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要是我當初配合一下青山學子們的採訪就好了,我現在就能讓你們現場聽到我的故事了。」一男子猛拍大腿,表情後悔不已。
不遠處座位的一人高聲附和,「我也是,看青山蒙童年紀小,直接拒絕了,他們反而去找了我在一邊玩耍的兒子,這不剛才有一個事寫的就是我的兒子。」
殺人誅心,莫過如此。
與此同時,張小花在青青慈幼院的小學堂內,聽著自願過來教學的青山蒙童念著縣報,她小小的腦袋瓜子裏想著,原來水災這麽可怕,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還有那麽多不怕洪水的人一直在努力抗爭著。
從其他街道巷子過來讀書識字的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爆發小小的驚唿聲,感嘆聲,好奇地詢問著細節。
今天輪到的蒙童是秋大花,秋大花言笑晏晏,解答了和她一般大小的學生問題,還主動說出了不少關於她自己在水災時的有趣經歷。
張小花憧憬地望向秋大花,好想和大花姐姐一樣啊,隻可惜家裏不同意,自從爺爺會張家村之後,娘親就不太願意讓她一個人來這裏了,今天她還是一個人偷偷跑過來聽的,要不然怎麽能聽到這麽有趣又全麵的事情。
不僅是青青慈幼院這裏對縣報進行宣講,專門負責管理街道巷子口的衙役和小吏們也準備在這幾天宣講有關於最新一期縣報洪水特刊。
因為這份特殊的縣報不單是官方詳實地講述了水災現場的從無到有,定江縣官府如何應對洪水,搶險救災,還特別地寫出了衙役們在這場水災中的貢獻,點出了好幾個了亮眼的人的名字。這可是專門對著百姓們誇讚,揚名的好事情,一定是要對百姓們宣講的!
況且,這一份縣報遠不止關於對水災的報導,還有各家學子們匿名投稿的誌怪小說,遊歷新奇見聞等等,讓沒怎麽出過遠門的百姓們心生嚮往。
連張小花娘親胡百花都抱著兒子在巷子口聽了好久,中午的飯食還是買外麵的,一邊吃一邊聽小吏們宣講縣報,足見其吸引力。
新鮮的話題永遠不缺熱度,張小花一家晚上餐桌上討論的話題還是今天新鮮聽來的見聞。
「要是能買到就好了,我們可以自己看,小花不是認得幾個字,可以讓小花在家給我們念念。」張明哲笑嗬嗬地說道,疲倦的臉孔遮不住的幸福喜悅。
在張爺爺迴張家村的前一天,張明哲成功地憑藉著張小花從青青慈幼院得來的消息,進入了水泥坊,成為了一名工錢豐厚的水泥坊工人,能在縣城的臨時安置區中站穩腳跟了。
為什麽張明哲會這麽快相信張小花,緣由還在上次她積極督促張爺爺去縣衙辦理戶籍分戶手續,讓張家在在縣城有了房子,又在張家村保住了田地。
畢竟誰也沒想到,縣衙還要求人隨著戶籍一起變動,讓那些分了家卻沒有去縣衙分戶的人狠狠摔了一個大跟頭,證明縣衙的漏洞也不是那麽鑽。
「小花畢竟是個女孩,在家裏幫幫我多好,縣報我們去巷子口也能聽。」胡百花追著餵小兒子吃飯,不忘翻一個大大的白眼。
張小花沒出聲,埋著頭吃著碗裏的稀粥,反正娘不喜歡她,當沒聽見就好了。
張明哲嘆了一口氣,無奈地看向胡百花,「話不能這麽說,要不是小花,我們也沒有今天,你看當時碼頭反水的人那麽多,寧願拉著一大家子迴鄉,也不願意一起在這裏。再說了,我的差事還多虧了小花靈通的報信,晚一天就沒了。」
張明哲頭頂沒了張爺爺張奶奶一天到晚的說教,胡百花最近的心情明顯好轉,春風得意,捏著管家權,沒對張明哲多有苛責,臉上的笑容多了許多,兩口子的感情比起之前好了不少。
「不管怎麽說,小花和小寶兩個人一起到青青那裏讀書認字挺好,又不收束脩,你也可以輕鬆點,有時間出去找個差事,一起賺錢攢銀子,到時候我們就有銀子把官府新建好的房子買下來了。」張明哲去了水泥坊,性子沉默,幹活麻利,聽了不少同僚們的閑談。
張明哲是第一批被重新開放的水泥坊招進來的人,之前的工人全是林清和讓管事從縣城裏招來的百姓,所以,他們之間的見識眼界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張明哲還聽水泥坊裏的資深老師傅說,他們家的孩子,有名有數的全部被他送進了青山書院。
張明哲這才知道,水泥坊,造紙坊連同旁邊的所有坊都有青山書院的手筆,青山書院是坊中的東家之一。青山書院還收一些平民百姓去學一些實用的技藝,條件好到不行。
水泥坊的工人就等著青山書院再一次招生了,張明哲自然十分心動。
「好好好,你說得有理,去水泥坊做幾天工見識比我多。」胡百花瞟了隻喝著稀粥的張小花,頭頂稀黃,夾了一筷子菜塞進了張小花的碗裏,語氣不自然,「明天讓小花帶著小寶去小學堂那,帶點糖過去給小先生,免得人家說我們不識數。」
「糖,我想吃糖!」張小寶梗著脖子大聲叫道。
張小花跟著抬眼看向胡百花,眼睛亮晶晶。
「吃什麽吃,沒有糖,趕緊吃飯!」胡百花臉色一變直接嗬斥。
張明哲嘿嘿一笑,「等爹發工錢了給你們買糖,好不好?」
「好!」張小寶大聲迴答,揮著木勺,被胡百花一瞪,立馬乖乖用木勺喝粥,「我吃飯喝粥吃菜。」可以說非常的從心了。
不遠處座位的一人高聲附和,「我也是,看青山蒙童年紀小,直接拒絕了,他們反而去找了我在一邊玩耍的兒子,這不剛才有一個事寫的就是我的兒子。」
殺人誅心,莫過如此。
與此同時,張小花在青青慈幼院的小學堂內,聽著自願過來教學的青山蒙童念著縣報,她小小的腦袋瓜子裏想著,原來水災這麽可怕,發生了這麽多的事情,還有那麽多不怕洪水的人一直在努力抗爭著。
從其他街道巷子過來讀書識字的孩子們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爆發小小的驚唿聲,感嘆聲,好奇地詢問著細節。
今天輪到的蒙童是秋大花,秋大花言笑晏晏,解答了和她一般大小的學生問題,還主動說出了不少關於她自己在水災時的有趣經歷。
張小花憧憬地望向秋大花,好想和大花姐姐一樣啊,隻可惜家裏不同意,自從爺爺會張家村之後,娘親就不太願意讓她一個人來這裏了,今天她還是一個人偷偷跑過來聽的,要不然怎麽能聽到這麽有趣又全麵的事情。
不僅是青青慈幼院這裏對縣報進行宣講,專門負責管理街道巷子口的衙役和小吏們也準備在這幾天宣講有關於最新一期縣報洪水特刊。
因為這份特殊的縣報不單是官方詳實地講述了水災現場的從無到有,定江縣官府如何應對洪水,搶險救災,還特別地寫出了衙役們在這場水災中的貢獻,點出了好幾個了亮眼的人的名字。這可是專門對著百姓們誇讚,揚名的好事情,一定是要對百姓們宣講的!
況且,這一份縣報遠不止關於對水災的報導,還有各家學子們匿名投稿的誌怪小說,遊歷新奇見聞等等,讓沒怎麽出過遠門的百姓們心生嚮往。
連張小花娘親胡百花都抱著兒子在巷子口聽了好久,中午的飯食還是買外麵的,一邊吃一邊聽小吏們宣講縣報,足見其吸引力。
新鮮的話題永遠不缺熱度,張小花一家晚上餐桌上討論的話題還是今天新鮮聽來的見聞。
「要是能買到就好了,我們可以自己看,小花不是認得幾個字,可以讓小花在家給我們念念。」張明哲笑嗬嗬地說道,疲倦的臉孔遮不住的幸福喜悅。
在張爺爺迴張家村的前一天,張明哲成功地憑藉著張小花從青青慈幼院得來的消息,進入了水泥坊,成為了一名工錢豐厚的水泥坊工人,能在縣城的臨時安置區中站穩腳跟了。
為什麽張明哲會這麽快相信張小花,緣由還在上次她積極督促張爺爺去縣衙辦理戶籍分戶手續,讓張家在在縣城有了房子,又在張家村保住了田地。
畢竟誰也沒想到,縣衙還要求人隨著戶籍一起變動,讓那些分了家卻沒有去縣衙分戶的人狠狠摔了一個大跟頭,證明縣衙的漏洞也不是那麽鑽。
「小花畢竟是個女孩,在家裏幫幫我多好,縣報我們去巷子口也能聽。」胡百花追著餵小兒子吃飯,不忘翻一個大大的白眼。
張小花沒出聲,埋著頭吃著碗裏的稀粥,反正娘不喜歡她,當沒聽見就好了。
張明哲嘆了一口氣,無奈地看向胡百花,「話不能這麽說,要不是小花,我們也沒有今天,你看當時碼頭反水的人那麽多,寧願拉著一大家子迴鄉,也不願意一起在這裏。再說了,我的差事還多虧了小花靈通的報信,晚一天就沒了。」
張明哲頭頂沒了張爺爺張奶奶一天到晚的說教,胡百花最近的心情明顯好轉,春風得意,捏著管家權,沒對張明哲多有苛責,臉上的笑容多了許多,兩口子的感情比起之前好了不少。
「不管怎麽說,小花和小寶兩個人一起到青青那裏讀書認字挺好,又不收束脩,你也可以輕鬆點,有時間出去找個差事,一起賺錢攢銀子,到時候我們就有銀子把官府新建好的房子買下來了。」張明哲去了水泥坊,性子沉默,幹活麻利,聽了不少同僚們的閑談。
張明哲是第一批被重新開放的水泥坊招進來的人,之前的工人全是林清和讓管事從縣城裏招來的百姓,所以,他們之間的見識眼界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張明哲還聽水泥坊裏的資深老師傅說,他們家的孩子,有名有數的全部被他送進了青山書院。
張明哲這才知道,水泥坊,造紙坊連同旁邊的所有坊都有青山書院的手筆,青山書院是坊中的東家之一。青山書院還收一些平民百姓去學一些實用的技藝,條件好到不行。
水泥坊的工人就等著青山書院再一次招生了,張明哲自然十分心動。
「好好好,你說得有理,去水泥坊做幾天工見識比我多。」胡百花瞟了隻喝著稀粥的張小花,頭頂稀黃,夾了一筷子菜塞進了張小花的碗裏,語氣不自然,「明天讓小花帶著小寶去小學堂那,帶點糖過去給小先生,免得人家說我們不識數。」
「糖,我想吃糖!」張小寶梗著脖子大聲叫道。
張小花跟著抬眼看向胡百花,眼睛亮晶晶。
「吃什麽吃,沒有糖,趕緊吃飯!」胡百花臉色一變直接嗬斥。
張明哲嘿嘿一笑,「等爹發工錢了給你們買糖,好不好?」
「好!」張小寶大聲迴答,揮著木勺,被胡百花一瞪,立馬乖乖用木勺喝粥,「我吃飯喝粥吃菜。」可以說非常的從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