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夫?」她落下眼簾,「我明白。」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非也。郡主,我平生厭惡愚人。」李鑒輕輕懶懶地笑道,「你愚蠢到能將一個把你當劍使的人愛這麽幾年,我怕你之後再做出些什麽不利於我與大豫的蠢事來。」
林霽華向他走了幾步,抱著膝頭坐下來,也向他笑了。
「陛下留我,又是為何?」
「我自是不恨你。我也可憐那個小孩子——帝王家子,生來終要弒父自立,又須有人相護。阿姐,你是生他的人,比任何旁人都更能愛他、更願護他周全。」
李鑒用目光掃過林霽華腰間的賦權劍。
「這一戰,我要你表忠心、不愧為雲中舊部。」他說,「我也要你活著迴長安。」
外頭的走卒進帳來報,見他們二人席地相對坐著,不由一愣。沒有人不知道此二人間的一層糾葛,其上沉沉地覆壓著李氏皇族這一代的仇怨。
李鑒聽完西麵的訊息,向林霽華一頷首,示意她出帳去例行巡查。他仿佛真是一個寬仁的明君,對著這個曾為死敵赴湯蹈火的女子道:「此地風寒,平日多保重。」
林霽華按劍起身,捧起擱在一側的兜鍪。
「陛下,你說我是愚人,這話不假。」
她忽然道。
「這幾年,迴首思量,如墮夢中。我本以為,眼前人是蒙塵珠,以清水濯、以血淚養,終有重見天日之時。」她迴首一笑,「如今想來,得要多愚蠢多自大,才會自以為能渡他。」
李正德說仰慕她、敬重她,她是信的。
可他從未說過愛她。
是她自己越過了那條涇渭間的軸線。
李鑒靜靜地望著林霽華。他用指節叩擊著懷中昆吾刀柄,那聲色在滿帳寂靜裏盪開。
「可陛下,」林霽華挑開門簾,輕聲道,「你真能做到一生『智不為情所脅』嗎?」
李鑒手裏的動作頓住了。
他垂下眼,望向那刀鞘。林霽華揮簾離開了,一點冽風湧進來,他禁不住打了個寒戰。
天子親征,離長安後第三日,李群青才下定決心再開早朝。朝堂之上,那群臣子對親征之事閉口不談,抓著江淮丁身稅吵起來。
這丁身稅改製原是錢穆在遺表中對李鑒提的。李群青跟著李鑒在密閣中讀過明帝、僖宗時的書策,明了此製的成因與弊病,便開口打斷了殿中幾人的相互攻伐,將所知之物徹頭徹尾地捋了一遍,又道:「已然清明過,田事乃國之大計,不可拖延。依本宮隻見,不若先在三吳之地試行改製,觀其成敗。」
她這樣一說,下邊一片沉寂。
太師在左側,對她輕聲道:「殿下,今日先到此處。」
李群青挑眉,嗤笑一聲。
「那就罷了。」
她離開太極殿,向身側的太師與太保行禮,正要迴東宮,恍然發覺太傅之位空著。
話說迴來,自從李鑒出征那一日,李群青便再也沒見過許鶴山。
「許大人近日在忙什麽?」
「不知。」麵前二師有些為難,「不過許大人並未迴終南山,歸涯司的坐鎮之地也早已被移到宮城之內——此事是許大人自己做的主,殿下想必還不知道。」
李群青一頓。
「我現在知道了。」她道。
辭別儀仗,她在殿中坐了一陣,站起身向外走。身後侍從要跟隨,被她揮退。
許鶴山曾向李鑒借過一間暗室,其在蘭台之側,李群青曾去過。她猜許鶴山如今還在那裏,自覺無論如何也要去看他一看。
李鑒離開的前夜,她在兩儀殿外聽完了李鑒與許鶴山劍拔弩張的對談,也聽出了自家先生言語間不易被察覺的悲與疑。她不懂許鶴山,看不明此人究竟要得到什麽果,卻能感到他的痛苦。
到暗室門前,她猶豫再三,猛然推開門。
入眼的是傾倒的棋盤與散落的黑白子。李群青心頭一緊,提燈照去,同時聽到了勻長的唿吸。跟著燈明仔細看去,她整個人頓時僵住,張著口,發不出聲。
許鶴山紫袍散亂,睡在書卷堆中,眉頭微皺,懷中抱著隨他走過萬水千山的筇竹杖。
三日之間,他青絲作白髮,如雪滿頭。
【作者有話說】
三日白頭…
許老師在過自己的昭關。
(補丁:這裏李鑒和林霽華的對話中,李鑒明麵上是在講自己放過林霽華的理由,實際上在拿李昭昭小朋友要挾她。
林霽華很愛自己的孩子。)
第99章 陣雲第九十七
孟汀在帳中提筆疾書。
「三月,」他寫道,「西河仍冰封,極寒甚於以往。中軍移西河岸,今日渡河。」
「大統領!」朱允掀開簾門。
孟汀擱下筆,戴上兜鍪,伸手去拿長槍。他知道朱允向來沉穩,如此闖進來,必然是有意外之事發生。
「何事?」
「外頭飛雪了。」朱允道。
孟汀指尖一頓,收迴手,迴眼看著紇幹笑。紇幹無奈地扶了扶額,站起身來道:「我也說了,這二三月河西的天,沒人能拿得準。」
但這西河是非渡不可。
孟汀隨著朱允踏出轅門。紛紛雪落在他赤紅披風之上,他抬眼望向那冰封的西河,再遠處,雲中城關屹立在天盡頭,於風雪中如同蟄伏的巨獸。孟汀還從未如此望過雲中城關——孟氏從來是守城的那一方,如今,他卻是要攻破著城池堡壘、將身後大旗再立於雲中。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非也。郡主,我平生厭惡愚人。」李鑒輕輕懶懶地笑道,「你愚蠢到能將一個把你當劍使的人愛這麽幾年,我怕你之後再做出些什麽不利於我與大豫的蠢事來。」
林霽華向他走了幾步,抱著膝頭坐下來,也向他笑了。
「陛下留我,又是為何?」
「我自是不恨你。我也可憐那個小孩子——帝王家子,生來終要弒父自立,又須有人相護。阿姐,你是生他的人,比任何旁人都更能愛他、更願護他周全。」
李鑒用目光掃過林霽華腰間的賦權劍。
「這一戰,我要你表忠心、不愧為雲中舊部。」他說,「我也要你活著迴長安。」
外頭的走卒進帳來報,見他們二人席地相對坐著,不由一愣。沒有人不知道此二人間的一層糾葛,其上沉沉地覆壓著李氏皇族這一代的仇怨。
李鑒聽完西麵的訊息,向林霽華一頷首,示意她出帳去例行巡查。他仿佛真是一個寬仁的明君,對著這個曾為死敵赴湯蹈火的女子道:「此地風寒,平日多保重。」
林霽華按劍起身,捧起擱在一側的兜鍪。
「陛下,你說我是愚人,這話不假。」
她忽然道。
「這幾年,迴首思量,如墮夢中。我本以為,眼前人是蒙塵珠,以清水濯、以血淚養,終有重見天日之時。」她迴首一笑,「如今想來,得要多愚蠢多自大,才會自以為能渡他。」
李正德說仰慕她、敬重她,她是信的。
可他從未說過愛她。
是她自己越過了那條涇渭間的軸線。
李鑒靜靜地望著林霽華。他用指節叩擊著懷中昆吾刀柄,那聲色在滿帳寂靜裏盪開。
「可陛下,」林霽華挑開門簾,輕聲道,「你真能做到一生『智不為情所脅』嗎?」
李鑒手裏的動作頓住了。
他垂下眼,望向那刀鞘。林霽華揮簾離開了,一點冽風湧進來,他禁不住打了個寒戰。
天子親征,離長安後第三日,李群青才下定決心再開早朝。朝堂之上,那群臣子對親征之事閉口不談,抓著江淮丁身稅吵起來。
這丁身稅改製原是錢穆在遺表中對李鑒提的。李群青跟著李鑒在密閣中讀過明帝、僖宗時的書策,明了此製的成因與弊病,便開口打斷了殿中幾人的相互攻伐,將所知之物徹頭徹尾地捋了一遍,又道:「已然清明過,田事乃國之大計,不可拖延。依本宮隻見,不若先在三吳之地試行改製,觀其成敗。」
她這樣一說,下邊一片沉寂。
太師在左側,對她輕聲道:「殿下,今日先到此處。」
李群青挑眉,嗤笑一聲。
「那就罷了。」
她離開太極殿,向身側的太師與太保行禮,正要迴東宮,恍然發覺太傅之位空著。
話說迴來,自從李鑒出征那一日,李群青便再也沒見過許鶴山。
「許大人近日在忙什麽?」
「不知。」麵前二師有些為難,「不過許大人並未迴終南山,歸涯司的坐鎮之地也早已被移到宮城之內——此事是許大人自己做的主,殿下想必還不知道。」
李群青一頓。
「我現在知道了。」她道。
辭別儀仗,她在殿中坐了一陣,站起身向外走。身後侍從要跟隨,被她揮退。
許鶴山曾向李鑒借過一間暗室,其在蘭台之側,李群青曾去過。她猜許鶴山如今還在那裏,自覺無論如何也要去看他一看。
李鑒離開的前夜,她在兩儀殿外聽完了李鑒與許鶴山劍拔弩張的對談,也聽出了自家先生言語間不易被察覺的悲與疑。她不懂許鶴山,看不明此人究竟要得到什麽果,卻能感到他的痛苦。
到暗室門前,她猶豫再三,猛然推開門。
入眼的是傾倒的棋盤與散落的黑白子。李群青心頭一緊,提燈照去,同時聽到了勻長的唿吸。跟著燈明仔細看去,她整個人頓時僵住,張著口,發不出聲。
許鶴山紫袍散亂,睡在書卷堆中,眉頭微皺,懷中抱著隨他走過萬水千山的筇竹杖。
三日之間,他青絲作白髮,如雪滿頭。
【作者有話說】
三日白頭…
許老師在過自己的昭關。
(補丁:這裏李鑒和林霽華的對話中,李鑒明麵上是在講自己放過林霽華的理由,實際上在拿李昭昭小朋友要挾她。
林霽華很愛自己的孩子。)
第99章 陣雲第九十七
孟汀在帳中提筆疾書。
「三月,」他寫道,「西河仍冰封,極寒甚於以往。中軍移西河岸,今日渡河。」
「大統領!」朱允掀開簾門。
孟汀擱下筆,戴上兜鍪,伸手去拿長槍。他知道朱允向來沉穩,如此闖進來,必然是有意外之事發生。
「何事?」
「外頭飛雪了。」朱允道。
孟汀指尖一頓,收迴手,迴眼看著紇幹笑。紇幹無奈地扶了扶額,站起身來道:「我也說了,這二三月河西的天,沒人能拿得準。」
但這西河是非渡不可。
孟汀隨著朱允踏出轅門。紛紛雪落在他赤紅披風之上,他抬眼望向那冰封的西河,再遠處,雲中城關屹立在天盡頭,於風雪中如同蟄伏的巨獸。孟汀還從未如此望過雲中城關——孟氏從來是守城的那一方,如今,他卻是要攻破著城池堡壘、將身後大旗再立於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