒跟家裏人說,自己老老實實洗了兩年盤子,然後攢了錢一點點把曾經畫在本子上的路線走完,不過三十出頭就把全國大江南北都走了一遍。
後來逢人就愛念叨自己獨自一人走南闖北的宏偉事跡,恨不得寫本自傳流傳百世,死後還得僱人把它刻在墓碑上,讓子子孫孫緬懷瞻仰。
起初宋清對此還是頗感興趣的,每迴宋辛明在飯桌上講起,她都會停下筷子,托著腮幫子認真聆聽。
後來聽得多了,翻來覆去都是那點東西,漸漸就沒了興趣。
她進廚房給自己倒了杯水,也不急著走,就這樣倚在洗碗池旁一邊喝水一邊聽宋辛明辯駁:「人林老師不是那樣的人,這個世界上不是人人都跟你一樣,總把物質需求掛嘴上的好不好——」
「精神需求和對自由的嚮往才是我們這代人應該追求的東西。」
「我呸——」
宋欣梅挖了勺豬油丟鍋裏,鍋鏟壓著那白膩一團在鍋底溜著邊打轉。
「還我們這代人,怎麽?你不是我弟,跟我不是一代人啊?咱倆是隔著輩分還是怎麽著?要不你也別喊我姐了,幹脆直接喊我姨得了。」<="<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當然,前提是小賣部隻賠不賺。
她也沒有打算告訴曲向文自己想要重啟外公小賣部的事情,主要是覺得多說無益,而且兩人說實在的,確實也沒有那麽熟。
「好——」
曲向文卻想,宋清在家待著也花不了多少錢,說是三個月,但應該能待到中秋後,瞬間心情就沒那麽煩悶了。
「等我書店裝修好,請你去店裏喝杯咖啡。」
「行啊,我到時候給你送個花籃。」宋清隨口接道,然後見他沒有下文,便擺擺手,繼續推著行李往家裏走。
她也摸不清這種半尷不尬,一來一迴的對話為什麽要杵在家門口說,等迴去了微信聊不也一樣,還能順便發個表情包緩解一下氣氛。
曲向文直到看著她開門進屋,才把鴨舌帽重新戴上,雙手插兜往小巷深處走去。
宋清家和曲向文家在同一條巷子,一個住巷頭,一個住巷尾。
南橋村以村中一棵百年老樹為界,將居民區平分為四等份,成排的小巷貫穿東西,每條巷子都坐落有新舊自建房十餘棟,總長近 200 米,小巷前後都通大路,因而住在巷頭的人很少從巷尾經過,住在巷尾的人也很少往巷頭走。
唯獨曲向文一人,寬敞大路不愛走,偏偏喜歡往小巷子裏鑽。
*
宋清家理所當然的一個人都沒有,舅舅在相親,宋欣梅在店裏忙。
宋欣梅在宋清十歲的時候便離了婚,離用攢了半輩子的錢在鎮上盤了個鋪子,專門賣逢年過節拜神拜佛用的麵包和福粿。
這裏的人一年到頭大節小節數十個,二十四節氣要拜,初一十五要拜,各路神仙聖誕要拜,所以麵粿消耗量巨大,卻又因為口味單一,家中小孩大多不愛吃,浪費的也很多。
於是宋欣梅就看準了這一點,再加上自己從外婆那裏繼承而來的做麵粿的手藝,擴充了種類,豐富了用料,花了幾年時間,就把宋家麵粿鋪子做成了十裏八鄉銷量第一,好評第一,迴頭客第一,但也因此,幾乎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
直到近幾年生意逐漸穩定,舅舅也迴家來幫忙,積蓄多了,也空出了人手,宋欣梅這才去市裏換了幾套新機器,請了員工,把生產流程化,這才得以偷得半日閑暇。
宋清把行李箱抬去廁所沖洗了一番,等它晾幹,期間摸出手機看了一眼,今天既非初一十五,也沒有傳統時節,想來麵粿鋪應該不算太忙,所以也打消了要去鎮上一趟的想法。
上樓前,她瞥見客廳正中央的菠蘿格木神台上明鏡高懸,香燭搖曳,定睛一想,撇下行李箱,先上前給油燈添了油,再點上三支香,屈膝往拜墊上一跪,閉眼,將香舉高過頭頂。
早些年家裏用的油比較劣質,香也是煙重味大,一年時間便能把客廳的白牆頂熏得黢黑,年底大掃除時拿著刮刀往下鏟,一塊塊油腥牆皮接二連三往下掉,每年都得花錢找人來補漆。
後來油換成了無煙環保油,香也是改買貴一點的無煙香。
常人的日子一旦有了點向好的趨勢,連帶著供奉的神明也跟著沾光。
上完香後,宋清迴房間就蒙頭睡起了覺,直到一陣若有似無的香味把她叫醒,睜眼一看手機,已然六點半。
宋清揉著眼睛往樓下走,台階沒跨幾步,就聽見聲如洪鍾的宋欣梅女士在樓下吼:「怎麽沒看上你你自己不清楚啊?都約在西餐廳見麵了,那肯定平日裏就是個講究人,你就安安靜靜坐那低頭吃牛排就好了,非得聊什麽氂牛肉,不抖落點你年輕時那點破事就吃不下飯是吧?」
「那可是高中老師誒,哪個不是從小到大循規蹈矩,隻求生活安穩如意,你跟她聊大草原,聊雪山,聊氂牛有個屁用,還不如跟她聊聊你鎮上那套房子和咱家鋪子一年的盈利,我看這些倒還實際點。」
一聽,就知道是宋辛明又相親失敗了。
他十幾歲便高中輟學去了外地,據說是跟著一幫狐朋狗友邊打工邊一路北上,作勢要踏遍祖國壯闊山河,結果下了火車就被人賣去餐館裏洗盤子。
因為覺得丟臉,他愣是一句也沒跟家裏人說,自己老老實實洗了兩年盤子,然後攢了錢一點點把曾經畫在本子上的路線走完,不過三十出頭就把全國大江南北都走了一遍。
後來逢人就愛念叨自己獨自一人走南闖北的宏偉事跡,恨不得寫本自傳流傳百世,死後還得僱人把它刻在墓碑上,讓子子孫孫緬懷瞻仰。
起初宋清對此還是頗感興趣的,每迴宋辛明在飯桌上講起,她都會停下筷子,托著腮幫子認真聆聽。
後來聽得多了,翻來覆去都是那點東西,漸漸就沒了興趣。
她進廚房給自己倒了杯水,也不急著走,就這樣倚在洗碗池旁一邊喝水一邊聽宋辛明辯駁:「人林老師不是那樣的人,這個世界上不是人人都跟你一樣,總把物質需求掛嘴上的好不好——」
「精神需求和對自由的嚮往才是我們這代人應該追求的東西。」
「我呸——」
宋欣梅挖了勺豬油丟鍋裏,鍋鏟壓著那白膩一團在鍋底溜著邊打轉。
「還我們這代人,怎麽?你不是我弟,跟我不是一代人啊?咱倆是隔著輩分還是怎麽著?要不你也別喊我姐了,幹脆直接喊我姨得了。」<="<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