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院長有一個院長的行事風格,寧院長已經五十好幾了,這麽大歲數,怎麽會不知道某些福利院的院長和員工是怎麽對待孩子的呢?
並不是所有的相關從業者都有足夠的愛心,而這卻是一個極需要愛心的地方。她怕她真到走的那一天,留在這兒的孩子可能會受委屈。
羅裳放下手中的筆,略想了想,就跟寧院長說:「幾年以後的事誰也保證不了,但小宇的事,或許有解決的辦法。」
「他沒有我們想像的脆弱,不如你跟他單獨聊聊,看看能否憑著他的記憶幫他找到家。」
寧院長其實也有這個意思:「也對,這孩子跟親生父母分開時是在五歲對吧,那時候應該能記事了。我跟他聊聊吧,看看能問出來多少。」
這時另一個保育員又領著一組孩子走了進來,剛才那批年齡小的已被人領走了。
眼見得又要忙,羅裳就跟寧院長說:「問問也好,看看他能不能記得父母名字,家裏都有哪些人,小時候吃的玩的東西還有家附近環境。哪怕隻能問出一部分,說不定也能用上。」
「對了,他生日你幫忙問一下,盡量問清楚,如果知道生辰八字,有些信息即使他不記得、不知道,我這邊也能推算出一部分。」
寧院長心頭一凜,心想自己這次真真是碰到高人了。
她應了一聲,拉著小宇出去,估計這一老一小是去找地方聊天去了。
寧院長一直沒迴來,估計還在跟小宇聊。吳老大夫看診的桌子跟羅裳並排,剛才發生的事他自然也知道。給第二批孩子看完病,老吳大夫摸了摸後腦勺,那個位置還有摔出來的包,服藥後很快好轉了,但還有些癢。
揉了一會兒,趁著活動室裏人少,吳老大夫悄悄跟羅裳說:「剛才要收養孩子那人,可能有不孕症,看出來沒?」
羅裳點頭:「當然,用溫經湯或許可以。年紀也不大,調理的話,也不算難。」
吳老大夫笑了:「你看你,這也不難那也不難,你老這樣,我這種老頭跟你坐一塊都有壓力。」
「吳老說笑了,這確實不算疑難雜症,她體質這麽明顯,還典型,看看就知道了。要是連這都嫌難,我也沒臉跟你們幾位一起進組。」
「所以我在這兒就不假謙虛了,忒虛偽。在別的場合,該裝還是得裝一下的。」
「該裝的時候知道裝一裝就行。」吳老大夫跟羅裳正聊著,最後一組總計六個大孩子來了。
這幾個小孩年齡都在十二歲以上。這麽大的孩子,身體一般都比小孩子結實,不那麽容易生病了。
除了一個經常腹瀉,還有兩個小孩情況不太好。這倆孩子有一個是唇齶裂,另一個是視力有問題,但他沒到完全失明的地步,尚有光感,能看到一團模糊的影子。
這兩個孩子都是身體有問題被父母拋棄的,即使有人符合領養孩子的要求,一般也不願意選擇他們這樣的。
視力有問題的小孩羅裳還能開藥試試,對唇齶裂羅裳確實沒辦法。這時候整形手術沒有那麽發達,憑福利院的經費,也很難給他湊出一大筆錢。所以羅裳也隻能遺憾地看著小姑娘開朗的眼睛,給她開了點健脾的藥,並沒有貿然提議讓她去做手術。
這些大孩子人數較少,早年與他們同齡的孩子大多數被領養了。剩下的這些,要麽身有頑疾,要麽長相或者性格不怎麽討喜。
個別孩子心理是比較陰鬱的,因為懂事了,看清了自己的生活狀態,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種現狀,可又無法逃離,這種落差會存在於很多即將成年的小年輕身上,隻是在這幾個大孩子身上來得還要早一些。
這是生活倒逼著他們提早成熟了……
羅裳所能做的事就是給他們開點藥,試圖通過藥物來略微寬解下個別人的情緒。但藥物到底不是萬能的,羅裳也隻是在個人的能力範圍內盡力而已。
寧院長迴來的時候,羅裳和吳老大夫已經給所有孩子都看完了病。
看到院長進來,就連陪羅裳一起過來的高向陽都在盯著她。羅裳站起來問道:「小宇說了什麽沒有?」
「說了說了,那孩子我問半天才弄明白。孩子可憐,真碰上了拐子。可惜那夥拐子給他吃了藥,讓他昏睡好幾天,又病了一場,小孩子記的事本來就不多,這麽折騰他,有的事就忘了。」
「真碰上拐子了?」保育員王姨在旁邊嘀咕了一句。不過她音量不大,沒打擾到別人。
「都記得什麽了?」羅裳卻聽出來,這孩子雖然忘了不少事,但有些事他還是記住了。
「就記住自己姓宋,屬猴的,每年過生日的時候會吃月餅,那時候家裏就會有很多人。我來迴問了好幾迴,說想起來有人說他媽是半夜生的他。這樣能不能推出八字?」寧院長重點問的就是這個。
其實還有不少要問的,但小宇一下子接受不了太長時間的問話,寧院長就隻好先揀重點的跟他說。
為了問出這個時間,她反覆誘導孩子迴憶了幾遍,才想到這些,後來小宇有點頭疼了,寧院長就沒再問他。
「差不多可以了。」這些信息對羅裳來說就不算少了。
十幾分鍾後,羅裳跟寧院長說:「附近有派出所嗎?跟對方聯繫下吧,這孩子父母都在世,他父親在家上班提供經濟支持,母親工作比較靈活,經常出差,一去外地就會找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並不是所有的相關從業者都有足夠的愛心,而這卻是一個極需要愛心的地方。她怕她真到走的那一天,留在這兒的孩子可能會受委屈。
羅裳放下手中的筆,略想了想,就跟寧院長說:「幾年以後的事誰也保證不了,但小宇的事,或許有解決的辦法。」
「他沒有我們想像的脆弱,不如你跟他單獨聊聊,看看能否憑著他的記憶幫他找到家。」
寧院長其實也有這個意思:「也對,這孩子跟親生父母分開時是在五歲對吧,那時候應該能記事了。我跟他聊聊吧,看看能問出來多少。」
這時另一個保育員又領著一組孩子走了進來,剛才那批年齡小的已被人領走了。
眼見得又要忙,羅裳就跟寧院長說:「問問也好,看看他能不能記得父母名字,家裏都有哪些人,小時候吃的玩的東西還有家附近環境。哪怕隻能問出一部分,說不定也能用上。」
「對了,他生日你幫忙問一下,盡量問清楚,如果知道生辰八字,有些信息即使他不記得、不知道,我這邊也能推算出一部分。」
寧院長心頭一凜,心想自己這次真真是碰到高人了。
她應了一聲,拉著小宇出去,估計這一老一小是去找地方聊天去了。
寧院長一直沒迴來,估計還在跟小宇聊。吳老大夫看診的桌子跟羅裳並排,剛才發生的事他自然也知道。給第二批孩子看完病,老吳大夫摸了摸後腦勺,那個位置還有摔出來的包,服藥後很快好轉了,但還有些癢。
揉了一會兒,趁著活動室裏人少,吳老大夫悄悄跟羅裳說:「剛才要收養孩子那人,可能有不孕症,看出來沒?」
羅裳點頭:「當然,用溫經湯或許可以。年紀也不大,調理的話,也不算難。」
吳老大夫笑了:「你看你,這也不難那也不難,你老這樣,我這種老頭跟你坐一塊都有壓力。」
「吳老說笑了,這確實不算疑難雜症,她體質這麽明顯,還典型,看看就知道了。要是連這都嫌難,我也沒臉跟你們幾位一起進組。」
「所以我在這兒就不假謙虛了,忒虛偽。在別的場合,該裝還是得裝一下的。」
「該裝的時候知道裝一裝就行。」吳老大夫跟羅裳正聊著,最後一組總計六個大孩子來了。
這幾個小孩年齡都在十二歲以上。這麽大的孩子,身體一般都比小孩子結實,不那麽容易生病了。
除了一個經常腹瀉,還有兩個小孩情況不太好。這倆孩子有一個是唇齶裂,另一個是視力有問題,但他沒到完全失明的地步,尚有光感,能看到一團模糊的影子。
這兩個孩子都是身體有問題被父母拋棄的,即使有人符合領養孩子的要求,一般也不願意選擇他們這樣的。
視力有問題的小孩羅裳還能開藥試試,對唇齶裂羅裳確實沒辦法。這時候整形手術沒有那麽發達,憑福利院的經費,也很難給他湊出一大筆錢。所以羅裳也隻能遺憾地看著小姑娘開朗的眼睛,給她開了點健脾的藥,並沒有貿然提議讓她去做手術。
這些大孩子人數較少,早年與他們同齡的孩子大多數被領養了。剩下的這些,要麽身有頑疾,要麽長相或者性格不怎麽討喜。
個別孩子心理是比較陰鬱的,因為懂事了,看清了自己的生活狀態,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種現狀,可又無法逃離,這種落差會存在於很多即將成年的小年輕身上,隻是在這幾個大孩子身上來得還要早一些。
這是生活倒逼著他們提早成熟了……
羅裳所能做的事就是給他們開點藥,試圖通過藥物來略微寬解下個別人的情緒。但藥物到底不是萬能的,羅裳也隻是在個人的能力範圍內盡力而已。
寧院長迴來的時候,羅裳和吳老大夫已經給所有孩子都看完了病。
看到院長進來,就連陪羅裳一起過來的高向陽都在盯著她。羅裳站起來問道:「小宇說了什麽沒有?」
「說了說了,那孩子我問半天才弄明白。孩子可憐,真碰上了拐子。可惜那夥拐子給他吃了藥,讓他昏睡好幾天,又病了一場,小孩子記的事本來就不多,這麽折騰他,有的事就忘了。」
「真碰上拐子了?」保育員王姨在旁邊嘀咕了一句。不過她音量不大,沒打擾到別人。
「都記得什麽了?」羅裳卻聽出來,這孩子雖然忘了不少事,但有些事他還是記住了。
「就記住自己姓宋,屬猴的,每年過生日的時候會吃月餅,那時候家裏就會有很多人。我來迴問了好幾迴,說想起來有人說他媽是半夜生的他。這樣能不能推出八字?」寧院長重點問的就是這個。
其實還有不少要問的,但小宇一下子接受不了太長時間的問話,寧院長就隻好先揀重點的跟他說。
為了問出這個時間,她反覆誘導孩子迴憶了幾遍,才想到這些,後來小宇有點頭疼了,寧院長就沒再問他。
「差不多可以了。」這些信息對羅裳來說就不算少了。
十幾分鍾後,羅裳跟寧院長說:「附近有派出所嗎?跟對方聯繫下吧,這孩子父母都在世,他父親在家上班提供經濟支持,母親工作比較靈活,經常出差,一去外地就會找他。」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