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軍議大廳,祖大壽的神色明顯較之前好了許多。大廳內諸位總兵官都已到齊,上首位置放著兩把太師椅。
按照之前軍事會議的慣例,上手位應該隻有督師洪承疇的位置。可這一次由於有魏淵的參加,因此在排放座位上略有改動。
官場之上一貫要分出個高低貴賤來,洪承疇身為薊遼督師,軍中理應他最大。然而魏淵官居一品,又享有侯爵之位,再加上有皇帝的欽命,軍前不受洪承疇的節製。因此,布置會議的幕僚們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在上首位擺上兩把太師椅,以示兩人平起平坐。
軍議開始,洪承疇與魏淵並坐台上,由於洪承疇年長,明代以左為尊,因此洪承疇坐在了上手位的左側太師椅上,魏淵坐在了右側,台下則是諸位總兵。
洪承疇清了清嗓子,大廳內頓時安靜了下來。洪承疇臉上掛笑的對魏淵說道:
“魏侯爺,這次軍議由你發起,任務就由你來布置吧。”
魏淵聽罷連忙推辭說:
“軍中諸事皆有督師定奪,還是您來布置吧。”
如此這般謙讓幾番,由於戰略計劃皆為魏淵製定,最終還是由他來做戰前布置。
魏淵環視四周,開始點將。
“祖大壽!”
“末將在!”
“命你為先鋒官,率所部關寧軍渡過小淩河,於河南岸紮營,準備攻擊杏山城。”
“遵命!”
魏淵之所以將第一個任務交給祖大壽,就是為了讓他徹底安心。果然,接了軍令之後,祖大壽昂首挺胸,全沒了方才的頹廢。
“馬科、王廷臣!”
“末將在!”
“命你二人各率3000步軍一同渡河,受祖大壽節製。”
“末將領命!”
“我將派麾下火炮營會配合你們攻城的。”
聽到魏淵的火炮營將配合攻城,祖大壽、馬科、王廷臣一下子精神頭更足了。魏淵火炮營的實力他們可是見識過得,有了那些超級紅衣大炮的支援,攻打杏山必定會事半功倍的。其他總兵各個眼紅不已,要知道,魏淵手下軍隊的戰鬥力那可是有目共睹了,不說是以一敵百,那也是精銳中的精銳,眾人紛紛羨慕祖大壽等人撿了個好差事。
“白廣恩!”
“末將在!”
“命你率本部騎兵北上義州。”
白廣恩並沒有立刻接令,而是有些疑惑的看著魏淵。他手底下的騎兵滿打滿算不過2000人左右,這點人去攻打皇太極所在的義州,無異於以卵擊石。
魏淵看出了白廣恩心頭的顧慮,他緊接著說道:
“我會派李定國率領1000騎兵前去策應你,你們二人不必與滿人正麵交鋒,隻需騷擾便可。記住,滿人進、你們退,滿人退,你們追。”
“末將領命!”
這下白廣恩放心了,剛要退下,魏淵又喊住了他,將一個錦囊交到了白廣恩的手上,叮囑道:
“這裏有一個精囊妙計,到了義州城外,你們可打開錦囊,依計而行。”
“太好啦!末將領命!”
白廣恩歡喜的接過錦囊,他原本是西北流寇出身,手下士卒也多精於馬術。戰場之上一貫奉行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方針,此番魏淵交給他的事可以說實在是太對白廣恩的口味了。而與他搭檔的是同為流寇出身的李定國,配合起來相比那些官軍肯定也會舒服不少,再加上有了魏淵的錦囊相助,白廣恩自然是心滿意足。
魏淵從座位上站起,大手一揮,下令道:
“其餘諸將,保持一級備戰狀態,隨時準備出擊!”
“末將遵命!”
魏淵有一種天生的領袖氣質,讓人感覺追隨在他的左右就一定可以獲得勝利。雖然僅僅是一個手勢,可眾將頓時便氣勢恢宏,聲音響亮的迴應著魏淵。
一派令人熱血沸騰的景象背後,是洪承疇冷眼旁觀的雙眼。魏淵的領袖氣質令他這位薊遼總督極為厭惡,軍中不可兩帥並存,洪承疇在心裏暗暗盤算著,此人留不得,等到大敵肅清,接下來就該收拾你魏淵了。
軍事會議結束之後,整個錦州城立刻行動了起來。一隊隊穿戴整齊,裝備精良的士兵列隊出城。城外負責偵查情況的滿清斥候,立刻發覺到了明軍的異動,趕快撥馬迴營稟報。
義州城內,得到宸妃死訊的皇太極痛不欲生,海蘭珠是這位滿洲霸主一生最為摯愛的女人。她的香消玉殞令皇太極悲慟欲絕,哭到動情之處,皇太極直接昏死了過去。
這下可嚇壞了義州城內的隨駕的滿清眾多文武官員,範文程急忙喊來了禦醫進行救治,幾番搶救之後,皇太極總算是蘇醒了過來。臥在床榻之上,剛剛恢複神智的皇太極悲痛的說道:
“海蘭珠啊海蘭珠!朕出征之時你還曾祝朕早日凱旋,你還那麽年輕,怎麽舍得棄朕而去啊?朕答應為你征戰天下,恩澤四海,如今入主中原的大計即將實現,你怎麽說走就走了呢?”
跪在床榻旁的範文程趕忙勸說道:
“陛下節哀啊!當以龍體為主才是。”
皇太極一把抓住了範文程的肩膀,使勁搖晃著說:
“就是用朕的萬裏江山去換海蘭珠的性命朕都願意!沒了海蘭珠,此生又有何意義?朕願隨她而去。”
床榻旁的眾多文武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太極這幅模樣,紛紛被嚇得沒了主意。突然範文程握住皇太極的手說道:
“陛下!陛下啊!當下正是明亡清興的關鍵時刻,還望陛下能以國事為重,保重龍體啊!微臣想如果宸妃在世,也一定不願看到陛下您如此傷心的。”
一番勸說下來,皇太極的心緒總算是穩定住了,他傷心的對範文程說道:
“朕要趕迴盛京去,送宸妃最後一程。”
範文程暗自鬆口氣之時,如今明軍被圍錦州,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清軍麵前已經很難再有所作為了。此刻皇太極趕迴盛京,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好好休整下身體。齊爾哈朗、多爾袞都能夠代行前線指揮之事。
範文程正想著何人可擔任圍困錦州總指揮一職務,身穿黃馬褂的侍衛在這時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啟稟陛下,錦州城的明軍有所行動。”
皇太極將眼睛一瞪,掙紮著從床榻上坐起,說道:
“正好!朕要拿這群漢人為宸妃殉葬!”
在一旁的範文程忙問道:
“明軍的具體動向可打探清楚?”
“現已探明,明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祖大壽率領渡過小淩河,準備攻擊杏山城。另一路由白廣恩率領,出錦州北城門直奔義州方向而來。”
“那魏淵呢?洪承疇和魏淵的主力部隊呢?”
“目前洪承疇與魏淵均在錦州城內。”
範文程聽罷沉思了起來,明軍如此安排總讓人覺得其中必有陰謀。
此時的皇太極一心想著趕迴盛京奔喪,早已無心戀戰。聽完明軍進軍的方向,他不假思索的下令道:
“傳朕旨意,命豪格、齊爾哈朗、佟圖賴率所部人馬即刻出兵馳援杏山。”
被點到的三人立刻跪倒奉命。隨後皇太極將視線移向了剛剛經曆過慘敗的大貝勒代善。
“大貝勒,朕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命你率3000精騎,出擊進犯義州的明軍。”
代善聞言立刻從人群中出列,跪倒在地高聲道:
“謝主隆恩!代善定不負大汗之命,誓將明軍斬殺殆盡。”
小淩河慘敗成了代善一生中無法抹掉的汙點,因此今日皇太極給他機會再次麵對魏淵統領的明軍,代善非常希望能夠挽迴自己丟失掉的顏麵。
由於明軍的軍事行動,皇太極不得不推遲迴盛京的時間,先著手解決眼前的突發狀況。因此他特別叮囑出戰諸將,一定要速戰速決,一旦有捷報要飛馬來報。
小淩河南岸,明軍正在有條不紊的安營紮寨。祖大壽出兵之前,魏淵曾親自向他麵授機宜,魏淵特別叮囑祖大壽,一旦探得義州城方向有清兵來襲,就立刻棄營北還,退迴錦州,因此在築營方麵,祖大壽並不著急。
果然,臨近傍晚時分,派出去的“夜不收”快馬迴報,說義州城方向有大量清軍趕來,於是祖大壽一聲令下,全軍立刻收拾行囊,一陣風似的退迴了錦州。
豪格、齊爾哈朗、佟圖賴風塵仆仆的率軍殺來,可沒想到在他們麵前的隻有祖大壽留下的一座空營,如此情形令這三人鬱悶不已。
同樣感到鬱悶的還有大貝勒代善,他率領著3000精騎出城與明軍決戰。可前麵這股明軍好像根本就沒有打仗的意思,隔著老遠就一溜煙似的跑了。弄得代善想要打仗卻根本找不到對手。
不僅如此,由於麵對的這股明軍是清一色的輕騎兵,而且騎術精湛,代善很尷尬的發現,自己的3000精騎不論怎麽追都追不上。在遼闊的遼東平原上,兩股騎兵就這樣你進我退,你推我追,猶如嬉戲打鬧般往返數次,代善卻始終摸不到那支近在眼前的明軍。
天色已晚,不得已代善隻能引兵迴城,就在他們退迴義州之時,那支由輕騎兵組成的明軍卻好似幽靈般尾隨著撤退的清軍,來到了義州城外。
由於明軍的數量不多,又是清一色的輕騎兵,代善料定他們沒有能力攻城,心想著這不過是支騷擾部隊罷了,也就沒怎麽放在心上。
義州城外有一處密林,白廣恩和李定國的軍隊暫時在密林中休整。經過了一整天的同清軍貓捉老鼠的遊戲,將士和馬匹都有些乏了。
白廣恩背靠著粗壯的鬆柏,坐在火堆旁取暖,在他身邊的李定國則注視著燃燒的火苗沉思著什麽。
“定國啊!你說魏侯爺派咱們出來,不會就是為了和滿人這麽兜來兜去吧。”
李定國也有些想不明白魏淵這麽做原因何在,聽了白廣恩的話他突然想起了什麽,說道:
“對了白大哥,侯爺不是給了你一條錦囊妙計嗎?”
白廣恩一拍大腿說:
“哎呀!對呀!你看看我怎麽把如此重要的事給忘啦!侯爺專門囑咐過我,到了義州城外打開這錦囊的。”
說著白廣恩從懷中取了魏淵的錦囊,打開錦囊,隻見裏麵有一張紙條。
“來來來,定國兄弟幫我看看,咱老白不識字。”
李定國湊上前去,借著火堆的餘光仔細瞧看了起來。
按照之前軍事會議的慣例,上手位應該隻有督師洪承疇的位置。可這一次由於有魏淵的參加,因此在排放座位上略有改動。
官場之上一貫要分出個高低貴賤來,洪承疇身為薊遼督師,軍中理應他最大。然而魏淵官居一品,又享有侯爵之位,再加上有皇帝的欽命,軍前不受洪承疇的節製。因此,布置會議的幕僚們思前想後,最終決定在上首位擺上兩把太師椅,以示兩人平起平坐。
軍議開始,洪承疇與魏淵並坐台上,由於洪承疇年長,明代以左為尊,因此洪承疇坐在了上手位的左側太師椅上,魏淵坐在了右側,台下則是諸位總兵。
洪承疇清了清嗓子,大廳內頓時安靜了下來。洪承疇臉上掛笑的對魏淵說道:
“魏侯爺,這次軍議由你發起,任務就由你來布置吧。”
魏淵聽罷連忙推辭說:
“軍中諸事皆有督師定奪,還是您來布置吧。”
如此這般謙讓幾番,由於戰略計劃皆為魏淵製定,最終還是由他來做戰前布置。
魏淵環視四周,開始點將。
“祖大壽!”
“末將在!”
“命你為先鋒官,率所部關寧軍渡過小淩河,於河南岸紮營,準備攻擊杏山城。”
“遵命!”
魏淵之所以將第一個任務交給祖大壽,就是為了讓他徹底安心。果然,接了軍令之後,祖大壽昂首挺胸,全沒了方才的頹廢。
“馬科、王廷臣!”
“末將在!”
“命你二人各率3000步軍一同渡河,受祖大壽節製。”
“末將領命!”
“我將派麾下火炮營會配合你們攻城的。”
聽到魏淵的火炮營將配合攻城,祖大壽、馬科、王廷臣一下子精神頭更足了。魏淵火炮營的實力他們可是見識過得,有了那些超級紅衣大炮的支援,攻打杏山必定會事半功倍的。其他總兵各個眼紅不已,要知道,魏淵手下軍隊的戰鬥力那可是有目共睹了,不說是以一敵百,那也是精銳中的精銳,眾人紛紛羨慕祖大壽等人撿了個好差事。
“白廣恩!”
“末將在!”
“命你率本部騎兵北上義州。”
白廣恩並沒有立刻接令,而是有些疑惑的看著魏淵。他手底下的騎兵滿打滿算不過2000人左右,這點人去攻打皇太極所在的義州,無異於以卵擊石。
魏淵看出了白廣恩心頭的顧慮,他緊接著說道:
“我會派李定國率領1000騎兵前去策應你,你們二人不必與滿人正麵交鋒,隻需騷擾便可。記住,滿人進、你們退,滿人退,你們追。”
“末將領命!”
這下白廣恩放心了,剛要退下,魏淵又喊住了他,將一個錦囊交到了白廣恩的手上,叮囑道:
“這裏有一個精囊妙計,到了義州城外,你們可打開錦囊,依計而行。”
“太好啦!末將領命!”
白廣恩歡喜的接過錦囊,他原本是西北流寇出身,手下士卒也多精於馬術。戰場之上一貫奉行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的方針,此番魏淵交給他的事可以說實在是太對白廣恩的口味了。而與他搭檔的是同為流寇出身的李定國,配合起來相比那些官軍肯定也會舒服不少,再加上有了魏淵的錦囊相助,白廣恩自然是心滿意足。
魏淵從座位上站起,大手一揮,下令道:
“其餘諸將,保持一級備戰狀態,隨時準備出擊!”
“末將遵命!”
魏淵有一種天生的領袖氣質,讓人感覺追隨在他的左右就一定可以獲得勝利。雖然僅僅是一個手勢,可眾將頓時便氣勢恢宏,聲音響亮的迴應著魏淵。
一派令人熱血沸騰的景象背後,是洪承疇冷眼旁觀的雙眼。魏淵的領袖氣質令他這位薊遼總督極為厭惡,軍中不可兩帥並存,洪承疇在心裏暗暗盤算著,此人留不得,等到大敵肅清,接下來就該收拾你魏淵了。
軍事會議結束之後,整個錦州城立刻行動了起來。一隊隊穿戴整齊,裝備精良的士兵列隊出城。城外負責偵查情況的滿清斥候,立刻發覺到了明軍的異動,趕快撥馬迴營稟報。
義州城內,得到宸妃死訊的皇太極痛不欲生,海蘭珠是這位滿洲霸主一生最為摯愛的女人。她的香消玉殞令皇太極悲慟欲絕,哭到動情之處,皇太極直接昏死了過去。
這下可嚇壞了義州城內的隨駕的滿清眾多文武官員,範文程急忙喊來了禦醫進行救治,幾番搶救之後,皇太極總算是蘇醒了過來。臥在床榻之上,剛剛恢複神智的皇太極悲痛的說道:
“海蘭珠啊海蘭珠!朕出征之時你還曾祝朕早日凱旋,你還那麽年輕,怎麽舍得棄朕而去啊?朕答應為你征戰天下,恩澤四海,如今入主中原的大計即將實現,你怎麽說走就走了呢?”
跪在床榻旁的範文程趕忙勸說道:
“陛下節哀啊!當以龍體為主才是。”
皇太極一把抓住了範文程的肩膀,使勁搖晃著說:
“就是用朕的萬裏江山去換海蘭珠的性命朕都願意!沒了海蘭珠,此生又有何意義?朕願隨她而去。”
床榻旁的眾多文武還是第一次見到皇太極這幅模樣,紛紛被嚇得沒了主意。突然範文程握住皇太極的手說道:
“陛下!陛下啊!當下正是明亡清興的關鍵時刻,還望陛下能以國事為重,保重龍體啊!微臣想如果宸妃在世,也一定不願看到陛下您如此傷心的。”
一番勸說下來,皇太極的心緒總算是穩定住了,他傷心的對範文程說道:
“朕要趕迴盛京去,送宸妃最後一程。”
範文程暗自鬆口氣之時,如今明軍被圍錦州,在占據絕對優勢的清軍麵前已經很難再有所作為了。此刻皇太極趕迴盛京,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好好休整下身體。齊爾哈朗、多爾袞都能夠代行前線指揮之事。
範文程正想著何人可擔任圍困錦州總指揮一職務,身穿黃馬褂的侍衛在這時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啟稟陛下,錦州城的明軍有所行動。”
皇太極將眼睛一瞪,掙紮著從床榻上坐起,說道:
“正好!朕要拿這群漢人為宸妃殉葬!”
在一旁的範文程忙問道:
“明軍的具體動向可打探清楚?”
“現已探明,明軍兵分兩路,一路由祖大壽率領渡過小淩河,準備攻擊杏山城。另一路由白廣恩率領,出錦州北城門直奔義州方向而來。”
“那魏淵呢?洪承疇和魏淵的主力部隊呢?”
“目前洪承疇與魏淵均在錦州城內。”
範文程聽罷沉思了起來,明軍如此安排總讓人覺得其中必有陰謀。
此時的皇太極一心想著趕迴盛京奔喪,早已無心戀戰。聽完明軍進軍的方向,他不假思索的下令道:
“傳朕旨意,命豪格、齊爾哈朗、佟圖賴率所部人馬即刻出兵馳援杏山。”
被點到的三人立刻跪倒奉命。隨後皇太極將視線移向了剛剛經曆過慘敗的大貝勒代善。
“大貝勒,朕給你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命你率3000精騎,出擊進犯義州的明軍。”
代善聞言立刻從人群中出列,跪倒在地高聲道:
“謝主隆恩!代善定不負大汗之命,誓將明軍斬殺殆盡。”
小淩河慘敗成了代善一生中無法抹掉的汙點,因此今日皇太極給他機會再次麵對魏淵統領的明軍,代善非常希望能夠挽迴自己丟失掉的顏麵。
由於明軍的軍事行動,皇太極不得不推遲迴盛京的時間,先著手解決眼前的突發狀況。因此他特別叮囑出戰諸將,一定要速戰速決,一旦有捷報要飛馬來報。
小淩河南岸,明軍正在有條不紊的安營紮寨。祖大壽出兵之前,魏淵曾親自向他麵授機宜,魏淵特別叮囑祖大壽,一旦探得義州城方向有清兵來襲,就立刻棄營北還,退迴錦州,因此在築營方麵,祖大壽並不著急。
果然,臨近傍晚時分,派出去的“夜不收”快馬迴報,說義州城方向有大量清軍趕來,於是祖大壽一聲令下,全軍立刻收拾行囊,一陣風似的退迴了錦州。
豪格、齊爾哈朗、佟圖賴風塵仆仆的率軍殺來,可沒想到在他們麵前的隻有祖大壽留下的一座空營,如此情形令這三人鬱悶不已。
同樣感到鬱悶的還有大貝勒代善,他率領著3000精騎出城與明軍決戰。可前麵這股明軍好像根本就沒有打仗的意思,隔著老遠就一溜煙似的跑了。弄得代善想要打仗卻根本找不到對手。
不僅如此,由於麵對的這股明軍是清一色的輕騎兵,而且騎術精湛,代善很尷尬的發現,自己的3000精騎不論怎麽追都追不上。在遼闊的遼東平原上,兩股騎兵就這樣你進我退,你推我追,猶如嬉戲打鬧般往返數次,代善卻始終摸不到那支近在眼前的明軍。
天色已晚,不得已代善隻能引兵迴城,就在他們退迴義州之時,那支由輕騎兵組成的明軍卻好似幽靈般尾隨著撤退的清軍,來到了義州城外。
由於明軍的數量不多,又是清一色的輕騎兵,代善料定他們沒有能力攻城,心想著這不過是支騷擾部隊罷了,也就沒怎麽放在心上。
義州城外有一處密林,白廣恩和李定國的軍隊暫時在密林中休整。經過了一整天的同清軍貓捉老鼠的遊戲,將士和馬匹都有些乏了。
白廣恩背靠著粗壯的鬆柏,坐在火堆旁取暖,在他身邊的李定國則注視著燃燒的火苗沉思著什麽。
“定國啊!你說魏侯爺派咱們出來,不會就是為了和滿人這麽兜來兜去吧。”
李定國也有些想不明白魏淵這麽做原因何在,聽了白廣恩的話他突然想起了什麽,說道:
“對了白大哥,侯爺不是給了你一條錦囊妙計嗎?”
白廣恩一拍大腿說:
“哎呀!對呀!你看看我怎麽把如此重要的事給忘啦!侯爺專門囑咐過我,到了義州城外打開這錦囊的。”
說著白廣恩從懷中取了魏淵的錦囊,打開錦囊,隻見裏麵有一張紙條。
“來來來,定國兄弟幫我看看,咱老白不識字。”
李定國湊上前去,借著火堆的餘光仔細瞧看了起來。