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視角看,如常計劃隻不過是一場騙過了大腦和感官的模擬錯覺,但事實上,柳江找到我,靠的並不是一場簡單的模擬。
因為實驗的道德倫理問題和複雜性,他始終沒有得到世人的支持,為了啟動資金和技術,他為了這一項目花費了很多心血。
直到有一天,他看著電子「培養皿」中誕生的世界,欣慰地笑了。
他的目的不是給自己打造一個愛人還活著的夢境,他要從無到有造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有他愛人的世界,一個能迴到他們曾經歷的過去的世界。
這一次,他做了這個新世界的上帝。
但隻是邁入新的世界並沒有他一開始想像的那麽美好,這裏的一切雖然和他料想的一樣,但正因為和他料想的一樣,他才什麽都改變不了。
楊平生依舊那麽年輕、努力、自由自在,而他隻能用自己年輕時的樣子和曾經的愛人荒度時光,卻不能把愛人帶到現實裏,陪他走真正的人生。
所以,他也是一個無能的上帝。
他又退了一步,開始審視兩個世界之間的通道。
又是無數次的實驗之後,他計算出了將愛人同步到現實裏的方法。
但將一個世界的內容同步到另一個世界,先不考量可能帶來的後續影響,整個行為過程也需要耗費極大的能量。
誕生宇宙本身也需要耗費能量,柳江為整場實驗準備的資源正在被不停消耗,他必須尋找一個可行的辦法。
某一天,在參觀完最新型的粒子對撞機實驗之後,他忽然產生了一個靈感。
誕生宇宙本身需要極大的能量,也會釋放極大的能量,如果在當前的宇宙裏再催生出一個全新的宇宙——那不就可以解決能源的產生問題了?
就像粒子對撞機本身的構造,在有限的體積內打造盡可能長的隧道,在粒子脫離機體的那一刻,便擁有了極高的能量。
鎖在實驗室裏日日夜夜之後,柳江拿出了一份嶄新的圖紙。
他想要讓自己創造出的宇宙裏那個楊平生擁有自我意識,自認為在過去留下遺憾,所以這個楊平生會主動去創造新的宇宙,在新的宇宙裏去尋找屬於他的柳江,在他們相愛的那一刻,產生的極大能量能供給整個世界外的伺服器,從而達到柳江一開始的目的。
——將楊平生帶到現實中去。
所以他需要讓這個楊平生有十足的自我意識,他必須要十分之確認自己就是現實中的人類,也需要對柳江留下萬分的遺憾,同時,最重要的一點,他必須要和屬於他的模擬中的柳江相愛。
寫下這幾點目的之後,柳江知道,自己一開始的願景已經變成了一意孤行的邪念。
他開始自私了。
或者不如說,整場實驗一開始就是自私的。
他為了自己的私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宇宙,又因為這些宇宙沒能達標而將它們逐一摧毀。
現實裏,他的愛人死去了一次,但在整個高維度的視角來看,他又將他殺死了無數次。
現在他還要站在整個世界之外,去旁觀他曾經的愛人和另一個自己相愛。
所以,他還是一個全知全能但又無惡不作的上帝。
不過實驗終究有結束的那一天。
柳江按照全新思路打造的楊平生真的仿佛活過來了一般——他沒有按照設定好的路線去好好進行模擬,反而是去質疑整場模擬的合理性,他對屬於他的柳江抱有遺憾,但更多的力氣用在了探究真相上。
楊平生從來不會按照別人給他設定好的路線走,他有他自己的選擇。
無獨有偶,除了他那有自我意識的愛人帶來的挑戰,一個從未想到過的可能性也出現了。
因為被傾注了許多個世界的愛與關注,模擬中的「柳江」本人,也開始產生了自我意識。
甚至他的發展比世界裏的一切都快,他很快理解了這個世界存在的根本緣由,也知道了創造者想要幹的事情。
所以「他」也做出了他的決斷,「他」決定與那個真正的柳江爭搶楊平生。
反正「他」就是源於愛而誕生的,愛本身就是自私的,「他」也自私,這無可厚非。
柳江也為壓製住「他」而編寫了程序,成功讓「他」的自我意識覺醒一推再推。
但「他」仍在不斷進化著,偷偷頂替模擬中柳江的位置,向楊平生透露出「他」才是真實的暗示。
禍不單行,除了作惡多端的「柳江」和本就不怎麽按照提示行事的楊平生本人,創造世界初期的一些瑕疵開始顯現出來,整個世界的走向越來越難以預料。
伺服器轟隆作響,指標每天都在報錯,焦頭爛額的柳江停留在實驗室裏,懷著越來越渺茫的希望,期待實驗能在整個世界徹底崩潰之前成功。
然而這一天,他在重新上線的時候,卻發現這個世界出現了他所沒預料到的情況。
能源耗盡——世界末日了。
這是他最後的一次機會了,所剩的能量隻夠最終一次世界的創造,如果這次失敗了,他就隻能接受現實了。
接受他再也無法和愛人見麵的事實。
其實他早就該接受了。
他決定在這最後一個創造的世界裏,竭盡所能去讓他們相愛,如果失敗——他不想失敗。
一開始,事情的發展完全按照他的計劃進行。
因為實驗的道德倫理問題和複雜性,他始終沒有得到世人的支持,為了啟動資金和技術,他為了這一項目花費了很多心血。
直到有一天,他看著電子「培養皿」中誕生的世界,欣慰地笑了。
他的目的不是給自己打造一個愛人還活著的夢境,他要從無到有造一個新的世界,一個有他愛人的世界,一個能迴到他們曾經歷的過去的世界。
這一次,他做了這個新世界的上帝。
但隻是邁入新的世界並沒有他一開始想像的那麽美好,這裏的一切雖然和他料想的一樣,但正因為和他料想的一樣,他才什麽都改變不了。
楊平生依舊那麽年輕、努力、自由自在,而他隻能用自己年輕時的樣子和曾經的愛人荒度時光,卻不能把愛人帶到現實裏,陪他走真正的人生。
所以,他也是一個無能的上帝。
他又退了一步,開始審視兩個世界之間的通道。
又是無數次的實驗之後,他計算出了將愛人同步到現實裏的方法。
但將一個世界的內容同步到另一個世界,先不考量可能帶來的後續影響,整個行為過程也需要耗費極大的能量。
誕生宇宙本身也需要耗費能量,柳江為整場實驗準備的資源正在被不停消耗,他必須尋找一個可行的辦法。
某一天,在參觀完最新型的粒子對撞機實驗之後,他忽然產生了一個靈感。
誕生宇宙本身需要極大的能量,也會釋放極大的能量,如果在當前的宇宙裏再催生出一個全新的宇宙——那不就可以解決能源的產生問題了?
就像粒子對撞機本身的構造,在有限的體積內打造盡可能長的隧道,在粒子脫離機體的那一刻,便擁有了極高的能量。
鎖在實驗室裏日日夜夜之後,柳江拿出了一份嶄新的圖紙。
他想要讓自己創造出的宇宙裏那個楊平生擁有自我意識,自認為在過去留下遺憾,所以這個楊平生會主動去創造新的宇宙,在新的宇宙裏去尋找屬於他的柳江,在他們相愛的那一刻,產生的極大能量能供給整個世界外的伺服器,從而達到柳江一開始的目的。
——將楊平生帶到現實中去。
所以他需要讓這個楊平生有十足的自我意識,他必須要十分之確認自己就是現實中的人類,也需要對柳江留下萬分的遺憾,同時,最重要的一點,他必須要和屬於他的模擬中的柳江相愛。
寫下這幾點目的之後,柳江知道,自己一開始的願景已經變成了一意孤行的邪念。
他開始自私了。
或者不如說,整場實驗一開始就是自私的。
他為了自己的私念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宇宙,又因為這些宇宙沒能達標而將它們逐一摧毀。
現實裏,他的愛人死去了一次,但在整個高維度的視角來看,他又將他殺死了無數次。
現在他還要站在整個世界之外,去旁觀他曾經的愛人和另一個自己相愛。
所以,他還是一個全知全能但又無惡不作的上帝。
不過實驗終究有結束的那一天。
柳江按照全新思路打造的楊平生真的仿佛活過來了一般——他沒有按照設定好的路線去好好進行模擬,反而是去質疑整場模擬的合理性,他對屬於他的柳江抱有遺憾,但更多的力氣用在了探究真相上。
楊平生從來不會按照別人給他設定好的路線走,他有他自己的選擇。
無獨有偶,除了他那有自我意識的愛人帶來的挑戰,一個從未想到過的可能性也出現了。
因為被傾注了許多個世界的愛與關注,模擬中的「柳江」本人,也開始產生了自我意識。
甚至他的發展比世界裏的一切都快,他很快理解了這個世界存在的根本緣由,也知道了創造者想要幹的事情。
所以「他」也做出了他的決斷,「他」決定與那個真正的柳江爭搶楊平生。
反正「他」就是源於愛而誕生的,愛本身就是自私的,「他」也自私,這無可厚非。
柳江也為壓製住「他」而編寫了程序,成功讓「他」的自我意識覺醒一推再推。
但「他」仍在不斷進化著,偷偷頂替模擬中柳江的位置,向楊平生透露出「他」才是真實的暗示。
禍不單行,除了作惡多端的「柳江」和本就不怎麽按照提示行事的楊平生本人,創造世界初期的一些瑕疵開始顯現出來,整個世界的走向越來越難以預料。
伺服器轟隆作響,指標每天都在報錯,焦頭爛額的柳江停留在實驗室裏,懷著越來越渺茫的希望,期待實驗能在整個世界徹底崩潰之前成功。
然而這一天,他在重新上線的時候,卻發現這個世界出現了他所沒預料到的情況。
能源耗盡——世界末日了。
這是他最後的一次機會了,所剩的能量隻夠最終一次世界的創造,如果這次失敗了,他就隻能接受現實了。
接受他再也無法和愛人見麵的事實。
其實他早就該接受了。
他決定在這最後一個創造的世界裏,竭盡所能去讓他們相愛,如果失敗——他不想失敗。
一開始,事情的發展完全按照他的計劃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