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折上詳述了年羹堯如何默許下屬魏之耀貪贓枉法,縱容子孫後代謀取私利,以權勢為盾,中飽私囊,將國家法度視為無物。
皇上雖未立即有所動作,但朝野內外已是一片嘩然。
百官們私下議論紛紛,人心惶惶,皆知年羹堯勢力龐大,卻不知皇上早已暗中籌謀,伺機而動。
皇上趁機剪除了部分年羹堯的黨羽,朝堂之上,風起雲湧,暗流湧動。
緊接著,皇上以雷霆之勢先抄了魏之耀的家,將其貪贓枉法的證據公之於眾,震驚朝野。
而後甄遠道又在大朝會上,慷慨陳詞,曆數年羹堯九十二條大逆不道之罪。證據確鑿,令人觸目驚心。
年羹堯在皇上的盛怒之下,被連續貶謫十八級,從權勢熏天的大將軍一落千丈被貶為杭州城門看守。最終自盡而亡。
皇上趁機實施早已籌謀的計劃,調兵遣將,一舉鏟除了年羹堯與胤?的黨羽,朝堂再次歸於平靜。
而在後宮之中,隨著前朝局勢的安定,曹貴人也沒了之前的顧忌。
她公然背叛華妃,不僅揭露了華妃曾對溫宜公主下毒的惡行,還指控華妃在陷害莞嬪未遂後,指使禦膳房的小唐出來頂罪。
同時,她更在眾人麵前,將華妃私下收受賄賂、勾結年羹堯賣官鬻爵的罪行一一抖露,所涉金額竟高達十幾萬兩之巨。
曹貴人聲淚俱下的哭訴,自己一直受製於華妃的淫威,不敢輕易吐露真相。
三分真七分假的將自己都摘了個一幹二淨,將自己描繪成了一個隻為了保護女兒、忍辱負重的可憐母親形象。
皇後本就不滿華妃已久,此時收到曹貴人的指控。當即下令對翊坤宮進行徹底清查,勢必要將華妃的罪行查個水落石出。
華妃身邊的首領太監周寧海扛不住慎刑司的手段,在言刑逼供下崩潰,將華妃做的事都一一吐露。
皇後將條條罪行整理好,並在翊坤宮內召集了眾位妃嬪,一同呈遞給皇上審閱。
皇上閱後大怒的摔了茶盞。
當即下令凡是跟華妃有來往的宮人,形跡可疑的一律杖斃。
同時,他宣布廢除華妃年氏的封號,將其貶為答應。
盡管她仍被允許居住在翊坤宮中,但昔日的風光與權勢已不複存在,身邊隻剩下頌芝一人服侍,顯得格外淒涼。
年羹堯和華妃之事落下帷幕,曹琴默因揭露年妃罪行有功,被皇上冊封為嬪,並賜予“襄”字封號,以示嘉獎。
襄嬪在冊封之後,並未就此滿足。她屢屢向皇上進言,稱年答應態度傲慢不遜,應盡早除之以絕後患。
然而,皇上心中對年世蘭仍懷有愧疚之情,他暗自打算,等風頭過去後,封她為貴人,讓她在宮中得以安度餘生。
因此,對於襄嬪的建議,皇上並未予以理會。甚至對襄嬪對舊主如此狠毒的態度有些心寒。
隨著年羹堯一案的塵埃落定,皇上對在此次事件中表現出色的幾位功臣進行了嘉獎。
莞嬪的父親因彈劾年羹堯有功,被皇上賜予了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督禦史的高位,以示皇恩。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近深秋十月,弘晝也迎來了周歲。
皇上對此極為重視,特意命內務府在太和殿籌備了抓周之禮,以祈願他能夠前程似錦。
太和殿內,金碧輝煌,眾妃嬪身著華服,齊聚一堂。
弘晝是太後看著從剛出生的小娃娃慢慢長大的,太後正滿臉慈愛地親自帶著弘晝洗手。
在滾災、冠衣、戴金、梳頭、過蔥門、印足等一係列繁瑣又莊重的流程後,正好卯時初至,抓周之禮正式開始。
剛剛學會走路的弘晝,身著一身特質的禮服,胸前掛著一個小巧的金鎖,在安陵容的陪伴下,顫顫悠悠的走到了擺滿抓周物品的盤子前。
盤子裏,內務府早已精心備好了各種寓意吉祥的物件,裏麵是。
玉陳設二事,玉扇墜二枚、金匙一件、銀盒一個、犀鍾一個、犀槌一雙、弓一張、矢一枝、文房一套、果筵等物。
安陵容平日裏就經常陪著弘晝玩抓東西的遊戲。她知道弘晝這陣子就喜歡些眼色鮮豔的東西抓著玩。
此刻,當弘晝看到盤子裏擺放的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抓周物品時,那雙烏黑發亮的眸子閃爍著好奇與興奮的光芒,小臉蛋上的笑容就沒消失過。
但他並沒有選擇盤子裏顏色鮮豔的金玉之器,而是徑直抓起了放在一旁的一支毛筆。
安陵容望著弘晝那不大的小手緊緊握著毛筆,在地上胡亂塗鴉起來,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嘴角不禁溫柔的笑了。
弘晝平日裏總愛纏著自己,自己也常給他畫畫,想必是這些日子裏的潛移默化,小孩子有樣學樣。
抓周抓個毛筆,雖不算出奇,卻也是個穩妥的選擇,不會讓人挑出錯處來。
敬妃看著弘晝抓了支毛筆,連忙讚道。
“五阿哥真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看這握筆的姿態,將來習字讀書定能事半功倍,必能成為他阿瑪的得力助手。”
皇上聽聞此言,龍顏大悅,當即開了內庫賞賜了弘晝好些東西,有:
無量壽佛像、青玉靈芝如意一柄、珊瑚小朝珠一盤、白玉仙舟一件、青玉娃鼓一件、水晶菱花筆洗一件、銀質三唇盒一件、瑙式水盛一件。
皇後見皇上如此大方,也隻能跟著賞賜了些如意、帽緯等金玉玩器之物。
其他妃嬪們更是紛紛效仿,賞賜了帽子、棉衣、鞋襪等日常用品,表達著對弘晝的關懷。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安陵容悄悄上前,輕輕抱起弘晝,小家夥的臉上還掛著未幹的墨漬,顯得越發可愛。
安陵容的腳下不經意間踩到了弘晝剛剛亂畫的地方,低頭細看,竟隱約可見一個歪歪扭扭的“敕”字!
這個字眼讓安陵容心中一驚,要知道,“敕”字可是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文字!
安陵容心中一陣翻騰,但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輕輕攆了攆腳下的墨跡,那“敕”字瞬間變得模糊不清。
皇上雖未立即有所動作,但朝野內外已是一片嘩然。
百官們私下議論紛紛,人心惶惶,皆知年羹堯勢力龐大,卻不知皇上早已暗中籌謀,伺機而動。
皇上趁機剪除了部分年羹堯的黨羽,朝堂之上,風起雲湧,暗流湧動。
緊接著,皇上以雷霆之勢先抄了魏之耀的家,將其貪贓枉法的證據公之於眾,震驚朝野。
而後甄遠道又在大朝會上,慷慨陳詞,曆數年羹堯九十二條大逆不道之罪。證據確鑿,令人觸目驚心。
年羹堯在皇上的盛怒之下,被連續貶謫十八級,從權勢熏天的大將軍一落千丈被貶為杭州城門看守。最終自盡而亡。
皇上趁機實施早已籌謀的計劃,調兵遣將,一舉鏟除了年羹堯與胤?的黨羽,朝堂再次歸於平靜。
而在後宮之中,隨著前朝局勢的安定,曹貴人也沒了之前的顧忌。
她公然背叛華妃,不僅揭露了華妃曾對溫宜公主下毒的惡行,還指控華妃在陷害莞嬪未遂後,指使禦膳房的小唐出來頂罪。
同時,她更在眾人麵前,將華妃私下收受賄賂、勾結年羹堯賣官鬻爵的罪行一一抖露,所涉金額竟高達十幾萬兩之巨。
曹貴人聲淚俱下的哭訴,自己一直受製於華妃的淫威,不敢輕易吐露真相。
三分真七分假的將自己都摘了個一幹二淨,將自己描繪成了一個隻為了保護女兒、忍辱負重的可憐母親形象。
皇後本就不滿華妃已久,此時收到曹貴人的指控。當即下令對翊坤宮進行徹底清查,勢必要將華妃的罪行查個水落石出。
華妃身邊的首領太監周寧海扛不住慎刑司的手段,在言刑逼供下崩潰,將華妃做的事都一一吐露。
皇後將條條罪行整理好,並在翊坤宮內召集了眾位妃嬪,一同呈遞給皇上審閱。
皇上閱後大怒的摔了茶盞。
當即下令凡是跟華妃有來往的宮人,形跡可疑的一律杖斃。
同時,他宣布廢除華妃年氏的封號,將其貶為答應。
盡管她仍被允許居住在翊坤宮中,但昔日的風光與權勢已不複存在,身邊隻剩下頌芝一人服侍,顯得格外淒涼。
年羹堯和華妃之事落下帷幕,曹琴默因揭露年妃罪行有功,被皇上冊封為嬪,並賜予“襄”字封號,以示嘉獎。
襄嬪在冊封之後,並未就此滿足。她屢屢向皇上進言,稱年答應態度傲慢不遜,應盡早除之以絕後患。
然而,皇上心中對年世蘭仍懷有愧疚之情,他暗自打算,等風頭過去後,封她為貴人,讓她在宮中得以安度餘生。
因此,對於襄嬪的建議,皇上並未予以理會。甚至對襄嬪對舊主如此狠毒的態度有些心寒。
隨著年羹堯一案的塵埃落定,皇上對在此次事件中表現出色的幾位功臣進行了嘉獎。
莞嬪的父親因彈劾年羹堯有功,被皇上賜予了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督禦史的高位,以示皇恩。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近深秋十月,弘晝也迎來了周歲。
皇上對此極為重視,特意命內務府在太和殿籌備了抓周之禮,以祈願他能夠前程似錦。
太和殿內,金碧輝煌,眾妃嬪身著華服,齊聚一堂。
弘晝是太後看著從剛出生的小娃娃慢慢長大的,太後正滿臉慈愛地親自帶著弘晝洗手。
在滾災、冠衣、戴金、梳頭、過蔥門、印足等一係列繁瑣又莊重的流程後,正好卯時初至,抓周之禮正式開始。
剛剛學會走路的弘晝,身著一身特質的禮服,胸前掛著一個小巧的金鎖,在安陵容的陪伴下,顫顫悠悠的走到了擺滿抓周物品的盤子前。
盤子裏,內務府早已精心備好了各種寓意吉祥的物件,裏麵是。
玉陳設二事,玉扇墜二枚、金匙一件、銀盒一個、犀鍾一個、犀槌一雙、弓一張、矢一枝、文房一套、果筵等物。
安陵容平日裏就經常陪著弘晝玩抓東西的遊戲。她知道弘晝這陣子就喜歡些眼色鮮豔的東西抓著玩。
此刻,當弘晝看到盤子裏擺放的五花八門、色彩斑斕的抓周物品時,那雙烏黑發亮的眸子閃爍著好奇與興奮的光芒,小臉蛋上的笑容就沒消失過。
但他並沒有選擇盤子裏顏色鮮豔的金玉之器,而是徑直抓起了放在一旁的一支毛筆。
安陵容望著弘晝那不大的小手緊緊握著毛筆,在地上胡亂塗鴉起來,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嘴角不禁溫柔的笑了。
弘晝平日裏總愛纏著自己,自己也常給他畫畫,想必是這些日子裏的潛移默化,小孩子有樣學樣。
抓周抓個毛筆,雖不算出奇,卻也是個穩妥的選擇,不會讓人挑出錯處來。
敬妃看著弘晝抓了支毛筆,連忙讚道。
“五阿哥真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看這握筆的姿態,將來習字讀書定能事半功倍,必能成為他阿瑪的得力助手。”
皇上聽聞此言,龍顏大悅,當即開了內庫賞賜了弘晝好些東西,有:
無量壽佛像、青玉靈芝如意一柄、珊瑚小朝珠一盤、白玉仙舟一件、青玉娃鼓一件、水晶菱花筆洗一件、銀質三唇盒一件、瑙式水盛一件。
皇後見皇上如此大方,也隻能跟著賞賜了些如意、帽緯等金玉玩器之物。
其他妃嬪們更是紛紛效仿,賞賜了帽子、棉衣、鞋襪等日常用品,表達著對弘晝的關懷。
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安陵容悄悄上前,輕輕抱起弘晝,小家夥的臉上還掛著未幹的墨漬,顯得越發可愛。
安陵容的腳下不經意間踩到了弘晝剛剛亂畫的地方,低頭細看,竟隱約可見一個歪歪扭扭的“敕”字!
這個字眼讓安陵容心中一驚,要知道,“敕”字可是隻有皇帝才能使用的文字!
安陵容心中一陣翻騰,但麵上卻不動聲色,隻是輕輕攆了攆腳下的墨跡,那“敕”字瞬間變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