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全貌。」李鑒咳了一聲,轉而站定。他知李正德,眼中容不得半點沙子。孟汀是何等城府,不會不知兔死狗烹之理,絕不會清醒著將自己逼至絕境。
更要命的是,他信孟汀。
當年二人自長安夜奔,日暮兼程至江陵。孟汀以平水患留駐一年有餘,安定方圓千裏煙火,授他些許刀劍身法,賜他歲末安然。他自然感激,常記得他人的好,想著日後必要將人情奉還迴去。
而孟汀那些自以為藏掖得了無痕跡的心思,李鑒心中一清二楚。孟汀禁不住試探,李鑒隻在微醺時裝著酒醉,湊上去硬逼他將心裏話倒了個底朝天,第二日又裝作本無其事的樣子,道自己斷片兒了。
不避諱地講,於孟汀那處,他沾不了半點塵泥。
但誰都知曉時過境遷的道理。
行伍頭目喊著結隊,李鑒迴過神,已與許鶴山隔了數條道,隻得在人堆中擠著。前頭有兩個統領模樣的人騎馬過來,一個精壯黝黑,是胡伯雎無疑;另一個......是秦鏡如,大概喝了點酒,在馬上有點晃。
李鑒翻了個白眼。秦鏡如在人堆裏一瞧見他,酒醒了八分。見對列完了,胡伯雎剛拱手要讓他練兩把,他便假託要去解手,投胎樣往後跑。李鑒瞅著,往後撤至隊末,就聽秦鏡如抽著氣低聲道:「那立新君之召,你猜封於誰處了?」
「有話速說。」
秦鏡如咬著牙,道:「老師。」
「錢首輔?」李鑒一怔,「老師他老人家去年便當告老,此時來朝京師。如何還在任上?」
他曉得老師身體有些固疾,宜山中修養,許鶴山曾為他尋境安歇。如今朝中紛亂,老師卻仍留任——大概是先帝授意於他。長安傳言大行皇帝出斂之日為上元前三日,上元宮中設寒素宴,首輔於時宣召,新皇再擇日登基。
「大概是萬事俱備,隻等殿下你了。」
「是該見一趟老師。」李鑒一笑,見前頭諸君以將刀出半鞘,便也裝著樣子,頗肆意地拉著肩。秦鏡如嘆了句瀟灑,轉而正色道:「不過殿下謹記,人心到底難測,即使是昔日師長......」
「瞭然瞭然。」李鑒向上拱手,「自有分寸。」
秦鏡如安心地走出幾步,一頓,倒了迴來。畢竟自有分寸這四個字,聽著有點耳熟。他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後隻憋出一句話:
「不能弒師啊。」
第5章 傾蓋第四
長安八萬街巷,大海撈針般尋錢府,談何容易。
李鑒到底是數年未歸,將宮城內外記得再清楚,走起路來還是遲疑。遠遠見有金吾禁軍挑燈夜行,他閃身隱入深巷裏,跑了一陣,遙見有家宅高門堂皇。
是此處了。
胡伯雎能知詔書藏置於錢穆錢語洋處,端王殿下豈有不知之理。且不說孟汀是否與他私下結約,除卻金吾禁軍,李正德必然會在錢府周遭排布暗衛,以禦不時之襲。
不過,他此時有金吾衛腰牌在身,即使被截住,也可以雍昌侯暗差秘訪為由脫身。
李鑒一顧四下,飛身至簷頭,扶住薄紗鬥笠,順著屋脊向側邊去。有冷雨打下來,輕輕重重輕輕,將細碎步子聲沒在其中,將人也冷了個透。
他打了個噴嚏,翻身落進內院,閃至迴廊內。
四麵闃寂,燈火模糊。
奇怪。他來時動靜雖不大,但若有老道暗衛把守,他這點伎倆壓根不夠看。怎會容他......行至此處?
休管,既已來拜謁,先進去再談。
雨聲紛繁。
錢穆在書齋裏,眼見庭前好一場冷雨,不由剛才毫墨,步至窗門前。杏花春雨江南,如今是不在了。先帝為王時候,卻也在那處停駐過,他亦同往,如今想來,多是高樓蕭然,寒涼平生。
侍衛與書童,皆已遣下去歇息了。
錢穆自覺,此生仿佛是一個等字。等十年寒窗,等功成名就,等一場燈前江南夢,等階上華服怒馬者來往。終了兄弟鬩牆,兔死狗烹,怕落得天地金戈。
「李長卿。」他嘆,「何時放老夫歸去來嗬。」
頸側霎時一絲冰寒入骨。
錢穆一低眼,微側了脖頸,那鋒芒貼著逼過來。外頭千瓦萬瓦上點滴得響亮,近處隻幾盞燈火,落出二人影來。
「君子不配玉與劍,成何體統。」
「首輔直唿我父皇名諱,又成何體統。」身後那少年一笑,收了匕首,旋身到他麵前。跪坐下來。錢穆眼見著他,將手中茶盞放至一邊,噹啷一聲,收迴袖口時指尖仍在抖。
「殿下,怎麽不喚老夫一聲先生。」
他一時隻顧觀李鑒,再說不出什麽話來。安王殿下走時十五歲餘,四年而歸,昔年隱斂如璞玉的少年,已是高堂明鏡,照得出江陵溫山軟水,亦拿捏著他不曾教授的狠戾與淡泊,端坐在麵前。
「隻怕先生不認我這徒兒。」李鑒一哂,「京中盛傳我埋骨江陵,先生可信了?如今明堂空置,聽聞端王殿下風頭可盛吶。」
「盛極,如何?」
「父皇策立何人,先生不知?」
「不知。」
「當真不知?」李鑒起身,為錢穆斟了茶,「先生,您素知我。怪我利慾薰心也罷,相煎太急也罷,此番來長安,就是要萬萬人皆不得太平。我病久,怕沒幾年可活,替父皇平西羌南蠻,便是競功業了。」
錢穆淡然道:「我若不迴殿下,怕是走不出這鬥室罷......好毒的心腸,與先帝一般,先帝為故友,你倒是最得意的門生。」
更要命的是,他信孟汀。
當年二人自長安夜奔,日暮兼程至江陵。孟汀以平水患留駐一年有餘,安定方圓千裏煙火,授他些許刀劍身法,賜他歲末安然。他自然感激,常記得他人的好,想著日後必要將人情奉還迴去。
而孟汀那些自以為藏掖得了無痕跡的心思,李鑒心中一清二楚。孟汀禁不住試探,李鑒隻在微醺時裝著酒醉,湊上去硬逼他將心裏話倒了個底朝天,第二日又裝作本無其事的樣子,道自己斷片兒了。
不避諱地講,於孟汀那處,他沾不了半點塵泥。
但誰都知曉時過境遷的道理。
行伍頭目喊著結隊,李鑒迴過神,已與許鶴山隔了數條道,隻得在人堆中擠著。前頭有兩個統領模樣的人騎馬過來,一個精壯黝黑,是胡伯雎無疑;另一個......是秦鏡如,大概喝了點酒,在馬上有點晃。
李鑒翻了個白眼。秦鏡如在人堆裏一瞧見他,酒醒了八分。見對列完了,胡伯雎剛拱手要讓他練兩把,他便假託要去解手,投胎樣往後跑。李鑒瞅著,往後撤至隊末,就聽秦鏡如抽著氣低聲道:「那立新君之召,你猜封於誰處了?」
「有話速說。」
秦鏡如咬著牙,道:「老師。」
「錢首輔?」李鑒一怔,「老師他老人家去年便當告老,此時來朝京師。如何還在任上?」
他曉得老師身體有些固疾,宜山中修養,許鶴山曾為他尋境安歇。如今朝中紛亂,老師卻仍留任——大概是先帝授意於他。長安傳言大行皇帝出斂之日為上元前三日,上元宮中設寒素宴,首輔於時宣召,新皇再擇日登基。
「大概是萬事俱備,隻等殿下你了。」
「是該見一趟老師。」李鑒一笑,見前頭諸君以將刀出半鞘,便也裝著樣子,頗肆意地拉著肩。秦鏡如嘆了句瀟灑,轉而正色道:「不過殿下謹記,人心到底難測,即使是昔日師長......」
「瞭然瞭然。」李鑒向上拱手,「自有分寸。」
秦鏡如安心地走出幾步,一頓,倒了迴來。畢竟自有分寸這四個字,聽著有點耳熟。他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後隻憋出一句話:
「不能弒師啊。」
第5章 傾蓋第四
長安八萬街巷,大海撈針般尋錢府,談何容易。
李鑒到底是數年未歸,將宮城內外記得再清楚,走起路來還是遲疑。遠遠見有金吾禁軍挑燈夜行,他閃身隱入深巷裏,跑了一陣,遙見有家宅高門堂皇。
是此處了。
胡伯雎能知詔書藏置於錢穆錢語洋處,端王殿下豈有不知之理。且不說孟汀是否與他私下結約,除卻金吾禁軍,李正德必然會在錢府周遭排布暗衛,以禦不時之襲。
不過,他此時有金吾衛腰牌在身,即使被截住,也可以雍昌侯暗差秘訪為由脫身。
李鑒一顧四下,飛身至簷頭,扶住薄紗鬥笠,順著屋脊向側邊去。有冷雨打下來,輕輕重重輕輕,將細碎步子聲沒在其中,將人也冷了個透。
他打了個噴嚏,翻身落進內院,閃至迴廊內。
四麵闃寂,燈火模糊。
奇怪。他來時動靜雖不大,但若有老道暗衛把守,他這點伎倆壓根不夠看。怎會容他......行至此處?
休管,既已來拜謁,先進去再談。
雨聲紛繁。
錢穆在書齋裏,眼見庭前好一場冷雨,不由剛才毫墨,步至窗門前。杏花春雨江南,如今是不在了。先帝為王時候,卻也在那處停駐過,他亦同往,如今想來,多是高樓蕭然,寒涼平生。
侍衛與書童,皆已遣下去歇息了。
錢穆自覺,此生仿佛是一個等字。等十年寒窗,等功成名就,等一場燈前江南夢,等階上華服怒馬者來往。終了兄弟鬩牆,兔死狗烹,怕落得天地金戈。
「李長卿。」他嘆,「何時放老夫歸去來嗬。」
頸側霎時一絲冰寒入骨。
錢穆一低眼,微側了脖頸,那鋒芒貼著逼過來。外頭千瓦萬瓦上點滴得響亮,近處隻幾盞燈火,落出二人影來。
「君子不配玉與劍,成何體統。」
「首輔直唿我父皇名諱,又成何體統。」身後那少年一笑,收了匕首,旋身到他麵前。跪坐下來。錢穆眼見著他,將手中茶盞放至一邊,噹啷一聲,收迴袖口時指尖仍在抖。
「殿下,怎麽不喚老夫一聲先生。」
他一時隻顧觀李鑒,再說不出什麽話來。安王殿下走時十五歲餘,四年而歸,昔年隱斂如璞玉的少年,已是高堂明鏡,照得出江陵溫山軟水,亦拿捏著他不曾教授的狠戾與淡泊,端坐在麵前。
「隻怕先生不認我這徒兒。」李鑒一哂,「京中盛傳我埋骨江陵,先生可信了?如今明堂空置,聽聞端王殿下風頭可盛吶。」
「盛極,如何?」
「父皇策立何人,先生不知?」
「不知。」
「當真不知?」李鑒起身,為錢穆斟了茶,「先生,您素知我。怪我利慾薰心也罷,相煎太急也罷,此番來長安,就是要萬萬人皆不得太平。我病久,怕沒幾年可活,替父皇平西羌南蠻,便是競功業了。」
錢穆淡然道:「我若不迴殿下,怕是走不出這鬥室罷......好毒的心腸,與先帝一般,先帝為故友,你倒是最得意的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