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當初寄希望於謝潮歸家,接過這本該落在他肩上的運命之重。可越等希望越渺茫,她終究守到如今,隱約確知,謝潮不會迴去了。


    什麽東山。


    「敢問長兄將要實現何種夙願?」


    「寡人賜其一船,侍從二人。」李鑒道,「他要入海,去尋蓬萊。」


    謝渺一怔,忽笑起來。


    也是也是。


    歸潮,該入海。


    何檀潛獨自跋涉到山海關外。


    他已經很久不騎馬,很久沒有獨自離開過長安。這麽遠的路,他沒日沒夜地趕,不知道究竟走了多久,隻曉得當他望見燕山餘脈沒入天際時,才確認將要見到海了。


    燕趙之地,是李執的來處。如是一人,愛憎分明,一往無前,將他、謝潮等人聚在一起,開了一場天地大戲,眾生皆是觀者,也成戲中人。


    而戲總是要一折接著一折落幕的。


    遠處紅日升起來,海麵逐漸滾燙。他步履蹣跚,踏上山海關城,一步步走向那入海的城頭。身前,濤聲入耳,長風怒號。


    恍然間,他望見了那艘船。


    風正一帆懸。


    「二哥!」


    何檀潛猛地一驚,奔至臨海處,就見那船上站著謝海道。他一身散人袍,不知為何鬚髮盡如墨染,烏黑如青年時。見到何檀潛,他大笑著揮手,袍袖於風中,有若風帆。


    「我去也!」他大聲道,「君要再見我,直須往蓬萊!」


    何檀潛抓著城頭石,傾身望過去。那船離岸了,被風推著一路向東,躍入那紅日之下鋪展開的滾滾波瀾。


    那身著青袍者,漸為一點,沒入長天。


    他就這麽望著,不覺淚縱橫。


    第74章 聚首第七十二


    八月之後,長安似乎恢復如常,繁華無虞依舊。


    國人將那相輝樓之變拋於腦後,偶爾於茶飯間作笑談,揣測宮城內兄弟鬩牆的始末。這端王黨的清剿,倒也尚未成洪武大案,隻是長安城中來自歸涯司的暗影多了許多,終日籠在不少朝臣的門府之側。


    那朝臣之中,最惹世人議論的,便是當今聖上同門秦燁的父親,太尉秦大介。


    若說關山外有孟扶桑,那這秦大介當年就是由何檀潛一手提拔、助李長卿奪下大豫江山的不世功臣。他的結局似乎最好,身居高位,閑領俸祿,長子已任督君。可相輝樓事變後,卻有人彈劾他與端王暗通款曲,還有所謂證據。這一災禍,大概是難避了。


    秦燁雖然遠在江陵,卻在朝中仍有人充當傳聲筒,很快得知了這一消息。他沒有遲疑,暫時將手中事務託付給副手,匹馬赴長安。


    與李鑒他們半年不見,書信來往是常有的,可近半個月卻沒從李鑒那裏聽到一點風聲。他此時才知,人家是在成大事,還有可能中傷自己的老爹。


    可秦大介這事必有隱情。他想起李鑒登基前,他在基勝樓端王宴遇秦大介,又逢半道截殺,是秦大介在後阻攔。此事蹊蹺,他卻沒來得及和李鑒說,後頭也忘了。


    若是因此害了老父,簡直是大罪過。


    他一個人走得快,一旬就到了當初入長安前居留的文安驛。這迴他算是擅離職守,沒有述職之名,不敢太張揚,隻讓馬飲了幾口水就打算繼續走。


    他正拽著馬韁繩要上驛道,身後忽聽到一陣喧鬧,像是要就地過年。


    秦燁掀開鬥笠,摸了摸自己滿是胡茬的下巴,迴過身去,就見一個人振臂跑到人群裏,眾人都圍過去看那人手裏的一張書報,整個文安驛一時盡是狂唿。


    是林伯禎被處斬的事嗎?那似乎已經過去幾日了,沒人再關心了。


    秦燁猶豫片刻,牽著馬走近人群。一個他從未見過的校尉打扮的官員衝過來,無比激動地抓著他的雙肩使勁搖晃。


    「西羌,隴西!」他叫道,「狄道大捷!」


    「止胡虜於西河之外,北進於石羊河,退西羌於迭山、雅布賴之外。」李鑒笑道,「寡人這個守成之輩,也能睹如此之功,甚好啊。」


    「西羌已傳來國書,要向我大豫乞和。」兵部侍郎向前一步道,「此事還需陛下定奪,同時由內閣會議。那西羌王滇零於國書中寫明,願以休屠之地相奉,將其子零昌為質,送至長安,換兩朝相和。」


    「這是什麽話。」一老臣冷笑道,「我大豫素來以和為貴,若不是那滇零無力掌控諸部、使得野騎時時盜擾我邊境,我朝又為何出兵向擊?那些蠻子本性難改,不出三年,必再起禍患。依臣所見,不若斬草除根!」


    「此言未免欠妥!窮兵黷武乃治國之大忌,定紛止爭才是久安之法......」


    「目光短淺!未明本質,談何久安?」


    又要吵起來了。


    李鑒假笑著,平靜地麵對下邊的唾沫紛飛。他記得錢穆的教誨,每逢此時就抬眼望天,數藻井上究竟多少飛龍的嘴裏含著珠子。


    李無傷自旁側道:「陛下。」


    「不必。」李鑒抬手道,「讓大家爭一爭,才能說得分明。」


    「是其他的事。」李無傷低聲道,「秦督軍來長安了,先去的舊安王府......就是長平公主府,差點和歸涯司的司吏打起來,被公主認出,才免了一場爭鬥。」


    秦燁果然來了。


    李鑒嘆了一聲,放下手中奏摺,提著衣裳起身,叫李無傷帶路。群臣見他要走,一起跪地,口稱「恭送陛下」,然後站起來繼續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賜金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改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改火並收藏賜金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