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木竹秋簡直要被氣笑了,「你小子,那你未來怎麽辦嘛?」
「我有那麽多的學子,精挑細選幾個當徒弟還是可以的,你放心,你兒子我是不會孤獨終老的。」林清和插科打諢,笑嗬嗬地說道,「娘,你在家這麽久了,有沒有想法來書院啊,青山裏麵現在女學子可多了,女先生卻隻有三位,不夠用啊。」
「我能有什麽想法,家裏的事情還不夠我忙嗎,你們四個各有各的忙,家裏不就我一個了。」木竹秋伸出手,拍拍漆黑的案桌,不滿地說道。
「之前還有小四月來幫我的忙,現在人都不見了影。」木竹秋怨氣很大,林家和她的嫁妝打理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林清和看著散發出幽怨死氣的木竹秋,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沒錯,幹笑道,「好吧,辛苦娘親了,書院你有空過來講幾節課也不錯,就像李大夫一樣,偶爾去書院講講課,說不定,能發現幾個好苗子。」
木竹秋撇下嘴角,「我還不知道你心裏打的什麽鬼主意,你爹已經被你騙去縣報處了,成天審稿和各個書院私塾打交道,得了空還要去核實一下民生報的準確性,成天不著家。」
「哈哈,爹這不是找到了自己事業的第二春嗎,您看他,生龍活虎,哪裏有當初吐血的虛弱感。娘,不著急,您慢慢考慮,青山書院隨時歡迎您。」林清和笑眯眯地說道,沒了婚戀話題的問候,他顯得輕鬆極了。
木竹秋這一考慮,時間就過去了許久。
春去秋來,青山書院又經過了幾次招生,書院學子和學院弟子都招收了不少,如今的青山書院已經是定江縣及其他相鄰縣百姓,送孩子來書院進學的第一選擇了。
各個學院也有了長足的進展,可喜可賀的是農學院終於有了學子選擇,深挖農業種植。
棉花辣椒玉米紅薯也已收穫了好幾茬,在林清和不經意的提示之下,學子們各顯神通,紛紛為自己的想法做出了行動。
首先是在食物的運用上,胡蓮蓮的廚學院分外出彩,提出了不少新奇的吃法,張小花的娘親,胡百花,在青山職業技術學院的第二次招生,決心進入廚學院學習廚藝。至於,張小花和張小寶則被她想進辦法塞進了青山的蒙學院中,以便有更好的未來。
雖然胡百花剛入學沒多久,她還是憑藉著多年做飯的手感,對陌生的玉米紅薯開發出了最為適用的用法,碾磨成粉,做成麵食,能做的花樣就有很多了。
林清和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他還在器學院中教著學子們改進農具,創新百姓能用的工具,一時之間還沒有反應過來,紅薯玉米的新奇吃法就普及到了青山書院的小食堂內。
當他吃到類似於拔絲紅薯的食物時候,還沒能迴神,隨後和胡蓮蓮說了,開發創新新菜式的學子設立一份創新獎,將銀子給胡百花,鼓勵弟子們多多創新菜式,碰撞交流,做出更多更好吃的美食。
這無疑激起了青山書院和廚學院的好勝心,那段時日,胡蓮蓮嚐新菜嚐到想吐。
也是這段時間,青山美食的名頭,傳到了臨川府中,幾乎是每個到來定江縣的商人或是訪客百姓,都對定江縣街頭巷尾的青山美食讚不絕口,有些大菜則是在定江縣某些酒樓客棧的招牌,據說是和青山書院做了交易,隻能由他們獨家販賣。
關於棉花,林清和第一時間就想著在器學院中製作棉花成布的機器——紡紗機,然後他就發現了棉花成布的過程有些麻煩,軋棉、紡紗、染色,織布。
林清和想直接一步到位,但是也想從中教導工學院和器學院的弟子們以及青山書院的學子們,自我創新,自己思考創作一個新的機器,怎麽樣將棉花中的棉籽剔除幹淨,怎麽樣使棉花成紗,變成一塊塊布料。
林清和知道以前沒有進入電器時代時,木器是作為主流,紡紗織布又是古代女子生產力繞不開的一個重要環節。
同時間,林清和也發現了青山中有好幾個製造有天賦的弟子,有些甚至不是接受了好幾年書院教育的學子,隻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
黎驚雪家中有織布機,不過織布效率很慢,但他到底還是拿來了書院中,給大家做分享,讓沒有頭緒的學子們有了思緒。
經過大家的努力,最終做出了合格又有效率的手搖紡紗機,不過,林清和精益求精,要求學子們繼續改進,最後,讓手搖紡紗機變成了腳踏紡紗機,一錠變三錠,三錠變五錠。還在染色後的棉紗上做功夫,令女工在紡紗織布時,雙手交錯,原本隻能織出一種顏色的布料,有了更多的花樣。
很快,輕柔綿軟,花樣繁多,價格適中的棉布一經流入市場內,便獲得了百姓們的追捧,隻需要花上比平時多上一成的銀錢,便能獲得大量合適的棉布,令家中人人都有衣可穿。
棉布的大量需求,使得青山院不得不專門建立一個棉花坊,專門用以棉布的生產,定江縣的百姓,尤其是女子又多了一份可以選擇的差事。
工學院和器學院還改進了不少農具,使得學子們在農學院種植時,更加輕鬆簡便,這些工具也在林清和的有心宣傳之下,流傳到了定江縣的每一個角落。
特別是水車的出世,簡直戳中了百姓們的心窩,隻需要把水車放在河道或是寬大的水渠中,一人進入其中踩踏,水流便可源源不斷湧入渴水的田地之中,有些水勢較大的河流不用人手,水力衝擊下,水車自身轉動,水流同樣從水渠中進入到田地內。
「我有那麽多的學子,精挑細選幾個當徒弟還是可以的,你放心,你兒子我是不會孤獨終老的。」林清和插科打諢,笑嗬嗬地說道,「娘,你在家這麽久了,有沒有想法來書院啊,青山裏麵現在女學子可多了,女先生卻隻有三位,不夠用啊。」
「我能有什麽想法,家裏的事情還不夠我忙嗎,你們四個各有各的忙,家裏不就我一個了。」木竹秋伸出手,拍拍漆黑的案桌,不滿地說道。
「之前還有小四月來幫我的忙,現在人都不見了影。」木竹秋怨氣很大,林家和她的嫁妝打理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林清和看著散發出幽怨死氣的木竹秋,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沒錯,幹笑道,「好吧,辛苦娘親了,書院你有空過來講幾節課也不錯,就像李大夫一樣,偶爾去書院講講課,說不定,能發現幾個好苗子。」
木竹秋撇下嘴角,「我還不知道你心裏打的什麽鬼主意,你爹已經被你騙去縣報處了,成天審稿和各個書院私塾打交道,得了空還要去核實一下民生報的準確性,成天不著家。」
「哈哈,爹這不是找到了自己事業的第二春嗎,您看他,生龍活虎,哪裏有當初吐血的虛弱感。娘,不著急,您慢慢考慮,青山書院隨時歡迎您。」林清和笑眯眯地說道,沒了婚戀話題的問候,他顯得輕鬆極了。
木竹秋這一考慮,時間就過去了許久。
春去秋來,青山書院又經過了幾次招生,書院學子和學院弟子都招收了不少,如今的青山書院已經是定江縣及其他相鄰縣百姓,送孩子來書院進學的第一選擇了。
各個學院也有了長足的進展,可喜可賀的是農學院終於有了學子選擇,深挖農業種植。
棉花辣椒玉米紅薯也已收穫了好幾茬,在林清和不經意的提示之下,學子們各顯神通,紛紛為自己的想法做出了行動。
首先是在食物的運用上,胡蓮蓮的廚學院分外出彩,提出了不少新奇的吃法,張小花的娘親,胡百花,在青山職業技術學院的第二次招生,決心進入廚學院學習廚藝。至於,張小花和張小寶則被她想進辦法塞進了青山的蒙學院中,以便有更好的未來。
雖然胡百花剛入學沒多久,她還是憑藉著多年做飯的手感,對陌生的玉米紅薯開發出了最為適用的用法,碾磨成粉,做成麵食,能做的花樣就有很多了。
林清和聽聞這個消息的時候,他還在器學院中教著學子們改進農具,創新百姓能用的工具,一時之間還沒有反應過來,紅薯玉米的新奇吃法就普及到了青山書院的小食堂內。
當他吃到類似於拔絲紅薯的食物時候,還沒能迴神,隨後和胡蓮蓮說了,開發創新新菜式的學子設立一份創新獎,將銀子給胡百花,鼓勵弟子們多多創新菜式,碰撞交流,做出更多更好吃的美食。
這無疑激起了青山書院和廚學院的好勝心,那段時日,胡蓮蓮嚐新菜嚐到想吐。
也是這段時間,青山美食的名頭,傳到了臨川府中,幾乎是每個到來定江縣的商人或是訪客百姓,都對定江縣街頭巷尾的青山美食讚不絕口,有些大菜則是在定江縣某些酒樓客棧的招牌,據說是和青山書院做了交易,隻能由他們獨家販賣。
關於棉花,林清和第一時間就想著在器學院中製作棉花成布的機器——紡紗機,然後他就發現了棉花成布的過程有些麻煩,軋棉、紡紗、染色,織布。
林清和想直接一步到位,但是也想從中教導工學院和器學院的弟子們以及青山書院的學子們,自我創新,自己思考創作一個新的機器,怎麽樣將棉花中的棉籽剔除幹淨,怎麽樣使棉花成紗,變成一塊塊布料。
林清和知道以前沒有進入電器時代時,木器是作為主流,紡紗織布又是古代女子生產力繞不開的一個重要環節。
同時間,林清和也發現了青山中有好幾個製造有天賦的弟子,有些甚至不是接受了好幾年書院教育的學子,隻是普普通通的農家子弟。
黎驚雪家中有織布機,不過織布效率很慢,但他到底還是拿來了書院中,給大家做分享,讓沒有頭緒的學子們有了思緒。
經過大家的努力,最終做出了合格又有效率的手搖紡紗機,不過,林清和精益求精,要求學子們繼續改進,最後,讓手搖紡紗機變成了腳踏紡紗機,一錠變三錠,三錠變五錠。還在染色後的棉紗上做功夫,令女工在紡紗織布時,雙手交錯,原本隻能織出一種顏色的布料,有了更多的花樣。
很快,輕柔綿軟,花樣繁多,價格適中的棉布一經流入市場內,便獲得了百姓們的追捧,隻需要花上比平時多上一成的銀錢,便能獲得大量合適的棉布,令家中人人都有衣可穿。
棉布的大量需求,使得青山院不得不專門建立一個棉花坊,專門用以棉布的生產,定江縣的百姓,尤其是女子又多了一份可以選擇的差事。
工學院和器學院還改進了不少農具,使得學子們在農學院種植時,更加輕鬆簡便,這些工具也在林清和的有心宣傳之下,流傳到了定江縣的每一個角落。
特別是水車的出世,簡直戳中了百姓們的心窩,隻需要把水車放在河道或是寬大的水渠中,一人進入其中踩踏,水流便可源源不斷湧入渴水的田地之中,有些水勢較大的河流不用人手,水力衝擊下,水車自身轉動,水流同樣從水渠中進入到田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