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紀冰之以連退數步,默然表達著自己暫時不願卷入聲勢浩大的運動中去。她望了賈盡忠一直地使眼色,可由收獲的迴應來看,二人之於此事似乎存在著分歧。
厲鳳竹忙站出來阻攔:“各位同學,愛國很好但以奮發讀書的勁頭來表達你們的愛國心才更恰當。今天並不是禮拜,你們應該迴到課堂上。”
一旁的紀冰之請賈盡忠借一步說話,大概是想商議著請他這位老師出麵規勸學生。
卻有人高聲問道:“我們備受淩辱的祖國,還有一片安寧地供我們讀書嗎?”
接著,眾學生齊齊發問:“哪兒還有一片安寧地可供我們讀書?”
在場的記者毫不吝惜膠卷,時不時還豎起了大拇指,給予學生無聲的支持。
此種場麵,學生們的情緒恐怕非一人可以平息。
站在中央的厲鳳竹晃了會兒神,眼前這班孩子的臉龐為何會如此熟悉?
當年入侵者占領s城隻用了區區一個晚上,許多學生於睡夢中,被天邊那如同白晝的火光驚醒。看著那接力一般被焚毀的各大學校圖書館,衣冠不整的師生們提了水桶、舉了棉被,光著腳丫子義無反顧向火場衝過去時,才從推著一板車幸存文獻逆向而來的管理員口中得知,那不是失火而是打仗!
那幾天幾夜之中,到處都是嚷嚷著要就地投軍的學生,無論男女。那是厲鳳竹第一次被迫長時間地離開家人至親,且在日後才知道將來再沒有完整的團聚了。她和其他三位老師,帶著女子學校整個本科部的學生躲在一所教堂中,而她的丈夫同樣被一班人數龐大的學生需要著。至於教職工的家屬,由幾所學校湊攏的十名教員做代表,負責統一照管。她知道戰火無情、槍炮無眼,誰也無法預計下一個遭遇不測的會是誰。她強迫著自己不去想這些,默默地在心中自我安慰,如果她能舍身為他人的孩子,那麽自也有人會舍身護住她的孩子。每隔十分鍾,她便會驚慌起來數一遍人數。
挨到第三天,負責尋找失蹤學生的男教員們垂頭喪氣地拉著板車迴來。粗麻布下露出幾對布滿泥垢與血痕的腳丫,僵硬的手臂直挺挺地垂下來。她們是在大街上被找迴來的,沒有衣物蔽體,甚至已不是完整的屍首。教員拿出了外界的報紙,明明白白寫著“北大營收繳槍械存於庫房,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
厲鳳竹腦中一片空白,這無疑是一份“死亡通知書”,收信人則是全體沈城百姓。不多久,又變成了整個d三省。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當時的學生高唿“天下興亡,匹婦有責”,她們籌劃著要衝出城去,告訴關內的救兵,沈城無辜的百姓,正被暴虐的侵略者肆意蹂躪踐踏。厲鳳竹當然不願沒有任何武裝的學生白白出去送死,她死死地擋在她們身前,心中自有萬千感慨,卻說不出一個字來。
那種無助感,像極了眼下。如果隻是被外人欺侮,她可以喊出“臥薪嚐膽”四個字。但當她意識到,在那些操控實權的大人物眼中,派係之爭優先於領土主權,一己之私遠高於百姓安危,她便失語了。總該給學生一個有希望的有前途的環境,才能說服他們默默奮鬥是對的。
晃眼的工夫,學生隊伍緊緊簇擁著紀冰之站在中央。記者對此自然有些摩拳擦掌,有爬樹的、有爬電線杆的,還有坐在圍牆上的。自高處向下攝下的像,一定蔚為壯觀。
賈盡忠則從中調和:“紀律師,學生是好意呀!您兜頭一盆冷水澆下來,滅的可是愛國的熱情啊!我也知道您對素昧平生的孩子們抱有一點兒顧慮,這樣吧,咱們給您壯壯聲勢,就護送您走到前邊的路口,讓暗地裏的小人知道知道,您有這麽多愛國學生做後盾,好給他們取一個震懾作用。”然後望了幾名學生領袖道,“我看,就這麽定了吧!送一程,咱就迴學校補課去。”
這時候厲鳳竹再想擠上前去幫忙,早已是不能夠的了。
隻見陳燕平一陣風地刮過來,將相機往她手裏一塞,轉身往辦公樓門邊的石獅子上躥了去,晃晃悠悠蹲著身子高聲說道:“同學們,我不單是記者,還是一名學生。所以,請你們聽我說一句吧!”
也許是因為學生的身份容易取得信任,也許是因為兼職記者的身份受到尊重,鼎沸的人聲此時漸漸弱了下去。
“我兼職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賺學費。後來的一段時間內,我陷入了很深的苦惱,我覺得我既然已然有晉升主筆的潛力了,那麽以筆報國就該是我的主業了,我何必再辛辛苦苦地籌學費,通宵達旦地兩頭兼顧呢?學業實在耗費我太多金錢、精力,一時間又難以拿出力量來振興中華。於是,我真的就對學生身份漸漸怠慢起來。可當我在工作中遇見經濟學家時,他們說我們的生產力太落後;當我遇見律師時,他們也說我們的法治水平太落後;當我遇見農學家時,他們仍然在感慨我們曾引以為傲的農業實在是落後太多太多了。這些專家學者都告訴我,要追上發達國家恐怕得以百年計。百年呐!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艱難,可軍國主義者絕不願讓我們再有下一個百年。這些見聞讓我很苦惱,我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
厲鳳竹和旁人以同樣驚訝的眼神抬頭望著,這位年輕的同事在許多時候都是沉默的,甚至在麵對政局時,難免流露出幾分稚氣。可正是這位僅為兼職身份的年輕同事,與厲鳳竹形成一種既合同也牽製的微妙關係。看來今日是個意外的收獲,也許能在一定程度解一解她心頭的困惑,這個學生兵除了國文不錯、又很聽主編的話之外,究竟有多大的眼界呢?
陳燕平大約認為此時應該高高地站起來,以表達心誌,但獅子頭的圓麵讓他不得不繼續保持一種搖搖擺擺的滑稽姿態:“最後我的導師告訴我,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無從選擇也責無旁貸。我們應該要有這樣的覺悟,每個人都要做好準備吃雙份的苦,進而創造出三倍的價值。這需要我們這些學生把一天掰成兩天用,一年學完兩年的課,我們的祖國就有望迅速地強盛起來。到那時,可供我們讀書的安寧地不就有了嗎?聽了這番話,我心裏終於有了決定,我不希望我除了會寫會說而外,再沒有別的能耐。我希望有一天當祖國需要人才的時候,無論是哪一種學科,我都能站出來說我願意,並且是我可以!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會’。同學們,這個‘我’應該是包括你們在內的四萬萬人呐!”
與他的破音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片鴉雀無聲。
學生們麵麵相覷,隻有此起彼伏的快門聲一下追著一下地響著。
厲鳳竹不由暗暗點頭,嘴角微微抬起。轉瞬,眼中又凝起一股困惑。陳燕平一定會是他老師的驕傲,學生那麽多,每天重複著學習這一件事,卻鮮少有人能在踏入社會前就弄明白為什麽而學的問題。但有些想法是會隨著境況起波動的,津門的學子麵對的是逆境,侵略者的野心雖昭然若揭卻還沒到破城的一日。可當年厲鳳竹的學生麵對的是絕境,外有豺狼內無援兵。如果很不幸,津門也有那樣的一日,真不知那時的陳燕平心底還能不能留住這微弱的火苗。
一陣熱烈的掌聲送入耳鼓,將她飄散得過於遙遠的注意力給拉了迴來。仿佛有人在耳畔豔羨地說著:“貴社的確是人才濟濟呀!”
厲鳳竹笑著用力點點頭,重重鼓了三下掌,想把學生的注意力盡可地分散開,給紀冰之騰出一個悄然退場的時機:“對對對,奔走唿號是演說家的事,抵抗侵略是軍人的事,喚起大眾是文人的事。我們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我們……”
一名高個的男生從賈盡忠身後跳起來,帶了十足的怒容打斷她:“可我們的軍人為什麽不在前線?!我想上軍校,可我學成以後,到哪兒投軍去?”
氣氛又一次急轉直下,迴到僵持的冰點。
原本已經慢慢挪到人群外的紀冰之,腳步被打亂,退出去三步,卻又倒迴來兩步,很是躊躇。最終還是拔高音量迴應著學生的問題:“在!怎麽不在?義y軍難道就不是我們的人了嗎?陳同學說的對,‘我’代表的是四萬萬人。既然抵抗侵略是每個國民共同的事業,那麽東北的義y軍就是一支代表人民、代表國家的正規jun!你可以堂堂正正地……”
厲鳳竹見她沒能走成,心裏響起了隆隆的擊鼓聲。耽誤的時間太久了,久到恐怕這裏的許多人已經忘了這是法院的地盤,不可胡來的。今日的鬆懈是反常的,但這份反常可不是為了騰出空間、時間來發表抗日宣講。無論民意如何,抗日始終是一項危險的地下事業。
而遠處若有似無的號令聲,似乎是在唿應她不詳的預感。
</p>
紀冰之以連退數步,默然表達著自己暫時不願卷入聲勢浩大的運動中去。她望了賈盡忠一直地使眼色,可由收獲的迴應來看,二人之於此事似乎存在著分歧。
厲鳳竹忙站出來阻攔:“各位同學,愛國很好但以奮發讀書的勁頭來表達你們的愛國心才更恰當。今天並不是禮拜,你們應該迴到課堂上。”
一旁的紀冰之請賈盡忠借一步說話,大概是想商議著請他這位老師出麵規勸學生。
卻有人高聲問道:“我們備受淩辱的祖國,還有一片安寧地供我們讀書嗎?”
接著,眾學生齊齊發問:“哪兒還有一片安寧地可供我們讀書?”
在場的記者毫不吝惜膠卷,時不時還豎起了大拇指,給予學生無聲的支持。
此種場麵,學生們的情緒恐怕非一人可以平息。
站在中央的厲鳳竹晃了會兒神,眼前這班孩子的臉龐為何會如此熟悉?
當年入侵者占領s城隻用了區區一個晚上,許多學生於睡夢中,被天邊那如同白晝的火光驚醒。看著那接力一般被焚毀的各大學校圖書館,衣冠不整的師生們提了水桶、舉了棉被,光著腳丫子義無反顧向火場衝過去時,才從推著一板車幸存文獻逆向而來的管理員口中得知,那不是失火而是打仗!
那幾天幾夜之中,到處都是嚷嚷著要就地投軍的學生,無論男女。那是厲鳳竹第一次被迫長時間地離開家人至親,且在日後才知道將來再沒有完整的團聚了。她和其他三位老師,帶著女子學校整個本科部的學生躲在一所教堂中,而她的丈夫同樣被一班人數龐大的學生需要著。至於教職工的家屬,由幾所學校湊攏的十名教員做代表,負責統一照管。她知道戰火無情、槍炮無眼,誰也無法預計下一個遭遇不測的會是誰。她強迫著自己不去想這些,默默地在心中自我安慰,如果她能舍身為他人的孩子,那麽自也有人會舍身護住她的孩子。每隔十分鍾,她便會驚慌起來數一遍人數。
挨到第三天,負責尋找失蹤學生的男教員們垂頭喪氣地拉著板車迴來。粗麻布下露出幾對布滿泥垢與血痕的腳丫,僵硬的手臂直挺挺地垂下來。她們是在大街上被找迴來的,沒有衣物蔽體,甚至已不是完整的屍首。教員拿出了外界的報紙,明明白白寫著“北大營收繳槍械存於庫房,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
厲鳳竹腦中一片空白,這無疑是一份“死亡通知書”,收信人則是全體沈城百姓。不多久,又變成了整個d三省。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當時的學生高唿“天下興亡,匹婦有責”,她們籌劃著要衝出城去,告訴關內的救兵,沈城無辜的百姓,正被暴虐的侵略者肆意蹂躪踐踏。厲鳳竹當然不願沒有任何武裝的學生白白出去送死,她死死地擋在她們身前,心中自有萬千感慨,卻說不出一個字來。
那種無助感,像極了眼下。如果隻是被外人欺侮,她可以喊出“臥薪嚐膽”四個字。但當她意識到,在那些操控實權的大人物眼中,派係之爭優先於領土主權,一己之私遠高於百姓安危,她便失語了。總該給學生一個有希望的有前途的環境,才能說服他們默默奮鬥是對的。
晃眼的工夫,學生隊伍緊緊簇擁著紀冰之站在中央。記者對此自然有些摩拳擦掌,有爬樹的、有爬電線杆的,還有坐在圍牆上的。自高處向下攝下的像,一定蔚為壯觀。
賈盡忠則從中調和:“紀律師,學生是好意呀!您兜頭一盆冷水澆下來,滅的可是愛國的熱情啊!我也知道您對素昧平生的孩子們抱有一點兒顧慮,這樣吧,咱們給您壯壯聲勢,就護送您走到前邊的路口,讓暗地裏的小人知道知道,您有這麽多愛國學生做後盾,好給他們取一個震懾作用。”然後望了幾名學生領袖道,“我看,就這麽定了吧!送一程,咱就迴學校補課去。”
這時候厲鳳竹再想擠上前去幫忙,早已是不能夠的了。
隻見陳燕平一陣風地刮過來,將相機往她手裏一塞,轉身往辦公樓門邊的石獅子上躥了去,晃晃悠悠蹲著身子高聲說道:“同學們,我不單是記者,還是一名學生。所以,請你們聽我說一句吧!”
也許是因為學生的身份容易取得信任,也許是因為兼職記者的身份受到尊重,鼎沸的人聲此時漸漸弱了下去。
“我兼職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賺學費。後來的一段時間內,我陷入了很深的苦惱,我覺得我既然已然有晉升主筆的潛力了,那麽以筆報國就該是我的主業了,我何必再辛辛苦苦地籌學費,通宵達旦地兩頭兼顧呢?學業實在耗費我太多金錢、精力,一時間又難以拿出力量來振興中華。於是,我真的就對學生身份漸漸怠慢起來。可當我在工作中遇見經濟學家時,他們說我們的生產力太落後;當我遇見律師時,他們也說我們的法治水平太落後;當我遇見農學家時,他們仍然在感慨我們曾引以為傲的農業實在是落後太多太多了。這些專家學者都告訴我,要追上發達國家恐怕得以百年計。百年呐!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艱難,可軍國主義者絕不願讓我們再有下一個百年。這些見聞讓我很苦惱,我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
厲鳳竹和旁人以同樣驚訝的眼神抬頭望著,這位年輕的同事在許多時候都是沉默的,甚至在麵對政局時,難免流露出幾分稚氣。可正是這位僅為兼職身份的年輕同事,與厲鳳竹形成一種既合同也牽製的微妙關係。看來今日是個意外的收獲,也許能在一定程度解一解她心頭的困惑,這個學生兵除了國文不錯、又很聽主編的話之外,究竟有多大的眼界呢?
陳燕平大約認為此時應該高高地站起來,以表達心誌,但獅子頭的圓麵讓他不得不繼續保持一種搖搖擺擺的滑稽姿態:“最後我的導師告訴我,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我們無從選擇也責無旁貸。我們應該要有這樣的覺悟,每個人都要做好準備吃雙份的苦,進而創造出三倍的價值。這需要我們這些學生把一天掰成兩天用,一年學完兩年的課,我們的祖國就有望迅速地強盛起來。到那時,可供我們讀書的安寧地不就有了嗎?聽了這番話,我心裏終於有了決定,我不希望我除了會寫會說而外,再沒有別的能耐。我希望有一天當祖國需要人才的時候,無論是哪一種學科,我都能站出來說我願意,並且是我可以!但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我會’。同學們,這個‘我’應該是包括你們在內的四萬萬人呐!”
與他的破音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一片鴉雀無聲。
學生們麵麵相覷,隻有此起彼伏的快門聲一下追著一下地響著。
厲鳳竹不由暗暗點頭,嘴角微微抬起。轉瞬,眼中又凝起一股困惑。陳燕平一定會是他老師的驕傲,學生那麽多,每天重複著學習這一件事,卻鮮少有人能在踏入社會前就弄明白為什麽而學的問題。但有些想法是會隨著境況起波動的,津門的學子麵對的是逆境,侵略者的野心雖昭然若揭卻還沒到破城的一日。可當年厲鳳竹的學生麵對的是絕境,外有豺狼內無援兵。如果很不幸,津門也有那樣的一日,真不知那時的陳燕平心底還能不能留住這微弱的火苗。
一陣熱烈的掌聲送入耳鼓,將她飄散得過於遙遠的注意力給拉了迴來。仿佛有人在耳畔豔羨地說著:“貴社的確是人才濟濟呀!”
厲鳳竹笑著用力點點頭,重重鼓了三下掌,想把學生的注意力盡可地分散開,給紀冰之騰出一個悄然退場的時機:“對對對,奔走唿號是演說家的事,抵抗侵略是軍人的事,喚起大眾是文人的事。我們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我們……”
一名高個的男生從賈盡忠身後跳起來,帶了十足的怒容打斷她:“可我們的軍人為什麽不在前線?!我想上軍校,可我學成以後,到哪兒投軍去?”
氣氛又一次急轉直下,迴到僵持的冰點。
原本已經慢慢挪到人群外的紀冰之,腳步被打亂,退出去三步,卻又倒迴來兩步,很是躊躇。最終還是拔高音量迴應著學生的問題:“在!怎麽不在?義y軍難道就不是我們的人了嗎?陳同學說的對,‘我’代表的是四萬萬人。既然抵抗侵略是每個國民共同的事業,那麽東北的義y軍就是一支代表人民、代表國家的正規jun!你可以堂堂正正地……”
厲鳳竹見她沒能走成,心裏響起了隆隆的擊鼓聲。耽誤的時間太久了,久到恐怕這裏的許多人已經忘了這是法院的地盤,不可胡來的。今日的鬆懈是反常的,但這份反常可不是為了騰出空間、時間來發表抗日宣講。無論民意如何,抗日始終是一項危險的地下事業。
而遠處若有似無的號令聲,似乎是在唿應她不詳的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