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剛一開始,多爾袞便率先表態,希望資曆和輩分最長的代善來擔任左翼王。代善自然知道多爾袞此舉的用意,身為大貝勒的他,在皇太極時代飽受猜忌和打壓,從感情上來說,代善還是更親近於自己這個十四弟一些。
可出乎多爾袞預料的是,代善並沒有接受左翼王一職。這位年近六旬的老王爺擺擺手說:
“我年事已高,半截身子都已經給埋到黃土裏了。左右翼王的職務還是你們這些年輕的、有精力的人來擔任吧。”
見眾人詫異,代善卻自顧自的接著說道:
“這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最近我自己都感覺精力大不如前。對了老十二,我記得父汗在世的時候,你就是鑲紅旗旗主吧,是吧。”
阿濟格點點頭,代善這麽說他不知道到底是何用意。
“這樣吧,鑲紅旗我代管也有一段時間了,歲月不饒人,我實在是沒精力繼續代管下去了。我提議由阿濟格擔任鑲紅旗旗主,你們以為如何啊?”
多爾袞瞬間就明白了,這是代善在向自己示好的表現,也是對他推薦自己擔任翼王的一種反饋。除了這兩方麵的考慮外,代善此舉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犧牲局部利益進行妥協,來盡力維護住八旗內的和平。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代善心裏清楚,如果滿洲內部出現了問題,那絕對不會是強大的明帝國的對手的。分裂的八旗隻會被幅員遼闊的大明各個擊破,捏的粉碎。
不用說,代善的提議立刻得到了多爾袞、多鐸以及阿濟格這三兄弟的支持。而豪格則明確表示反對,他反對的理由是當年阿濟格因違抗皇太極之命被革去了旗主一職,說明其無德無能來統領一旗。
多鐸立刻站出來反對說:
“當年十二哥僅僅是沒有經過大汗,擅自為我說親便被廢了旗主之位。他這些年為大清立下了這麽多汗馬功勞,難道還不能功過相抵嗎?”
大帳內的氣氛針鋒相對,雙方拔劍弩張各不相讓,阿濟格、多鐸與豪格、索尼、圖賴等人爭執不休。
多爾袞注意到濟爾哈朗坐在座位上,一直沒有任何表態,於是多爾袞站起身來製止了雙方的爭吵,他提議既然阿濟格擔任鑲紅旗旗主一事存在爭議,不如就稍後再議,當先最要緊的是先討論左右翼王的人選。
豪格見多爾袞有所讓步,不禁暗自得意了起來。多爾袞的話剛剛說完,他起身毛遂自薦道:
“我乃大汗長子,翼王之位理應由我擔任。”
多爾袞立刻反駁說:
“豪格,在做的都是你的叔王,哪一個都比你的資曆要豐富。這大帳之內你的輩分最小,翼王之職還輪不到你來坐。應當由資曆威望都附和條件的人來擔當,既然大貝勒自謙不願擔任,那我建議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擔任翼王一職。”
多爾袞的建議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濟爾哈朗自幼由努爾哈赤帶大,同皇太極的私交甚密,而且平日裏同豪格也走得十分近。
濟爾哈朗臉上驚訝的神色一轉即逝,他看了看多爾袞。隻是一個眼神相交的瞬間,兩人便立刻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默契。濟爾哈朗語調平緩的說道:
“哎,隻怕我威望不夠,難以服眾啊!”
豪格一聽立刻就急了!心想,我的叔叔啊,這麽好的機會你不要不就白白便宜了那多爾袞了嘛!於是豪格拉上索尼、圖賴兩人,表示擁戴濟爾哈朗擔任左翼王。
多爾袞一方,盡管多鐸不明白兄長此舉的意義何在,但他還是同多爾袞一起表態支持濟爾哈朗擔任左翼王。如此一來,濟爾哈朗得到了大帳內大多數人的支持,他便半推半就的擔任了左翼王一職。
左翼王的人選剛剛敲定,豪格躍躍欲試的準備爭奪右翼王的位置。可還沒等他說話,擔任了左翼王的濟爾哈朗說道:
“大家夥推舉了我擔任左翼王,我濟爾哈朗一定會盡心竭力的為大汗分憂。方才索尼、圖賴兩位將軍也說了,豪格乃是大汗長子,如今大汗龍體有恙,正黃與鑲黃兩旗的事務肯定是無法打理了。因此擔任左翼王的我,建議由大阿哥豪格代領正黃、鑲黃兩旗,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豪格心中頓時大喜,心想咱這叔叔果然夠意思,一人獨掌三旗旗務,幾乎占了八旗的半邊天,如此權勢就連身為大汗的皇太極都不曾擁有過。
阿濟格與多鐸聽罷立刻表示了反對,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一人掌握三旗,權力幾乎與大汗無異了,豪格年紀輕輕,何德何能可以擔此大任。
可就在他們兩個激烈反對之時,多爾袞突然表示了同意。阿濟格、多鐸兩兄弟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多爾袞,多爾袞卻示意他們不要再多說什麽了。
豪格代領正黃、鑲黃兩旗的提議被通過後,濟爾哈朗提議由多爾袞來擔任右翼王一職。豪格已經得了一個大便宜,此刻他也不好再站出來反對什麽了,畢竟好事不會一家獨占,他也明白這是濟爾哈朗在安撫多爾袞。緊接著阿濟格接管鑲紅旗的決議也被順利的通過。
原本一場火藥味十足的“十王議政”,在多爾袞與濟爾哈朗的相互妥協之下,總算是風平浪靜的過去了。表麵看來,豪格一派占據了一個左翼王職務,豪格成功的獨領三旗,成為了此次十王會議的最大贏家。
多爾袞一方,盡管看起來處於下風,被迫做出了不少讓步。可兄弟三人成功取得了三旗的實際控製權,多爾袞更是擔任右翼王,取得了攝政的權力。
風波過去,表麵上看起來恢複平靜的義州城內,其實暗潮湧動,多爾袞與豪格兩派人,都在暗自積蓄力量,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錦州城內,兩萬明軍將士鎧甲明亮,在陽光的照耀下手中的武器發出著奪命的寒光,整支隊伍肅然站立,除了零星有兵甲碰撞的聲音傳來,再無其他聲響。
魏淵一身戎裝,披掛整齊,騎著寶馬龍駒立於隊伍的最前方。多爾袞引發的滿洲內部動亂產生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明軍抓住機會,連續多路適時出擊,一個又一個的捷報陸續傳來。孫傳庭幾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兵力空虛的塔山;經過一夜的猛攻,祖大壽也成功奪迴了杏山城。王廷臣與馬科率領的3000精兵,夜襲鬆山堡得手,清軍守將孫得功棄城北逃。
至此,寧遠至錦州一線的要塞堡壘都有再次迴到了明軍的手中,戰場的形勢開始向著有利於明軍的方向傾斜了過來。
可這一個接一個勝利的消息並沒有使得魏淵的臉上出現過多輕鬆的神色,他還在等待,等待一個消息,一個自義州城的消息。
張大強在一旁小聲的問道:
“三爺,咱們還等什麽?既然那滿人都窩裏鬥了,咱們直接過去三斧子下來,砍他個人仰馬翻不就是了。”
魏淵斜了他一眼,雙眼繼續望著義州城的方向,迴答說:
“滿人心比咱們齊,時機如果不對,沒準咱們一進攻,他們反而抱團反擊,那樣的話就難辦了。”
“那我們就這麽幹等著?”
“你也可以去喝點水。”
“喝水?喝水幹什麽?”
“你不是不想幹等著嗎?那就喝點水,濕等著!”
“三爺,您又那我開涮。”
“哪那麽多廢話,你看這軍中就你話多!”
張大強知道魏淵的脾氣,立刻住嘴不在說話了。
不多時,一匹快馬自北方趕來,魏淵遠遠的便注意到了這匹來自天地相接處的快馬。
一名滿人打扮的黑衣司探子氣喘籲籲的來到魏淵的麵前。
“卑職見過大人!”
“不必多禮了,義州城內情形如何?”
探子將氣喘勻,緊接著一口氣將多爾袞進城之後發生的事情通通講了一遍。魏淵聽罷之後眉頭緊鎖,他想到了滿洲人心齊,可沒想到竟然能心齊到這個份上。
原本會兵戎相見的一場廝殺,竟然如此輕描淡寫的通過一個“十王議政”便化解了,看來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這些人都是有大局意識的人,自己的計劃還要稍稍休整一下才是。
知道義州城內的滿人並沒有出現預期的火並之後,眾將也都沒了主意。魏淵也陷入了沉默,張大強剛想請示下一步怎麽做。
突然間隻見魏淵猛地抬頭,下令道:
“傳令全軍!兵發義州城!”
“什、什麽?”
眾將都對魏淵的決定顯得很是不解,可魏淵一向軍令如山、軍法甚嚴。盡管心存疑惑,可眾人還是立刻開始執行。
錦州城飽受戰火洗禮的大門被緩緩打開,明軍將士列隊出城,直奔義州城方向殺去。
魏淵親自率領麾下的金鷹衛隊,同白廣恩與李定國率領的騎兵部隊以及祖大壽的部分關寧鐵騎一同打頭陣,騎兵之後是由武安國、張大強、秦牧陽、莫笑塵統領的四個步兵營,隊伍的最後部分則是魏淵此次遼東會戰的新式部隊——火炮營與鐵騎營。
大軍浩浩蕩蕩,旌旗迎風招展。背後是越升越高的太陽,腳下是開始冰釋的凍土。明軍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開始對清軍發對攻城戰。
可出乎多爾袞預料的是,代善並沒有接受左翼王一職。這位年近六旬的老王爺擺擺手說:
“我年事已高,半截身子都已經給埋到黃土裏了。左右翼王的職務還是你們這些年輕的、有精力的人來擔任吧。”
見眾人詫異,代善卻自顧自的接著說道:
“這人老了就是不中用了,最近我自己都感覺精力大不如前。對了老十二,我記得父汗在世的時候,你就是鑲紅旗旗主吧,是吧。”
阿濟格點點頭,代善這麽說他不知道到底是何用意。
“這樣吧,鑲紅旗我代管也有一段時間了,歲月不饒人,我實在是沒精力繼續代管下去了。我提議由阿濟格擔任鑲紅旗旗主,你們以為如何啊?”
多爾袞瞬間就明白了,這是代善在向自己示好的表現,也是對他推薦自己擔任翼王的一種反饋。除了這兩方麵的考慮外,代善此舉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犧牲局部利益進行妥協,來盡力維護住八旗內的和平。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代善心裏清楚,如果滿洲內部出現了問題,那絕對不會是強大的明帝國的對手的。分裂的八旗隻會被幅員遼闊的大明各個擊破,捏的粉碎。
不用說,代善的提議立刻得到了多爾袞、多鐸以及阿濟格這三兄弟的支持。而豪格則明確表示反對,他反對的理由是當年阿濟格因違抗皇太極之命被革去了旗主一職,說明其無德無能來統領一旗。
多鐸立刻站出來反對說:
“當年十二哥僅僅是沒有經過大汗,擅自為我說親便被廢了旗主之位。他這些年為大清立下了這麽多汗馬功勞,難道還不能功過相抵嗎?”
大帳內的氣氛針鋒相對,雙方拔劍弩張各不相讓,阿濟格、多鐸與豪格、索尼、圖賴等人爭執不休。
多爾袞注意到濟爾哈朗坐在座位上,一直沒有任何表態,於是多爾袞站起身來製止了雙方的爭吵,他提議既然阿濟格擔任鑲紅旗旗主一事存在爭議,不如就稍後再議,當先最要緊的是先討論左右翼王的人選。
豪格見多爾袞有所讓步,不禁暗自得意了起來。多爾袞的話剛剛說完,他起身毛遂自薦道:
“我乃大汗長子,翼王之位理應由我擔任。”
多爾袞立刻反駁說:
“豪格,在做的都是你的叔王,哪一個都比你的資曆要豐富。這大帳之內你的輩分最小,翼王之職還輪不到你來坐。應當由資曆威望都附和條件的人來擔當,既然大貝勒自謙不願擔任,那我建議由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擔任翼王一職。”
多爾袞的建議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濟爾哈朗自幼由努爾哈赤帶大,同皇太極的私交甚密,而且平日裏同豪格也走得十分近。
濟爾哈朗臉上驚訝的神色一轉即逝,他看了看多爾袞。隻是一個眼神相交的瞬間,兩人便立刻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默契。濟爾哈朗語調平緩的說道:
“哎,隻怕我威望不夠,難以服眾啊!”
豪格一聽立刻就急了!心想,我的叔叔啊,這麽好的機會你不要不就白白便宜了那多爾袞了嘛!於是豪格拉上索尼、圖賴兩人,表示擁戴濟爾哈朗擔任左翼王。
多爾袞一方,盡管多鐸不明白兄長此舉的意義何在,但他還是同多爾袞一起表態支持濟爾哈朗擔任左翼王。如此一來,濟爾哈朗得到了大帳內大多數人的支持,他便半推半就的擔任了左翼王一職。
左翼王的人選剛剛敲定,豪格躍躍欲試的準備爭奪右翼王的位置。可還沒等他說話,擔任了左翼王的濟爾哈朗說道:
“大家夥推舉了我擔任左翼王,我濟爾哈朗一定會盡心竭力的為大汗分憂。方才索尼、圖賴兩位將軍也說了,豪格乃是大汗長子,如今大汗龍體有恙,正黃與鑲黃兩旗的事務肯定是無法打理了。因此擔任左翼王的我,建議由大阿哥豪格代領正黃、鑲黃兩旗,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豪格心中頓時大喜,心想咱這叔叔果然夠意思,一人獨掌三旗旗務,幾乎占了八旗的半邊天,如此權勢就連身為大汗的皇太極都不曾擁有過。
阿濟格與多鐸聽罷立刻表示了反對,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一人掌握三旗,權力幾乎與大汗無異了,豪格年紀輕輕,何德何能可以擔此大任。
可就在他們兩個激烈反對之時,多爾袞突然表示了同意。阿濟格、多鐸兩兄弟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多爾袞,多爾袞卻示意他們不要再多說什麽了。
豪格代領正黃、鑲黃兩旗的提議被通過後,濟爾哈朗提議由多爾袞來擔任右翼王一職。豪格已經得了一個大便宜,此刻他也不好再站出來反對什麽了,畢竟好事不會一家獨占,他也明白這是濟爾哈朗在安撫多爾袞。緊接著阿濟格接管鑲紅旗的決議也被順利的通過。
原本一場火藥味十足的“十王議政”,在多爾袞與濟爾哈朗的相互妥協之下,總算是風平浪靜的過去了。表麵看來,豪格一派占據了一個左翼王職務,豪格成功的獨領三旗,成為了此次十王會議的最大贏家。
多爾袞一方,盡管看起來處於下風,被迫做出了不少讓步。可兄弟三人成功取得了三旗的實際控製權,多爾袞更是擔任右翼王,取得了攝政的權力。
風波過去,表麵上看起來恢複平靜的義州城內,其實暗潮湧動,多爾袞與豪格兩派人,都在暗自積蓄力量,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時機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錦州城內,兩萬明軍將士鎧甲明亮,在陽光的照耀下手中的武器發出著奪命的寒光,整支隊伍肅然站立,除了零星有兵甲碰撞的聲音傳來,再無其他聲響。
魏淵一身戎裝,披掛整齊,騎著寶馬龍駒立於隊伍的最前方。多爾袞引發的滿洲內部動亂產生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明軍抓住機會,連續多路適時出擊,一個又一個的捷報陸續傳來。孫傳庭幾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兵力空虛的塔山;經過一夜的猛攻,祖大壽也成功奪迴了杏山城。王廷臣與馬科率領的3000精兵,夜襲鬆山堡得手,清軍守將孫得功棄城北逃。
至此,寧遠至錦州一線的要塞堡壘都有再次迴到了明軍的手中,戰場的形勢開始向著有利於明軍的方向傾斜了過來。
可這一個接一個勝利的消息並沒有使得魏淵的臉上出現過多輕鬆的神色,他還在等待,等待一個消息,一個自義州城的消息。
張大強在一旁小聲的問道:
“三爺,咱們還等什麽?既然那滿人都窩裏鬥了,咱們直接過去三斧子下來,砍他個人仰馬翻不就是了。”
魏淵斜了他一眼,雙眼繼續望著義州城的方向,迴答說:
“滿人心比咱們齊,時機如果不對,沒準咱們一進攻,他們反而抱團反擊,那樣的話就難辦了。”
“那我們就這麽幹等著?”
“你也可以去喝點水。”
“喝水?喝水幹什麽?”
“你不是不想幹等著嗎?那就喝點水,濕等著!”
“三爺,您又那我開涮。”
“哪那麽多廢話,你看這軍中就你話多!”
張大強知道魏淵的脾氣,立刻住嘴不在說話了。
不多時,一匹快馬自北方趕來,魏淵遠遠的便注意到了這匹來自天地相接處的快馬。
一名滿人打扮的黑衣司探子氣喘籲籲的來到魏淵的麵前。
“卑職見過大人!”
“不必多禮了,義州城內情形如何?”
探子將氣喘勻,緊接著一口氣將多爾袞進城之後發生的事情通通講了一遍。魏淵聽罷之後眉頭緊鎖,他想到了滿洲人心齊,可沒想到竟然能心齊到這個份上。
原本會兵戎相見的一場廝殺,竟然如此輕描淡寫的通過一個“十王議政”便化解了,看來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這些人都是有大局意識的人,自己的計劃還要稍稍休整一下才是。
知道義州城內的滿人並沒有出現預期的火並之後,眾將也都沒了主意。魏淵也陷入了沉默,張大強剛想請示下一步怎麽做。
突然間隻見魏淵猛地抬頭,下令道:
“傳令全軍!兵發義州城!”
“什、什麽?”
眾將都對魏淵的決定顯得很是不解,可魏淵一向軍令如山、軍法甚嚴。盡管心存疑惑,可眾人還是立刻開始執行。
錦州城飽受戰火洗禮的大門被緩緩打開,明軍將士列隊出城,直奔義州城方向殺去。
魏淵親自率領麾下的金鷹衛隊,同白廣恩與李定國率領的騎兵部隊以及祖大壽的部分關寧鐵騎一同打頭陣,騎兵之後是由武安國、張大強、秦牧陽、莫笑塵統領的四個步兵營,隊伍的最後部分則是魏淵此次遼東會戰的新式部隊——火炮營與鐵騎營。
大軍浩浩蕩蕩,旌旗迎風招展。背後是越升越高的太陽,腳下是開始冰釋的凍土。明軍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開始對清軍發對攻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