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遇見圖書管理員時一樣,我感覺在末日裏遇見同樣留在外麵的人,至少應該寒暄兩句,但我們卻像是在和平遇到的一樣,解釋完必要的事情,又各自迴到了崗位。
我沒有在埋怨,我隻是在感嘆,挺難得的,我們還在夢想著迴到過去。
地鐵花了快一個小時才到公司。大樓沒有保安,門沒鎖,我的員工卡還能進入閘機,來到門口的人臉識別機器前。
它「滴」了一聲,接著開始語音提醒:「打卡成功。提示——楊先生,您已曠工三百九十七天,請您及時聯繫人事部門,以免對您的個人績效造成影響。」
除了「三百九十七」以外全部都是擬人聲的語調,單單數字是機械音,這平時聽起來無趣又違和的語音播報讓我愣了一秒,接著笑到上氣不接下氣。
笑著笑著我就開始淌眼淚了,但就是停不下來地笑,我笑著到了我的工位上,那裏積了厚厚一層塵土。
公司還有電,也意外的沒斷水。我拿了保潔間的水桶,捲起袖子洗抹布,用一上午的時間從南到北擦幹淨了大半個樓層,但我忽然想到了一個現實問題,我中午在哪裏吃飯。
我循著肌肉記憶來到食堂,沒想到居然看到有人。
原來食堂還留著一家檔口,這棟大樓裏返迴來上班的人不止我一個,而這家檔口算是其中之一,他們在頂樓開闢了菜園子,肉類和主食來自災變之前的庫存。
菜的樣式當然沒有之前多,但我吃得很滿足。午餐結束,我把餐盤放到迴收處,決定去把工位剩下的地方打掃完。
從那天開始,我就繼續在公司裏上班了,一切和之前一樣。
我早上坐地鐵到達公司,打卡上班,中午在唯一的檔口吃飯,午休後繼續工作,下午趕在天黑前出門,乘坐一路搖晃的地鐵迴到住處。
漸漸的,我的生活居然開始規律了起來。
我發現這座城市裏還有人活在地表,他們和我一樣,還想繼續過災變之前的生活。雖然世界混亂,但我們還留有原來的習慣。
街邊偶爾能見到仍開著的餐館,地下通道裏也有兜售自家蘋果的小販,甚至後來,市裏的博物館又重新開始營業了。
而我也重新啟動了公司在在災變之前的項目——一項可以全息模擬使用者記憶之中場景的項目。
我們採用的不是傳統的vr+傳感器設置,而是連接腦電波進行模擬,這種技術不需要頭盔以外的其他輔助設備,能夠讓體驗者真實的身臨其境,能夠聽得見聲音,摸得著物體,甚至還能聞到花香,品嚐,真正意義上做到所見即所得……
——這聽起來像不像是遊戲的宣傳冊上會寫的?
沒錯,我就是在宣傳冊上抄的。
不過遊戲內測版上線之前我去實機測試了幾次,雖然隻能體驗提前設置好的小部分地圖,但確實,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也聽得清。
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這個項目繼續推行下去。
聽起來,靠我自己一個人做完整個遊戲外圍功能開發、封包、測試上線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好在這是家大廠,我曾經的同事們也很靠得住,所以在未上線的資料庫裏,我找到了他們留下的可用代碼。
在未來的很長時間裏,我都在空無一人的格子間裏獨自敲代碼、測試、修復、再測試。從白天到傍晚,從蓄著酸雨的陰天到滿是沙塵的塵暴天氣,我在往來辦公樓的途中遇到過劫路的幫派,也遇到過要把我拉入組織的自然啟示教,遇到過地鐵大規模停電,也遇到過衝進辦公樓的野鹿。
似乎沒了人類,這個星球就要歸還給自然了。
但我們還在堅持。
我想說,但不敢說,我堅持把這個項目做完,為的隻是再迴到過去看一眼。
我還想見到柳江。
終於,在我迴來上班的第二年,我們的項目終於達到了可以上線的標準。我記得我們在內測階段給項目起過名字,不過一直沒有敲定,當時產品提供的建議都很宏大,什麽全息,什麽跨世紀,什麽未來世界。
但我的理想實在簡單,所以我給它起名叫——如常計劃。
如同往常一樣可以體驗陽光和晴天,這是我的夢想,當然,能見到柳江就更好了。
我選了一個好日子,早早來到了公司。如常計劃的測試房間是間會議室,我坐在伺服器中間的矮凳上,把用於模擬全息場景的頭盔戴好。
伺服器啟動,我聞到了熟悉的電機和灰塵的味道,接著墜入了虛擬世界的深淵。
我感覺自己正閉著眼睛立在原地,直到一聲機械男音把我喚醒:
「測試者您好,請您在準備好以後環顧四周,測試肢體的動作協調性與感官的實時性,請注意不要著急,係統會等您準備好之後開始進一步模擬。」
哦,這就是之前文件裏找到的所謂智能輔助係統。
我緩緩睜開眼睛,一副春天的景色爭先恐後地湧入了我的視線。
我正站在和柳江第一次相見的那一天,站在那個春天裏的山崗上,草絮紛飛,楊柳依依,眼前是酷似學校大門的教堂。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處末日太久了,眼前的春天在我看來有些過於鮮麗,不過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我成功了。
如常計劃成功了!
教堂的門前,那個神父打扮的人再次對我欠身,他問我:「你要尋找神愛世人的真理嗎?」
我沒有在埋怨,我隻是在感嘆,挺難得的,我們還在夢想著迴到過去。
地鐵花了快一個小時才到公司。大樓沒有保安,門沒鎖,我的員工卡還能進入閘機,來到門口的人臉識別機器前。
它「滴」了一聲,接著開始語音提醒:「打卡成功。提示——楊先生,您已曠工三百九十七天,請您及時聯繫人事部門,以免對您的個人績效造成影響。」
除了「三百九十七」以外全部都是擬人聲的語調,單單數字是機械音,這平時聽起來無趣又違和的語音播報讓我愣了一秒,接著笑到上氣不接下氣。
笑著笑著我就開始淌眼淚了,但就是停不下來地笑,我笑著到了我的工位上,那裏積了厚厚一層塵土。
公司還有電,也意外的沒斷水。我拿了保潔間的水桶,捲起袖子洗抹布,用一上午的時間從南到北擦幹淨了大半個樓層,但我忽然想到了一個現實問題,我中午在哪裏吃飯。
我循著肌肉記憶來到食堂,沒想到居然看到有人。
原來食堂還留著一家檔口,這棟大樓裏返迴來上班的人不止我一個,而這家檔口算是其中之一,他們在頂樓開闢了菜園子,肉類和主食來自災變之前的庫存。
菜的樣式當然沒有之前多,但我吃得很滿足。午餐結束,我把餐盤放到迴收處,決定去把工位剩下的地方打掃完。
從那天開始,我就繼續在公司裏上班了,一切和之前一樣。
我早上坐地鐵到達公司,打卡上班,中午在唯一的檔口吃飯,午休後繼續工作,下午趕在天黑前出門,乘坐一路搖晃的地鐵迴到住處。
漸漸的,我的生活居然開始規律了起來。
我發現這座城市裏還有人活在地表,他們和我一樣,還想繼續過災變之前的生活。雖然世界混亂,但我們還留有原來的習慣。
街邊偶爾能見到仍開著的餐館,地下通道裏也有兜售自家蘋果的小販,甚至後來,市裏的博物館又重新開始營業了。
而我也重新啟動了公司在在災變之前的項目——一項可以全息模擬使用者記憶之中場景的項目。
我們採用的不是傳統的vr+傳感器設置,而是連接腦電波進行模擬,這種技術不需要頭盔以外的其他輔助設備,能夠讓體驗者真實的身臨其境,能夠聽得見聲音,摸得著物體,甚至還能聞到花香,品嚐,真正意義上做到所見即所得……
——這聽起來像不像是遊戲的宣傳冊上會寫的?
沒錯,我就是在宣傳冊上抄的。
不過遊戲內測版上線之前我去實機測試了幾次,雖然隻能體驗提前設置好的小部分地圖,但確實,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也聽得清。
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把這個項目繼續推行下去。
聽起來,靠我自己一個人做完整個遊戲外圍功能開發、封包、測試上線似乎是不可能的,但好在這是家大廠,我曾經的同事們也很靠得住,所以在未上線的資料庫裏,我找到了他們留下的可用代碼。
在未來的很長時間裏,我都在空無一人的格子間裏獨自敲代碼、測試、修復、再測試。從白天到傍晚,從蓄著酸雨的陰天到滿是沙塵的塵暴天氣,我在往來辦公樓的途中遇到過劫路的幫派,也遇到過要把我拉入組織的自然啟示教,遇到過地鐵大規模停電,也遇到過衝進辦公樓的野鹿。
似乎沒了人類,這個星球就要歸還給自然了。
但我們還在堅持。
我想說,但不敢說,我堅持把這個項目做完,為的隻是再迴到過去看一眼。
我還想見到柳江。
終於,在我迴來上班的第二年,我們的項目終於達到了可以上線的標準。我記得我們在內測階段給項目起過名字,不過一直沒有敲定,當時產品提供的建議都很宏大,什麽全息,什麽跨世紀,什麽未來世界。
但我的理想實在簡單,所以我給它起名叫——如常計劃。
如同往常一樣可以體驗陽光和晴天,這是我的夢想,當然,能見到柳江就更好了。
我選了一個好日子,早早來到了公司。如常計劃的測試房間是間會議室,我坐在伺服器中間的矮凳上,把用於模擬全息場景的頭盔戴好。
伺服器啟動,我聞到了熟悉的電機和灰塵的味道,接著墜入了虛擬世界的深淵。
我感覺自己正閉著眼睛立在原地,直到一聲機械男音把我喚醒:
「測試者您好,請您在準備好以後環顧四周,測試肢體的動作協調性與感官的實時性,請注意不要著急,係統會等您準備好之後開始進一步模擬。」
哦,這就是之前文件裏找到的所謂智能輔助係統。
我緩緩睜開眼睛,一副春天的景色爭先恐後地湧入了我的視線。
我正站在和柳江第一次相見的那一天,站在那個春天裏的山崗上,草絮紛飛,楊柳依依,眼前是酷似學校大門的教堂。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身處末日太久了,眼前的春天在我看來有些過於鮮麗,不過尚在可接受範圍內。
我成功了。
如常計劃成功了!
教堂的門前,那個神父打扮的人再次對我欠身,他問我:「你要尋找神愛世人的真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