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景同倒是帶著葉之鶴來到了一處攤子, 攤子上賣的都是文房四寶。
今天他們是要來找硯台的, 涉及文房四寶, 項景同怎麽會提前沒有準備。
葉之鶴說他的直覺很準, 他便也就強調這一方麵,有的時候從潛意識進行暗示真的可以強化一些能力。
這攤子上的文房四寶看起來都光鮮靚麗, 顏色很浮,但項景同還是看中了一支毛筆。
這一支毛筆的顏色和用工比一旁的好上許多,顏色配比依舊艷麗奢華,卻有一種隱而不發的氣派。
所以這一支筆見有人要了,老闆也是坐地起價。
項景同連連砍價,最後以三千五的價格拿入手中,像是得了寶貝一樣,美滋滋的。
走過去一看,葉之鶴正和梁仲正在一處小攤上和一位年紀稍大的老者交流呢。
那老者後麵也是跟著一個中年人還有兩個年輕人。
看樣子是和他們差不多的。
就是那種收藏古玩之類的,項景同不僅僅是從直覺上可以得出,還有那老者的一些行為習慣,以及那一身浸、淫在書卷當中尤其古樸沉穩的氣質可以感覺到。
葉之鶴身上也有這種氣質。
就像是中國古代文人所稱讚的君子之風,謙遜溫潤。
項景同也微微往那邊去,才知道原來他們在討論一方硯台,這硯台和之前他們看過的石硯很不一樣,看起來像是一片厚瓦。
這應該就是瓦硯了。
硯台下麵還刻著‘建安十五年’,表明這是和銅雀瓦硯相關了,就是不知道是真的還是仿的了。
一般以仿為多。
瓦硯這種事情於中唐開始興盛,古人也好古物,也常常借古詠今,所有磚瓦當中自然對未央宮、曹魏銅雀台之瓦尤其追惜。
在宋朝時候,銅雀瓦硯備受追捧,幹隆朝所修《西清硯譜》中也有記載了幾方這樣的漢瓦硯的形製。
為什麽銅雀瓦硯備受追捧呢?不單單是因為是古物,有懷古惜古之風,還有就是當時的銅雀瓦硯發墨好,還有古詩稱“墨光爛發波成輪”,第二個是質地堅硬細密。
但是為什麽又說以仿的為多,也是一門巧宗。
如果有人說這銅雀瓦硯不費筆而發墨,那麽這就一定是假的,並且不太了解瓦硯或者硯台。
真的漢瓦因為製作工藝的原因,多為青白色或者褐色,並且胎質比較粗,不加澄濾,不夠溫潤,研墨的時候會有細小的顆粒狀,墨不夠瑩潤,還會有滲水的情況。
時人多稱讚的‘銅雀瓦硯’應該是用北朝晚期的質地堅硬細密的壓磨黑光瓦件所製,也是古瓦,色厚青黑,並且肉厚平瑩,胎質堅硬細密,發墨好。
這也和這種瓦的製作工藝是分不開的,這種瓦件在製作的時候,工藝就十分精細,淘洗過瓦泥,還沉澱過,以至於後來仿製‘銅雀瓦硯’的時候,匠人也運用了這樣的工藝手法。
“哈哈,小葉先生,我也看過你的直播,是數一數二的,”老者比了比大拇指,“這硯你看了覺得怎麽樣?有幾分成色?”
“硯倒是不錯,看老先生覺得怎麽樣了?”葉之鶴隨意迴了兩句。
之所以這樣交談,兩個人其實都知道,是因為這攤販也略懂行情,給出的價格已經接近了這硯台的真實價格。
有些人買古玩是自己收藏的,也就無謂價格什麽的了,不被騙且值迴本價就好了。
“我也覺得好。”老先生點點頭,然後身邊的中年人就付了錢買下了這硯台。
花了四萬五,也在估價之內了。
這硯台並不是宋仿或者用的北朝瓦做的‘銅雀瓦硯’,而是明朝洪武年間仿製的‘銅雀瓦硯’,硯身上也標註了洪武年間仿製的事情,而且此硯相對宋仿或者北朝瓦做的瓦硯胎質沒有那麽細膩,價格也不算是太高。
葉之鶴的估價在四萬到八萬之間。
買下這硯台,這攤子上也沒什麽東西他們看中的了。
倒是那老先生看見項景同走過來,又帶著幾分熟稔的笑道,“這是小項先生?”他的眼睛十分眼尖的看到了項景同手中的拿著的盒子,“看來小項先生也得到了心儀的東西。”
小項先生?被這樣稱唿,項景同感覺有些奇怪,這個老爺子他見過嗎?
葉之鶴很快就解開了他的疑惑,介紹道,“景同,這是徐智繪老先生,華夏收藏家協會的副會長。”
徐智繪反倒是擺擺手,“我覺得我現在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小葉先生你的粉絲哈哈。”
言語當中也是對葉之鶴倍加推崇。
其實他本來不是在這裏的,隻是來這個城市辦點事情之後就打算隨便逛逛,這麽多名勝古蹟,難道還會跑來這裏看看什麽東西嗎?他就是發現距離不算太遠,決定過來結識一下這個自己欣賞的年輕人。
“原來是徐先生。”項景同打了個招唿,又像是想到了手中的東西,朝著葉之鶴抿唇一笑。
“小項先生認識我?”
“不認識,不過現在認識了,因為我們都是粉絲嘛。”項景同有些擠眉弄眼的。
他一張深邃英俊的臉,帶著點強氣的眼睛做出這樣古怪的神情來,總覺得還有幾分孩子氣,直率大方又不覺得違和。
而這樣一活躍,這裏的氛圍也顯得沒有那麽生疏了。
今天他們是要來找硯台的, 涉及文房四寶, 項景同怎麽會提前沒有準備。
葉之鶴說他的直覺很準, 他便也就強調這一方麵,有的時候從潛意識進行暗示真的可以強化一些能力。
這攤子上的文房四寶看起來都光鮮靚麗, 顏色很浮,但項景同還是看中了一支毛筆。
這一支毛筆的顏色和用工比一旁的好上許多,顏色配比依舊艷麗奢華,卻有一種隱而不發的氣派。
所以這一支筆見有人要了,老闆也是坐地起價。
項景同連連砍價,最後以三千五的價格拿入手中,像是得了寶貝一樣,美滋滋的。
走過去一看,葉之鶴正和梁仲正在一處小攤上和一位年紀稍大的老者交流呢。
那老者後麵也是跟著一個中年人還有兩個年輕人。
看樣子是和他們差不多的。
就是那種收藏古玩之類的,項景同不僅僅是從直覺上可以得出,還有那老者的一些行為習慣,以及那一身浸、淫在書卷當中尤其古樸沉穩的氣質可以感覺到。
葉之鶴身上也有這種氣質。
就像是中國古代文人所稱讚的君子之風,謙遜溫潤。
項景同也微微往那邊去,才知道原來他們在討論一方硯台,這硯台和之前他們看過的石硯很不一樣,看起來像是一片厚瓦。
這應該就是瓦硯了。
硯台下麵還刻著‘建安十五年’,表明這是和銅雀瓦硯相關了,就是不知道是真的還是仿的了。
一般以仿為多。
瓦硯這種事情於中唐開始興盛,古人也好古物,也常常借古詠今,所有磚瓦當中自然對未央宮、曹魏銅雀台之瓦尤其追惜。
在宋朝時候,銅雀瓦硯備受追捧,幹隆朝所修《西清硯譜》中也有記載了幾方這樣的漢瓦硯的形製。
為什麽銅雀瓦硯備受追捧呢?不單單是因為是古物,有懷古惜古之風,還有就是當時的銅雀瓦硯發墨好,還有古詩稱“墨光爛發波成輪”,第二個是質地堅硬細密。
但是為什麽又說以仿的為多,也是一門巧宗。
如果有人說這銅雀瓦硯不費筆而發墨,那麽這就一定是假的,並且不太了解瓦硯或者硯台。
真的漢瓦因為製作工藝的原因,多為青白色或者褐色,並且胎質比較粗,不加澄濾,不夠溫潤,研墨的時候會有細小的顆粒狀,墨不夠瑩潤,還會有滲水的情況。
時人多稱讚的‘銅雀瓦硯’應該是用北朝晚期的質地堅硬細密的壓磨黑光瓦件所製,也是古瓦,色厚青黑,並且肉厚平瑩,胎質堅硬細密,發墨好。
這也和這種瓦的製作工藝是分不開的,這種瓦件在製作的時候,工藝就十分精細,淘洗過瓦泥,還沉澱過,以至於後來仿製‘銅雀瓦硯’的時候,匠人也運用了這樣的工藝手法。
“哈哈,小葉先生,我也看過你的直播,是數一數二的,”老者比了比大拇指,“這硯你看了覺得怎麽樣?有幾分成色?”
“硯倒是不錯,看老先生覺得怎麽樣了?”葉之鶴隨意迴了兩句。
之所以這樣交談,兩個人其實都知道,是因為這攤販也略懂行情,給出的價格已經接近了這硯台的真實價格。
有些人買古玩是自己收藏的,也就無謂價格什麽的了,不被騙且值迴本價就好了。
“我也覺得好。”老先生點點頭,然後身邊的中年人就付了錢買下了這硯台。
花了四萬五,也在估價之內了。
這硯台並不是宋仿或者用的北朝瓦做的‘銅雀瓦硯’,而是明朝洪武年間仿製的‘銅雀瓦硯’,硯身上也標註了洪武年間仿製的事情,而且此硯相對宋仿或者北朝瓦做的瓦硯胎質沒有那麽細膩,價格也不算是太高。
葉之鶴的估價在四萬到八萬之間。
買下這硯台,這攤子上也沒什麽東西他們看中的了。
倒是那老先生看見項景同走過來,又帶著幾分熟稔的笑道,“這是小項先生?”他的眼睛十分眼尖的看到了項景同手中的拿著的盒子,“看來小項先生也得到了心儀的東西。”
小項先生?被這樣稱唿,項景同感覺有些奇怪,這個老爺子他見過嗎?
葉之鶴很快就解開了他的疑惑,介紹道,“景同,這是徐智繪老先生,華夏收藏家協會的副會長。”
徐智繪反倒是擺擺手,“我覺得我現在隻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小葉先生你的粉絲哈哈。”
言語當中也是對葉之鶴倍加推崇。
其實他本來不是在這裏的,隻是來這個城市辦點事情之後就打算隨便逛逛,這麽多名勝古蹟,難道還會跑來這裏看看什麽東西嗎?他就是發現距離不算太遠,決定過來結識一下這個自己欣賞的年輕人。
“原來是徐先生。”項景同打了個招唿,又像是想到了手中的東西,朝著葉之鶴抿唇一笑。
“小項先生認識我?”
“不認識,不過現在認識了,因為我們都是粉絲嘛。”項景同有些擠眉弄眼的。
他一張深邃英俊的臉,帶著點強氣的眼睛做出這樣古怪的神情來,總覺得還有幾分孩子氣,直率大方又不覺得違和。
而這樣一活躍,這裏的氛圍也顯得沒有那麽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