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探究
清穿之八阿哥家的團寵小阿哥 作者:愛看小說的用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祖母的院子出來,弘陽和阿瑪的下一站當然是額娘的院子。
胤禩正覺得有點對不住自家福晉呢,對自家福晉更關心了,端茶倒水,不假借於人,八福晉雖有點奇怪,但接受良好,笑容都燦爛了幾分,弘陽覺得自己此時不應該在他們麵前礙眼,當大燈泡。
胤禩放的三天假,都是在陪伴家人中度過的,應寶貝兒子的提議,胤禩也帶了自家額娘出府逛街,順便陪額娘去看了看額娘的家人。
兒子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專門陪自己,良太妃很是開懷,但也知道適可而止,在自己的母族和兒子之間,還是兒子更重要,她不求自己的母族能給兒子多少助力,但至少不要拖累兒子,現在他們脫離了罪籍,沒有了束縛,能不能考取功名、建功立業,都各憑本事。
同樣的錯誤,胤禩沒有再犯,自家兒子的功勞,胤禩也沒有寐下,良太妃知道後,對善解人意的大孫子,更是疼愛非常,這些事情她拉下麵子,自己給兒子提,兒子不會不同意,但跟兒子主動做,區別還是挺大的,大孫子替她開口,說出她心中所願,更是再合適不過。
愛屋及烏之下,良太妃也對兒媳婦好了許多,兒媳婦懷孕,她對兒媳婦的好和看重更多的是因為子嗣,但現在她更看重的是兒媳婦這個人,孕婦容易多思多慮,兒媳婦再爽利大氣,也是一樣,所以她也沒有繞彎子,跟兒媳婦委婉的表示了自己以前的不是後,她就開始親自照顧起兒媳婦這一胎,連大孫子給她推薦的逛街、打獵、遊湖等,她都不去。
和兒媳婦一起給孫子孫女們做衣服、聊聊天、聽一下說書、看一下皮影戲、下下棋、看看書、逗逗大孫子等,她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自己樂趣的源泉,以前吃齋、敲木魚、念佛的日子,了無生趣!
良太妃這樣的美人婆婆,一心想要與自己和解,日日陪著自己,事事順著自己,八福晉心裏的芥蒂慢慢的也放下了。
婆婆變成這樣,寶貝兒子的功勞少不了,除了給寶貝兒子喜歡的金銀玉石,八福晉還給寶貝兒子親自做了不少寢衣、香囊、鞋子、帽子等,都是用她舍不得的布料做的,八爺她都隻給做了一套寢衣。
良太妃也給大孫子做了不少,所以弘陽的衣服鞋襪多到穿不過來,弘陽還給阿瑪額娘和祖母建議,這些可以傳下來給弟弟妹妹穿,胤禩他們欣然同意。
弘陽在自家額娘坐穩胎,身體好了之後,又開始四處撒歡了。
小身子騎在幹爹幹娘送自己的小馬駒上,穩穩當當,每天跟巡街一樣,這個伯伯家,走走,那個叔叔家,逛逛,這個姑姑家,坐坐,那個叔爺家,看看,進宮慰問一下辛苦上班的叔伯,給上書房的哥哥們、小叔叔們送溫暖,還跑到暢春園,在汗瑪法那晃了兩三圈。
當然好不容易來一趟,弘陽在暢春園一般一待就是至少一個月,後來幹脆就長住暢春園了,一方麵他不想迴去當阿瑪額娘大電燈泡,另一方麵是汗瑪法這裏太好玩了,他舍不得迴去了。
康熙先前寫的信,第二天就收到了老八的迴信,老八堅決否認了,還言辭懇切的說明小乖孫不想結婚生子,不是他們的影響的。又反過來勸他說小乖孫還小,他長大了就好了,現在不用擔心芸芸。
但康熙怎麽可能不擔心,又寫信把胤禩訓斥了一通,還讓胤禩抽空滾過來,什麽意思不言而喻,他康熙手癢了,想打兒子了,
胤禩就很無辜,寶貝兒子小小年紀,他們就關心他這些,會不會太早了?
而且兒子愛美,到時候給他找個天仙似的人物,不信兒子不想結婚生子。
汗阿瑪現在就是關心則亂,關心過度。
膽子見長的胤禩給汗阿瑪委婉的又迴了一封信,而他自己則是不敢去暢春園拜見汗阿瑪的。
康熙現在是什麽話都聽不進去,自然沒有理會胤禩的好言好語,還把胤禩又被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幸好康熙知道分寸,也沒有太過分,是胤禩能接受的程度。
替寶貝兒子承受了那麽多,胤禩都把自己感動壞了,哄福晉給自己做香囊,不要給寶貝兒子做,他都沒有一點慚愧的感覺。
胤禩靠不上,康熙就自顧自的開始了自己的掰正之路,不管幹什麽都要給小乖孫秀一下相關的思想理念,還帶小乖孫去見世麵,但小乖孫每次都覺得是他這個汗瑪法年紀到了,喜歡上給別人牽紅線,還說他把媒婆的活搶了,是在砸人家飯碗,還說萬一牽錯了線,別人成為怨偶,嘴上不敢說他,心裏肯定說他、罵他。
康熙越鬱悶,弘陽玩得越開心,所以才堅持半個月,康熙的掰正之路,就宣告失敗。
但這半個月,康熙也不是毫無收獲的,或許是康熙的切入點太好了,通過這個點,康熙對小乖孫的認識更深了。
小乖孫就是個純純的享樂主義,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基礎上的近乎完美的享樂主義,不需要錦衣華服,不需要金碧輝煌的宮室,不需要奴仆成群,隻要吃喝不愁,還有點餘錢,小乖孫都是滿足的。
小乖孫的這種低欲望,康熙不理解,最後隻能歸結於小乖孫前世吃了不少苦,對小乖孫的影響巨大,就算記憶淡去,就算遺忘,小乖孫也還是下意識的開啟自我保護,不結婚生子,也許就是他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而且小乖孫至情至性,對女子受到的苦楚也是深有同感,讓他三妻四妾,他肯定不會做,也做不到。
小乖孫又堅持“不愛就不要耽誤,不要傷害”的原則,還不想徒增煩惱和罪孽,說什麽沒有經過小孩的同意,沒有做好準備,就擅自把小孩帶到這個世界,是不負責任的體現,如果你還不喜歡他、忽視他、冷落他,欺負他後,還要求他孝順自己,那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故意引起話題,想要探聽小乖孫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的康熙,經曆如此種種,短短半個月,計劃就失敗,也算是康熙有毅力。
不過再有毅力,也隻能先這樣不了了之了,再繼續下去,康熙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可能被小乖孫繞進去。
在發現自己居然有點讚同小乖孫,為此對自己以前的行為做彌補,包括但不限於給兒子女兒們送溫暖,悄悄遣散自家的妃嬪等,特別是那些常年失寵的,他都不記得的妃嬪,康熙去露了露麵,就讓梁九功宣他的口諭,把她們都遣散出去,聖諭就不要了,他還是要點臉的。
而且不管是不是名義上的,還是實際上的,到底是他的女人,他也不會虧待她們,遣散出去,從此婚嫁自由,也有人暗中保護著她們,不讓她們受到傷害,她們的家裏人,有他的人震著,也不敢委屈了她們去。
康熙覺得自己想的那麽周到,真是受小乖孫的“荼毒”不輕,他什麽時候變成這樣會為別人考慮的人了,都是不值得他放心上的人,他為什麽要為她們著想,畢竟能放她們自由,就是他莫大的恩賜了。
為了及時止損,康熙沒有再跟小乖孫強,順其自然吧,實在不行,小乖孫願意的話,到時候過繼一個曾孫給小乖孫也是可以的。
對小乖孫放棄治療的康熙,對小乖孫有了更多的想要認識的渴望,小乖孫每次都能刷新他的認知,這種不斷探索,不斷揭開謎底的感覺,讓康熙為之著迷,所以接下來和小乖孫相處的時間,康熙繼續不斷的引導著話題,這次沒有存了打消小乖孫不想結婚生子的念頭,就是單純的想要更了解小乖孫。
弘陽怎麽可能鬥得過汗瑪法這個帝王心術玩的爐火純青的太上皇,無知無覺的就被汗瑪法掏了個底朝天。
而越探究小乖孫的內心深處,康熙越是心疼小乖孫,對小乖孫就更寵了,怕老八夫妻真因為有其他子女,就不似從前那般寵愛小乖孫,他對小乖孫更是無有不應。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手心始終是朝裏的,手背卻始終是朝外的!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偏心偏的明目張膽,他後宮有子嗣的妃嬪也是,都是經不住推敲的。
何況就算不想偏心,但子嗣眾多,難免顧及不到,全心全意、獨一無二的愛和被分散的、不穩定的愛,康熙肯定替小乖孫選擇前者,皇家需要開枝散葉,但是輪他小乖孫這裏,康熙遲疑了。
很多事情,小乖孫雖然說了他不在意,但康熙知道小乖孫內心柔軟、敏感,是個隱藏的極深的缺愛小阿哥,萬事不在意,表現的很豁達,但真的發生了,小乖孫就算表現的很堅強,但內心深處肯定是哭成淚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老八夫妻看不明白,小乖孫又是個能忍的,還有許多他的歪理安慰自己,覺得別人想收迴對他的寵愛,是別人的自由與選擇,他沒有資格去置喙。
對此,康熙隻能說小乖孫真的需要很多寵愛精心澆灌。
未來如何,康熙不知道,但康熙知道以小乖孫這樣的好性子,肯定是最吃虧的那個。
經過兩個月的精心陪伴與引導,小乖孫還是沒有沾上一點他的霸道與狠辣。
處理犯錯的奴才也是心軟的,拖出去亂棍打死都不會,隻會讓人家給他種地、養牲畜,實在過分的才會打板子,還不讓人把他們打死,還給他們藥。
為此康熙還特地讓人演了好幾出戲,結果小乖孫倒好,從不手沾鮮血,犯強奸罪的,交給受害者本人處理,他負責給人給刀,讓受害者本人親自解決,還貼心的為受害者本人提供往後餘生的生活服務。
犯通敵叛國的,小乖孫先搜身,說是防止他自殺,然後五花大綁,想交給他二伯伯處置,他好不容易勸下來,讓小乖孫自己處置,但小乖孫還是堅持,說先讓他幹最苦最累的活,這種大事,得趕緊交給他二伯伯處理,要是能審問出有用的消息,對大清的好處大大的有,調查清楚,冤枉了人家,也能挽迴,不至於麵臨人死不能複生的窘境。
本就是他吩咐人給小乖孫演的戲碼,所以這事不宜鬧大,心虛的康熙隻能阻止,然後攬下來,說他會處理。
這可是康熙精挑細選,覺得小乖孫一定會忍不住,親自下令杖殺,或者淩遲處死,或者五馬分屍的強奸犯、叛國者,但小乖孫都不接招。
這樣的小乖孫,康熙不能說他不好,相反這樣的小乖孫太好了,但有時候太懂事,太仁慈了,就真的容易吃虧。
“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一個”,小乖孫真是一點都沒有領悟到這句話的精髓。
“吃虧是福”,這種自我安慰、自我欺騙的字眼,往往是弊大於利的,他的小乖孫不需要這些。
因為無法狠下心來強迫小乖孫必須學到他的霸道和狠辣,所以心疼小乖孫的康熙隻能寫信給自己的保成。
希望保成這個新帝,以後在他不在了之後,還能一如既往地寵愛小乖孫,事無巨細、方方麵麵都要為小乖孫考慮到,算是他求保成了。
很多話當麵說不出來,但寫在紙上,卻是可以的,康熙寫的這封厚厚的信,也述說了自己對保成的虧欠以及遲來的抱歉。
這活著的人總比死人要管用的多,康熙從小乖孫的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所以這個道理他不想承認也不行,他終是老了,他給小乖孫再多保障,等他去了,物是人非,小乖孫受委屈,強顏歡笑,沒有人關心,怎麽辦?
收到信的胤礽,看了開頭還是心情愉悅的,還想這個月一定要抽空去看看汗阿瑪和小侄子,但接著看下去,胤礽卻越來凝重,眉頭緊蹙,怒氣越來越大,但生起的怒氣卻無處發泄。
剛剛大哥、十三弟、十四弟他們傳來捷報,他們已經徹底攻占倭國,一個月後就能押解倭國皇室以及俘虜進京,他正高興呢,結果就收到汗阿瑪的這封令人憤怒的信。
往小了說,汗阿瑪對弘陽的這些擔心,都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但汗阿瑪是什麽人,見微知著。
他胤礽對弘陽小侄子的寵愛自認更勝汗阿瑪的,但看著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書信,胤礽心中的挫敗感油然而生,他對弘陽小侄子的了解終究還是太淺薄。
帝王應該“喜形不露於色,心事勿讓人知”,但他現在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憤怒,他現在的憤怒更多的是對自己,或許等今晚過後,他才會轉移他的憤怒。
王貴公公早在看皇上表情不對的時候,就讓所有伺候的奴才們出去了,果然人才剛出去,皇上就掀翻了桌子,奏折、茶盞等紛紛落地,他想去撿,想去請罪,但被趕出去了。
皇上好像又恢複到了從前,要不要把弘陽小主子請來啊?王貴公公如是想到。
胤禩正覺得有點對不住自家福晉呢,對自家福晉更關心了,端茶倒水,不假借於人,八福晉雖有點奇怪,但接受良好,笑容都燦爛了幾分,弘陽覺得自己此時不應該在他們麵前礙眼,當大燈泡。
胤禩放的三天假,都是在陪伴家人中度過的,應寶貝兒子的提議,胤禩也帶了自家額娘出府逛街,順便陪額娘去看了看額娘的家人。
兒子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專門陪自己,良太妃很是開懷,但也知道適可而止,在自己的母族和兒子之間,還是兒子更重要,她不求自己的母族能給兒子多少助力,但至少不要拖累兒子,現在他們脫離了罪籍,沒有了束縛,能不能考取功名、建功立業,都各憑本事。
同樣的錯誤,胤禩沒有再犯,自家兒子的功勞,胤禩也沒有寐下,良太妃知道後,對善解人意的大孫子,更是疼愛非常,這些事情她拉下麵子,自己給兒子提,兒子不會不同意,但跟兒子主動做,區別還是挺大的,大孫子替她開口,說出她心中所願,更是再合適不過。
愛屋及烏之下,良太妃也對兒媳婦好了許多,兒媳婦懷孕,她對兒媳婦的好和看重更多的是因為子嗣,但現在她更看重的是兒媳婦這個人,孕婦容易多思多慮,兒媳婦再爽利大氣,也是一樣,所以她也沒有繞彎子,跟兒媳婦委婉的表示了自己以前的不是後,她就開始親自照顧起兒媳婦這一胎,連大孫子給她推薦的逛街、打獵、遊湖等,她都不去。
和兒媳婦一起給孫子孫女們做衣服、聊聊天、聽一下說書、看一下皮影戲、下下棋、看看書、逗逗大孫子等,她覺得自己已經找到了自己樂趣的源泉,以前吃齋、敲木魚、念佛的日子,了無生趣!
良太妃這樣的美人婆婆,一心想要與自己和解,日日陪著自己,事事順著自己,八福晉心裏的芥蒂慢慢的也放下了。
婆婆變成這樣,寶貝兒子的功勞少不了,除了給寶貝兒子喜歡的金銀玉石,八福晉還給寶貝兒子親自做了不少寢衣、香囊、鞋子、帽子等,都是用她舍不得的布料做的,八爺她都隻給做了一套寢衣。
良太妃也給大孫子做了不少,所以弘陽的衣服鞋襪多到穿不過來,弘陽還給阿瑪額娘和祖母建議,這些可以傳下來給弟弟妹妹穿,胤禩他們欣然同意。
弘陽在自家額娘坐穩胎,身體好了之後,又開始四處撒歡了。
小身子騎在幹爹幹娘送自己的小馬駒上,穩穩當當,每天跟巡街一樣,這個伯伯家,走走,那個叔叔家,逛逛,這個姑姑家,坐坐,那個叔爺家,看看,進宮慰問一下辛苦上班的叔伯,給上書房的哥哥們、小叔叔們送溫暖,還跑到暢春園,在汗瑪法那晃了兩三圈。
當然好不容易來一趟,弘陽在暢春園一般一待就是至少一個月,後來幹脆就長住暢春園了,一方麵他不想迴去當阿瑪額娘大電燈泡,另一方麵是汗瑪法這裏太好玩了,他舍不得迴去了。
康熙先前寫的信,第二天就收到了老八的迴信,老八堅決否認了,還言辭懇切的說明小乖孫不想結婚生子,不是他們的影響的。又反過來勸他說小乖孫還小,他長大了就好了,現在不用擔心芸芸。
但康熙怎麽可能不擔心,又寫信把胤禩訓斥了一通,還讓胤禩抽空滾過來,什麽意思不言而喻,他康熙手癢了,想打兒子了,
胤禩就很無辜,寶貝兒子小小年紀,他們就關心他這些,會不會太早了?
而且兒子愛美,到時候給他找個天仙似的人物,不信兒子不想結婚生子。
汗阿瑪現在就是關心則亂,關心過度。
膽子見長的胤禩給汗阿瑪委婉的又迴了一封信,而他自己則是不敢去暢春園拜見汗阿瑪的。
康熙現在是什麽話都聽不進去,自然沒有理會胤禩的好言好語,還把胤禩又被罵了一個狗血淋頭,幸好康熙知道分寸,也沒有太過分,是胤禩能接受的程度。
替寶貝兒子承受了那麽多,胤禩都把自己感動壞了,哄福晉給自己做香囊,不要給寶貝兒子做,他都沒有一點慚愧的感覺。
胤禩靠不上,康熙就自顧自的開始了自己的掰正之路,不管幹什麽都要給小乖孫秀一下相關的思想理念,還帶小乖孫去見世麵,但小乖孫每次都覺得是他這個汗瑪法年紀到了,喜歡上給別人牽紅線,還說他把媒婆的活搶了,是在砸人家飯碗,還說萬一牽錯了線,別人成為怨偶,嘴上不敢說他,心裏肯定說他、罵他。
康熙越鬱悶,弘陽玩得越開心,所以才堅持半個月,康熙的掰正之路,就宣告失敗。
但這半個月,康熙也不是毫無收獲的,或許是康熙的切入點太好了,通過這個點,康熙對小乖孫的認識更深了。
小乖孫就是個純純的享樂主義,在不傷害任何人的基礎上的近乎完美的享樂主義,不需要錦衣華服,不需要金碧輝煌的宮室,不需要奴仆成群,隻要吃喝不愁,還有點餘錢,小乖孫都是滿足的。
小乖孫的這種低欲望,康熙不理解,最後隻能歸結於小乖孫前世吃了不少苦,對小乖孫的影響巨大,就算記憶淡去,就算遺忘,小乖孫也還是下意識的開啟自我保護,不結婚生子,也許就是他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而且小乖孫至情至性,對女子受到的苦楚也是深有同感,讓他三妻四妾,他肯定不會做,也做不到。
小乖孫又堅持“不愛就不要耽誤,不要傷害”的原則,還不想徒增煩惱和罪孽,說什麽沒有經過小孩的同意,沒有做好準備,就擅自把小孩帶到這個世界,是不負責任的體現,如果你還不喜歡他、忽視他、冷落他,欺負他後,還要求他孝順自己,那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故意引起話題,想要探聽小乖孫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的康熙,經曆如此種種,短短半個月,計劃就失敗,也算是康熙有毅力。
不過再有毅力,也隻能先這樣不了了之了,再繼續下去,康熙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可能被小乖孫繞進去。
在發現自己居然有點讚同小乖孫,為此對自己以前的行為做彌補,包括但不限於給兒子女兒們送溫暖,悄悄遣散自家的妃嬪等,特別是那些常年失寵的,他都不記得的妃嬪,康熙去露了露麵,就讓梁九功宣他的口諭,把她們都遣散出去,聖諭就不要了,他還是要點臉的。
而且不管是不是名義上的,還是實際上的,到底是他的女人,他也不會虧待她們,遣散出去,從此婚嫁自由,也有人暗中保護著她們,不讓她們受到傷害,她們的家裏人,有他的人震著,也不敢委屈了她們去。
康熙覺得自己想的那麽周到,真是受小乖孫的“荼毒”不輕,他什麽時候變成這樣會為別人考慮的人了,都是不值得他放心上的人,他為什麽要為她們著想,畢竟能放她們自由,就是他莫大的恩賜了。
為了及時止損,康熙沒有再跟小乖孫強,順其自然吧,實在不行,小乖孫願意的話,到時候過繼一個曾孫給小乖孫也是可以的。
對小乖孫放棄治療的康熙,對小乖孫有了更多的想要認識的渴望,小乖孫每次都能刷新他的認知,這種不斷探索,不斷揭開謎底的感覺,讓康熙為之著迷,所以接下來和小乖孫相處的時間,康熙繼續不斷的引導著話題,這次沒有存了打消小乖孫不想結婚生子的念頭,就是單純的想要更了解小乖孫。
弘陽怎麽可能鬥得過汗瑪法這個帝王心術玩的爐火純青的太上皇,無知無覺的就被汗瑪法掏了個底朝天。
而越探究小乖孫的內心深處,康熙越是心疼小乖孫,對小乖孫就更寵了,怕老八夫妻真因為有其他子女,就不似從前那般寵愛小乖孫,他對小乖孫更是無有不應。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手心始終是朝裏的,手背卻始終是朝外的!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偏心偏的明目張膽,他後宮有子嗣的妃嬪也是,都是經不住推敲的。
何況就算不想偏心,但子嗣眾多,難免顧及不到,全心全意、獨一無二的愛和被分散的、不穩定的愛,康熙肯定替小乖孫選擇前者,皇家需要開枝散葉,但是輪他小乖孫這裏,康熙遲疑了。
很多事情,小乖孫雖然說了他不在意,但康熙知道小乖孫內心柔軟、敏感,是個隱藏的極深的缺愛小阿哥,萬事不在意,表現的很豁達,但真的發生了,小乖孫就算表現的很堅強,但內心深處肯定是哭成淚人。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老八夫妻看不明白,小乖孫又是個能忍的,還有許多他的歪理安慰自己,覺得別人想收迴對他的寵愛,是別人的自由與選擇,他沒有資格去置喙。
對此,康熙隻能說小乖孫真的需要很多寵愛精心澆灌。
未來如何,康熙不知道,但康熙知道以小乖孫這樣的好性子,肯定是最吃虧的那個。
經過兩個月的精心陪伴與引導,小乖孫還是沒有沾上一點他的霸道與狠辣。
處理犯錯的奴才也是心軟的,拖出去亂棍打死都不會,隻會讓人家給他種地、養牲畜,實在過分的才會打板子,還不讓人把他們打死,還給他們藥。
為此康熙還特地讓人演了好幾出戲,結果小乖孫倒好,從不手沾鮮血,犯強奸罪的,交給受害者本人處理,他負責給人給刀,讓受害者本人親自解決,還貼心的為受害者本人提供往後餘生的生活服務。
犯通敵叛國的,小乖孫先搜身,說是防止他自殺,然後五花大綁,想交給他二伯伯處置,他好不容易勸下來,讓小乖孫自己處置,但小乖孫還是堅持,說先讓他幹最苦最累的活,這種大事,得趕緊交給他二伯伯處理,要是能審問出有用的消息,對大清的好處大大的有,調查清楚,冤枉了人家,也能挽迴,不至於麵臨人死不能複生的窘境。
本就是他吩咐人給小乖孫演的戲碼,所以這事不宜鬧大,心虛的康熙隻能阻止,然後攬下來,說他會處理。
這可是康熙精挑細選,覺得小乖孫一定會忍不住,親自下令杖殺,或者淩遲處死,或者五馬分屍的強奸犯、叛國者,但小乖孫都不接招。
這樣的小乖孫,康熙不能說他不好,相反這樣的小乖孫太好了,但有時候太懂事,太仁慈了,就真的容易吃虧。
“寧可錯殺,不可放過一個”,小乖孫真是一點都沒有領悟到這句話的精髓。
“吃虧是福”,這種自我安慰、自我欺騙的字眼,往往是弊大於利的,他的小乖孫不需要這些。
因為無法狠下心來強迫小乖孫必須學到他的霸道和狠辣,所以心疼小乖孫的康熙隻能寫信給自己的保成。
希望保成這個新帝,以後在他不在了之後,還能一如既往地寵愛小乖孫,事無巨細、方方麵麵都要為小乖孫考慮到,算是他求保成了。
很多話當麵說不出來,但寫在紙上,卻是可以的,康熙寫的這封厚厚的信,也述說了自己對保成的虧欠以及遲來的抱歉。
這活著的人總比死人要管用的多,康熙從小乖孫的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所以這個道理他不想承認也不行,他終是老了,他給小乖孫再多保障,等他去了,物是人非,小乖孫受委屈,強顏歡笑,沒有人關心,怎麽辦?
收到信的胤礽,看了開頭還是心情愉悅的,還想這個月一定要抽空去看看汗阿瑪和小侄子,但接著看下去,胤礽卻越來凝重,眉頭緊蹙,怒氣越來越大,但生起的怒氣卻無處發泄。
剛剛大哥、十三弟、十四弟他們傳來捷報,他們已經徹底攻占倭國,一個月後就能押解倭國皇室以及俘虜進京,他正高興呢,結果就收到汗阿瑪的這封令人憤怒的信。
往小了說,汗阿瑪對弘陽的這些擔心,都是杞人憂天,庸人自擾,但汗阿瑪是什麽人,見微知著。
他胤礽對弘陽小侄子的寵愛自認更勝汗阿瑪的,但看著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書信,胤礽心中的挫敗感油然而生,他對弘陽小侄子的了解終究還是太淺薄。
帝王應該“喜形不露於色,心事勿讓人知”,但他現在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憤怒,他現在的憤怒更多的是對自己,或許等今晚過後,他才會轉移他的憤怒。
王貴公公早在看皇上表情不對的時候,就讓所有伺候的奴才們出去了,果然人才剛出去,皇上就掀翻了桌子,奏折、茶盞等紛紛落地,他想去撿,想去請罪,但被趕出去了。
皇上好像又恢複到了從前,要不要把弘陽小主子請來啊?王貴公公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