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萬璞玉表明自己這段時間沒有心思處理當年的案件,但陸警官還是把他能得到且能公開的資料給他傳送了過來。
萬璞玉獨自一人在房間裏簡單吃了晚飯,把碗筷暫時丟在一旁,打開陸警官發來的文件開始看。
當年的案件其實並不是沒有結果,隻是專案組提出的案件結果並不是很讓人信服,且兇手一直沒有落網,案件就變成了懸案。
案件過後至今十數年,再也沒有類似的案件發生,說明兇手並不是連環作案,很大可能已經離開當地,且不再犯下類似的案件。
也就是說,這樁案子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徹底變成一樁冷案。
時間拖的越久,破案的幾率越渺茫,直到再也沒有人在意這樁案子。
但陸警官清楚,隻要他跟萬璞玉還活著,這樁案件就不會被放棄調查。
好在現在的陸警官在權限方麵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他的堅持影響下,記者夫婦謀殺案逐漸重啟調查。
半個多月前,陸警官受到萬璞玉的啟發,把調查重點放到了案發現場。
而萬璞玉在瀕臨昏迷之際,堅持說的“兩個人”,就是指當時的現場。
經曆這次瀕死的遭遇,一些因為巨大驚嚇而被大腦主動隱藏模糊掉的記憶逐漸從腦海中浮現出來。
現在他確定,當時闖入家中,殺害父母的兇手。
絕對有兩個人。
在他躲在衣櫃中,渾身顫栗看著母親被殺害時,父親拚命的唿喊聲還在耳畔。
也就是說,在栗老師被兇手堵在臥室殺害的同一時間,客廳裏也在進行一場對林記者的殘忍謀殺。
因為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客廳裏的林記者無法衝進臥室救妻兒,臥室裏的栗老師也不能帶著孩子通過窗戶逃生。
仔細迴想臥室的動線,殺害栗老師的兇手,很大可能就是從陽台進來。
沒有加裝防盜窗,還真是一個不妙的習慣啊。
雖然他當時的表述並不清晰,但陸警官還是選擇了堅定地相信。
如此,當年的推斷就要全盤推翻了。
當年警方對於案情的推斷是,有人在門外敲門,身為家中男主人的林記者前去開門。
而身為家中女主人的栗老師,則是留在臥室午睡。
親朋好友,甚至陸警官都能證明,林記者是個很有警惕的人,不會輕易給陌生人開門。
也就是說,這個敲門之人,很大概率死後熟人,或者是偽裝成特殊工作身份的人。
比如說郵遞員,送奶工一類。
畢竟林家一直有訂鮮牛奶的習慣,是給栗老師補鈣用的。
這個“熟人”敲開房門,在客廳裏解決了林記者,而後進入臥室,殺害了毫無準備的栗老師。
但案件初步調查時,警方跟兇手一樣,都沒注意現場還有一位小小的目擊證人。
甚至那個孩子,是在第二波警員現場搜證的時候,打開衣櫃才發現。
當時距離案發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四個小時。
因為栗老師的屍體倚靠在衣櫃門上,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對現場證據的破壞,第一波搜查並沒有打開衣櫃門。
可當時發現那個孩子也沒什麽用了,他本來就身體不好,受了如此大驚嚇,直接病情加重,搶救了很久才保住一條小命。
因為他沒有提供太多有用的證詞,所以案件是一直按照推測出來的案情處理調查的。
當年警方也排查了所有林家的熟人,以及附近的社區工作人員,當天進出過社區的郵遞員,送報員還有去給林家送牛奶的送奶工。
為了以防萬一,這些人的可公開證詞也被陸警官一起傳送了過來。
當天進出過社區的一共有兩位郵遞員,一位送報員,一位送奶工。
但送奶工並沒有去林家,據她的證詞所說,
栗老師提前一天跟她打過招唿,說這天早上家裏沒人,牛奶就不用送了,等第二天一起送兩瓶來。
所以案發當天,送奶工隻去了社區中其他幾家送牛奶,根本就沒來過林家。
而送奶工的證詞雖然無人佐證,但案發後調查到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當天一早,林家夫婦出發去老家把兒子接迴來過生日。
而這種玻璃瓶裝的鮮牛奶要麽及時喝掉,要麽放冰箱冷藏儲存,要不然很容易變質壞掉。
所以栗老師讓送奶工當天不要送牛奶來也是合情合理。
至於兩位郵遞員,他們分別去了不同的人家送包裹,也沒有來林家。
不過其中一位郵遞員的證詞表示,當天是去給林家樓下的鄰居送包裹的,當時敲了好久的門無人應答。
正準備離開之際,他在樓道門口跟林家一家人擦肩而過。
不過當時他並不認識林家人,是案發後警察問起來,他才得知擦肩而過的那一家人被滅門了。
不對,應該說是被“半滅門”。
之所以隻是擦肩而過就記住了這一家人,郵遞員的說辭是這樣的,
“因為他們家的小孩看上去跟我兒子差不多大的,”
“警察同誌,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做父母的人總會控製不住的注意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年齡的小孩兒。”
事後證明郵遞員還真有一個兒子,當年的確正好六歲。
而且郵遞員確實沒什麽嫌疑,他的“一瞥”注意,不能當做案件疑點處理。
再有就是送報員了,隻不過他跟送奶工一樣,是一大早進入社區送報紙。所以當天一大早送報員來過林家。
因為敲不開門,他就跟一直以來的習慣一樣,把報紙塞進了林家的牛奶箱。
警方清理案發現場時,在主臥的書桌上找到了當天的學術報跟新聞報,看來是林記者他們迴家時把報紙順手帶了進來。
這幾個首先被警方懷疑的特殊工作者基本都被排除了嫌疑,那剩下就是林家親朋熟人了。
家人跟熟人的嫌疑在幾番排查下基本都被洗清,最後被列為嫌疑人的一是那個曾經在學校騷擾栗老師的男人。
而另一個,是一個女人,並且此時,這個女人的身份被陸警官特意標紅加粗,用來提醒萬璞玉注意!
萬璞玉獨自一人在房間裏簡單吃了晚飯,把碗筷暫時丟在一旁,打開陸警官發來的文件開始看。
當年的案件其實並不是沒有結果,隻是專案組提出的案件結果並不是很讓人信服,且兇手一直沒有落網,案件就變成了懸案。
案件過後至今十數年,再也沒有類似的案件發生,說明兇手並不是連環作案,很大可能已經離開當地,且不再犯下類似的案件。
也就是說,這樁案子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徹底變成一樁冷案。
時間拖的越久,破案的幾率越渺茫,直到再也沒有人在意這樁案子。
但陸警官清楚,隻要他跟萬璞玉還活著,這樁案件就不會被放棄調查。
好在現在的陸警官在權限方麵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他的堅持影響下,記者夫婦謀殺案逐漸重啟調查。
半個多月前,陸警官受到萬璞玉的啟發,把調查重點放到了案發現場。
而萬璞玉在瀕臨昏迷之際,堅持說的“兩個人”,就是指當時的現場。
經曆這次瀕死的遭遇,一些因為巨大驚嚇而被大腦主動隱藏模糊掉的記憶逐漸從腦海中浮現出來。
現在他確定,當時闖入家中,殺害父母的兇手。
絕對有兩個人。
在他躲在衣櫃中,渾身顫栗看著母親被殺害時,父親拚命的唿喊聲還在耳畔。
也就是說,在栗老師被兇手堵在臥室殺害的同一時間,客廳裏也在進行一場對林記者的殘忍謀殺。
因為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客廳裏的林記者無法衝進臥室救妻兒,臥室裏的栗老師也不能帶著孩子通過窗戶逃生。
仔細迴想臥室的動線,殺害栗老師的兇手,很大可能就是從陽台進來。
沒有加裝防盜窗,還真是一個不妙的習慣啊。
雖然他當時的表述並不清晰,但陸警官還是選擇了堅定地相信。
如此,當年的推斷就要全盤推翻了。
當年警方對於案情的推斷是,有人在門外敲門,身為家中男主人的林記者前去開門。
而身為家中女主人的栗老師,則是留在臥室午睡。
親朋好友,甚至陸警官都能證明,林記者是個很有警惕的人,不會輕易給陌生人開門。
也就是說,這個敲門之人,很大概率死後熟人,或者是偽裝成特殊工作身份的人。
比如說郵遞員,送奶工一類。
畢竟林家一直有訂鮮牛奶的習慣,是給栗老師補鈣用的。
這個“熟人”敲開房門,在客廳裏解決了林記者,而後進入臥室,殺害了毫無準備的栗老師。
但案件初步調查時,警方跟兇手一樣,都沒注意現場還有一位小小的目擊證人。
甚至那個孩子,是在第二波警員現場搜證的時候,打開衣櫃才發現。
當時距離案發時間,已經過去了將近十四個小時。
因為栗老師的屍體倚靠在衣櫃門上,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對現場證據的破壞,第一波搜查並沒有打開衣櫃門。
可當時發現那個孩子也沒什麽用了,他本來就身體不好,受了如此大驚嚇,直接病情加重,搶救了很久才保住一條小命。
因為他沒有提供太多有用的證詞,所以案件是一直按照推測出來的案情處理調查的。
當年警方也排查了所有林家的熟人,以及附近的社區工作人員,當天進出過社區的郵遞員,送報員還有去給林家送牛奶的送奶工。
為了以防萬一,這些人的可公開證詞也被陸警官一起傳送了過來。
當天進出過社區的一共有兩位郵遞員,一位送報員,一位送奶工。
但送奶工並沒有去林家,據她的證詞所說,
栗老師提前一天跟她打過招唿,說這天早上家裏沒人,牛奶就不用送了,等第二天一起送兩瓶來。
所以案發當天,送奶工隻去了社區中其他幾家送牛奶,根本就沒來過林家。
而送奶工的證詞雖然無人佐證,但案發後調查到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當天一早,林家夫婦出發去老家把兒子接迴來過生日。
而這種玻璃瓶裝的鮮牛奶要麽及時喝掉,要麽放冰箱冷藏儲存,要不然很容易變質壞掉。
所以栗老師讓送奶工當天不要送牛奶來也是合情合理。
至於兩位郵遞員,他們分別去了不同的人家送包裹,也沒有來林家。
不過其中一位郵遞員的證詞表示,當天是去給林家樓下的鄰居送包裹的,當時敲了好久的門無人應答。
正準備離開之際,他在樓道門口跟林家一家人擦肩而過。
不過當時他並不認識林家人,是案發後警察問起來,他才得知擦肩而過的那一家人被滅門了。
不對,應該說是被“半滅門”。
之所以隻是擦肩而過就記住了這一家人,郵遞員的說辭是這樣的,
“因為他們家的小孩看上去跟我兒子差不多大的,”
“警察同誌,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做父母的人總會控製不住的注意跟自己孩子差不多年齡的小孩兒。”
事後證明郵遞員還真有一個兒子,當年的確正好六歲。
而且郵遞員確實沒什麽嫌疑,他的“一瞥”注意,不能當做案件疑點處理。
再有就是送報員了,隻不過他跟送奶工一樣,是一大早進入社區送報紙。所以當天一大早送報員來過林家。
因為敲不開門,他就跟一直以來的習慣一樣,把報紙塞進了林家的牛奶箱。
警方清理案發現場時,在主臥的書桌上找到了當天的學術報跟新聞報,看來是林記者他們迴家時把報紙順手帶了進來。
這幾個首先被警方懷疑的特殊工作者基本都被排除了嫌疑,那剩下就是林家親朋熟人了。
家人跟熟人的嫌疑在幾番排查下基本都被洗清,最後被列為嫌疑人的一是那個曾經在學校騷擾栗老師的男人。
而另一個,是一個女人,並且此時,這個女人的身份被陸警官特意標紅加粗,用來提醒萬璞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