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當然知道他是在開玩笑的。
“鏽色倒是有,釉色應該是沒有的。”梁仲也迴復了一句。
“像之前我們很多次鑑別別的東西一樣,鑑定青銅器也有步驟和順序, ”葉之鶴說道,“首先鑑定任何物件之前都要熟悉這些種類誕生的時間以及文化背景。”
周圍也有在觀察青銅器的人, 聽到也沒有駁斥, 而且因為剛才的書法事件,真的不少人認識葉之鶴。
也有不少人知道他在玩直播,在直播裏鑑定了很多東西,樁樁件件都是珍寶, 還沒有翻過車。
這些話雖然是老生常談, 但也依舊是新入門的玩友容易忽略的。
現在的人越來越浮躁了, 看得很多書都是什麽‘新手入門到精通’‘教你快速鑑定xxx’, 固然是省略了許多精力, 但有的時候也會桎梏住你的上限。
聽著他慢慢的在和自己身邊的助理說青銅器,他們也就聽著。
“……青銅時代特指商周、春秋戰國, 但最早出現可以通過記錄追溯到黃帝時期,到商朝的時候,青銅器發展到歷史上第一個繁盛時期,種類也越來越多,製作工藝精良,胎壁厚實,給人以凝重、莊嚴的感覺。”
“而且這個時候的青銅器廣泛使用浮雕裝飾,比之前的平雕更多出一種鮮明優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候的青銅器上很少有銘文,即便是有銘文,也是極少數的青銅器……這個青銅鼎上銘文不少。”葉之鶴指著裏麵的鼎說道。
“那肯定排除商朝以前了。”梁仲說道,“到後麵我也可以猜一點下來了。”
“到周朝之後,經濟文化有所發展,然後青銅器上的紋飾開始變得繁複優美,築有銘文的青銅器越來越多,銘文越來越長。”梁仲根據明清時候瓷器的發展可以猜到這樣的經過。
“對,不過周朝時候這些紋飾雖然精緻繁複了,卻又缺少了一些生氣,到了春秋戰國時候,王權旁落,這些富有神秘色彩,在某種程度上代表權利的青銅器上的紋飾也開始有了新的突破。”
“不再那麽神秘,並且有了地域化的風情,開始有了生活氣息,出現了較多的生活場景,比如說漁獵之類的。”葉之鶴簡單的概括了一番。
隨著他的述說,這一個鼎似乎也富有一些人文關懷人文色彩。
被修復好的鼎顏色古著,滿是歷史的痕跡。
這落下來的光影似乎讓他們能夠穿透時光,和幾千年前的古人對話,看到他們在溫度極高的熔爐裏勞作的樣子。
但在分辨青銅器之前還要分清楚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滇文化等製造的青銅器,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積累相關的知識。
葉之鶴在這裏隻是簡單的說幾句。
而且鼎的種類也有區別,有方鼎和圓鼎,不過以圓鼎為多。
圓鼎是三足兩耳的容器,始於商代,盛行於商晚期、西周至兩漢,多是禮器,等到宋朝到清朝乃至於現在,鼎已經多做祭器了,現在家家戶戶用的香爐就是鼎的一種,不過已經不是青銅器了,多是瓷器陶器。
麵前的圓鼎正是三足兩耳,高二十多厘米,深腹圜底,下承三柱足稍外撇。
莊重而雄渾優美。
這個鼎來自一位未知姓名的收藏家,來路也未知,可是看到這個鼎的一些人神色卻十分莫名起來。
因為這個鼎他們曾經在米國的一家博物館見到過,後麵那家博物館還傳出過起火的傳聞,一批文物消失不見。
至於過程到底怎麽樣,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那邊的博物館出這種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
不隻是華夏文物,一些昂貴的西方展覽品也屢屢現身黑市。
還有人說博物館裏的都是假貨,他們也不敢說什麽不敢做什麽,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而已。
“不過這個鼎上沒有什麽生活場景,這些紋飾我看不出說法來。”梁仲得目光跟著青銅鼎上的紋飾走,隻感覺裏麵蘊藏了一個神秘的世界,這個世界哪怕簡化成為無數的線條,還是讓他十分不解。
如果是常常接觸的瓷器還能夠看懂幾分。
那些壽字紋,雲紋,迴字紋之類的,但青銅鼎上的線條的菱紋和夔紋繁複得就像是毛線團,找不到思緒在哪裏。
葉之鶴基本上沒有接觸過,也沒有讓他們接觸過,現在看不懂很正常。
“這些紋飾很有意思的,也很有味道,就像是我們現在的人研究甲骨文,可以知道文化變遷,這些紋路也要通過對商周文化的了解才能夠知道其含義,你看。”說話的人是剛才的林老,他繞行了一圈,葉之鶴他們也跟著他繞行了一圈。
“這個鼎就說它器身上的紋飾,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也就是上下兩層,最上麵一層你看見了嗎,對,就是有六個的那個,那個地方像不像一對眼睛?”林老的手指指著玻璃,示意他看那裏。
“那個叫做頸飾,那對眼睛長長的彎得像是一個長圓勾,有點突出來,眼睛上麵又有內卷角,下麵有短足前伸,給我記住咯,這個叫做饕餮紋!”林老自己倒是講得很開心,而且看項景同和梁仲也聽得認真,講課的興致不免更高了。
葉之鶴則是暗自觀察著,除了饕餮紋之外,鼎腹上麵的紋路也至關重要。
“鏽色倒是有,釉色應該是沒有的。”梁仲也迴復了一句。
“像之前我們很多次鑑別別的東西一樣,鑑定青銅器也有步驟和順序, ”葉之鶴說道,“首先鑑定任何物件之前都要熟悉這些種類誕生的時間以及文化背景。”
周圍也有在觀察青銅器的人, 聽到也沒有駁斥, 而且因為剛才的書法事件,真的不少人認識葉之鶴。
也有不少人知道他在玩直播,在直播裏鑑定了很多東西,樁樁件件都是珍寶, 還沒有翻過車。
這些話雖然是老生常談, 但也依舊是新入門的玩友容易忽略的。
現在的人越來越浮躁了, 看得很多書都是什麽‘新手入門到精通’‘教你快速鑑定xxx’, 固然是省略了許多精力, 但有的時候也會桎梏住你的上限。
聽著他慢慢的在和自己身邊的助理說青銅器,他們也就聽著。
“……青銅時代特指商周、春秋戰國, 但最早出現可以通過記錄追溯到黃帝時期,到商朝的時候,青銅器發展到歷史上第一個繁盛時期,種類也越來越多,製作工藝精良,胎壁厚實,給人以凝重、莊嚴的感覺。”
“而且這個時候的青銅器廣泛使用浮雕裝飾,比之前的平雕更多出一種鮮明優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時候的青銅器上很少有銘文,即便是有銘文,也是極少數的青銅器……這個青銅鼎上銘文不少。”葉之鶴指著裏麵的鼎說道。
“那肯定排除商朝以前了。”梁仲說道,“到後麵我也可以猜一點下來了。”
“到周朝之後,經濟文化有所發展,然後青銅器上的紋飾開始變得繁複優美,築有銘文的青銅器越來越多,銘文越來越長。”梁仲根據明清時候瓷器的發展可以猜到這樣的經過。
“對,不過周朝時候這些紋飾雖然精緻繁複了,卻又缺少了一些生氣,到了春秋戰國時候,王權旁落,這些富有神秘色彩,在某種程度上代表權利的青銅器上的紋飾也開始有了新的突破。”
“不再那麽神秘,並且有了地域化的風情,開始有了生活氣息,出現了較多的生活場景,比如說漁獵之類的。”葉之鶴簡單的概括了一番。
隨著他的述說,這一個鼎似乎也富有一些人文關懷人文色彩。
被修復好的鼎顏色古著,滿是歷史的痕跡。
這落下來的光影似乎讓他們能夠穿透時光,和幾千年前的古人對話,看到他們在溫度極高的熔爐裏勞作的樣子。
但在分辨青銅器之前還要分清楚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滇文化等製造的青銅器,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積累相關的知識。
葉之鶴在這裏隻是簡單的說幾句。
而且鼎的種類也有區別,有方鼎和圓鼎,不過以圓鼎為多。
圓鼎是三足兩耳的容器,始於商代,盛行於商晚期、西周至兩漢,多是禮器,等到宋朝到清朝乃至於現在,鼎已經多做祭器了,現在家家戶戶用的香爐就是鼎的一種,不過已經不是青銅器了,多是瓷器陶器。
麵前的圓鼎正是三足兩耳,高二十多厘米,深腹圜底,下承三柱足稍外撇。
莊重而雄渾優美。
這個鼎來自一位未知姓名的收藏家,來路也未知,可是看到這個鼎的一些人神色卻十分莫名起來。
因為這個鼎他們曾經在米國的一家博物館見到過,後麵那家博物館還傳出過起火的傳聞,一批文物消失不見。
至於過程到底怎麽樣,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那邊的博物館出這種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
不隻是華夏文物,一些昂貴的西方展覽品也屢屢現身黑市。
還有人說博物館裏的都是假貨,他們也不敢說什麽不敢做什麽,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而已。
“不過這個鼎上沒有什麽生活場景,這些紋飾我看不出說法來。”梁仲得目光跟著青銅鼎上的紋飾走,隻感覺裏麵蘊藏了一個神秘的世界,這個世界哪怕簡化成為無數的線條,還是讓他十分不解。
如果是常常接觸的瓷器還能夠看懂幾分。
那些壽字紋,雲紋,迴字紋之類的,但青銅鼎上的線條的菱紋和夔紋繁複得就像是毛線團,找不到思緒在哪裏。
葉之鶴基本上沒有接觸過,也沒有讓他們接觸過,現在看不懂很正常。
“這些紋飾很有意思的,也很有味道,就像是我們現在的人研究甲骨文,可以知道文化變遷,這些紋路也要通過對商周文化的了解才能夠知道其含義,你看。”說話的人是剛才的林老,他繞行了一圈,葉之鶴他們也跟著他繞行了一圈。
“這個鼎就說它器身上的紋飾,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也就是上下兩層,最上麵一層你看見了嗎,對,就是有六個的那個,那個地方像不像一對眼睛?”林老的手指指著玻璃,示意他看那裏。
“那個叫做頸飾,那對眼睛長長的彎得像是一個長圓勾,有點突出來,眼睛上麵又有內卷角,下麵有短足前伸,給我記住咯,這個叫做饕餮紋!”林老自己倒是講得很開心,而且看項景同和梁仲也聽得認真,講課的興致不免更高了。
葉之鶴則是暗自觀察著,除了饕餮紋之外,鼎腹上麵的紋路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