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身材高大,再加上特有的巨儒氣質,在一眾位官員中顯得很是突出,他率領著諸位官員走上前,向魏淵笑道:
“恭迎晉國公。魏大人一路辛苦了,錢某再次恭候多時了。”
錢謙益身後的幾位大員也紛紛向魏淵問安。
官場之上的麵子魏淵還是懂得,再說這些掌握實權的地方官對他下一步的計劃還有著很大作用。魏淵很是客氣的抱拳迴答道:
“本督奉旨南下總理江南稅務,有勞諸位大人了,百忙之中還特來接迎,魏淵實在是惶恐之至。”
錢謙益一把拉住魏淵的手,好似久別的老友重逢一般。
“魏大人哪裏的話,我等同朝為官,你又是奉旨而來,我們怎敢怠慢呢?錢某已備下酒宴為大人接風洗塵,還請賞臉啊!”
魏淵在心裏暗道,這錢謙益真是一隻老狐狸,自己查辦了他家親戚,他卻一副沒事人一樣的表情,還在這裏跟自己寒暄。好!你裝傻,那我就陪你裝到底。
魏淵也不推辭,本來這種官場之上的應酬就是互相撐門麵的事,你要是不去,就是不給人家麵子,錢謙益既然要套近乎,魏淵也做好了當影帝的準備。
於是他也是一副親熱的表情,同錢謙益並肩而行道:
“如此甚好,我正好與錢閣老把酒言歡,暢談一番啊!”
在一派其樂融融道氛圍中,魏淵一行人同前來迎接的諸位官員,浩浩蕩蕩的直奔赴宴之地而去。南京城內的名流也都來拜見魏淵,行進的隊伍中,光官轎就接近百頂之多,最前麵有衙役高舉著“迴避”、“肅靜”兩塊官牌,之後是鳴鑼開道,南京城內的百姓紛紛湧上街道來看熱鬧。
中午這頓酒宴安排在了江邊的“聽風軒”,這“聽風軒”數得上是南京城內最有名、最奢華的酒樓了。此處位於長江邊上,登上高亭,江上美景盡入眼底。
魏淵在京城之時也去過不少高級酒樓,不同於北方的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此處的迴廊九曲,鳥語花香,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如同一位居於深閨的大家閨秀般,不會一下子就露出自己的真容,千唿萬喚之下,依舊是猶抱琵琶半遮麵。
高級別官吏就餐的地點位於酒樓深處的院落內,白石子鋪成的小路蜿蜒在翠路的竹林中,不遠處還有潺潺水流之聲傳來,穿過竹林,視線豁然開朗,一處開闊地上一座白牆灰瓦的建築映入眼簾,魏淵不由的感歎,江南真是移步皆景,景景動人啊!
酒宴之上,魏淵頻頻舉杯,在北方之時他的酒量就難尋對手,到了此地更是將陪酒的諸位官員喝了個七葷八素,錢謙益一介文人,更不是魏淵的對手。吃過午飯,魏淵謝絕了錢謙益為自己安排的住處。
“不老錢閣老掛念,我就住在總督衙門官署就行了。”
見魏淵一行人出來,早就等急了趙信趕忙迎了上去,盡管心中有千言萬語,但趙信知道此地不宜久留,行過禮之後便帶著魏淵前往居住之所。
趙信同沈煉經過幾個月的準備,江南稅務衙門的官邸已經大致成型了。官邸分南北兩部分,原來是兩處大戶人家的莊園,荒廢已久。趙信看重了這兩處宅院位於城南大道附近,行動便利,而且宅院臨河,相對又比較僻靜,因此選擇了此處。
兩處莊園加起來占地千頃,南麵部分改造成了辦公地點,而北麵部門則專門用來魏淵居住。北麵部門原來就是一出雅致精美地園林建築,假山、迴廊、魚池、花草樣樣齊全。府內工作的傭人、廚子都是他們親自挑選的可靠之人。
趙信一臉得意的看著魏淵。
“怎麽樣師父!徒弟這差事幹的可以吧。”
魏淵坐在新家內,仔細的四處打量著。
“房子是弄的不錯,就是不知道正事幹的如何啊?”
幾月不見,驟然見了魏淵,趙信顯得很是欣喜。
“嘿嘿,師父,徒弟辦事您還不放心嗎?我和沈大哥一到江南,就立即散出人馬,我們分頭帶著探子四下遊曆打探,這江南稅務一事基本上弄明白了。”
魏淵品了口茶。
“你小子先別吹牛,我問問你,鄭秦錢安的事你打探的如何了?”
趙信聞言笑著說:
“師父就是師父,我這有點啥消息都瞞不過您!”
“別貧了,說說情況,對了,要最新的、有價值的消息。”
趙信嘿嘿一笑。
“這點情報我還想著當成壓箱底的寶貝最後跟師父您匯報呢!”
“少廢話,快說!”
趙信顯然對自已的情報十分自信,他從懷中掏出了一個小本子。
“師父,有用的東西我可都記在這上邊了。”
接著趙信大致將打探到的、關於江南四大家的情報向魏淵做了匯報。聽完之後,魏淵皺了皺眉。
“安家都已經落魄到這步田地了嗎?”
“可不是嘛!錢秦兩家聯手壓製,恐怕安家撐不了多久了。”
魏淵點點頭,接著對趙信說:
“鄭家的事務必盯緊,關鍵時刻會有大用途。”
“師父放心,那邊的事已經派心腹人去辦了。”
“好!那你速去叫老四他們幾個人來,咱們開個小會。”
很快,宇文騰啟、黃軒、魏明、周義等人都被叫了過來。魏淵召開了第一次江南稅務總督衙門會議。大家討論的重點集中在了稅務征收的範圍上,由於崇禎當了皇帝之後便將有宦官執掌的各類賦稅都終止了,因此恢複過去被廢止的稅務,是最簡單的辦法。
之前宦官太監們掌管的江南賦稅,主要有三大方麵。
首先是關稅,這個最簡單,就是專門選在商業發達的城鎮以及關隘水運輸線上設卡征稅,俗話說的“過路錢”,之前朝廷在江南專門設了關稅鎮守太監。
魏淵對於這個關稅直接表明了反對態度,他認為設卡收稅,雖說短期內獲利頗豐,但此種辦法無異於涸澤而漁,既會引起工商業小手工者的反對,同時也將遏製經濟的擴大發展。
第二個則是織造局,江南盛產絲綢,其中又以蘇杭織造聞名天下,江浙百姓大多選擇織布為副業,一人一日便可成絲一匹,江浙數以萬計的家庭,每日生產出的布匹就是萬匹,正所謂“買不盡鬆江布,收不盡魏塘紗”。
之前朝廷設有江南織造局,統一收購布匹,而後再轉賣四方以及海外。低價入,高價出,獲利甚大。對於這個想法,魏淵是讚同的,集中采購、運轉、出售這種看似壟斷的手法,如果操作得當,會實現每個環節上的薄利多銷,避免惡性競爭。
第三就是禁品,所謂禁品,指的是禁止私人生產、販售的物品。江南一帶的主要禁品,那就數茶葉、香料、藥品和鹽巴了。之前這項權力集中於糧茶稅監手裏,自從被崇禎裁撤之後,征糧的權力迴到了布政使那,而其他物品則一律被列入禁品清單,禁止在民間一切形式的販售。
對於這一類,魏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辦法禁品販售許可證,由稅務衙門統一管理。將目前那些違規私售的統統打掉,進而規範秩序,扶植代言人,實現這些禁品的有序管理和合法賦稅。
除了以上三類,魏淵還將瓷器加了上去,不但管製官窯燒製的瓷器,同時還要大力扶持私人開設的瓷器作坊,將瓷器變成絲綢一樣的集中管控物品,眾人對於魏淵的想法都表示不解。
每年官窯燒製的瓷器基本上都會有富裕,而且民間對於瓷器的消費水平也不是很高,遠不如之前提到的茶葉、香料、藥品和鹽巴等幾項禁品。麵對眾人的疑惑,魏淵神秘的一笑,說道:
“瓷器在外邦那裏可是個稀罕物件,我就是要拿他來出口的,這東西到了外邦人那裏,可是比黃金還稀罕的物件。”
見魏淵如此篤定外邦的事,眾人都很疑惑。此時傳教士範尼站起來,用他那尼德蘭味十足的漢語說道:
“魏大人說的對,在我的故鄉歐羅巴大陸上,人們普遍用的器皿都是陶器、木器或者金屬的。瓷器是非常少見的,隻有尊貴的國王和大領主們才配的上使用一套,普通老百姓根本就見不到。我在海上旅行時,在埃及和阿拉伯,一見在這裏很普通的瓷器就可以換五個奴隸。人們都說,那是上帝賜給東方人的魔法。”
眾人一聽,不禁感歎魏淵的見識隻淵博,黃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可是大人,我朝實施海禁,不允許同外邦人交易。咱們有再多的瓷器,也沒法運出國啊。”
“嗬嗬,海禁的事我來想辦法,你們隻需要負責搞定瓷器來源就行了。而且,瓷器代理人方麵,我也已經有了最佳人選。”
見魏淵如此自信,大家心裏也都有了底了。
安排完了工作,魏淵一副輕鬆的表情說道: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正式開張之前,咱們先四處轉轉遊玩一番,也放鬆放鬆,我請客。”
“恭迎晉國公。魏大人一路辛苦了,錢某再次恭候多時了。”
錢謙益身後的幾位大員也紛紛向魏淵問安。
官場之上的麵子魏淵還是懂得,再說這些掌握實權的地方官對他下一步的計劃還有著很大作用。魏淵很是客氣的抱拳迴答道:
“本督奉旨南下總理江南稅務,有勞諸位大人了,百忙之中還特來接迎,魏淵實在是惶恐之至。”
錢謙益一把拉住魏淵的手,好似久別的老友重逢一般。
“魏大人哪裏的話,我等同朝為官,你又是奉旨而來,我們怎敢怠慢呢?錢某已備下酒宴為大人接風洗塵,還請賞臉啊!”
魏淵在心裏暗道,這錢謙益真是一隻老狐狸,自己查辦了他家親戚,他卻一副沒事人一樣的表情,還在這裏跟自己寒暄。好!你裝傻,那我就陪你裝到底。
魏淵也不推辭,本來這種官場之上的應酬就是互相撐門麵的事,你要是不去,就是不給人家麵子,錢謙益既然要套近乎,魏淵也做好了當影帝的準備。
於是他也是一副親熱的表情,同錢謙益並肩而行道:
“如此甚好,我正好與錢閣老把酒言歡,暢談一番啊!”
在一派其樂融融道氛圍中,魏淵一行人同前來迎接的諸位官員,浩浩蕩蕩的直奔赴宴之地而去。南京城內的名流也都來拜見魏淵,行進的隊伍中,光官轎就接近百頂之多,最前麵有衙役高舉著“迴避”、“肅靜”兩塊官牌,之後是鳴鑼開道,南京城內的百姓紛紛湧上街道來看熱鬧。
中午這頓酒宴安排在了江邊的“聽風軒”,這“聽風軒”數得上是南京城內最有名、最奢華的酒樓了。此處位於長江邊上,登上高亭,江上美景盡入眼底。
魏淵在京城之時也去過不少高級酒樓,不同於北方的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此處的迴廊九曲,鳥語花香,更是別有一番風味,如同一位居於深閨的大家閨秀般,不會一下子就露出自己的真容,千唿萬喚之下,依舊是猶抱琵琶半遮麵。
高級別官吏就餐的地點位於酒樓深處的院落內,白石子鋪成的小路蜿蜒在翠路的竹林中,不遠處還有潺潺水流之聲傳來,穿過竹林,視線豁然開朗,一處開闊地上一座白牆灰瓦的建築映入眼簾,魏淵不由的感歎,江南真是移步皆景,景景動人啊!
酒宴之上,魏淵頻頻舉杯,在北方之時他的酒量就難尋對手,到了此地更是將陪酒的諸位官員喝了個七葷八素,錢謙益一介文人,更不是魏淵的對手。吃過午飯,魏淵謝絕了錢謙益為自己安排的住處。
“不老錢閣老掛念,我就住在總督衙門官署就行了。”
見魏淵一行人出來,早就等急了趙信趕忙迎了上去,盡管心中有千言萬語,但趙信知道此地不宜久留,行過禮之後便帶著魏淵前往居住之所。
趙信同沈煉經過幾個月的準備,江南稅務衙門的官邸已經大致成型了。官邸分南北兩部分,原來是兩處大戶人家的莊園,荒廢已久。趙信看重了這兩處宅院位於城南大道附近,行動便利,而且宅院臨河,相對又比較僻靜,因此選擇了此處。
兩處莊園加起來占地千頃,南麵部分改造成了辦公地點,而北麵部門則專門用來魏淵居住。北麵部門原來就是一出雅致精美地園林建築,假山、迴廊、魚池、花草樣樣齊全。府內工作的傭人、廚子都是他們親自挑選的可靠之人。
趙信一臉得意的看著魏淵。
“怎麽樣師父!徒弟這差事幹的可以吧。”
魏淵坐在新家內,仔細的四處打量著。
“房子是弄的不錯,就是不知道正事幹的如何啊?”
幾月不見,驟然見了魏淵,趙信顯得很是欣喜。
“嘿嘿,師父,徒弟辦事您還不放心嗎?我和沈大哥一到江南,就立即散出人馬,我們分頭帶著探子四下遊曆打探,這江南稅務一事基本上弄明白了。”
魏淵品了口茶。
“你小子先別吹牛,我問問你,鄭秦錢安的事你打探的如何了?”
趙信聞言笑著說:
“師父就是師父,我這有點啥消息都瞞不過您!”
“別貧了,說說情況,對了,要最新的、有價值的消息。”
趙信嘿嘿一笑。
“這點情報我還想著當成壓箱底的寶貝最後跟師父您匯報呢!”
“少廢話,快說!”
趙信顯然對自已的情報十分自信,他從懷中掏出了一個小本子。
“師父,有用的東西我可都記在這上邊了。”
接著趙信大致將打探到的、關於江南四大家的情報向魏淵做了匯報。聽完之後,魏淵皺了皺眉。
“安家都已經落魄到這步田地了嗎?”
“可不是嘛!錢秦兩家聯手壓製,恐怕安家撐不了多久了。”
魏淵點點頭,接著對趙信說:
“鄭家的事務必盯緊,關鍵時刻會有大用途。”
“師父放心,那邊的事已經派心腹人去辦了。”
“好!那你速去叫老四他們幾個人來,咱們開個小會。”
很快,宇文騰啟、黃軒、魏明、周義等人都被叫了過來。魏淵召開了第一次江南稅務總督衙門會議。大家討論的重點集中在了稅務征收的範圍上,由於崇禎當了皇帝之後便將有宦官執掌的各類賦稅都終止了,因此恢複過去被廢止的稅務,是最簡單的辦法。
之前宦官太監們掌管的江南賦稅,主要有三大方麵。
首先是關稅,這個最簡單,就是專門選在商業發達的城鎮以及關隘水運輸線上設卡征稅,俗話說的“過路錢”,之前朝廷在江南專門設了關稅鎮守太監。
魏淵對於這個關稅直接表明了反對態度,他認為設卡收稅,雖說短期內獲利頗豐,但此種辦法無異於涸澤而漁,既會引起工商業小手工者的反對,同時也將遏製經濟的擴大發展。
第二個則是織造局,江南盛產絲綢,其中又以蘇杭織造聞名天下,江浙百姓大多選擇織布為副業,一人一日便可成絲一匹,江浙數以萬計的家庭,每日生產出的布匹就是萬匹,正所謂“買不盡鬆江布,收不盡魏塘紗”。
之前朝廷設有江南織造局,統一收購布匹,而後再轉賣四方以及海外。低價入,高價出,獲利甚大。對於這個想法,魏淵是讚同的,集中采購、運轉、出售這種看似壟斷的手法,如果操作得當,會實現每個環節上的薄利多銷,避免惡性競爭。
第三就是禁品,所謂禁品,指的是禁止私人生產、販售的物品。江南一帶的主要禁品,那就數茶葉、香料、藥品和鹽巴了。之前這項權力集中於糧茶稅監手裏,自從被崇禎裁撤之後,征糧的權力迴到了布政使那,而其他物品則一律被列入禁品清單,禁止在民間一切形式的販售。
對於這一類,魏淵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辦法禁品販售許可證,由稅務衙門統一管理。將目前那些違規私售的統統打掉,進而規範秩序,扶植代言人,實現這些禁品的有序管理和合法賦稅。
除了以上三類,魏淵還將瓷器加了上去,不但管製官窯燒製的瓷器,同時還要大力扶持私人開設的瓷器作坊,將瓷器變成絲綢一樣的集中管控物品,眾人對於魏淵的想法都表示不解。
每年官窯燒製的瓷器基本上都會有富裕,而且民間對於瓷器的消費水平也不是很高,遠不如之前提到的茶葉、香料、藥品和鹽巴等幾項禁品。麵對眾人的疑惑,魏淵神秘的一笑,說道:
“瓷器在外邦那裏可是個稀罕物件,我就是要拿他來出口的,這東西到了外邦人那裏,可是比黃金還稀罕的物件。”
見魏淵如此篤定外邦的事,眾人都很疑惑。此時傳教士範尼站起來,用他那尼德蘭味十足的漢語說道:
“魏大人說的對,在我的故鄉歐羅巴大陸上,人們普遍用的器皿都是陶器、木器或者金屬的。瓷器是非常少見的,隻有尊貴的國王和大領主們才配的上使用一套,普通老百姓根本就見不到。我在海上旅行時,在埃及和阿拉伯,一見在這裏很普通的瓷器就可以換五個奴隸。人們都說,那是上帝賜給東方人的魔法。”
眾人一聽,不禁感歎魏淵的見識隻淵博,黃軒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可是大人,我朝實施海禁,不允許同外邦人交易。咱們有再多的瓷器,也沒法運出國啊。”
“嗬嗬,海禁的事我來想辦法,你們隻需要負責搞定瓷器來源就行了。而且,瓷器代理人方麵,我也已經有了最佳人選。”
見魏淵如此自信,大家心裏也都有了底了。
安排完了工作,魏淵一副輕鬆的表情說道: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正式開張之前,咱們先四處轉轉遊玩一番,也放鬆放鬆,我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