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盈找來了一個清朝官員的褂子,就叫眾人在茅房門口等著。不一會兒,楊鴻鈞急急忙忙地往這裏跑來了,看來是光顧著打麻將掙錢了,憋到這個份上已是憋得不輕,就隻等著脫下褲子舒服一下了,要是再晚一會兒,非尿到了褲子裏不行。小青盈對公韌一個眼色說:“快給他披上去,屋裏怪熱的,別出來閃著了。”公韌隻好照辦,給楊鴻鈞披上了褂子說:“楊龍頭,這邊風衝,別叫風給閃著了。”楊鴻鈞倒是挺高興:“你這小子,什麽時候學得這麽乖巧了。”
公韌剛走,小青盈一個箭步竄上去,那動作真是快如閃電,形如狸貓,一下子就騎到了楊鴻鈞的脖子上,一邊騎上一邊還狠狠地打楊鴻鈞的頭,嘴裏還嘟嘟囔囔:“打你這個張之洞,打你這個張之洞。”
楊鴻鈞一下子被打懵了,頭一暈,尿到了褲子裏。
看熱鬧的眾人卻哈哈大笑。
楊鴻鈞掙脫開小青盈,氣唿唿地問:“你為什麽打我?”小青盈瞪著小眼睛說:“你不是張之洞嗎?”楊鴻鈞氣得大罵:“我怎麽會是張之洞?”小青盈說:“你不是張之洞,怎麽會穿張之洞的衣服。”楊鴻鈞對公韌瞪起了眼睛說:“原來是你們在合起火來捉弄我啊!”說著,就對公韌伸出了拳頭。
公韌慌忙解釋說:“是這樣,我們在玩捉清兵的遊戲,不巧,你中招了。大家說是不是啊!”
眾人齊聲說:“是。”
這下子,楊鴻鈞沒有辦法了,大罵了一句:“一輩子玩鷹,沒想到叫鷹叼了眼了。”麻將沒法打了,隻好迴去換褲子了。
沒過了一會兒,李雲彪也出來了,看來也是憋得不輕。公韌又拿著這個褂子披到了李雲彪的身上。李雲彪還挺納悶,說:“你給我披這個褂子幹什麽?”
公韌對他說:“屋時熱,這裏冷,可別閃著了。”這時候,唐青盈卻不管這一套,一下子就騎到了李雲彪的脖子上,大罵道:“你這個劉坤一,該打的清狗子!”然後對著他的頭一頓暴打。
李雲彪也被打懵了,幹脆來了個黃金入褲,一下子拉在了褲子裏。
李雲彪不理解地問眾人:“你們這是幹什麽呀?我怎麽得罪了眾位龍頭?”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在玩打清兵的遊戲,你怎麽就中招了。”
李雲彪是一臉的晦氣,但是礙於唐青盈是唐才常的兒子,也不能對他怎麽著,所以這口氣也就隻能忍了。
辜天祜和張堯卿也分別受到了小青盈的捉弄,弄得一幫看熱鬧的人哈哈大笑,暫時緩解了一些人心中的鬱悶。
光這樣等著唐才常的決斷也不是個事呀,公韌心裏著急,實在是等不及了,隻得迅速趕到了廣州的秘密機關,麵見孫文。孫文見到了公韌說:“兄弟呀,你來得正好,請你迅速地準備一下,和我到香港走一趟。”
“不知到香港我們去做什麽?孫先生呀,現在武漢十萬火急,每天我們幾十萬弟兄和就坐在火山口上一樣,說不定什麽時候,清政府就把我們全剿了,真是度日如年,每時每刻真比黃金還要珍貴,還請孫先生早早拿定主意?”
孫文堅定地說:“到香港辦的這個事情和武漢辦的這個事情差不多,目前李鴻章正任兩廣總督,香港方麵來人斡旋,有意促成革命黨、保皇黨和李鴻章的兩廣獨立。隻要這個事情辦成了,整個南方就是我們的了,武漢的事情不也就好辦多了麽!”
公韌聽了心中大喜,說:“如果能促成兩廣獨立,那就太好了,武漢再學著兩廣的樣子,大事成矣。”
孫文這迴還帶著楊衢雲、日本誌士宮崎寅藏、內田良平等人。楊衢雲這個人,因為乙未起義的原因,公韌不願意和他多說話,見了他就和見了一個死蒼蠅似的惡心。至於日本人呢,公韌又不熟悉,語言也不通,隻要稍微有點兒空,公韌就圍繞在孫文的身邊。孫文又講起了這迴促成兩廣獨立的一個關鍵性人物,那就是劉學詢。
劉學詢,字問芻,香山縣下恭鎮古鶴村人,1855年生,為名將後裔,12歲的劉學詢仰慕漢陳蕃的“大丈夫當掃除天下,豈掃一室乎”名言,自書一“不掃一室”橫額懸於廳上,以表其誌。1879年,劉學詢中舉人,1886年,劉學詢上京,考中“丙戌科第一百五十六名進士”,但卻一直沒有分配任何職務。
清道光年間,廣東始有一種名為“闈姓”博彩遊戲,這是在科舉考試前將應試者每人的姓印在彩票上,定價出售,由購買者填選中榜者的姓。發榜後,按猜中多少依次獲得頭、二、三等獎,這種“官督民辦”的彩票越來越烈。劉家本來富於資財,不想在官場按部就班混日子,不久就湊集本錢,承辦當時廣東風靡一時的“闈姓”賭博。
劉學詢承辦的是1890~1896年的第二屆闈姓。由於本人是進士出身,號召力更大,獲利十分可觀。1899年日本人在上海訪問劉學詢,了解到他有700萬財產,約占當時國家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真的是“富可敵國”。
兩廣總督張樹聲曾奏請朝廷嚴厲禁止:“廣東闈姓賭風最熾,其金錢勢力足以左右士子之成敗,及官吏之進退,典試者莫不仰其鼻息。前經申禁,乃奸徒將賭場徙至澳門地方,聚賭愈盛。”也就是說,廣州不讓賭了,那他們就把賭場移到了澳門,也就是造成了現今澳門賭城的雛形。
有錢能使鬼推磨,要說劉學詢這個人也是挺有個性的。舊時廣州人稱外國人做“西人”,好比今天北方人稱“老外”之意。劉學詢遊曆上海,屢見西人弱視欺淩自己的同胞,上海法租界公園大門懸一牌曰:“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叫劉學詢大為生氣,發誓要給予西人以警示。在上海住久了,劉學詢發現,上海的西人並非個個富有,其中也有一些失業貧困者。
於是他派人到處打聽,設法搜集外籍失業人士,凡20歲至50歲者都是他的搜羅對象。不多時候,找到4個40歲左右的英籍失業者。劉學詢問道:“你們失業多久?之前有沒有薪水?”英國人迴答:“我們失業八個月快到一年了,以前月薪不過一二十元。”劉學詢說:“我想聘請你們迴廣州,月薪每月500元,職業是抬轎,你們四個人抬我一個,每日工作時間最多不過6個鍾頭。如果你們願意的話,就與我簽份合同,約定日期我們一起到廣州去。”
英國人迴答:“每月500元,當然願意。但我們從未抬過轎,怎麽辦?”劉學詢說:“不必擔心,隻要你們肯幹,到廣州後我會找抬轎師傅教給你們的,幾日便能學會。不過你們必須與我簽訂一年的合同,如果我提早解聘,會支付你們一年的薪金;若你們中途辭職,則需按所得薪金的雙倍賠我。”西人答應,鞠躬而退。劉學詢不懂英文,談話時請翻譯在旁,且讓翻譯將合同譯成英文。
劉學詢與西人同船到達廣州,將他們安置在西關的劉園家裏。幾天後,劉讓自家的轎夫教西人抬轎。於是,四個西人每天在劉園勤操苦練,西人身材健碩,但膊力不足,但經過一番鍛煉,轎子在西人肩膀輕盈多了,加上唔鹹唔淡的粵語口號助興,出得街了!
第一天乘西人抬的轎出街,從劉園至十二甫,出同興街(即大同南路),沿著沙基一直至西濠口。一路上,西人學著轎夫的樣子,邊走邊叫,喝聲不斷。西人抬轎是破天荒的事情,廣州市民從未見過,於是無論男女老少無不駐足觀看。未幾,消息遍傳西關,待其返程,預立圍觀者更多。自此,劉學詢每天來迴一趟,三四天後,全市都知道了,人們竟從城內、河南等地趕來,提早在劉氏轎子途經的各處等候觀看。
此事很快被廣州的西人發現,他們一向把中國人看作未開化的民族,今天這一情形,令其憤怒萬分,各國住沙麵的西人立即商議,如何製止這種西人充當轎夫的行為。當西人知道四個轎夫都是英國籍的時候,馬上報告英國駐廣州領事。
英領事立即站在沙麵西橋,等候劉氏經過。不久,果見四人抬著劉學詢,沿途嗬喝,聲高且長,比起中國轎夫不分伯仲。英領事看見,怒不可遏,想道:“這樣下去,大英帝國的麵子都給這四人丟盡了!”
次日,英領事到兩廣總督府約見官員,提出有一個叫劉學詢的雇用四名英人抬轎,有辱大英帝國,應予以製止。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對英領事說:“貴國人在廣州充任轎夫,本督全不知情。但不知是劉某強迫貴國人做事,還是他們心甘情願的呢?此事須調查清楚,如果是強迫從事,我不但要製止,還會將劉某繩之以法。但如果是貴國人心甘情願做抬轎工作,且樂於抬中國人,以維持生計的話,則這是我們兩國人民友誼及自由的權利,在法律上也不能限製。此事待我調查清楚,再與你商量。”
其實張之洞對西人抬轎一事早有所聞,之所以裝聾作啞,是為日後的外交磋商留有餘地。
張之洞立即派人尋找劉學詢來府。劉坐原轎前去,這是西人首次抬劉學詢入城,西人照樣嗬叫不斷,引得許多行人注目及兩旁鋪店停業觀看。及至,張之洞告知英領事來署,調查英人抬轎一事,劉亦將自己初衷及聘用情形稟告,並說:“大人可請翻譯當麵問西人好了。”
張之洞同意,隨召翻譯及四轎夫入堂,西人見劉學詢在座,立馬向他敬禮。劉學詢當場喝斥道:“這是廣東最高官員,專為聘用你們做轎夫一事詢問你們,應先向他行最尊敬之禮。”西人答應,即向張之洞鞠躬。
張之洞說:“今天英領事來我這裏,讓我轉告劉紳士,要立即停止你們執業,謂此事有辱其身份。抬轎一事是劉紳士強迫你們,還是你們自願的?”西人答:“不然,皆我們自願,絕無他人脅迫。我們在上海失業多時,英國政府不為我們考慮,我們隻是為了生計,怎麽會有辱於領事他呢?況且有一年之約在身,現在可不能辭職啊。”張之洞讓劉學詢叫四西人明天再來督署,以便迴複英領事。
迴到劉園,劉學詢問西人:“我對你們如何?”西人答:“極好。”劉說:“今英領事迫你們解約,估計你們是不能再幹下去了。如果明天英領事仍堅持要你們辭職的話,你可以請他代賠違約金,且句句以事實說明,我會重賞你們。”劉還以洋酒盛宴與四人同飲,西人覺得自己受到尊重,表示不願分離。
次日上午11點,在總督府,張之洞、劉學詢、英領事均在座。劉學詢喚四西人進入,隻見西人先向張之洞,再向劉學詢敬禮。劉學詢對他們說:“這是貴國使官。”西人隨向英領事行禮。
一番詢問,英領事嚴厲斥責四人,西人將所簽合同呈閱,英領事答應按合約如數賠償給劉,並勒令四人即日到沙麵,不得再住在劉宅。英領事走後,劉仍乘轎迴家,他獎勵每個西人500元,西人中有感動得流下淚者。
西人迴到沙麵,馬上被遣返迴國。至此西人抬轎一事,已遍傳羊城的大街小巷,婦孺皆知。
當然,劉學詢也就了了大名了。
1895年,乙未起義的前夕,孫文在香港找到了劉學詢這個老鄉,經過一番試探後,終於探得了劉學詢也不是井底之蛙,也有一番大誌向。劉學詢說:“我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了我身穿龍袍,位登九五,兄弟前來磕頭向我朝拜,你說說這是怎麽迴事啊?”
孫文給他解夢說:“這是好事啊,說明革命已經成功,大哥就是我們的領頭人啊!”劉學詢說:“革命……我不感興趣。當個朱元璋、洪秀全還有點兒意思。如果我是朱元璋、洪秀全,你願意不願意做徐達、楊秀清。”
孫文搖了搖頭說:“推翻了一個皇帝,再出來一個皇帝,中國還是沒有希望。中國要想進步,就要仿效英法日美,建立一個合眾國,建立一個法治的國家。”
劉學詢搖了搖頭說:“別忘了中國是一個專製幾千年的封建國家啊,要建立仿效英法日美的合眾國,何其難啊!不過,我是知道兄弟的大誌向的,如果兄弟非要革命,我願意出一個奇謀如何?”
孫文渾身一激靈,問:“願聽其詳,不知你說的奇謀是什麽?”
不苟言笑的劉學詢湊近了孫文的耳朵說:“目前革命最缺的是什麽,我知道,你也知道。目前中國最缺的是什麽,我知道,你也知道。目前我幹的是什麽,我知道,你也知道。”
孫文笑了笑說:“我猜到了。”
(至於孫文猜到了什麽,且聽下迴分解。感謝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請收藏,請評論,請投花,請投凸票,請動一下金手指,點一下頂或者踩。)
公韌剛走,小青盈一個箭步竄上去,那動作真是快如閃電,形如狸貓,一下子就騎到了楊鴻鈞的脖子上,一邊騎上一邊還狠狠地打楊鴻鈞的頭,嘴裏還嘟嘟囔囔:“打你這個張之洞,打你這個張之洞。”
楊鴻鈞一下子被打懵了,頭一暈,尿到了褲子裏。
看熱鬧的眾人卻哈哈大笑。
楊鴻鈞掙脫開小青盈,氣唿唿地問:“你為什麽打我?”小青盈瞪著小眼睛說:“你不是張之洞嗎?”楊鴻鈞氣得大罵:“我怎麽會是張之洞?”小青盈說:“你不是張之洞,怎麽會穿張之洞的衣服。”楊鴻鈞對公韌瞪起了眼睛說:“原來是你們在合起火來捉弄我啊!”說著,就對公韌伸出了拳頭。
公韌慌忙解釋說:“是這樣,我們在玩捉清兵的遊戲,不巧,你中招了。大家說是不是啊!”
眾人齊聲說:“是。”
這下子,楊鴻鈞沒有辦法了,大罵了一句:“一輩子玩鷹,沒想到叫鷹叼了眼了。”麻將沒法打了,隻好迴去換褲子了。
沒過了一會兒,李雲彪也出來了,看來也是憋得不輕。公韌又拿著這個褂子披到了李雲彪的身上。李雲彪還挺納悶,說:“你給我披這個褂子幹什麽?”
公韌對他說:“屋時熱,這裏冷,可別閃著了。”這時候,唐青盈卻不管這一套,一下子就騎到了李雲彪的脖子上,大罵道:“你這個劉坤一,該打的清狗子!”然後對著他的頭一頓暴打。
李雲彪也被打懵了,幹脆來了個黃金入褲,一下子拉在了褲子裏。
李雲彪不理解地問眾人:“你們這是幹什麽呀?我怎麽得罪了眾位龍頭?”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在玩打清兵的遊戲,你怎麽就中招了。”
李雲彪是一臉的晦氣,但是礙於唐青盈是唐才常的兒子,也不能對他怎麽著,所以這口氣也就隻能忍了。
辜天祜和張堯卿也分別受到了小青盈的捉弄,弄得一幫看熱鬧的人哈哈大笑,暫時緩解了一些人心中的鬱悶。
光這樣等著唐才常的決斷也不是個事呀,公韌心裏著急,實在是等不及了,隻得迅速趕到了廣州的秘密機關,麵見孫文。孫文見到了公韌說:“兄弟呀,你來得正好,請你迅速地準備一下,和我到香港走一趟。”
“不知到香港我們去做什麽?孫先生呀,現在武漢十萬火急,每天我們幾十萬弟兄和就坐在火山口上一樣,說不定什麽時候,清政府就把我們全剿了,真是度日如年,每時每刻真比黃金還要珍貴,還請孫先生早早拿定主意?”
孫文堅定地說:“到香港辦的這個事情和武漢辦的這個事情差不多,目前李鴻章正任兩廣總督,香港方麵來人斡旋,有意促成革命黨、保皇黨和李鴻章的兩廣獨立。隻要這個事情辦成了,整個南方就是我們的了,武漢的事情不也就好辦多了麽!”
公韌聽了心中大喜,說:“如果能促成兩廣獨立,那就太好了,武漢再學著兩廣的樣子,大事成矣。”
孫文這迴還帶著楊衢雲、日本誌士宮崎寅藏、內田良平等人。楊衢雲這個人,因為乙未起義的原因,公韌不願意和他多說話,見了他就和見了一個死蒼蠅似的惡心。至於日本人呢,公韌又不熟悉,語言也不通,隻要稍微有點兒空,公韌就圍繞在孫文的身邊。孫文又講起了這迴促成兩廣獨立的一個關鍵性人物,那就是劉學詢。
劉學詢,字問芻,香山縣下恭鎮古鶴村人,1855年生,為名將後裔,12歲的劉學詢仰慕漢陳蕃的“大丈夫當掃除天下,豈掃一室乎”名言,自書一“不掃一室”橫額懸於廳上,以表其誌。1879年,劉學詢中舉人,1886年,劉學詢上京,考中“丙戌科第一百五十六名進士”,但卻一直沒有分配任何職務。
清道光年間,廣東始有一種名為“闈姓”博彩遊戲,這是在科舉考試前將應試者每人的姓印在彩票上,定價出售,由購買者填選中榜者的姓。發榜後,按猜中多少依次獲得頭、二、三等獎,這種“官督民辦”的彩票越來越烈。劉家本來富於資財,不想在官場按部就班混日子,不久就湊集本錢,承辦當時廣東風靡一時的“闈姓”賭博。
劉學詢承辦的是1890~1896年的第二屆闈姓。由於本人是進士出身,號召力更大,獲利十分可觀。1899年日本人在上海訪問劉學詢,了解到他有700萬財產,約占當時國家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真的是“富可敵國”。
兩廣總督張樹聲曾奏請朝廷嚴厲禁止:“廣東闈姓賭風最熾,其金錢勢力足以左右士子之成敗,及官吏之進退,典試者莫不仰其鼻息。前經申禁,乃奸徒將賭場徙至澳門地方,聚賭愈盛。”也就是說,廣州不讓賭了,那他們就把賭場移到了澳門,也就是造成了現今澳門賭城的雛形。
有錢能使鬼推磨,要說劉學詢這個人也是挺有個性的。舊時廣州人稱外國人做“西人”,好比今天北方人稱“老外”之意。劉學詢遊曆上海,屢見西人弱視欺淩自己的同胞,上海法租界公園大門懸一牌曰:“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這叫劉學詢大為生氣,發誓要給予西人以警示。在上海住久了,劉學詢發現,上海的西人並非個個富有,其中也有一些失業貧困者。
於是他派人到處打聽,設法搜集外籍失業人士,凡20歲至50歲者都是他的搜羅對象。不多時候,找到4個40歲左右的英籍失業者。劉學詢問道:“你們失業多久?之前有沒有薪水?”英國人迴答:“我們失業八個月快到一年了,以前月薪不過一二十元。”劉學詢說:“我想聘請你們迴廣州,月薪每月500元,職業是抬轎,你們四個人抬我一個,每日工作時間最多不過6個鍾頭。如果你們願意的話,就與我簽份合同,約定日期我們一起到廣州去。”
英國人迴答:“每月500元,當然願意。但我們從未抬過轎,怎麽辦?”劉學詢說:“不必擔心,隻要你們肯幹,到廣州後我會找抬轎師傅教給你們的,幾日便能學會。不過你們必須與我簽訂一年的合同,如果我提早解聘,會支付你們一年的薪金;若你們中途辭職,則需按所得薪金的雙倍賠我。”西人答應,鞠躬而退。劉學詢不懂英文,談話時請翻譯在旁,且讓翻譯將合同譯成英文。
劉學詢與西人同船到達廣州,將他們安置在西關的劉園家裏。幾天後,劉讓自家的轎夫教西人抬轎。於是,四個西人每天在劉園勤操苦練,西人身材健碩,但膊力不足,但經過一番鍛煉,轎子在西人肩膀輕盈多了,加上唔鹹唔淡的粵語口號助興,出得街了!
第一天乘西人抬的轎出街,從劉園至十二甫,出同興街(即大同南路),沿著沙基一直至西濠口。一路上,西人學著轎夫的樣子,邊走邊叫,喝聲不斷。西人抬轎是破天荒的事情,廣州市民從未見過,於是無論男女老少無不駐足觀看。未幾,消息遍傳西關,待其返程,預立圍觀者更多。自此,劉學詢每天來迴一趟,三四天後,全市都知道了,人們竟從城內、河南等地趕來,提早在劉氏轎子途經的各處等候觀看。
此事很快被廣州的西人發現,他們一向把中國人看作未開化的民族,今天這一情形,令其憤怒萬分,各國住沙麵的西人立即商議,如何製止這種西人充當轎夫的行為。當西人知道四個轎夫都是英國籍的時候,馬上報告英國駐廣州領事。
英領事立即站在沙麵西橋,等候劉氏經過。不久,果見四人抬著劉學詢,沿途嗬喝,聲高且長,比起中國轎夫不分伯仲。英領事看見,怒不可遏,想道:“這樣下去,大英帝國的麵子都給這四人丟盡了!”
次日,英領事到兩廣總督府約見官員,提出有一個叫劉學詢的雇用四名英人抬轎,有辱大英帝國,應予以製止。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對英領事說:“貴國人在廣州充任轎夫,本督全不知情。但不知是劉某強迫貴國人做事,還是他們心甘情願的呢?此事須調查清楚,如果是強迫從事,我不但要製止,還會將劉某繩之以法。但如果是貴國人心甘情願做抬轎工作,且樂於抬中國人,以維持生計的話,則這是我們兩國人民友誼及自由的權利,在法律上也不能限製。此事待我調查清楚,再與你商量。”
其實張之洞對西人抬轎一事早有所聞,之所以裝聾作啞,是為日後的外交磋商留有餘地。
張之洞立即派人尋找劉學詢來府。劉坐原轎前去,這是西人首次抬劉學詢入城,西人照樣嗬叫不斷,引得許多行人注目及兩旁鋪店停業觀看。及至,張之洞告知英領事來署,調查英人抬轎一事,劉亦將自己初衷及聘用情形稟告,並說:“大人可請翻譯當麵問西人好了。”
張之洞同意,隨召翻譯及四轎夫入堂,西人見劉學詢在座,立馬向他敬禮。劉學詢當場喝斥道:“這是廣東最高官員,專為聘用你們做轎夫一事詢問你們,應先向他行最尊敬之禮。”西人答應,即向張之洞鞠躬。
張之洞說:“今天英領事來我這裏,讓我轉告劉紳士,要立即停止你們執業,謂此事有辱其身份。抬轎一事是劉紳士強迫你們,還是你們自願的?”西人答:“不然,皆我們自願,絕無他人脅迫。我們在上海失業多時,英國政府不為我們考慮,我們隻是為了生計,怎麽會有辱於領事他呢?況且有一年之約在身,現在可不能辭職啊。”張之洞讓劉學詢叫四西人明天再來督署,以便迴複英領事。
迴到劉園,劉學詢問西人:“我對你們如何?”西人答:“極好。”劉說:“今英領事迫你們解約,估計你們是不能再幹下去了。如果明天英領事仍堅持要你們辭職的話,你可以請他代賠違約金,且句句以事實說明,我會重賞你們。”劉還以洋酒盛宴與四人同飲,西人覺得自己受到尊重,表示不願分離。
次日上午11點,在總督府,張之洞、劉學詢、英領事均在座。劉學詢喚四西人進入,隻見西人先向張之洞,再向劉學詢敬禮。劉學詢對他們說:“這是貴國使官。”西人隨向英領事行禮。
一番詢問,英領事嚴厲斥責四人,西人將所簽合同呈閱,英領事答應按合約如數賠償給劉,並勒令四人即日到沙麵,不得再住在劉宅。英領事走後,劉仍乘轎迴家,他獎勵每個西人500元,西人中有感動得流下淚者。
西人迴到沙麵,馬上被遣返迴國。至此西人抬轎一事,已遍傳羊城的大街小巷,婦孺皆知。
當然,劉學詢也就了了大名了。
1895年,乙未起義的前夕,孫文在香港找到了劉學詢這個老鄉,經過一番試探後,終於探得了劉學詢也不是井底之蛙,也有一番大誌向。劉學詢說:“我晚上做了一個夢,夢到了我身穿龍袍,位登九五,兄弟前來磕頭向我朝拜,你說說這是怎麽迴事啊?”
孫文給他解夢說:“這是好事啊,說明革命已經成功,大哥就是我們的領頭人啊!”劉學詢說:“革命……我不感興趣。當個朱元璋、洪秀全還有點兒意思。如果我是朱元璋、洪秀全,你願意不願意做徐達、楊秀清。”
孫文搖了搖頭說:“推翻了一個皇帝,再出來一個皇帝,中國還是沒有希望。中國要想進步,就要仿效英法日美,建立一個合眾國,建立一個法治的國家。”
劉學詢搖了搖頭說:“別忘了中國是一個專製幾千年的封建國家啊,要建立仿效英法日美的合眾國,何其難啊!不過,我是知道兄弟的大誌向的,如果兄弟非要革命,我願意出一個奇謀如何?”
孫文渾身一激靈,問:“願聽其詳,不知你說的奇謀是什麽?”
不苟言笑的劉學詢湊近了孫文的耳朵說:“目前革命最缺的是什麽,我知道,你也知道。目前中國最缺的是什麽,我知道,你也知道。目前我幹的是什麽,我知道,你也知道。”
孫文笑了笑說:“我猜到了。”
(至於孫文猜到了什麽,且聽下迴分解。感謝各位朋友的大力支持,請收藏,請評論,請投花,請投凸票,請動一下金手指,點一下頂或者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