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江,我一定好好的工作、跟你好好過日子,也孝順你父母、照顧弟弟妹妹。”沒有哪一刻的感覺如此是深入杜薛榮的心。
就像二嫂錢翠鳳所說的:新生活,會越來越好!
“嗯,我知道。另外,翠蓮和翠雲每個人給你買了一身新衣服、還給你勻了套舊衣服,翠花帶著妹妹和弟弟連夜剪得喜字、今天都請假自家等著迎接你。我爺爺奶奶、叔叔嬸子、姑姑都來了。”
夏海江路上跟杜薛榮講著家裏的安排,雖然倉促的,但是也很到位了。
也幸虧是冬天了,家裏的事情不多,大家都有空,臨時安排人幫忙買菜、買糧、做飯,還跟村裏殺豬的人家臨時買了肉、下水,一早上在院子裏搭了倆大灶,留著做飯用。
夏海江和杜薛榮倆人騎著自行車進家的時候,北院裏兩個大灶上都有人在忙著燉肉、煮下水,有嬸子姑姑幫忙整理菜、切菜,過道屋裏兩個大鍋在煮飯。
夏田氏看到今天穿的整整齊齊新衣新褲的兒子和兒媳,酸澀和幸福充斥心間。
“海江啊,你領著薛榮去廂房坐著吧,晚點吃飯了,再跟大家見麵。”
“謝謝阿姨,謝謝叔叔。”杜薛榮看到夏田氏和旁邊樂嗬嗬的夏樹人,趕緊上前打招唿。
“冷不冷?快去屋裏吧。”夏樹人有些少言,隻是囑咐倆人進屋。
廂房裏,最小的三個小姑和小叔子正在屋裏等他們,見麵了直接喊“嫂子好!”
杜薛榮此刻才知道害羞,夏海江正式給杜薛榮介紹三個妹妹一個弟弟。
介紹完了,讓他們幾個陪著杜薛榮說話,夏海江自己出來,看看還有什麽需要他幫忙做的。
“海江啊,今天咱們先招待家裏人和親戚,等三天迴門的時候,請薛榮他們單位的人過來吃個飯,你們倆再去她二嫂家裏送點東西,酬謝人家。”
夏田氏想著,杜家肯定不會做請單位同事吃飯這樣的事情,還是自己家做了吧,反正三拜九叩都做了,也不差一搭撒。
“媽,辛苦你跟我爸了,以後我們倆會孝順你們的。”夏海江知道母親的安排總是不會錯的。
“我們倆也沒別的想法,隻要你們都好好的過日子就行。”夏田氏摸一摸眼睛,把剛出現的淚花擦掉。
夏海江堂哥堂弟們從各家背了桌椅板凳過來,嫂子們拿了自己家的碗筷,在南院的平地上擺好,各家幾乎都是全家出動了,一共五桌。
菜品有粉條燉肉、小雞燉蘑菇,肉和雞是隊長,領著一堆粉條和蘑菇;另外一條紅燒白鰱魚,個頭不是太大;還有所謂的‘四喜丸子’,就是一點蔥花、一點肉末、一點豆腐、再加上白薯麵和成麵糊,擠成一個丸子,然後拿油炸了,再拿燉肉的湯燉一遍就行了;炒菜有木耳炒肉絲、芹菜炒肉絲;涼菜有糖醋紅心蘿卜絲、一個菠菜花生米;最後一個積菜粉絲湯,四個燉菜、倆炒菜、倆涼菜八個菜加一個湯;桌上擺的嚴嚴實實、滿滿當當。
杜薛榮和夏海江被安排在中間的一桌,桌上有夏樹山和他媳婦、還有夏海江的奶奶和姑姑、另外就是兩個親嬸子,八個人。
其他桌子,就男兩桌、女兩桌,孩子們就跟在父母後麵一起圍著吃。
酒是夏樹山幫忙批發來的本地白酒,飯是小米、粘高粱米、大黃米混在一起蒸的。
夏樹人、夏田氏兩個人帶著小兩口,給爺爺奶奶、姑姑姑父、大伯大娘、叔叔嬸嬸們敬一圈酒,就當做認識了,也改了口。
一大家子終於看到了夏海江搞了很久、卻是匆匆忙忙結婚的新媳婦,有堂嫂們偷偷議論的種種,也有夏田氏瞪一眼侄媳婦們給自己兒媳婦撐腰的動靜,不過還好,比較順利的結束了中午的‘席麵’。
吃過飯,嬸子大娘堂嫂們都幫忙收拾、洗洗涮涮,堂哥們負責往各戶還了桌椅板凳、碗筷,順便把剩下的菜給每家摺兩碗,大家都歡歡喜喜的。
晚上,按照習俗要吃餃子和簡單的席麵,夏田氏隻留了公婆、小姑子兩口子和兩個小叔子和夏樹山兩口子。
餃子的麵也是兩摻的,餡是白菜和肉,炒了個銀耳肉絲、胡蘿卜絲雞蛋,又涼拌一個紅心蘿卜絲和糖醋白菜心。
晚上一大家子,坐了兩桌,女桌這邊人少,夏家老奶奶讓兩個大點的孫女夏翠蓮、夏翠雲也上了桌,幾個小的就在西屋炕上吃的餃子、掛麵湯。
吃過飯,夏家老兩口在兩個兒子和閨女姑爺的陪同下,迴了自己的院子,幾個堂弟們淘氣過來鬧洞房,被夏樹山和夏樹人給‘哄走’了。
夏田氏安撫了杜薛榮,囑咐倆人迴廂房去休息了。
等夏樹人夏田氏躺到自己炕上的時候,覺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就等過一天後,給兒子和兒媳婦準備好迴門禮,去杜薛榮的二哥家轉一圈,中午再請杜薛榮的同事過來吃一頓飯,兒子和兒媳婦的大事就徹底告一段落了。
夏海江和杜薛榮倆人,迴到了廂房,倆人自己的小天地。
“薛榮,我給你倒點熱水,洗洗臉洗洗腳?”夏海江怕杜薛榮害羞,也怕初來乍到不熟悉、不方便。
“你給我倒水,會不會被他們笑話你?”杜薛榮的心,落下去之後再緊張的提起來。
“這有啥笑話的啊?你可真是!”夏海江笑了。
“真的,你別小看這樣的小事兒啊。”杜薛榮的緊張,讓夏海江停在那裏,然後返迴身,張開雙臂,往前走幾步,緊緊地抱住杜薛榮。
“薛榮,別怕,真的別怕。我家的人,有我來麵對,你隻需要站在我後麵。我在你麵前,是排第一位的,就如同你在我麵前也是第一位一樣。你在我心裏,是最最重要的那個人,你我是要走一輩子的人,別的人,都不是,包括我們彼此的父母,更別提兄弟姐妹。”
夏海江擁抱著懷裏的人,那個放在心裏、即將牽手走一輩子的人,心裏有滿足、幸福也有擔心、還有一點點忐忑。
就像二嫂錢翠鳳所說的:新生活,會越來越好!
“嗯,我知道。另外,翠蓮和翠雲每個人給你買了一身新衣服、還給你勻了套舊衣服,翠花帶著妹妹和弟弟連夜剪得喜字、今天都請假自家等著迎接你。我爺爺奶奶、叔叔嬸子、姑姑都來了。”
夏海江路上跟杜薛榮講著家裏的安排,雖然倉促的,但是也很到位了。
也幸虧是冬天了,家裏的事情不多,大家都有空,臨時安排人幫忙買菜、買糧、做飯,還跟村裏殺豬的人家臨時買了肉、下水,一早上在院子裏搭了倆大灶,留著做飯用。
夏海江和杜薛榮倆人騎著自行車進家的時候,北院裏兩個大灶上都有人在忙著燉肉、煮下水,有嬸子姑姑幫忙整理菜、切菜,過道屋裏兩個大鍋在煮飯。
夏田氏看到今天穿的整整齊齊新衣新褲的兒子和兒媳,酸澀和幸福充斥心間。
“海江啊,你領著薛榮去廂房坐著吧,晚點吃飯了,再跟大家見麵。”
“謝謝阿姨,謝謝叔叔。”杜薛榮看到夏田氏和旁邊樂嗬嗬的夏樹人,趕緊上前打招唿。
“冷不冷?快去屋裏吧。”夏樹人有些少言,隻是囑咐倆人進屋。
廂房裏,最小的三個小姑和小叔子正在屋裏等他們,見麵了直接喊“嫂子好!”
杜薛榮此刻才知道害羞,夏海江正式給杜薛榮介紹三個妹妹一個弟弟。
介紹完了,讓他們幾個陪著杜薛榮說話,夏海江自己出來,看看還有什麽需要他幫忙做的。
“海江啊,今天咱們先招待家裏人和親戚,等三天迴門的時候,請薛榮他們單位的人過來吃個飯,你們倆再去她二嫂家裏送點東西,酬謝人家。”
夏田氏想著,杜家肯定不會做請單位同事吃飯這樣的事情,還是自己家做了吧,反正三拜九叩都做了,也不差一搭撒。
“媽,辛苦你跟我爸了,以後我們倆會孝順你們的。”夏海江知道母親的安排總是不會錯的。
“我們倆也沒別的想法,隻要你們都好好的過日子就行。”夏田氏摸一摸眼睛,把剛出現的淚花擦掉。
夏海江堂哥堂弟們從各家背了桌椅板凳過來,嫂子們拿了自己家的碗筷,在南院的平地上擺好,各家幾乎都是全家出動了,一共五桌。
菜品有粉條燉肉、小雞燉蘑菇,肉和雞是隊長,領著一堆粉條和蘑菇;另外一條紅燒白鰱魚,個頭不是太大;還有所謂的‘四喜丸子’,就是一點蔥花、一點肉末、一點豆腐、再加上白薯麵和成麵糊,擠成一個丸子,然後拿油炸了,再拿燉肉的湯燉一遍就行了;炒菜有木耳炒肉絲、芹菜炒肉絲;涼菜有糖醋紅心蘿卜絲、一個菠菜花生米;最後一個積菜粉絲湯,四個燉菜、倆炒菜、倆涼菜八個菜加一個湯;桌上擺的嚴嚴實實、滿滿當當。
杜薛榮和夏海江被安排在中間的一桌,桌上有夏樹山和他媳婦、還有夏海江的奶奶和姑姑、另外就是兩個親嬸子,八個人。
其他桌子,就男兩桌、女兩桌,孩子們就跟在父母後麵一起圍著吃。
酒是夏樹山幫忙批發來的本地白酒,飯是小米、粘高粱米、大黃米混在一起蒸的。
夏樹人、夏田氏兩個人帶著小兩口,給爺爺奶奶、姑姑姑父、大伯大娘、叔叔嬸嬸們敬一圈酒,就當做認識了,也改了口。
一大家子終於看到了夏海江搞了很久、卻是匆匆忙忙結婚的新媳婦,有堂嫂們偷偷議論的種種,也有夏田氏瞪一眼侄媳婦們給自己兒媳婦撐腰的動靜,不過還好,比較順利的結束了中午的‘席麵’。
吃過飯,嬸子大娘堂嫂們都幫忙收拾、洗洗涮涮,堂哥們負責往各戶還了桌椅板凳、碗筷,順便把剩下的菜給每家摺兩碗,大家都歡歡喜喜的。
晚上,按照習俗要吃餃子和簡單的席麵,夏田氏隻留了公婆、小姑子兩口子和兩個小叔子和夏樹山兩口子。
餃子的麵也是兩摻的,餡是白菜和肉,炒了個銀耳肉絲、胡蘿卜絲雞蛋,又涼拌一個紅心蘿卜絲和糖醋白菜心。
晚上一大家子,坐了兩桌,女桌這邊人少,夏家老奶奶讓兩個大點的孫女夏翠蓮、夏翠雲也上了桌,幾個小的就在西屋炕上吃的餃子、掛麵湯。
吃過飯,夏家老兩口在兩個兒子和閨女姑爺的陪同下,迴了自己的院子,幾個堂弟們淘氣過來鬧洞房,被夏樹山和夏樹人給‘哄走’了。
夏田氏安撫了杜薛榮,囑咐倆人迴廂房去休息了。
等夏樹人夏田氏躺到自己炕上的時候,覺得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就等過一天後,給兒子和兒媳婦準備好迴門禮,去杜薛榮的二哥家轉一圈,中午再請杜薛榮的同事過來吃一頓飯,兒子和兒媳婦的大事就徹底告一段落了。
夏海江和杜薛榮倆人,迴到了廂房,倆人自己的小天地。
“薛榮,我給你倒點熱水,洗洗臉洗洗腳?”夏海江怕杜薛榮害羞,也怕初來乍到不熟悉、不方便。
“你給我倒水,會不會被他們笑話你?”杜薛榮的心,落下去之後再緊張的提起來。
“這有啥笑話的啊?你可真是!”夏海江笑了。
“真的,你別小看這樣的小事兒啊。”杜薛榮的緊張,讓夏海江停在那裏,然後返迴身,張開雙臂,往前走幾步,緊緊地抱住杜薛榮。
“薛榮,別怕,真的別怕。我家的人,有我來麵對,你隻需要站在我後麵。我在你麵前,是排第一位的,就如同你在我麵前也是第一位一樣。你在我心裏,是最最重要的那個人,你我是要走一輩子的人,別的人,都不是,包括我們彼此的父母,更別提兄弟姐妹。”
夏海江擁抱著懷裏的人,那個放在心裏、即將牽手走一輩子的人,心裏有滿足、幸福也有擔心、還有一點點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