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殿下搶人警告,建議自覺 作者:牧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天,不管是對於西玄還是北銘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為他們兩國的王終於在盼望了這麽長的時間之後要成婚了。
經過這三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兩國百姓對於和對方國家的盟友關係認可程度都已經非常高了,盡管還是有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種話的存在,但總體上,大家都還是樂見得事態如此發展的。
婚禮的舉行放在了兩國共有的那一座城市,人們稱它為契闊城,以此來表達對於這段婚姻的祝福和對兩國友誼的見證。
就在婚禮完成之後的兩周,傳來了天子駕崩的消息。說實話,那位老邁昏聵的天子能夠撐這麽久已經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了。
不管怎麽樣,作為名義上的屬國的王,謝閑和顧青沅還是踏上了前往朝都的路程。而與此同時,兩國的兵力也在悄悄的調動當中。因為行軍的路線都在兩國境內,且頗為小心,所以並未吸引到太多目光。畢竟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新一任天子的身上。
別看先帝老邁,但這位新帝卻十分年輕,至少沒有到中老年,正是雄心勃勃的時候。他對此次四方國的弔唁十分重視,打定了主意要收攏四方國的權力,至少四方國的王絕不能再稱作陛下,和他這個天子一樣了,成何體統?!
先帝老邁,對四方國的掌控力大不如前,簡直軟弱可欺,他可不一樣,他必須要讓這幾個國家知道,究竟何為天子!
想著那幾個稱孤道寡的四方國的王,新帝眼睛裏的火氣都快冒出來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正在趕往朝都的幾位王究竟知不知道新帝的心思暫且不論,總之哪怕知道是個鴻門宴,在沒有徹底撕破臉之前,他們都必須得去,所以知不知道的,從行動上來看也就沒什麽差別了。
柳絮紛飛的時節,朝都迎來了最大規模的外來人口,皆是四方國的使團。
在四方國建立之初,原本是為了拱衛朝都,在天子喪失了對四方國真正掌控力的如今,卻變得不那麽一樣了。
第52章
先後抵達朝都的四方國的王沒有片刻的停歇, 直接前往問天台祭奠,複雜的禮儀一條條下來,整個人都木了。多虧新帝沒有突發奇想搞出什麽跪拜來, 否則這幾個人多少有當場就發飆的可能性。
在祭奠的流程進行完畢後, 幾個人被安排入使館區休息。其中,應西玄王和北銘王的要求, 這二位十分貼心地讓朝都隻需要準備一個居所, 結果就是得知此消息的人們大都黑了臉。
當然,謝閑和顧青沅是不會在意這些人的感受的。
剛剛安頓好沒多久,幾個人陸續收到了新帝的消息,稱明日設了宴席為幾位接風洗塵, 讓他們務必到場。
這還能說什麽呢?讓去就去唄。
謝閑與顧青沅相攜走進殿內的時候,被兩個侍者分別引往兩處, 兩個座位離了好遠, 中間簡直像是隔了一道銀河。
謝閑似笑非笑地看了顧青沅一眼,得了對方一個含笑的眼神,這種安排,多少有點兒不給她們麵子,在明知道她們的關係的前提下。這個新帝,頗為小氣。
南嶺王長了一副縱情聲色的虛浮相, 整體的行事風格就突出了兩個字, 開擺,隻要我躺得夠快,行刺就追不上我。要說起來,這位也是個傳奇了, 從他當上南嶺王的那一刻起, 南嶺就發生了不止一次起義, 結果他依然好好地坐在王座上,靠的就是這種開擺的精神。
他隻享受王的待遇,卻不追求王的權力,反正權力都給你們,南嶺的事情你們說了算,隻要有人能保證他王的地位和待遇,夠他每日吃喝玩樂,他就能給你合法的地位。能正經靠官方手段達成目的,誰還叛亂啊,他們的命不是命嗎?
總而言之,南嶺在這位王的帶領下,基本上就是在養蠱,真正掌權的換了一個又一個,隻有南嶺王屹立不倒,簡直就是一朵奇葩。
很難說南嶺王究竟是聰明還是短視,不過,這位肉眼可見的奢靡,等到南嶺的人民供養不起這麽一個吸血蟲家族的時候,究竟會發生什麽,就不好說了。
至於東臨王,他沉迷造船遠洋,執著於發展商業,東臨的大船一批又一批地出海,帶出各種貨物,運迴大量的黃金、寶石、奇珍。在政策的支持下,東臨的商貿異常繁盛,富商大賈不計其數。整個國家的運作都是為商業鏈條服務的,人們種植棉麻養蠶,隻有少部分自用,其餘的全部出口到了海外的一些國家,再用賺到的錢向其他國家去購買糧食。
毫無疑問的是,這樣政策有其危險性,但繁榮的商貿也帶來了技術的革新,至少東臨在造船技術上可以說是領先於世界的。包括紡織機等技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有了工廠的雛形。
在東臨,工人是占大多數的,農民反而更少,即便有,他們種植的也都是外國不常見的作物,方便出售。
因為遠洋長途航行的需要,甚至有了罐頭的出現。
這很大程度上都要得益於政策的引導,但在糧食上被掣肘,隱患還是巨大的。不過現在的東臨王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畢竟在他看來,他的糧食一船一船運迴來,絕對不可能出現短缺的情況。
幾個人都坐定許久之後,新帝才姍姍來遲,看向這幾位的時候,麵上帶著笑意,但任誰都看得出來,這位新帝隱藏情緒的手段實在不高明,多少有些沉不住氣,沒幾句話就暴露了真實意圖。
經過這三年潛移默化的影響,兩國百姓對於和對方國家的盟友關係認可程度都已經非常高了,盡管還是有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這種話的存在,但總體上,大家都還是樂見得事態如此發展的。
婚禮的舉行放在了兩國共有的那一座城市,人們稱它為契闊城,以此來表達對於這段婚姻的祝福和對兩國友誼的見證。
就在婚禮完成之後的兩周,傳來了天子駕崩的消息。說實話,那位老邁昏聵的天子能夠撐這麽久已經讓很多人感到意外了。
不管怎麽樣,作為名義上的屬國的王,謝閑和顧青沅還是踏上了前往朝都的路程。而與此同時,兩國的兵力也在悄悄的調動當中。因為行軍的路線都在兩國境內,且頗為小心,所以並未吸引到太多目光。畢竟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新一任天子的身上。
別看先帝老邁,但這位新帝卻十分年輕,至少沒有到中老年,正是雄心勃勃的時候。他對此次四方國的弔唁十分重視,打定了主意要收攏四方國的權力,至少四方國的王絕不能再稱作陛下,和他這個天子一樣了,成何體統?!
先帝老邁,對四方國的掌控力大不如前,簡直軟弱可欺,他可不一樣,他必須要讓這幾個國家知道,究竟何為天子!
想著那幾個稱孤道寡的四方國的王,新帝眼睛裏的火氣都快冒出來了。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正在趕往朝都的幾位王究竟知不知道新帝的心思暫且不論,總之哪怕知道是個鴻門宴,在沒有徹底撕破臉之前,他們都必須得去,所以知不知道的,從行動上來看也就沒什麽差別了。
柳絮紛飛的時節,朝都迎來了最大規模的外來人口,皆是四方國的使團。
在四方國建立之初,原本是為了拱衛朝都,在天子喪失了對四方國真正掌控力的如今,卻變得不那麽一樣了。
第52章
先後抵達朝都的四方國的王沒有片刻的停歇, 直接前往問天台祭奠,複雜的禮儀一條條下來,整個人都木了。多虧新帝沒有突發奇想搞出什麽跪拜來, 否則這幾個人多少有當場就發飆的可能性。
在祭奠的流程進行完畢後, 幾個人被安排入使館區休息。其中,應西玄王和北銘王的要求, 這二位十分貼心地讓朝都隻需要準備一個居所, 結果就是得知此消息的人們大都黑了臉。
當然,謝閑和顧青沅是不會在意這些人的感受的。
剛剛安頓好沒多久,幾個人陸續收到了新帝的消息,稱明日設了宴席為幾位接風洗塵, 讓他們務必到場。
這還能說什麽呢?讓去就去唄。
謝閑與顧青沅相攜走進殿內的時候,被兩個侍者分別引往兩處, 兩個座位離了好遠, 中間簡直像是隔了一道銀河。
謝閑似笑非笑地看了顧青沅一眼,得了對方一個含笑的眼神,這種安排,多少有點兒不給她們麵子,在明知道她們的關係的前提下。這個新帝,頗為小氣。
南嶺王長了一副縱情聲色的虛浮相, 整體的行事風格就突出了兩個字, 開擺,隻要我躺得夠快,行刺就追不上我。要說起來,這位也是個傳奇了, 從他當上南嶺王的那一刻起, 南嶺就發生了不止一次起義, 結果他依然好好地坐在王座上,靠的就是這種開擺的精神。
他隻享受王的待遇,卻不追求王的權力,反正權力都給你們,南嶺的事情你們說了算,隻要有人能保證他王的地位和待遇,夠他每日吃喝玩樂,他就能給你合法的地位。能正經靠官方手段達成目的,誰還叛亂啊,他們的命不是命嗎?
總而言之,南嶺在這位王的帶領下,基本上就是在養蠱,真正掌權的換了一個又一個,隻有南嶺王屹立不倒,簡直就是一朵奇葩。
很難說南嶺王究竟是聰明還是短視,不過,這位肉眼可見的奢靡,等到南嶺的人民供養不起這麽一個吸血蟲家族的時候,究竟會發生什麽,就不好說了。
至於東臨王,他沉迷造船遠洋,執著於發展商業,東臨的大船一批又一批地出海,帶出各種貨物,運迴大量的黃金、寶石、奇珍。在政策的支持下,東臨的商貿異常繁盛,富商大賈不計其數。整個國家的運作都是為商業鏈條服務的,人們種植棉麻養蠶,隻有少部分自用,其餘的全部出口到了海外的一些國家,再用賺到的錢向其他國家去購買糧食。
毫無疑問的是,這樣政策有其危險性,但繁榮的商貿也帶來了技術的革新,至少東臨在造船技術上可以說是領先於世界的。包括紡織機等技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有了工廠的雛形。
在東臨,工人是占大多數的,農民反而更少,即便有,他們種植的也都是外國不常見的作物,方便出售。
因為遠洋長途航行的需要,甚至有了罐頭的出現。
這很大程度上都要得益於政策的引導,但在糧食上被掣肘,隱患還是巨大的。不過現在的東臨王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畢竟在他看來,他的糧食一船一船運迴來,絕對不可能出現短缺的情況。
幾個人都坐定許久之後,新帝才姍姍來遲,看向這幾位的時候,麵上帶著笑意,但任誰都看得出來,這位新帝隱藏情緒的手段實在不高明,多少有些沉不住氣,沒幾句話就暴露了真實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