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那邊大概什麽情況,對針灸麻醉的事,他們能接受嗎?」羅裳問道。
她這次來,有兩個主要目的,一個是看看患者的情況,除此之外,她還得觀察下家屬。
作為中醫,她參與這種手術是要冒風險的,手術成功了,家屬自然不會找麻煩。但這時候的手術條件完全無法跟幾十年後相比,誰也沒辦法保證手術會百分之百成功。
萬一失敗了,家屬在激憤之下,說不定會把羅裳這個中醫當成發泄憤怒的出口。
畢竟,在常規情況下,中醫是不應該出現在手術室裏的。而羅裳本人並不想當這種出氣筒。
在無法保證手術百分之百能成功的情況下,她得先評估下家屬的情況,如果家屬過於極端或偏激,這個手術她可能會拒絕參與。
「羅大夫到了,快進來。」楊主任的學生先把羅裳引到了主任辦公室,羅裳進去時,一眼看到了五六個身穿白大褂的大夫。
她一看就猜出來了,這些大夫應該都是各科室的主力外科醫生。這次過來,也是抱著觀摩的心理來的。
對於這種情況,她已經有些免疫了,所以門開之後,她客氣地跟這些大夫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唿,就開門見山地問起了患者的情況。
「患者資料都準備好了,你先看下,如果要去看看患者本人和家屬,我再帶你過去。」
這些西醫寫的資料對於羅裳來說,隻是有一些參考作用,她還是要親自過去看看患者才行。
迅速翻完楊主任遞給她的資料,羅裳道:「患者這種情況,一定要取肋骨嗎?」
楊主任點了點頭:「開胸後,至少要取一根肋骨,不然沒辦法展開手術。」
羅裳想著這時候確實沒有介入手術這種先進的技術,不取肋骨的話,首先在手術視野方麵就會有問題。
她並沒有就楊主任的方案提出什麽異議,把資料還迴去,之後便提出先去病房看看。
心外病房在三樓,患者所住的病房是二人間,在308室。
病房門推開時,羅裳很快看到了病房裏的兩個患者,年紀大的已經有五六十歲了,已經做完了手術,此時正在病床上打著點滴。
另一個患者長得較瘦,臉上一團稚氣,應該就是要做手術的男孩子。他看到人時,倒沒有什麽驚慌膽怯的模樣。
「浩浩今天怎麽樣?」楊主任進來後,先跟小男孩拍了下手掌,隨即向家屬問起了男孩的狀況。
「還行,他一直想動手術,說做完手術他就可以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跑跳踢球了。」
說完這句話,那位女性家屬眼中隱隱帶淚,但還是克製住了,沒當著孩子的麵哭出來。
男孩病床前,圍著五個人,這種情況在羅裳以前上班的醫院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醫院會有要求,隻能留一個家屬陪床。
不過這時候管得鬆,男孩又要動手術,還不能用麻藥,家屬比較擔心,多來幾個人也有情可原。
她走進去的時候,那些家屬就在悄悄打量著她,估計他們都已經聽楊主任介紹過羅裳了。
這時楊主任也跟這幾個人說:「這就是我跟你們說的羅大夫,婦產科那位產婦的針刺麻醉就是她親手操作的。」
這家人最近幾天遲遲沒做決定,就是想看看婦產科那個產婦的恢復情況。現在產婦小含已經快出院了,他們這才下了決心,請楊主任出麵,去請羅裳。
所以,楊主任一說,幾位家屬就都點頭表示知道。
這些人的神情都挺緊張的,緊張中還帶有克製。
楊主任就道:「你們要是沒意見的話,就先請羅大夫看看浩浩的情況,一會兒她可能要跟你們聊聊。」
家屬連忙讓到一邊,浩浩媽媽是毛紡廠的工人,看到羅裳走到浩浩病床邊,她有些侷促地道:「羅大夫,浩浩很乖,如果你有辦法,一定幫幫忙。」
羅裳點了點頭,沒說什麽,坐到床邊的椅子上,開始給浩浩診脈,以便了解他身體的情況。
幾分鍾後,羅裳站了起來,跟楊主任說:「患兒現在的身體狀況還是比較適合動手術的。」
楊主任說:「沒錯,如果可以,這個手術越早做越好啊。」說完後,他便示意羅裳跟家屬聊聊。
浩浩媽碰了碰自己丈夫,示意他說話。但她丈夫不擅言辭,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浩浩媽隻得自己跟羅裳說:「羅大夫,我這幾天去過好幾次婦產科,了解了一些情況,知道這種針刺麻醉術隻有你能做。」
「我們現在也沒別的辦法了,除了你,也找不到人幫忙。我們不敢有太多要求,隻求浩浩疼得不太嚴重,能熬過去就行。」
其他幾個家屬跟浩浩爸差不多,都不是擅長跟人交流的人。羅裳瞧了他們幾眼,就跟浩浩媽說:「上次做的比較成功,但那是個例,畢竟每個人體質不一樣。而且浩浩的手術跟剖腹產又有所不同。剖腹產實際上是小手術,開胸手術卻是大手術,還要取肋骨,所以這兩個手術性質是不同的。」
幾個家屬臉色發白,也意識到了這兩個手術的區別。
浩浩爸兩隻手交叉在一起,來迴搓著,嘴裏則念叨著:「這可怎麽辦?」
羅裳無奈地瞧了他一眼,心想這家人關鍵的時刻,恐怕還得孩子媽做決定。
她隻能跟浩浩媽說:「基於以上原因,我不能保證在給浩浩做針刺麻醉時,能達到上次那種效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她這次來,有兩個主要目的,一個是看看患者的情況,除此之外,她還得觀察下家屬。
作為中醫,她參與這種手術是要冒風險的,手術成功了,家屬自然不會找麻煩。但這時候的手術條件完全無法跟幾十年後相比,誰也沒辦法保證手術會百分之百成功。
萬一失敗了,家屬在激憤之下,說不定會把羅裳這個中醫當成發泄憤怒的出口。
畢竟,在常規情況下,中醫是不應該出現在手術室裏的。而羅裳本人並不想當這種出氣筒。
在無法保證手術百分之百能成功的情況下,她得先評估下家屬的情況,如果家屬過於極端或偏激,這個手術她可能會拒絕參與。
「羅大夫到了,快進來。」楊主任的學生先把羅裳引到了主任辦公室,羅裳進去時,一眼看到了五六個身穿白大褂的大夫。
她一看就猜出來了,這些大夫應該都是各科室的主力外科醫生。這次過來,也是抱著觀摩的心理來的。
對於這種情況,她已經有些免疫了,所以門開之後,她客氣地跟這些大夫點了點頭,算是打過招唿,就開門見山地問起了患者的情況。
「患者資料都準備好了,你先看下,如果要去看看患者本人和家屬,我再帶你過去。」
這些西醫寫的資料對於羅裳來說,隻是有一些參考作用,她還是要親自過去看看患者才行。
迅速翻完楊主任遞給她的資料,羅裳道:「患者這種情況,一定要取肋骨嗎?」
楊主任點了點頭:「開胸後,至少要取一根肋骨,不然沒辦法展開手術。」
羅裳想著這時候確實沒有介入手術這種先進的技術,不取肋骨的話,首先在手術視野方麵就會有問題。
她並沒有就楊主任的方案提出什麽異議,把資料還迴去,之後便提出先去病房看看。
心外病房在三樓,患者所住的病房是二人間,在308室。
病房門推開時,羅裳很快看到了病房裏的兩個患者,年紀大的已經有五六十歲了,已經做完了手術,此時正在病床上打著點滴。
另一個患者長得較瘦,臉上一團稚氣,應該就是要做手術的男孩子。他看到人時,倒沒有什麽驚慌膽怯的模樣。
「浩浩今天怎麽樣?」楊主任進來後,先跟小男孩拍了下手掌,隨即向家屬問起了男孩的狀況。
「還行,他一直想動手術,說做完手術他就可以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跑跳踢球了。」
說完這句話,那位女性家屬眼中隱隱帶淚,但還是克製住了,沒當著孩子的麵哭出來。
男孩病床前,圍著五個人,這種情況在羅裳以前上班的醫院是不可能的。因為很多醫院會有要求,隻能留一個家屬陪床。
不過這時候管得鬆,男孩又要動手術,還不能用麻藥,家屬比較擔心,多來幾個人也有情可原。
她走進去的時候,那些家屬就在悄悄打量著她,估計他們都已經聽楊主任介紹過羅裳了。
這時楊主任也跟這幾個人說:「這就是我跟你們說的羅大夫,婦產科那位產婦的針刺麻醉就是她親手操作的。」
這家人最近幾天遲遲沒做決定,就是想看看婦產科那個產婦的恢復情況。現在產婦小含已經快出院了,他們這才下了決心,請楊主任出麵,去請羅裳。
所以,楊主任一說,幾位家屬就都點頭表示知道。
這些人的神情都挺緊張的,緊張中還帶有克製。
楊主任就道:「你們要是沒意見的話,就先請羅大夫看看浩浩的情況,一會兒她可能要跟你們聊聊。」
家屬連忙讓到一邊,浩浩媽媽是毛紡廠的工人,看到羅裳走到浩浩病床邊,她有些侷促地道:「羅大夫,浩浩很乖,如果你有辦法,一定幫幫忙。」
羅裳點了點頭,沒說什麽,坐到床邊的椅子上,開始給浩浩診脈,以便了解他身體的情況。
幾分鍾後,羅裳站了起來,跟楊主任說:「患兒現在的身體狀況還是比較適合動手術的。」
楊主任說:「沒錯,如果可以,這個手術越早做越好啊。」說完後,他便示意羅裳跟家屬聊聊。
浩浩媽碰了碰自己丈夫,示意他說話。但她丈夫不擅言辭,張了張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浩浩媽隻得自己跟羅裳說:「羅大夫,我這幾天去過好幾次婦產科,了解了一些情況,知道這種針刺麻醉術隻有你能做。」
「我們現在也沒別的辦法了,除了你,也找不到人幫忙。我們不敢有太多要求,隻求浩浩疼得不太嚴重,能熬過去就行。」
其他幾個家屬跟浩浩爸差不多,都不是擅長跟人交流的人。羅裳瞧了他們幾眼,就跟浩浩媽說:「上次做的比較成功,但那是個例,畢竟每個人體質不一樣。而且浩浩的手術跟剖腹產又有所不同。剖腹產實際上是小手術,開胸手術卻是大手術,還要取肋骨,所以這兩個手術性質是不同的。」
幾個家屬臉色發白,也意識到了這兩個手術的區別。
浩浩爸兩隻手交叉在一起,來迴搓著,嘴裏則念叨著:「這可怎麽辦?」
羅裳無奈地瞧了他一眼,心想這家人關鍵的時刻,恐怕還得孩子媽做決定。
她隻能跟浩浩媽說:「基於以上原因,我不能保證在給浩浩做針刺麻醉時,能達到上次那種效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