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人。」胡伯雎朝他行禮,擦了擦前額的汗,「陛下動氣了,我......這......」
「也不算動氣。」旁邊那將領小聲道,「冷淡點罷了,看樣子是不想與統領多說。統領您沒事替孟侯操心、提什麽世襲罔替,這麽不吉利,陛下聽了能高興嗎?」
許鶴山知道他是個直率的粗人,沒安什麽心思,抬手道:「將軍不必擔憂,我這就去見他。」
「多謝許大人......」
「這我也要說你。」許鶴山皺眉道,「孟家的世襲罔替,萬萬不要再提。」
他一掃筇竹杖,向深宮內去了。
李無傷在偏殿門前等他——不錯,李鑒又搬迴那個竹柏深深的偏殿了。甘露殿頂上仿佛有劍懸著一樣,李鑒在裏邊沒待過幾日,往外跑得很勤,實在是沒個帝王的樣子。
「陛下身子可好?」他問。
「自然好。」李無傷對他耳語道,「許大人,陛下此時有些累了,別說不該說的。」
「多謝。」許鶴山點頭。
他隨著李無傷到了中堂門前。李無傷一拜後便離開了,許鶴山在門前靜默地立了片刻,垂眼時想起近來種種,竟也有些忐忑。人情是會被分歧消磨的,再如何對事不對人,破鏡也難以恢復如初。
他一拉開門,一團毛飛到臉上。
「子覓!」
許鶴山扯著嘴角,伸手往臉上一抓,抓下來一隻狸花貓。
李鑒跑到他身側,將門闔上。那小狸奴被許鶴山捏著頸脖子,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兒,兩條腿不停地蹬。他俯下身,頗為得意地瞧著它那對招子,道:「怎麽不跑了?」
「這是......」許鶴山挑眉。
「我的貓。」李鑒迴身向堂中去,在小案前盤腿一坐,「來下局棋吧,子覓。」
許鶴山知道李鑒素來不喜養活物。
可這貓越看越眼熟,像極當年被帶到江陵的那一隻。許鶴山轉念一想,頓時猜到是怎麽迴事。他挺無奈地鬆了手,瞧著那小肉團跳落在地上、無憂無慮地舔起肚子,悄然移開眼。
「你可好?」
他對著李鑒,脫口而出。
「好得很。胡副統領過來時,我好不容易才把那廝藏起來,方才人一走,它就自己跑出來了,滿殿亂竄。」李鑒道,「我身邊無宮人,若不是你來了,我如今還在捉貓呢。」
他執黑子,托著腮思量起棋局。
「方才胡副統領提雍昌侯府世襲罔替,聽說你很不高興。」許鶴山隨著他落了一子,「不過,陛下,當你決議放孟汀入河西,難道沒有——你向來想得多而遠,這次倒不顧慮了?」
「他必須去。」李鑒道,「孟家的榮光是以血掙來的,他需要這份軍功,我亦需要孟氏在河西的威名,有何不妥?」
許鶴山一笑,輕易將李鑒設的圍解開。
「陛下不必問我。」他道,「於此事我本不該多言,隻是想提醒陛下——智萬不可為情所脅。」
「我既無情之人,又怎會因此智昏。」
「是嗎?」許鶴山將棋一按,「那便好。」
他吃了李鑒一簇黑子,伸手將那些棋子抓過,放到自己麵前。棋子落在木案上,聲聲清越,盪於殿中。
「子覓是來過問我私事?」李鑒低著頭道。
「陛下之事就是天下事......」
「罷了。」李鑒說,「還是說說涼州吧。」
他在怕。
許鶴山看得真切,卻沒有點破,順著他的意思拿來了軍報和書策。那封軍報是孟汀親筆所寫,字跡有些潦草,內容也簡明。有信報說孟汀入涼州時,為護零昌而中了守城之人誤發的流矢,右手不便,如此看來是真的。
李鑒本要將軍報拿來看,目光落到那字上,本已觸及紙張的指尖驀地縮迴,像是被灼痛了一般。
許鶴山在將河西地勢,注意著他的神色。他終究沒說什麽,接過軍報,擱置在麵前,一心二用地落了子。
「陛下。」許鶴山忍不住,道,「倘若你真憂心,紇幹將軍一人也能定中軍。十二道金牌連夜發,不到三月,孟侯就能迴長安見你。」
「子覓,我又沒瘋。」李鑒叩了一下玉扳指,「覆水難收。況且,這是最好的決斷。」
「最好?對陛下自己而言,還是對全局?」
「自然是全局。」李鑒抬眼,「子覓方才說,帝王無私事,此言妙哉。」
他頗自嘲地一哂,道:
「我也算知道李執老兒所用何心。」
許鶴山坐在對麵,看著李鑒舉棋不定。
到如今,他無法再與李鑒站在一處看這萬象了——他捧了錢穆的靈位,用著已故老師的眼,看到一個生吞血肉、能將人心變作木石的九重天。
這皇權,能讓昔日赤忱少年窮兵黷武、妄求長生,踏上一條無情無道的不歸路。它強大過世間萬法,歷朝歷代多少英雄為之折腰,秦皇漢武皆不能與之相抗,何況是李鑒這一粒不合時宜的塵埃。
李鑒也曾說,他會渡過江,再渡迴來。
許鶴山如今不敢信他了。
李鑒終於將手中那枚黑子落下來。他走了一步不得已的臭棋,等著被許鶴山圍吃。本來匍匐在他膝頭的狸花貓睡醒了,撅著腚拉了拉身子,李鑒沒在意,那肉糰子忽向幾案上一跳,幾乎撞翻一盤棋,黑白全都混在一處。
「你......小崽子!」
「也不算動氣。」旁邊那將領小聲道,「冷淡點罷了,看樣子是不想與統領多說。統領您沒事替孟侯操心、提什麽世襲罔替,這麽不吉利,陛下聽了能高興嗎?」
許鶴山知道他是個直率的粗人,沒安什麽心思,抬手道:「將軍不必擔憂,我這就去見他。」
「多謝許大人......」
「這我也要說你。」許鶴山皺眉道,「孟家的世襲罔替,萬萬不要再提。」
他一掃筇竹杖,向深宮內去了。
李無傷在偏殿門前等他——不錯,李鑒又搬迴那個竹柏深深的偏殿了。甘露殿頂上仿佛有劍懸著一樣,李鑒在裏邊沒待過幾日,往外跑得很勤,實在是沒個帝王的樣子。
「陛下身子可好?」他問。
「自然好。」李無傷對他耳語道,「許大人,陛下此時有些累了,別說不該說的。」
「多謝。」許鶴山點頭。
他隨著李無傷到了中堂門前。李無傷一拜後便離開了,許鶴山在門前靜默地立了片刻,垂眼時想起近來種種,竟也有些忐忑。人情是會被分歧消磨的,再如何對事不對人,破鏡也難以恢復如初。
他一拉開門,一團毛飛到臉上。
「子覓!」
許鶴山扯著嘴角,伸手往臉上一抓,抓下來一隻狸花貓。
李鑒跑到他身側,將門闔上。那小狸奴被許鶴山捏著頸脖子,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兒,兩條腿不停地蹬。他俯下身,頗為得意地瞧著它那對招子,道:「怎麽不跑了?」
「這是......」許鶴山挑眉。
「我的貓。」李鑒迴身向堂中去,在小案前盤腿一坐,「來下局棋吧,子覓。」
許鶴山知道李鑒素來不喜養活物。
可這貓越看越眼熟,像極當年被帶到江陵的那一隻。許鶴山轉念一想,頓時猜到是怎麽迴事。他挺無奈地鬆了手,瞧著那小肉團跳落在地上、無憂無慮地舔起肚子,悄然移開眼。
「你可好?」
他對著李鑒,脫口而出。
「好得很。胡副統領過來時,我好不容易才把那廝藏起來,方才人一走,它就自己跑出來了,滿殿亂竄。」李鑒道,「我身邊無宮人,若不是你來了,我如今還在捉貓呢。」
他執黑子,托著腮思量起棋局。
「方才胡副統領提雍昌侯府世襲罔替,聽說你很不高興。」許鶴山隨著他落了一子,「不過,陛下,當你決議放孟汀入河西,難道沒有——你向來想得多而遠,這次倒不顧慮了?」
「他必須去。」李鑒道,「孟家的榮光是以血掙來的,他需要這份軍功,我亦需要孟氏在河西的威名,有何不妥?」
許鶴山一笑,輕易將李鑒設的圍解開。
「陛下不必問我。」他道,「於此事我本不該多言,隻是想提醒陛下——智萬不可為情所脅。」
「我既無情之人,又怎會因此智昏。」
「是嗎?」許鶴山將棋一按,「那便好。」
他吃了李鑒一簇黑子,伸手將那些棋子抓過,放到自己麵前。棋子落在木案上,聲聲清越,盪於殿中。
「子覓是來過問我私事?」李鑒低著頭道。
「陛下之事就是天下事......」
「罷了。」李鑒說,「還是說說涼州吧。」
他在怕。
許鶴山看得真切,卻沒有點破,順著他的意思拿來了軍報和書策。那封軍報是孟汀親筆所寫,字跡有些潦草,內容也簡明。有信報說孟汀入涼州時,為護零昌而中了守城之人誤發的流矢,右手不便,如此看來是真的。
李鑒本要將軍報拿來看,目光落到那字上,本已觸及紙張的指尖驀地縮迴,像是被灼痛了一般。
許鶴山在將河西地勢,注意著他的神色。他終究沒說什麽,接過軍報,擱置在麵前,一心二用地落了子。
「陛下。」許鶴山忍不住,道,「倘若你真憂心,紇幹將軍一人也能定中軍。十二道金牌連夜發,不到三月,孟侯就能迴長安見你。」
「子覓,我又沒瘋。」李鑒叩了一下玉扳指,「覆水難收。況且,這是最好的決斷。」
「最好?對陛下自己而言,還是對全局?」
「自然是全局。」李鑒抬眼,「子覓方才說,帝王無私事,此言妙哉。」
他頗自嘲地一哂,道:
「我也算知道李執老兒所用何心。」
許鶴山坐在對麵,看著李鑒舉棋不定。
到如今,他無法再與李鑒站在一處看這萬象了——他捧了錢穆的靈位,用著已故老師的眼,看到一個生吞血肉、能將人心變作木石的九重天。
這皇權,能讓昔日赤忱少年窮兵黷武、妄求長生,踏上一條無情無道的不歸路。它強大過世間萬法,歷朝歷代多少英雄為之折腰,秦皇漢武皆不能與之相抗,何況是李鑒這一粒不合時宜的塵埃。
李鑒也曾說,他會渡過江,再渡迴來。
許鶴山如今不敢信他了。
李鑒終於將手中那枚黑子落下來。他走了一步不得已的臭棋,等著被許鶴山圍吃。本來匍匐在他膝頭的狸花貓睡醒了,撅著腚拉了拉身子,李鑒沒在意,那肉糰子忽向幾案上一跳,幾乎撞翻一盤棋,黑白全都混在一處。
「你......小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